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古园千秋:故宫宁寿宫花园造园艺术与意向表现
古园千秋:故宫宁寿宫花园造园艺术与意向表现


古园千秋:故宫宁寿宫花园造园艺术与意向表现

作  者:王劲韬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定  价:148.00

I S B N :9787030468222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建筑  >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著作是2011-2014年,清华大学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了为期4年的"故宫乾隆花园数字化研究及资料库建设"项目。作者作为园林历史专家承担了其中造园历史理论考据和园林环境表现两方面工作。在大量测绘与考据工作基础上,作者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乾隆花园前后四进院落及主要景观区域的所有鸟瞰、透视、剖面和节点表现,共约150张,该项工作成果为乾隆花园造园艺术留下了最完备的一手资料,成果得到国内古建园林专家的高度认可。本著作是建国后对这座"中国皇家第一庭园"的第一次全面深入的历史考据与意象表现。本著作研究的独特与重要性不仅在于第一次全面细致地将乾隆花园所有建筑、假山和植物数字化永久保存,还在于通过表现艺术与测绘技术的结合,第一次全方位的向广大古建园林爱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高度艺术性与原真性兼备的建筑表现图,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TOP作者简介

    王劲韬,男,1970年出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协会(CHSLA)会员,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会员;从事中国古代园林史学研究,中日古典园林构成、风景元素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叠山艺术史、技术史、材料史、人物史研究,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表达研究等;著有《景观建筑手绘表达》、《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研究》等。

TOP目录

古园新绘中体西用 

前言 

 

1绪论:宁寿宫花园的造园艺术 

  1.1关于宁寿宫花园的历史延续性 

  1.2宁寿宫花园设计手法、布局研究 

  1.3宁寿宫花园的人文气息 

 

2第一院——古华轩 

  2.1综述:古华轩院落的空间特色 

  2.2衍祺门 

  2.3抑斋 

  2.4大假山 

  2.5禊赏亭 

  2.6旭辉庭 

  2.7古华轩 

  2.8垂花门 

 

3第二院——遂初堂 

  3.1综述:遂初堂空间特色 

  3.2遂初堂 

 

4第三院——萃赏楼 

  4.1综述:第三院空间特色 

  4.2遂初堂后院入口 

  4.3延趣楼 

  4.4三友轩 

  4.5大假山 

  4.6耸秀亭 

  4.7萃赏楼 

 

5第四院——符望阁 

  5.1符望阁 

  5.2大假山 

  5.3碧螺亭 

  5.4云光楼 

  5.5玉粹轩 

  5.6竹香馆 

  5.7倦勤斋后院 

 

后记

TOP书摘

    第一进院落以屏山当门,两山相错,取“曲径通幽”之意,起到了障景作用。入门道路分作两支,一路由入口门廊向东可直达抑斋小院,一路沿假山山脚蹬道而上可达承露台,一园景色,可尽收眼底。下承露台,折入两山之间的夹道,即至古华轩前。沿东侧假山蹬道而下则可达古华轩后的陂陀一区,竹林幽深,景色骤变。入口道路的设置灵活多变,充满奇趣。第三、四进院落同时设置了建筑廊道、蹬道、山径、峡谷和洞窟等多重立体交通联络。在半亩大小的院落中,运用复杂的叠山路径设置,形成上下左右迂回宛转,处处可通,处处有景的格局,使庭院内部空间感觉深远莫测,变幻莫测。从感觉上扩展了游览空间,也大大增强了假山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萃赏楼前后假山均有洞隧联通,用峡谷、山径、山洞组合连属,形成上下交错的立体通道。山洞前通遂初堂后接萃赏楼,前喧后寂。“一出一入,一荣一凋,徘徊四顾,若在重山大壑,深岩幽谷之底。”假山洞内变化尤多,利用不同形式的孔洞,形成忽明忽暗的洞内采光。人行洞内,又可籍以外望。“招云漏月”,“罅堪窥管中之豹”等理论,在此叠山中运用极为成熟。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0页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83.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