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认识夏鼐:以《夏鼐日记》为中心
认识夏鼐:以《夏鼐日记》为中心


认识夏鼐:以《夏鼐日记》为中心

作  者:胡文怡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 书:震旦博雅书系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3258268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史学研究与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以《夏鼐日记》为核心史料,辅以《夏鼐文集》和《夏鼐纪念文集——纪念夏鼐诞辰一百周年》等史料,并对相关人物进行口述史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本文共八章,第1章《序言》以文学而稍带夸张的口吻介绍了夏鼐的一生,引出正文;第2章对《夏鼐日记》这一核心史料的可信度和完整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第3至第6章介绍和分析了夏鼐其人,研究并总结了他的喜恶、待人处事的方式、天生的思维与性格和后天的命运与转折,以了解其人作为了解其事业的基础;第7章介绍、分析并总结了夏鼐一生在考古事业上的主要功绩,与前文相呼应;第8章以夏鼐与父母的故事作为结尾。


TOP作者简介

    胡文怡,考古文博学院2013级硕士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读本科。

    喜欢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后,胡文怡觉得一定要读一读考古专业,真正了解文明的起源。2013年,即将毕业的胡文怡参加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推荐免试,最终顺利地拿到了录取通知。


TOP目录

序 王世民 

引用说明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材料 19 

 第一节 何苦粉饰备忘录 21 

 第二节 “祸兮福所伏”的改动 23 

  一、涂改 24 

  二、补记 25 

 第三节 用心良苦的编者 26 

  一、追求真实 26 

  二、追求完整 29 

第三章 喜恶 33 

 第一节 天地万物唯书大爱 35 

 第二节 往来鸿儒虽好而对岸豪杰更佳 42 

 第三节 大奸大恶虽远必唾 51 

 第四节 “俗气”和“竹杠”都不是好东西 54 

第四章 待人 61 

 第一节 孝子的“恋爱”都和老师谈了 63 

 第二节 “金丝雀”与“比翼鸟” 75 

 第三节 从“不擅交际”到“交友达人” 83 

 第四节 孩童虽闹但自家独好 89 

 第五节 春色撩人柳不醉 96 

第五章 处事 103 

 第一节 想做之事 105 

  一、“短事”能干 105 

  二、“长事”拖延 109 

  三、跳跃的专注者 114 

 第二节 不想做之事 118 

 第三节 舌灿莲花的寡言者 127 

第六章 赋命 135 

 第一节 天赋 137 

  一、“资料库本位”的渊博家 138 

  二、自信乐观的“随意判断” 146 

  三、谦虚的要强者 152 

  四、书斋中的英雄梦 158 

  五、单纯的聪明人 159 

 第二节 命运 169 

  一、功不可没的梅贻琦 170 

  二、“非鼐不可”的傅斯年 172 

  三、考古所诸将 175 

  四、救赎的李秀君 177 

第七章 事功 181 

 第一节 夏氏治学 183 

  一、化繁为简,快刀斩乱麻 183 

  二、实事求是,求真远偏颇 191 

 第二节 授之以渔 200 

 第三节 授之以鱼 206 

 第四节 “批改”之功 211 

 第五节 宇宙星辰般的著作 213 

 第六节 考古学泰斗的科技梦 216 

第八章 余言 223 

 

参考文献 231 

附录 王世民先生访谈录 235 

后记 272


TOP书摘

序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读博士生胡文怡所著《认识夏鼐》即将出版,约请我写一序言,这使我感到十分荣幸。

  夏鼐先生是我最崇敬、最爱戴的老师。作为亲沐先生教泽多年的学子,从1953年初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聆听夏先生讲授考古学通论课程,到1956年进入考古研究所后,在他身边从事秘书性工作、陆续参与多种大型编撰项目,30余年常在先生左右,耳提面命,感情至深。夏鼐先生去世以后,特别是我于1995年退休以后,以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夏鼐文集》《夏鼐日记》《夏鼐先生纪念文集》《考古学家夏鼐影像辑》等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工作中。其中尤以《夏鼐日记》的整理,历时10年,费力最多。

