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延安文艺大事编年
延安文艺大事编年


延安文艺大事编年

作  者:孙国林 编著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定  价:168.00

I S B N :97875613767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延安时期;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也有一个灿烂的延安文艺阶段。但延安文艺与延安时期的下限时间并不相同。本书所写的延安文艺,是指从1935年10月党中央完成长征,奠基陕北,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以延安为中心,包括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文学艺术。本书的撰写目的是全面、真实地反映延安文艺的历史面貌和辉煌成就,为研究延安文艺的发展规律、特征和意义,正确总结延安文艺的基本经验,继承和发扬延安文艺的光荣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提供可靠的、清晰的依据。

TOP作者简介

孙国林(1932-2015),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参与《延安文艺丛书》编辑工作,担任《文艺理论卷》《诗歌卷》主要编辑,《文艺史料卷》副主编。与曹桂芳合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艺》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担任副主编的《延安文艺史》(上、下卷)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另有百余篇关于延安文艺研究的文章在多种文史类刊物上发表。

TOP目录

论延安文艺的基本特征和意义(代前言)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参考书目

后记


TOP书摘

后 记

  《延安文艺大事编年》,经过八个月的紧张撰写,终于完成了。它是我研究延安文艺三十五年来搜集、调查、采访、积累的史料的梳理,会使读者对于延安文艺产生全新、丰富、壮观的立体感觉。

  我接触延安文艺始于1959年,那时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简称“文研班”)读书。这个班是教育部批准,由人民大学与文学研究所合办的、正规学历的研究班,班主任何其芳,副班主任何洛。他们都曾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文研班在“现代文艺运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关于延安文艺的讲座。何其芳讲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王燎荧讲延安文艺运动中的争论,毛星讲延安鲁艺概况,马可讲延安新秧歌运动,蔡若虹讲延安美术运动……这些课堂讲座,使我对延安文艺产生了兴趣。特别是1962年5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二十周年展览”,形象地展示了当年延安文艺运动的波澜壮阔和多彩多姿景象。我被它深深地吸引,连看三次,心里形成“延安文艺情结”。

  “文革”中,我任教的中央音乐学院同其他学校一样,停课、“封书”,“派仗”不断。读书人不能读书,痛苦难耐。幸好,我的单身宿舍在图书馆楼里,与文化图书的管理人员很熟。我想,其他书不允许看了,看延安时期党的《解放日报》,无论如何不能算是“迷恋四旧”,更扯不上“封、资、修”吧!当时图书馆已闭馆停借,我就私下请求杜世雄特许,将报纸借出来在晚上翻阅。《解放日报》上有许多文艺消息和作品,我边看边摘抄,趣味盎然,常看到子夜时分依然兴奋。后来学院几个“靠边站”的老同志,也在晚上悄悄来我的斗室“借光”看一阵报纸。这是我在“动乱”年代最幸福的一段“夜生活”。延安文艺的种子在我心中扎根了。

  1975年底,我调到河北师大中文系任教,依然念念不忘“延安文艺”。1978年10月,我申报了科研题目“延安文艺”,领导批准了我到延安访问的申请。在延安的十多天调查中,我饱览并抄录了延安纪念馆的珍藏资料。那时,纪念馆的管理较松,甚至在下班时,允许我将材料借到宾馆“夜读”。在延安新结识的朋友赵云天的陪同和引领下,骑车访问了杨家岭文艺座谈会旧址,以及凤凰山、枣园、杨家岭、清凉山、桥儿沟鲁艺、文化沟等处。赵兄在延安大学中文系任教,曾多次参加延安纪念馆的展览会筹备工作,给我讲了许多延安文艺方面的掌故,受益匪浅。以后我又两次访问延安。这时,延安文艺的基本面貌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特别幸运的是,1982年我有机会进京参加了丁玲担任总编的大型“延安文艺丛书”的编辑工作,担任文艺史料卷副主编,文艺理论卷、诗歌卷的主要编辑。在京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跑遍首都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访问了丁玲、刘白羽、吴印咸、张庚、吕骥、严文井、华君武等二十多位“老延安”。先后访问了西安、兰州、延安、上海、沈阳等城市的文艺前辈,搜集、阅读、复制了延安时期的文艺刊物和珍贵图片,逐年逐月逐日摘抄了报刊上的文艺消息。这时,我心中对延安文艺有了全面而准确的认知,有了较多的话语权。

  在此基础上,1992年我与人合作,出版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的延安文艺》(花山文艺出版社,16开本,一百二十多万字,三百余幅图片)。

  掌握了史料,应该写专著。1988年,我应邀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重点科研项目《延安文艺史》的编写,担任特邀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本书初稿写出后,因为艺术研究院的主编艾克恩出国、生病,1995年去世等原因,此书的出版就搁置起来。二十年后的2009年5月,这部有十人参加撰写的、七十五万字的国内首部《延安文艺史》,终于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享誉海内外。书稿的最后审定和修改,由我与另一副主编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完成。我编写了全书的写作提纲和大事记,撰写了绪论、戏剧创作与演出、党的文艺理论与建设、茅盾在延安、平剧改革的实践与成果等五章,以及其他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共约二十三万字。在此前后,我陆续发表了一百多篇关于延安文艺的研究论文,有几篇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及多家网站转载。

  三十五年的研究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事实是科研的基础,无稽妄谈必生谬误。积累材料是一个长期的、辛苦的过程。本书是我多年研究积累的成果,也是向同行们奉献的一份礼物,愿与大家分享,推动延安文艺的研究,在丰厚史实的基础上结出累累硕果!

  最后,我要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特别是邓微同志,是她多次联系协调、指导写作,才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在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不少书,特此向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我的老伴迟铁华、女儿孙英、外孙女王佳钰,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很多关心与支持。曾荣、李瑞晶、翟忙,也为本书的写成出了力,帮了忙。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疏漏不当之处,欢迎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孙国林

  2013年5月

  于石家庄方北路11号河北师大小区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62.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