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放下期许,静听花开:给孩子自然成长的机会
放下期许,静听花开:给孩子自然成长的机会


放下期许,静听花开:给孩子自然成长的机会

作  者:徐黎

出 版 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定  价:32.80

I S B N :9787519300678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标  签:家教方法  亲子/家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说过:“先前进不等于进步。”很多父母在望子成才的强烈愿望作用下,常常以完美的标准急切要求孩子,也要求着自己,却完全忽略和违背了孩子逐步成长的规律。尽管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在孩子教育和成长方面却如此急于求成。

    本书借鉴犹太人“放下孩子”的教育理念,结合生活中真实的教育案例,带领急迫的家长回归原初,依靠常识去养育、教育孩子。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放下所谓优秀的标准,更别强迫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走出家教的误区,去爱孩子本身,有时候孩子感到无聊不是坏事,要给孩子时间闲混,耐心等待他们按照自然的规律成长。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选择,赋予他们探索体验未知世界的权利以及犯错误进而反思的权利。

TOP作者简介

    徐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西安、北京两大城市,从事时尚杂志栏目的撰稿工作,并在业余时间进行社科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内容创作。现为北师大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师。

TOP目录

目录

Ⅰ  春之冀:思想减负,做园丁型父母

Ⅱ  夏之思:涤烦去虑,把握“质量时间”

Ⅲ  秋之韵:移情换位,收获生活中的教育智慧

Ⅳ  冬之悟:顺势而为,爱需要慢半拍

放松自己,孩子不是你的“橡皮泥”

忘掉期待,和孩子一起成长

放下权威,学会慢养

少一些焦虑,多一点信任

三分教诲,七分等待

尊重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适度的漠视,才是最贴心的爱护

淡化痕迹,做到不教而教

丢掉技能盔甲,蓄养孩子的人格特质

循序渐进 人生要慢胜

培养人文精神,它是孩子最好的成长佐餐

传递“爱心祝福”,做好“亲情补位”

爱他,就给他一张生存护照

尊重孩子,勿滥用“爱的名义”

别苛求“优异”,做心态平和的父母

快乐的人生比优秀的人生更重要

TOP书摘

没有“起跑线”上的输赢

 

※ 谁的输赢之心?

 

    问题直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为孩子的未来担心的父母,他们唯恐孩子从小输给了同龄人;他们也爱子心切,想要孩子从小在各方面都要“赢”。不少家长都有这种焦虑和迫切的育儿心情,在夹杂着“输”和“赢”的教育理念中,到底是谁在争输赢呢?

一场全民都关注的“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运动,一切关于“起跑线”上的追逐和输赢之争,似乎都是家长们在背后“使劲”,孩子们倒成为了“局外人”。家长们过分追求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表现,会形成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也容易误入“盲目追风”的误区,让孩子在教育早期的“输赢”变成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输赢”之争,这都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沉重的负担。

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忽视“起跑线”的“神奇威力”,还是去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吧。孩子拥有一个自由而轻松的童年,比“赢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抹去那些无形却有形的“起跑线”,孩子未来的成就,不是“起跑线”可以决定的。在孩子人生开始的地方,抹掉“起跑线”,给他们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也让孩子自由、快乐而轻松地起步,迈向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有人把孩子比作汽车,认为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人在童年时期,不能超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这样,孩子到了中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这个生动的比喻很有道理,就像过早绽放的花儿容易枯萎一样,本该快乐成长的孩子们,却因为背负着父母太多“赢在起跑线上”的期望而承担着过重的负担。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那就尊重教育的规律,不要在孩子的人生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形成了“输赢”意识,让孩子有一个简单的起点吧,轻松地起跑,快乐地起跑!

 

 

※ 输在“起跑线”上就输掉了人生吗?

 

    观点碰撞:孩子的起跑线是“无形”的,却又在生活中发挥着“魔力”,很多家长有过焦虑的心情,担心孩子子如果输在“起跑线”上,那以后的人生也会输掉。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往往因此失去了本该有的重视和期望。但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就真的输掉了人生吗?

    有一个男孩9岁时,父母离异,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小学成绩并不好,还曾留过级,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一直也不理想,最好的就是体育了。16岁时去美国留学,就读于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乡村中学。后来考大学,也只是上了美国一所三流大学。但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先后转学去更好的大学,最后终于考上哈佛大学。他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现任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就是于智博,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看完这个故事,不禁让人掩卷深思,曾经一度很热门的赢在起跑线上并一路领先的“哈佛女孩”成为无数家长想要孩子实现的人生榜样,但于智博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不代表输了自己的人生。于智博,在他的整个教育阶段,表现得并不是那么优秀,甚至还是老师们眼中的“差等生”,但是他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个故事也提醒了一些渴望孩子处处领先和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一定落在起点上,就输掉了人生。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也能赢在未来!一个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与他过去的关系不大,未来的成绩决定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在起跑线上的表现。

 

 

※ 赢在“起跑线”上也一定会赢在“终点”吗?

 

     育儿智思:随着“赢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催生了“超前教育”的模式,仿佛孩子赢在了起点上,就肯定能赢在终点,继而人生辉煌。其实,这种想法毫无依据,谁说赢在“起跑线”就一定会赢在“终点”呢?

在“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和“超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家长认为如果能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能“早出人才”。“超前教育”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情形,有些地方的幼儿园甚至都已经“小学化”了,本该在幼儿园里享受快乐生活的孩子们,不得不提前开始学习小学阶段才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

针对很流行的“超前教育”,美国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某科研团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想要弄清“超前教育”实际产生的效果如何。他们把选中的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培养;另一组则从3个月开始就提前进行早期教育。在刚开始,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比那些普通教育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15点,学习成绩普遍占有优势。然而这些提前进行早期教育的部分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逐渐失去了这种优势;而另一组接受父母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培养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后来却通常都赶了上来。该科研团队研究结果发现,认为进行超前早期教育就一定会“早出人才”,只是一种推测,实际上并未得到证实。

   事实上,该实验的“超前早期教育未必早出人才“的结论也正是符合了儿童教育中自然成长的规律。如果孩子的教育也可以像机器的运作那样提高效率,提前完成部分任务,那么孩子作为生命体的特性就消失了,儿童的自然的天性也就很容易被扼杀,这样的超前教育实则上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就像禾苗吸收阳光雨露,会经过一定的成长期才会长成大树,这个成长的过程是不能被人为 “提前”的,不然,家长们就是在“揠苗助长”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3.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