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中国艺术史九讲
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中国艺术史九讲


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中国艺术史九讲

作  者:方闻 著;谈晟广 编

出 版 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丛 书: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47911792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史    

标  签:艺术史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艺术史家方闻分别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府所做的讲演录九篇。成功使中国艺术史在美国一流大学扎根并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方闻教授反复强调——中国艺术历史的“故事”终究不会终结;我们在现代艺术史学科范围内观照亚洲艺术,是想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有所贡献;21世纪新视野的开拓,将使古典中国艺术和历史的宝贵财富,成为有待开发的深厚而渊博的文化资源,而且还有可能成为重建现代生活和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TOP作者简介

    方闻,美术史家。先后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座教授、艺术考古系主任、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主席(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的特别顾问等职务。致力以“风格分析”的方法来解决中国古代书画的断代问题,主要出版有《夏山图:永恒的山水》、《心印》、《超越再现:8-14世纪的中国绘画与书法》、《中国书法:理论与历史》和《两种文化之间》等专著。

TOP目录

艺术即历史(代自序)

“回家”的“故事”

 

第一讲 中国艺术与文化史

一、状物形、表我意

二、儒家“理学”与“心学”的分歧

三、“状物形”绘画的流变与“终结”

四、“终结”之后的再生


第二讲 书画同体

一、书法表现形态的结构

二、“形似”与“助记”

三、一阶与二阶“问题意识”

四、穷则变、变则通


第三讲 为什么中国绘画是历史

一、艺术史的“危机”?

二、传统中国谱系的艺术史学

三、模拟形似的局限

四、“风格”:走向山水画史


第四讲 分界与关联——中国绘画史现状

一、何谓“心印”?

二、传统中国绘画史论

三、“墨迹”与物质文化

四、从“形似”到“写意”


第五讲 汉唐奇迹在敦煌

一、艺术即历史

二、汉唐奇迹:敦煌的“虚拟幻觉空间”

三、外来冲击

四、中国绘画的应对:顾恺之与戴逵

五、张僧繇的“凹凸画”和曹仲达的“曹衣出水”

六、阎立本、韩斡、吴道子和王维

七、原始性复古运动


第六讲 重访两张董元

一、独特的视觉语汇

二、早期宏伟山水画的范式

三、董元的先例

四、用风格分析法对《溪岸图》和《寒林重汀图》断代

五、“图式与修正”:跨文化视角


第七讲 王翚与中国艺术史

第八讲 视觉与文字:中西交汇

第九讲 东方艺术,西方面貌

 

附录

编后记


TOP书摘

  我们如何开始观看古代的中国绘画?一个答案是:以考古学的视角研究出土的文物,并以艺术史的视角,研究那些挂在博物馆展墙上的艺术作品。 

  中国与欧洲,拥有两个最古老的再现性绘画的传统,但他们各自遵循迥异的轨迹——对于涉及解释这两种图像系统的学术传统也是如此。在西方,经过考古方法的验证和定年,古物作为艺术史的材料证据用作展览,同时显示其风格和内容的时间发展序列。在东方,则延续了“谱系”的模式,将中国绘画史视为典范的风格传统,每一个独立的世系源自卓越的早期艺术大师,并在后世的模仿者和追随者中延续。因此,西方的学术传统在观看东方艺术时,趋向于遵循民族学的模式:对于宗教和仪式,以及其他来自非西方文化的物件进行主题式的检证,研究它们的使用情境,往往带着发掘文化结构基础的目标,而不是构建一门艺术史的叙事。 

  我们很难做到清晰易懂地叙述古代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原因在于:许多考古发现的早期艺术品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和研究,以致不能通过确凿的证据序列阐明其发展历程;而且,中国人喜好模仿过去绘画大师的作品,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复制品和伪作,如那些被归于东晋顾恺之或者五代董元(源)的作品。要说清楚中国绘画历经不同时间阶段的发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艰难任务。如何进行呢?中国绘画有其自身的视觉语言,对它们进行形式分析便是破译这种视觉语言的关键,从而得以揭示使其形成的系统,拼凑出其发展历史,将中国艺术品的证据与思想史相关联,最终让我们在综合理解中国文化时将之纳入一个整体的叙事框架。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9页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