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家小书 论园(精装本)
大家小书 论园(精装本)


大家小书 论园(精装本)

作  者:童寯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丛 书:大家小书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200120110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建筑  >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标  签:建筑艺术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论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创者童寯先生多篇园林文章的合集。他以精到和洗练的笔法,对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中国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影晌,加以详尽的论述。这13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基于世界文化视角对于中国园林的审视,除第一篇《中国园林——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的主要意图是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之外,《《中国园林设计》前言》、《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则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介绍并分析中国园林的特殊性。而《造园史纲》则可看作是一部极简园林史,为中国园林研究提供了一种世界园林及造园历史的基底。另一类则是以《江南园林》《石与叠山》《苏州园林》《亭》等专题文章为代表,着重探讨江南造园中的技术问题。
  童寯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的研究进入到江南园林的深刻内涵之中,显示了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研究的意趣,他并且将园林的营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园主的人生格调关联起来看,体现了他人文视角的特点,而这一点则是园林研究中较为独特而珍贵的。
  童寯的文笔是清晰简练的,但简洁的形式却无法掩盖其丰富的学识和内涵的光芒,因此,从一般读者的视角来看,本书是进入园林艺术领域的启蒙书,而从专业视角来看,本书又不失为一部上乘的园林研究著作。

TOP作者简介

童寯(1900—1983),中国当代杰出的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字伯潜,满族。1900年生于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1925年于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期间,曾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1927)和一等奖(1928)。1928年毕业,获建筑硕士学位。后在费城、纽约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两年。1930年赴欧洲考察建筑后回国,1930—1931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1932—1952年在上海与建筑师赵深、陈植共同组织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主持绘图室工作。该所设计工程近两百项,其中三人合作设计的有南京外交部大楼、上海大戏院、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等。1944年起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兼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1952年后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担任教授,直至逝世。
  童寯参加设计的工程约一百项。主要建筑创作除上述外还有南京首都饭店、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下关首都电厂、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资源委员会办公楼、重庆炼钢厂、南京公路局办公楼等,以及上海、南京私人住宅多处。他在建筑创作上,反对因袭模仿,坚持创新,作品比例严谨,质朴端庄。童寯在3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调查、踏勘和测绘、拍摄江南一带园林,是中国*一代园林学家。作品有造园学巨著《江南园林志》,以及《东南园墅》《造园史纲》《随园考》等。

TOP目录

中国园林(1)
一、中西互映(1)
二、中国造园(5)
三、中国园林沿革(10)
《中国园林设计》前言(34)
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36)
江南园林(一)(46)
江南园林(二)(50)
苏州园林(54)
《苏州古典园林》序(68)
满洲园(71)
石与叠山(74)
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86)
亭(110)
随园考(127)
造园史纲(140)
一、引言(140)
二、波斯(143)
三、西班牙(145)
四、希腊(149)
五、罗马(151)
六、法国(160)
七、英国(168)
八、欧洲大陆(176)
九、美国(179)
十、中国(181)
十一、日本(188)
十二、东西互映(193)

