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民国设计文化小史•日常生活与民族主义
民国设计文化小史•日常生活与民族主义


民国设计文化小史•日常生活与民族主义

作  者:张黎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34494222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艺术设计    

标  签:设计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对于晚清民国设计史研究而言,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厘清线索和脉络”,而是缺乏大量可获取的、一手的、来自第一人称的,从设计角度来说容易辨别的史料,尤其是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证词的缺乏。与视觉文化不同,图像资料有赖于商业广告的传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因此大多数成熟系统的民国设计史都集中在这一领域;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文化太过日常与琐碎,狭义的“设计”作为西方舶来品也还没来得及进入中国人观念的历史,与物有关的体验以及意义,很少得到或严肃或完整的记录。

“即便在战时,日常生活最终要恢复它的权利。”作者从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入手,基于日常生活语境及其散落于其中风物与体验,在晚清民国这段文化混杂与价值观断裂的时代,描摹出中国设计意识早期萌芽过程的阵痛。夹携在民族主义的国家话语与消费主义的日常生活欲望之间,身外民族与个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各种文化博弈的网络之中,读者或许能够理解,为什么在2 0 世纪3 0 年代几乎与全球设计列车同步的中国设计未能发生近在咫尺的现代主义转型。

TOP作者简介

    张黎,设计史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系访问学者。

TOP目录

设计史与晚清民国 

设计史的全球脉络 

民国设计史的研究之难 

方法论:日常生活史与深描 

史学取向:新文化史、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 

概念与断代:晚清民国(1860—1930) 

史料之困:设计史还是设计的历史 

叙事策略:现代性及其体验 

传统与现代:断裂还是混杂? 

设计文化史转向 

民族主义的视觉想象:新文人品位与商业美学 

问题意识中的图像与视觉性 

新文化运动、媒体与新文人 

书籍装帧设计:新文人的文化权力网络 

核心文人设计圈掠影:鲁迅与陶元庆 

表现主义与蒙太奇实验 

审美的资本主义:月份牌、广告、橱窗设计 

本土精英意识:主方语言与客方语言的张力 

视觉转译与想象的国家身份:画报与期刊 

本章结语 

物与日常生活的设计:国货理想与摩登欲望 

身体技术的武装:汉阳造步枪 

从林则徐到魏源:师夷制夷的思想雏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的设计思想 

汉阳造步枪设计的改良式“创新” 

驯化与山寨:早期民族工业的萌芽 

落发明志:从身体到观念的新旧之别 

易服的现代性意义:长袍、中山装与西装 

民族主义视觉系统:展览综合体 

国货的视觉线索:品牌与包装设计 

上海繁华与新生活方式 

摩登新女性:民族主义与国货运动的危机 

民族主义的物质体验:国货运动及其商品设计 

国货的民族主义本质 

个案:梁苏记洋遮 

个案:鸿翔时装公司 

个案:方液仙与国货化妆品 

个案:“抵羊牌”毛钱与《方舟》杂志 

个案:亚浦耳电灯泡 

日常生活与民族主义

TOP书摘

重点导读:

作者张黎,湖北武汉人,设计史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系访问学者与研究助理。

设计史(Design History),而不仅仅是设计的历史(History of Design),可以从历史与批评、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过去与现在等辩证的二元维度,去搜索、重组那些个已经过去,却仍然在当下留下蛛丝马迹的关于设计的故事。这个过程类似于侦探查案,不同的是,作者的目标与兴趣往往不在于准确还原历史的所谓“真实”,而是去尽力勾勒出历史折射在今日的设计学意义。这个意义,除了在于纪念与记录之外,更多的在于反省与重构。反省的是,中国设计史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轨迹对于今日中国设计的全球化外舒与本土化内卷能够提供如何的经验;重构的是,民国时期中国设计文化在日常生活与民族主义两个层次的蔓延,如何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想象的图景。因此,这个意义,由于差异化视角与当下设计观念的介入,也必然呈现出开放的、多元的、变化的状态,既可以被再次建构,也有待于被多次解构。

本书以“小史”自称,绝非谦虚之语,这里的“小”,确实是本书不可忽视的短板。限于客观限制与主观局限性,当然主要是后者的原因,宽容地说,本书在理论阐述方面尚有“可圈可点”之处,在故事陈述方面则泛善可陈。正如茨威格(Stefan Zweig)的睿智:“一切从外部的观察始终是一幅不真实的粗略图像。” 如果对“真实”的历史刻度锱铢必争,本书可能会让你们失望;不过,如果更感兴趣的是以史为鉴,好奇于“为什么那么摩登的民国,没能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一样,就此诞生出现代主义设计”这一谜题,本书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片段化的线索供各位开卷有益。

 书籍装帧方面,设计师从民国美术字入手尝试封面设计,重新设计“日常生活”和“民族主义”这两组关键字。不同风格的字体要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进行了各种尝试,最后找到了这种“变化中的平衡”。除了呈现“民国感”,还将字体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字形上用一些随机的几何元素打破相对呆板的形态,劲韧中带着一丝轻松的玩味。配合书籍的封面选择了暗绿色,有点像民国时期硬皮老书册的感觉,质朴经典,完全突出字形的设计和变化。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80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