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居天下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
居天下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


居天下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

作  者:井扬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0956550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山东临清因运河漕运而崛起,享有“繁华压两京”①、“富庶甲齐郡”②之誉。临清运河钞关则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临清运河是目前全国一处部分保存有原貌的钞关旧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明清经济史、社会史的重要内容。
  《居天下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主旨在于探究临清运河钞关所反映的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经济文化之关系、临清钞关制度的特点及钞关文化的概貌等。在临清运河钞关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此项研究对于钞关文化的保护尤具积极意义。《居天下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研究主体,由八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言部分。概述了本文选题的意义和学术界关于明清运河钞关研究的基本情况及临清运河钞关研究概况,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撰写要旨和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论述了明清漕运与临清因运河而兴的过程,临清运河钞关设置之缘起、钞关建置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简述了临清钞关差官制度,考察了明清两代较有影响的钞关官员。
  第四部分简述了临清钞关税款征收制度,论述了临清钞关征税的特点、征收则例等情况。
  第五部分论述了明代至清中期运河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临清运河钞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关系。叙述了运河钞关对临清商业格局等方面的影响,明代至清中期运河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此一时期临清钞关收入“水涨船高”的情况,清中期以后运河沿线贸易数量及临清钞关收入渐减情况。
  第六部分对明清临清运河钞关部分碑刻及地方文献进行了考释。重点阐述了《计部李公德政序碑》及其反映的“法省而商至”、“法烦而商离”的明代工商业思想,《王朝佐烈士神道碑》及所反映的临清市民反税监斗争等。
  第七部分整理了明清诗文、小说中与临清运河钞关有关的内容,以文征史,对运河钞关作多角度的透视,以进一步凸显临清运河钞关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八部分是结语。对明清运河钞关与临清经济社会发展之关系作出概括,阐述临清运河钞关在中国财税文化中的地位,对挖掘钞关文化、保护钞关文物,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编为临清运河钞关文献辑览,收录有代表性的古文献资料,供读者赏析。

TOP作者简介

井扬,1968年生,山东省临清市人,自1986年起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曾在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策研究室、镇及街道工作,办过报、从过政、下过乡,现在临清市财政局任职。长期研究运河文化、明清财政史、抗日战争史等,主编《临清古今名人》等著作,有数十篇论文、新闻作品等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TOP目录

上编 明清临清运河钞关之研究
绪言
一、关于临清运河钞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二、本书撰写要旨及基本思路
第一章 明清漕运与临清运河钞关设置
一、漕运通 临清兴
二、临清钞关设置及其功能
第二章 明清临清钞关管关官员考察
一、明代临清关官员考察
二、清代临清关官员考察
第三章 明清时期临清运河钞关的税款征收
一、明代临清运河钞关的税款征收
二、清代临清运河钞关的税款征收
第四章 运河钞关与明清临清经济的兴衰
一、运河钞关设置对临清商业的影响
二、明代至清中期钞关收入的增长与临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清中期以后的临清经济及运河钞关
第五章 临清现存碑刻及地方文献反映的临清钞关史实
一、《计部李公德政序碑》及其反映出的明代工商业思想
二、《王朝佐烈士碑》及其所反映的临清市民反税监斗争
三、《户部义渡碑》、《七贤雅会序》及钞关官员参与地方公益考述
第六章 明清诗文和小说中的临清运河钞关
一、明清诗文中的临清运河钞关
二、文徵明《衡山家报》中的临清运河钞关
三、谈迁《北游录》中的临清运河钞关
四、《金瓶梅词话》中的临清运河钞关
五、《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税监马堂及临清曲艺之描写
结语

下编 临清运河钞关文献辑览
临清州志《关榷志·临砖附》
临清直隶州志《关榷志·附临砖》
临清运河钞关之艺文
乾隆《钦定户部则例》卷七十《税则·临清关商税则例》
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年间财政部涉临清关档
《明实录》、清奏折等涉临清钞关文献摘编
清代山东巡抚上报临清关原档细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居天下之首的临清运河钞关》:
  (一)钞关设置使临清成为重要的流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
  明政府以巨大的财政开支用于运河的开挖修治,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将南方漕粮运往京城。但是,政府允许运粮的漕船夹带私货,允许民船商船在不影响漕运的情况下通过运河。洪熙元年(1425)的一道敕谕说:“官军运粮,道远勤劳,寒暑暴露,昼夜不息,既有盘浅之贸,粮耗米折,所司又责其赔补,朕甚悯之。今后除运正粮外,附载自己的什物,官司毋得阻挡。”正统三年户部复议:“运粮官军人等合遵敕谕,顺带土货以为盘费,不许沿河巡司官军人等生事阻当。”①成化元年(1465),政府又明令宣布免除“各处运粮旗军附带土宜物货”②的税课。起初,明政府允许漕船夹带的私货数量较少,如弘治十五年(1502)规定“运军附带土宜不得过10石”③,无法起到明显改善运军生活的作用。于是政府对运军夹带私货的数量限制不断放宽。由原来的每船20石,嘉靖年间增至40石,到万历时则至60石之多。以漕船约1.3万只计,弘治时则漕船所带土产约13万石,万历时则多至72万石④。这些漕运制度的实施,为从事漕运的官兵带来了可图之利,进而发展了国内商品经济。
  漕船须在各地接受钞关吏员的例行检查。于是船夫水手们便忙着在这些地方的码头泊船上岸,出售他们附载的南北货物,购买当地的土产杂货。待漕船回空时,又沿途大量装载货物南下。这就促进了沿运城市商贸业的繁荣。与漕船相比,商船在运河中通行更为艰难,但是水路运输成本低廉,可装载大宗货物,内河航运较少风险,所以运河仍是南北商人首选的运输路线。而临清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钞关的设置,使临清处在了中转贸易重地的地位。“东南纨绮,西北裘褐,皆萃于此。”⑤史载:“每届漕运时期,帆樯如林,百货山积,……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①全国许多地方的商人都在临清设店经营,货物流通十分频繁,贸易往来极为活跃。以临清为中转,向北可一直延伸至辽东地区,与女直、朝鲜族发生贸易联系,所谓“辽东客,来时携人参,贩去货亦各不一。”②
  这些史料直接反映出临清汇集四方商品的中心地位。再参照其他一些文献的记载,这一时期临清的商品铺行每一种都有数十家。从其商品种类来看,多与漕船附载的土宜相同。可以说,没有漕运和钞关的影响,临清商业经济不可能如此繁荣。
  (二)钞关设置对临清商业街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商船必经之地,临清运河钞关和码头相连,钞关附近以及钞关通往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道路逐渐发展成为商业街和市场。钞关影响着城市主要商业街的走向与分布。钞关周围的前关街、后关街十分繁华;钞关以北自考棚街延伸至大寺街,与南北向的锅市街、青碗市街、马市街长达三里有余的长街构成了商业街的骨干;钞关向东的吉市街、观音嘴大街也是临清繁华之地。
  另外,钞关还影响到临清沿水道的商业街分布。钞关的工作效率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船只过关往往要等很久。船只在河道中等待时,与当地手工业者、商人、小商小贩等进行贸易,形成了运河两岸繁华的商业街③。其中沿汶河北岸的鼓楼以西街道两旁形成了粮食交易市场,并向北延伸;鼓楼以东则形成了临清最大的柴市。在天桥两岸也是如此,由于过往船只的停留,天桥南北沿河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22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