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抗日战争中的西北国际大通道
抗日战争中的西北国际大通道


抗日战争中的西北国际大通道

作  者:刘志兵,邵志勇

出 版 社:未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4175795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军事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谈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接受的国际援助,人们可能会立即想到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美国“飞虎队”等,但地处大西北连接中苏的国际大通道和往来于此的苏联“飞虎队”、援华军事顾问团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从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八年抗战中有近四年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机枪等军火物资,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这个巨大的“输血管”,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各抗日战场输血。而苏联的军事顾问团和援华志愿航空队等是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华民族作为重情重义的民族,不应该忘记那段艰难岁月中来自友邦的伟大友谊。
  《抗日战争中的西北国际大通道》依据大量原始资料,客观全面地揭示了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再现了当时中国国共两党、苏联,以及西北各族人民,为开通和保护西北国际大通道奋斗牺牲的宏大历史场面。许多细节都是次公开披露,视角新颖,叙述生动。读完此书,相信你对中国抗战史会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打通大通道的尝试
第二章 苏联意欲东方突围
第三章 地方军阀向西看
第四章 第一批援华武器通过大通道
第五章 抗战初期唯一真诚援华的大国
第六章 大通道的商约保证
第七章 民族大团结凿通“生命线”
第八章 大通道的服务机构——中运会
第九章 空陆并进紧急“输血”
第十章 开辟第三条线
第十一章 保卫通道枢纽安全的兰州空战
第十二章 扼守通道大门的苏联红八团
第十三章 苏联志愿飞行队碧血洒蓝天
第十四章 活跃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苏联军事顾问
第十五章 大通道上的伊宁航空军事学校
第十六章 苏械装备扬威中国抗日战场
第十七章 “新兵营”里培养共产党军队的“特种兵”骨干
第十八章 红色指挥所
第十九章 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第二十章 联通延安与莫斯科的路
第二十一章 红星照耀西北
后记

TOP书摘

《抗日战争中的西北国际大通道》:
  此前,在战略方针上,一、四方面军是有分歧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原计划要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但红军过了大渡河后,发现川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广人稀,山荒岭野,贫瘠粮缺,给养困难,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发展,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于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考虑放弃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的设想,集中力量向东、向北发展,去川陕甘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
  6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致电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谈到两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时指出:“为着把苏维埃运动之发展放在更巩固更有力的基础之上,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目前计划两方面军宜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破,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至发展受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为战略机动地区。因此,坚决地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同时还指出:“以懋功为中心之地区纵横千余里,均深山穷谷,人口稀少,给养困难。大渡河西岸,直至峨眉山附近情形略同。至于西康,情形更差。敌如封锁岷江上游(敌正进行此计划),则北出机动极感困难。因此,邛崃山脉区域,只能使用小部队活动,主力出此似非长策。”但是,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却是另有想法。6月17日,他们复电中共中央,强调向北、向东发展的困难,称北川一带水深流急,敌已有准备,不易过;地形给养均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向岷江以东发展条件不具备,沿岷江北打松潘,地形、粮食绝无;提出红军沿大金川北进占领阿坝,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或暂时向南进攻。这是一个与中共中央不一样的战略方针。
  政治局会议开始后,首先由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做报告,着重就战略方针、战略行动和战争指挥等问题进行阐述。关于战略方针问题,周恩来指出,在什么地方建立新苏区,首先是要考虑有利于红军作战。在地区选择上,应力求做到:一、地域宽广,便于机动。松潘、理番、懋功这一带,地域虽大,但多狭路,不易反攻。二、群众基础好,以人口较多的汉族地区为好,利于扩红。松潘、理番、懋功、温川、抚边等8个地区,人口总共只有20万,且为少数民族占多数。三、经济条件好一些。松潘、理番、懋功这一带,多是草原和游牧地,粮食少。因此,部队向东、向南和向西北都不可能得到发展;松潘、理番、懋功这一带,不利于建立根据地,必须迅速前进,去川陕甘地区建立根据地,以实现“背靠西北,面向东南”的发展战略。
  周恩来报告后,会议进行了讨论。张国焘首先发言。他在发言中没有直接对周恩来讲述的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会师后红军北进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提出不同意见。但他强调,向东打,受地势限制;向西要过草地,长途行军会大减员;松潘以北的情况还不清楚,向甘南发展于我有利,但一定要打下胡宗南几个团,才能立稳。否则,还要移动地区,还要减员。他认为,西康边有800万人口,如能以松潘、理番、懋功、西康为后方发展根据地,消灭胡敌当更有把握。如果向南、向成都方向发展,打那些川军是不成问题的。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90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04.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