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作  者:吴晓波 著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30816244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经济  经济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TOP作者简介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

TOP目录

导论 研究中国的方法

 崛起或崩溃,是一个问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谁家的“大势”?

 两个研究工具及两个结论

 

第一讲 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被严重误读的“士农工商”

 “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盐铁专营”的始作俑者

 鼓励消费的异端思想

 “以商止战”与和平称霸

 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第二讲 商鞅变法: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

 以农立国:第一个在土地改革中尝到甜头

 军爵制度:打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平民社会

 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政治雏形

 强国逻辑: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基之人

 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三讲 汉武帝变法: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

 “文景之治”的成就与后果

 刘彻:大一统制度的集大成者

 产业改革:铸钱、盐铁与酿酒

 流通改革:均输与平准

 税收改革:告缗令与算缗令

 变法造就第一个“半亿帝国”

 变法的负面效应及争论

 盐铁会议与“桑弘羊之问”

第四讲 王莽变法:第一个社会主义者的改革

 变法背景:世族经济威胁中央集权

 改革三战场:财政、货币和土地

 最惨烈的改革结果

 刘秀对世族开战的失败

 “桃花源记”的经济学诠释

第五讲 世民治国:最盛的王朝与最小的政府

 科举制以及世族势力的式微

 李世民解决吏政、兵政之患

 关于专营政策的反复与争议

 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

 刘晏变法:专营制度的归来

 民间工商资本的五条出路

第六讲 王安石变法:最后的整体配套改革

 “杯酒释兵权”的政策利弊

 宽松与禁榷并举

 士绅经济的定型

 千年第二回的“延和殿廷辩”

 最后一次整体配套体制改革

 “改革标本”王安石

 “世界时间”里的变法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四大基本制度的恶质化

 铁桶阵:对外闭关锁国

 散沙术:对内男耕女织

 城市化率的下滑

 对“自转惯性”的预警

 陷入官商泥潭的工商经济

 被枪炮打破的“超稳定结构”

第八讲 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

 洋务运动不是一场“迟到的运动”

 以铁路为例:发展与稳定的取舍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国营与民营的取舍

 中日对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门

 商人与知识精英在体制外“会师”

 立宪运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选择

 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门

第九讲 两个民国:从极度自由到“统制经济”

 四个基本制度的全面崩坏

 空前强大的民营经济

 地方自治的试验

 被欢呼回来的独裁者门

 国民党的经济主张

 挤压民间资本的五种办法

 年之后的经济政策失误门

第十讲 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

 上海试验:计划经济的体系雏形

 “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的建设模式

 七年消灭私营经济门

 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门

 回收土地:政府的三大收益

 “文化大革命”:紊乱十年

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

 第三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增量改革:由农民发动的工业化运动。

 中央政府的角色:放权与非均衡战略

 地方政府的角色:积极参与和冒险支持

 “哪里是改革的主战场”

 物价闯关:转折点上的“意外失利”

 年代:“一切改革都从违法开始”

第十二讲 改革开放(下):集权主义的回归

 分税制:从增量改革到整体改革

 1998年的“三驾马车”

 国有企业的绝地复苏

 “大国崛起”与朱氏逻辑

 从铁本案到四万亿计划:第六次“国进民退”

 发展与公平:年的双重困境

结语

 回到历史的基本面

 一个不容置疑的前提:“统一文化”是一切自由化

 改革的边界

 两个永恒性的主题:分权与均富

 三个最特殊的战场:国有经济、土地和金融业

 四股前所未见的新势力: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

 


TOP书摘

导论 研究中国的方法

  崛起或崩溃,是一个问题

  关于中国经济变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从来没有像当前这样两极化。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出版的《2050年趋势巨流》(Megachange:TheWorldin2050)一书中的计算,中国经济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的20%。《经济学人》的数据与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计算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曾经出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进而给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长期结论,在他看来,300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以及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和互动。

  对于西方人来说,面对中国经济崛起这一事实,最困难的不是预测和计算,而是如何解释。

  2013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年届103岁高龄的罗纳德·科斯出版《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在过去几年里,这位当世最高寿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他从未踏上过这个陌生国家的土地,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他自己出资在芝加哥召开中国经济转型研讨会,之后又倾力完成了这部著作。在这本书里,科斯对中国经济变革给出了三个基本性结论:一是“最伟大”,他认同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观点,认为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二是“非计划”,“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三是“意外性”,科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他的这三个基本性结论表明,在现有的制度经济学框架中无法完整地解释中国经济的崛起。

  与上述声音相比,另外的相反性意见似乎更为尖锐。

  2012年初,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因准确预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广为人知的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崩溃。他的主要论据是,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5%,更多依靠贸易顺差维系工业的正常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投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而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造成的,这与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前的情况非常类似。他在文章的结尾调侃:“世界经济已经饱受欧洲金融危机之苦,我们真的不需要一个新的危机发源地。”几乎同时,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也刊载了题为《2012年中国即将崩溃》的文章,认为中国的体制、法律、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等问题会成为即将崩溃的原因。

  在华人经济学家中,长期悲观论颇为流行,不少自由派学者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耶鲁大学的黄亚生教授多次撰文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在他看来,“如果以亚洲各主要工业国经济起飞的不同年份作为出发点来比较,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不足为奇。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身上找到影子”。

  经济学界的两极化分歧不但没有消解中国经济崛起的魅力,反而使之显得更加迷人。当理论和数据都无法给予清晰判断的时候,我想起了约瑟夫·熊彼特的那句名言:“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于是,回到“中国历史的基本面”,从历代经济变革中探研得失,寻找规律与逻辑,也许是一次不错的探险。——这正是本书创作的起点。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47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62.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