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精装)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精装)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精装)

作  者:李伯重 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 书: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10805674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国际经济  经济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TOP作者简介

  李伯重,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肌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机构的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以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成员。主要著作有《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 (1990)、《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2000)、《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2002)、《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 ~ 1850 》(2003)、《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一娄县地区GDP研究》(2010), 以及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620-1850(1998)等。


TOP目录

序言 写作缘起与若干说明/ 1

 

第一章 这是一本什么书

 一、新史潮/ 2

 二、全球史/ 8

 三、公共史学/ 16

 四、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与东亚世界/20

 五、15?17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大夜局的开端/25

第二章 贸易打造的世界

 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 30

 二、丝绸之路: 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网络/ 34

 三、大航海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开始/48

 四、舞台: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 53

 五、道具: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品/ 57

 六、演员: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人/ 66

 七、主題曲: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白银/87

第三章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军事革命

 一、军事与经济化/ 96

 二、火药革命:16世纪以前世界火器的发展/ 100

 三、16世纪的历史转折:近代早期西欧的军事革命/ 114

 四、"中学"外传:16世纪之前火器技术的传播/ 124

 五、“西学”扩散:16世纪、17世纪火器技术的传播

 六、中国尚未落伍:明代中后期火器技术的进步

 七、早期军事全球化与早期经济全球化

第四章 大洗牌: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东亚世界

 一、文化圈及其演变:15世纪以前文化视野中的东亚世界

 二、伊斯兰教第二波东扩浪潮

 三、“佛教长城”的形成

 四、儒家独尊

 五、基督教到来

 六、文化圈大洗牌与早期经济全球化

第五蕈 角力海陆: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东亚国际纷争

 一、爱恨交织与恩怨并存: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二、多姿多彩: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

 三、旧“北狄”与新“南蛮”:陆上强权的争斗

 四、“东洋”与“南洋’:东亚世界纷争的新场所

 五、中华朝贡体系的失效:东亚世界传统的国际关系 格局的变化

 六、“祖国在危险中”:处于乱世中心的中国

第六章 战略与军队:晚明的国家安全形势与军事改革运动

 一、“划疆自守,不事远图”:中国国家安全的 传统国策

 二、孰为勃敌:明朝的国防战略

 三、不堪大任:问题丛生的明代军队

 四、应对挑战:晚明军事改革运动

 五、成功与局限:晚明军事改革运动的结果

第七章 烽烟四起:晚明东亚世界四大战

 一、强敌压境:晚明时期东亚主要强权的军力对比

 二、西南战事:中缅边境战争( 1576~1606)

 三、东方战事:中日朝鲜战争(1592—1598)

 四、东北战事:明清辽东战争( 1618—1644)

 五、东南战事:中荷台海战争( 1661~1668)

 六、余威震于殊俗:晚明军事改革的历史遗产

代结语:“历史书写真的是可怖的”

 一、火枪加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二、“恶创造历史’;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置身新世局:晚明中国国家的责任与失败

 

出版后记


TOP书摘

  从突火枪到手炮的各种火门枪,部存在以下严重问题:第一,没有瞄准设备和枪托,瞄准只是依靠射手粗略地进行目测。不仅如此,士兵使用火门枪时,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火门,才能将一火源(烧红的铁棍、线香)捅进火门,无法用眼睛来观察射击的目标。因此射击精度甚低;第二,枪管通常较短,装填火药有限,因此弹丸射程不远,穿透力也不高,一些大型火门枪体大自重,不便于单兵作战;第三,点火方法存在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在西欧尤为严重,因为那里是用燃烧着的火炭(或者烧红的金属丝)点火,不仅保持火种非常不便,而且在点火时,要用一只手持火炭,因此无法双手持枪,所以火枪手往往自己握枪,由一名胁手来点火。在中国,早在宋代,突火枪就已使用火绳点火,这比用火炭等点火方便得多,但火枪发射时依然需要一人持枪,另一人点火;第四,发射过程复杂。除了点火方面的问题外,装弹药的手续也很麻烦。因此火门枪射击精度低,射程短,发射速率慢,更无法连续发射。

  火炮的情况也与此相似。中国的火器西传以后,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之后不久,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重型炮,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称为射石炮(bambard)的巨型炮。这种炮的炮管较短,通常用铜或铁铸成,可以发射重达300磅的石弹。火药性能差,使用时必须使用大量火药,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石弹则突出在炮管外面,因此这种火炮命中率很差,炮弹的初速很低,射程也很短,炮手不得不将炮安放在离城墙很近的地方,才能打到目标。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07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