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帕斯捷尔纳克传(上下册)
帕斯捷尔纳克传(上下册)


帕斯捷尔纳克传(上下册)

作  者:(俄罗斯)德米特里·贝科夫 著

译  者:王嘎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 书:汉译传记丛书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02011575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传记  文学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之一,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个人命运与时代翻覆相互交错,阅尽人世间的悲苦与欢欣。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以艺术家的心灵感知这一切,并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现实,在非自由中见证自由。

    与复杂艰辛的人生历程相对应,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学风格也经历了由混沌到明澈、由繁复到简白、由嘈杂到和谐的过程。他用数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漫长的艺术成熟期,他的《日瓦戈医生》即是这种生命与艺术的传奇共同造就的独特结果。

    2005年,俄罗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推出了诗人德米特里·贝科夫撰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传》。这部作品不仅一举摘得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大书奖”金奖,而且一版再版,影响力经久不衰。有评论人士指出,“这是关于诗歌与散文自身的履历”;“创作分析与诗人作为个体的分析相得益彰,使德米特里·贝科夫的著作成为传记文学中极其罕见、极为出色的现象。”阅读这部作品,如同重温一场期待已久的对话。

TOP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贝科夫,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诗人,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1967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84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攻读文学批评专业。大学期间,已有诗作入选多种诗集。1991年大学毕业后,贝科夫在著名诗人、也是帕斯捷尔纳克生前忘年交和唯一“私淑弟子”沃兹涅先斯基举荐下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贝科夫是一位创造力旺盛、极其高产的作家,主要作品包括诗集《寄语青少年》(1994)、《军事政变》(1996)、《应征公民》(2003)、《最后的时代》(2007)、《事实上》(2011)、《极乐》(2013),以及历史和哲学题材的长篇小说《辩护》(2001)、《正字法》(2003)、《疏散人员》(2005)、《ЖД》(2006)、《奥斯特洛莫夫,或魔法师门徒》(2010)、《爱克斯》 (2012)等,获得多种文学奖项。此外,他还著有关于帕斯捷尔纳克、奥库贾瓦、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文化名人的多部传记,其中广为流传的便是《帕斯捷尔纳克传》(2005),这部作品荣获了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现今zui重要的文学奖之一“大书奖”(金奖),并且一版再版,在读者中间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TOP目录

序幕

 

第一章  幸福的人


第一部  六月  姐妹

第二章  童年

第三章  爱慕

第四章  镜中人:奥丽嘉?弗莱登伯格

第五章  文学小组“谢尔达尔达”

第六章  哲学研究

第七章  探索之路

第八章 “离心机”。《跨越障碍》。乌拉尔

第九章 《生活,我的姐妹》

第十章 1918—1921:《柳维尔斯的童年》 《主题与变奏曲》

第十一章 1921—1923:叶甫盖尼雅·卢里耶

第十二章 1923—1928:《崇高的疾病》 动乱时期的写照

第十三章 《空中道路》

第十四章 1923—1925年

第十五章 1926—1927:《施密特中尉》 春天与苦役的广度

第十六章  镜中人:马雅可夫斯基

第十七章  镜中人:茨维塔耶娃

第十八章 《斯佩克托尔斯基》《中篇故事》

第十九章  镜中人:勃洛克

第二十章 《斯佩克托尔斯基》《中篇故事》  结局

第二十一章 《安全保护证》 诗人的最后一年


第二部  七月  诱惑

第二十二章  济娜伊达·尼古拉耶夫娜

第二十三章 《第二次降生》

第二十四章  时代的音调

第二十五章  “诗人的空缺”

第二十六章  镜中人:曼德尔施塔姆

第二十七章  第一次代表大会  《格鲁吉亚抒情曲》

第二十八章  镜中人:斯大林

第二十九章  1935:非创作危机

第三十章    别列捷尔金诺

第三十一章 《日乌利特笔记》

第三十二章 《哈姆雷特》 恐怖剧

第三十三章  魔怪圆舞曲


第三部  八月  变容

第三十四章  战争

第三十五章  此时

第三十六章 契斯托波尔

第三十七章  《霞光》  胜利

第三十八章  沉寂的时刻

第三十九章  奥丽嘉·伊文斯卡娅

第四十章   《浮士德》

第四十一章  第六次降生

第四十二章 《日瓦戈医生》

第四十三章  解冻

第四十四章  1956:拒绝选择

第四十五章  迫害

第四十六章  镜中人:阿赫玛托娃

第四十七章  镜中人:沃兹涅先斯基

第四十八章 《雨霁》

第四十九章 《盲美人》

第五十章   告别

 

尾声  死后的生命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生平与创作年表

原著参考书目


TOP书摘

第一章 幸福的人 

  1 

  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道出这种感受的人,阅历与信念各不相同——从脸膛红润的共青团员,到功成名就的异见人士,从执着的乐天派,到清高的厌世者。帕斯捷尔纳克的人生,尤其在二十世纪俄罗斯诗歌的映衬下,仿佛凯旋一般,这并非因为他死于天年,而后重新成为苏联作协会员——1989年的那场表决,正如三十一年前他被扫地出门,同样是一致的赞成。问题不在于正义的完胜。俄罗斯文学不习惯追认一个人身后的名誉。像自己的作品一样,帕斯捷尔纳克的生平也是和谐的奇迹,他置身其外,并为之骄傲。对天命的顺服与高于自我意识的创作意识,正是帕斯捷尔纳克世界观的基础:“你攥住我,/像攥住一件制品,/你收存时,像把戒指放回匣子。”一件成功的制品。帕斯捷尔纳克没有妨碍那造物主。 