  夏鼐先生日记的整理工作,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酝酿的。此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陈丽菲女士,为编辑“《往事与沉思》丛书”,曾邀我撰写夏鼐先生的传记。当时我一则忙于编辑《夏鼐文集》(2000年版),无暇他顾;再则感到必须从整理日记人手,才有可能写好传记。因长期在夏鼐先生身边工作的关系,我过去不时出入夏先生家,又曾于1970年代比邻而居,因而同他的子女都很熟稔。经过一段时间的洽商,在考古所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共同进行日记的整理工作,这一工作于2000年末正式启动。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11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夏鼐先生的日记,时间跨度50余年,总计400万字,内容十分丰富。这既是他毕生的治学经历的真实记录,又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无论其涉及面之广、史料价值之高,还是某些生动具体、可读性强的记载,都极为难得,因而备受广大读者关注。该书出版时正值2011年上海书展开幕,被新闻媒体誉为书展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十种书之首,出版后不到半年就重印了。

  我原本计划《夏鼐日记》出版之后,立即以主要精力投入撰写夏鼐先生的传记,用了两年时间,写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计有七八万字。这时,曾于2000年出版过《夏鼐文集》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找到我,要求重印《夏鼐文集》,考虑到该书存在许多失误需要订正补充,于是我暂时中断了夏鼐传记的写作,先集中精力进行《夏鼐文集》的增订重编(现新编《夏鼐文集》即将出版,字数从150万增至200万)。其间,曾应邀为中国老教授协会主编的《大师风范》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撰写长篇论文《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引航掌舵——考古学家夏鼐的学术人生》,内容包括七个章节,即:自幼养成读书成瘾的性格;史学领域崭露头脚的清华才子;成长为中国第一位埃及学专家;初步确立其在中国学术界中的地位;推进全国考古工作全面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高风亮节,为人楷模。全文共计3万字。这实际上是为撰写夏鼐传记拟定了详细的提纲。

  《夏鼐日记》出版之前和之后一段时间,我曾应邀在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温州图书馆、徐州博物馆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先后作过关于《夏鼐日记》与夏鼐学术人生的专题讲座。其中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讲演时,看到不少同学手持该书、认真笔记,使我深切地感到,年轻一代的考古学者正在通过阅读《夏鼐日记》,如饥似渴地探求夏鼐的治学之路。记得孙庆伟老师曾经对我说,《夏鼐日记》应该成为考古系同学必读的书。2015年暑假前夕,我高兴地获知孙庆伟老师指导的北大考古系应届硕士生胡文怡,撰写了题为《认识夏鼐——以(夏鼐日记)为中心》的学位论文,并且被聘请为该论文的评阅人。一年以后进一步获知,胡文怡的这部文稿已被上海古籍出版社接受出版,进而看到更完善的全书清样,感到更加欣慰。

  胡文怡的书稿,有别于一般的著名专家传记。她不是按照历史顺序纵向地评述夏鼐先生的学术人生,而是以《夏鼐日记》为核心史料,辅以《夏鼐文集》及有关忆述资料,交相互证,融会贯通,横向地分析研究夏鼐其人的方方面面,探讨夏先生喜好厌恶的性格、待人处事的方式,以及他的远大赋命和宏伟事功。她以生动的笔触复原了一代考古大师的形象,不仅使没有机会领略夏先生风彩的后辈学生读后如见其人,即便像我这样曾经常在先生左右者读后也感到宛若昨日。

  我觉得,夏鼐先生作为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主持国家考古研究中心机构30余年,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引航掌舵,致力于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本人在学术研究上,则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治学谨严的特点,在中国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考古研究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杰出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而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共同构成夏鼐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完整的学术体系。因而我们学习和认识夏鼐先生的学术体系,便不能局限于他本人的一系列论著,评论他的学术体系如何,而必须与他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全部工作统一起来认识。

  胡文怡撰写的《认识夏鼐》一书就要出版了,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我衷心希望,这部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夏鼐先生其人,深刻理解夏鼐的治学之路及其学术思想。当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考古学家所坚持的优良学风,使中国的考古学科以新的优异成果,跻身于世界学术之林。

  2016年11月15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44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37.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