TOP书摘

中国园林
  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
  一、中西互映
  一位法国诗人说,“我很爱野趣弥漫的园林”。这恰当点出了西方与中国园林的差异,后者毫无山野气息。中国园林实非旷地一块,而是分成走廊和庭院,是房屋而非植物在那里起支配作用。中国园林建筑是如此悦人地洒脱有趣,以致即使没有花木,它仍成为园林。在西方园林中,风景成分比建筑重得多,偶现一座房屋亦是赫然独立。树木、花草和泉池之间的关系比之它们与房屋的关系紧密得多,尽管人们也曾努力按建筑方式甚至对称轴线布置它们。
  第一位认真研究中国园林的欧洲人是W钱伯斯爵士,他在《东方园论》(A 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中试图证明中国园林的高妙。他有幸在清高宗乾隆帝治下来华,正值中国造园的黄金时代。不过,争辩中国与欧洲园林谁更优越是毫无意义的。只要二者各与所在地区的艺术、哲学和生活谐调,二者都同样伟大。
  介于中西之间的是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在这里可以发现:一组庭院颇合中国风范,花木水池则按欧式几何轴线布置。尽管它有强烈的对称性,却毫无欧洲园林的生硬和单调。
  罗马是欧美园林的源泉。尤以台地和林木为最佳,这皆为地形和气候的慷慨赋予。花坛、雕像、阶梯和小瀑泉布局规整,高大柏树排列森严。然而,尽管有众多轴线和重复,意大利园林借助于层层台地,确实达到了一个目的——使人惊奇。这也是中国园林存在的原因之一。走进蒂沃利的艾斯泰庄园穿过昏暗的走廊和大厅,眼前豁然出现一片无比壮丽的风光。在所有中国园林中,游人都会获得类似体验,但他之所见,也只是整个诱人景色的一部分而非全貌,漫游中他将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意外。在罗马园林中,层层升起的台地具有相似的空间的境界。而在诸如法国的平坦地面上的园林,这出人意料的因素尽失,尺度扩大更增强其单调感。
  中国园林从不表现宏伟,造园是一种亲切宜人而精致的艺术。中国园林很少出现西方园林常有的令人敬畏的空旷景象。即使规模宏大,中国园林也绝不丧失其亲切感。但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园,只有星期日的拥挤人群才能驱散荒凉气氛。中国纪念性建筑甚至居住建筑都含有对称性,然而在园林布局中全然不用,因为决定的因素是寻求悠闲而不是理性。
  在所有西方园林中,对称性的确可笑地走到极端。勒诺特尔批评道,只有二楼女仆才能经由窗户欣赏美景。但是,甚至连勒诺特尔本人也未完全摆脱其束缚。
  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西方园林令人钦佩地用纵横轴线和十字道路解决的交通问题,在此全不存在。因为游人是“漫步”而非“径穿”。中国园林的长廊、狭门和曲径并非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和假山亦非为逗引儿童而设。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
  诚然,中国园林是一种精致艺术的产物,其种植物却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那里没有修剪整齐的树篱,也没有按几何图案排列的花卉。欧洲造园家在植物上所倾注的任何奇特构思,中国人都融于园林建筑中。虽师法自然,但中国园林绝不等同于植物园。显而易见的是没有人工修剪的草地,这种草地对母牛具有诱惑力,却几乎不能引起有智人类的兴趣。高高的柏树排成大道,被修剪的黄杨形同鸟兽,受控的泉水射向定高。用王尔德的话说,这一切似乎是“大自然的两笔”。尽管如此,西方园林从未成功地消除其荒漠气息。
  中国园林旨在“迷人、喜人、乐人”,同时体现某种可称为蒙蔽术的东西。我不想武断地说,游人都完全明白被蒙蔽,一旦忘却“园”而沉湎入“画”,他就不再感受到尘世沉浮的烦扰。世界在他眼前敞开,诗铭唤起他的想象,美景激发他的好奇。的确,每件景物都恰似出现在画中。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中国画。
  一个人游历中西两类园林,会受到完全相反的两种情感作用。人们在离开弗拉斯卡蒂弗拉斯卡蒂(Frascati)为意大利主教区,距罗马21公里,中世纪起为罗马贵族避暑胜地,今为旅游区。——晏隆余注和蒂沃利时,对意大利园林的生动、壮观和纪念性无不留下强烈印象。中国园林不使游人生畏,而以温馨的魅力和缠绵拥抱他。身后的门戛然关闭,他方从一个愉快的梦中醒来。
  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但其布局与中国相比则成规多而变化少。日本造园家在用一石块时,很少不着眼于它的象征意义,他甚至可以不用水而仿造瀑布水池。树木或被束矮化,或被修剪齐整。日本园林追求内向景观,但整体依然开敞,与中国原型不同的是它没有分划成院廊环绕的迷宫。事实上,日本园林具有与西方相似的“原始森林”气氛,但它赋予“原始森林”以神秘含义并成功地构成一个缩微的世界。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04.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