  “生命美好”,临终前,诸病缠身的他在病痛来袭时如是说。当时他正躺在别列捷尔金诺,孤绝无助:救护车无法驶出莫斯科城外,而政府医院和作家医院也不再收治他。“想做的事,我都做过了。”去世前三天,例行的输血暂时给了他力量。“假如就这样死去,也没什么可怕的”,他说道。即便在弥留之际,他怀着伤恸,承认自己被人世间的庸俗所战胜,却仍然对妻子说:“我快乐。”说完这句话,他神志清醒地离去了。 

  “多么精彩的葬礼!”听到别人讲述送别帕斯捷尔纳克时的情形,阿赫玛托娃说道。她自己未能与他道别,由于心肌梗塞,她还躺在医院里。利季娅?金兹堡这位回忆录作者的记述,道出了“对一个幸福之人最终的幸福所怀有的妒意。”作为虔诚的教徒,阿赫玛托娃不能不赞赏葬礼的妥善安排。帕斯捷尔纳克下葬那天,正值明媚的初夏时节,盛开着苹果花、丁香花以及他喜爱的野花;八个帕斯捷尔纳克的“男孩”——他晚年的朋友与对话者,抬着灵柩,而他则漂在人群之上,其中没有偶遇的路人。后来,众人才蜂拥而至,他们的争相参与使葬礼更像某种示威而不仅是追荐仪式。不过,也就在此时,与帕斯捷尔纳克的道别才最具纯净的动机,不是为了制造骚乱,而只为悼念他。人们感觉像是参加一出神秘剧的最后一幕,在这出戏剧中,诗人的生命发生了蜕变;1960年6月2日,别列捷尔金诺带给人的万端感触,远远超乎一位天才文学家的生平履历。毋庸赘言,这是一个幸福之人最终的幸福。 

  这样的幸福伴随他整个一生。诚然,任何人的一生,假如不是病得无可救药或者生来背负着枷锁,都不妨称之为幸福的人生;问题取决于关注的视角。梦幻般的机遇和眩目的成功曾经不止一次降临于阿赫玛托娃,但自始至终的悲剧情结更符合她的气质:每每遭遇新的挫折,她便念念有词:“是我命该如此。”相形之下,帕斯捷尔纳克的一生似乎毫不缺乏悲剧色彩:同父母的离散、妻子的疾病与继子的夭亡、情人的被捕、日复一日苦役般的劳作、严酷的迫害。然而,他却有另一种情怀:他全身心向往着幸福,向往着节日,他的生命之花绽放在众人的爱戴中,对于不幸,则报之以平静的忍耐。正因如此,个人经历中那些伤感的纠葛,无论在1917、1930还是1947年,他一律视若在所难免的“意外事件”,而勃洛克也曾经声称要将它们消除殆尽。然而,如果说这种心绪对勃洛克实属罕见——在他一贯的忧郁情怀中,不过是偶然现象而已(“善与光的产儿”是多么奇妙!),那么帕斯捷尔纳克则为幸福而沉醉,并且与之融为一体: 

  落在床前的一缕微光, 

  为我带来甜美的感知: 

  我和我的命运, 

  皆为你无价的恩赐! 

  别忘了这是病中的诗行,当大面积的心肌梗塞发作之后,构思于“恶心及呕吐的间隙,”地点是鲍特金医院的走廊——病房里找不到空位。在他最后一次患病期间为他治病的大夫们,仍然记得七十岁的帕斯捷尔纳克“健美的肌肉组织”和“富有弹性的皮肤”,不必说四十四岁的帕斯捷尔纳克,如何满怀诗意的激情,用双手托起肥胖的格鲁吉亚客人;也不必说五十岁的他,如何饶有兴致地在田园耕锄: 

  我甩掉衣衫, 

  在地里干活。 

  热浪冲刷我的脊背, 

  如同灼烤着陶土。 

  哪儿酷热难耐,阳光刺目, 

  我就站在哪儿, 

  从头到脚 

  裹上烧陶的釉彩。 

  如果说他在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年纪依然显得像是一个青年,关于二十七岁的帕斯捷尔纳克以及少年帕斯捷尔纳克,我们又能说些什么: 

  青春随幸福漂流,有如 

  童年的微鼾中 

  一只睡瘪的枕套。 

  这种幸福的元素也会传递给读者,对他们来说,帕斯捷尔纳克的抒情,好比节日的礼单、璀璨的烟花和涌溅着奇思妙想的瀑布;从普希金时代起,还没有一位俄罗斯诗人(或许除了费特之外。但费特哪能有帕斯捷尔纳克式的陶醉!)放散出如此单纯质朴的快乐。有关仁爱、馈赠和献礼的主题,在帕斯捷尔纳克那里——是透明的: 

  生命终究只是一瞬, 

  唯有把我们自己 

  融化于他人,才算是 

  对于他们的惠赠。 

  他预先做好了迎接幸福的准备,命运果真报之以慷慨的馈赠:在自己的时代的一连串噩梦中,他安然无损,既没有被帝国战争吞噬,也没有在国内战争中受伤……他平生持久而幸福地爱过三次,对方也一样爱着他。最终,充斥着迫害、国家监控与人人彼此撕咬的时代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被阿赫玛托娃及后来许多人所称的“素食主义”时代……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014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64.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