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名誉
名誉


名誉

作  者:[哥伦比亚]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

译  者:欧阳石晓

出 版 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32159161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生活小说  >  社会小说    

标  签:社会小说   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这本野心勃勃的中篇小说围绕着一个政治漫画家马拉利诺展开。他65岁,在画了几十年讽刺哥伦比亚当局领导人的漫画之后,他参加了一个盛大的官方庆祝活动。活动结束后,一个年轻女子萨曼塔来找马拉利诺,问他一件28年前发生的事情,此事已经困扰他多年,而她还太小,不记得此事的具体情况······

TOP作者简介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日前国际影响力大的拉丁美洲新生代作家之一。他1973年生于波哥大,毕业于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法律系,后到巴黎索邦大学学习拉丁美洲文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末,结束在比利时一座小镇上一年的生活后,他前往巴塞罗那定居,并开始为多种西语刊物担任翻译和撰稿人。他也精通英语、法语这两门外语,曾翻译E.M.福斯特、维克多·雨果、约翰·赫西等人作品。

  2004年,他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告密者》,五年后该书英文版问世,震动国际文坛,欧美报刊盛赞该书“处处出人意料”、作者巴斯克斯是“当代*重要的拉美青年作家之一”。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等著名作家纷纷撰文推荐。

  之后,巴斯克斯又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科斯塔瓦那秘史》(2007)与《坠物之声》(2011)。2011年,巴斯克斯凭《坠物之声》获西班牙丰泉小说奖,英文版于2014年获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

  2013年出版的《名誉》是巴斯克斯第四部小说,于2014年荣获西班牙皇家学院奖和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法文版先后入围法国两大文学奖美第奇奖、费米娜奖的年度外国小说奖。

  目前,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定居波哥大。

TOP目录

正文

TOP书摘

  一

  马亚里诺坐在桑坦德公园的对面,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颁奖典礼,擦鞋匠在擦亮他的皮鞋。突然,他确定自己看见了一名早已过世的漫画家。他的左脚放在木箱子上脚印状的凹槽里,为了让长期困扰他的疝气好受一点儿,他背倚着靠垫,阅读地方小报来打发时间。报纸廉价的纸张弄脏了他的手指,鲜红的大标题讲述的是血腥的罪行,偷情的曝光,以及外星人劫持了住在南部街区的小孩。阅读危言耸听的小报带给他一种负罪的快感:他只能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阅读。就在他想到那一点——想到那些带他逃离于此、交付于这躲在羞怯阳伞下的堕落时光——的时候,他抬起头,将目光从报纸上移开,仿佛为了更好地记住那些文字。出现在他视野中的是高楼、永远阴沉的天空以及从一开始就破坏了路面沥青的树木,当他目光与之相遇的那一刻,他感到自己是第一次看见这一切。一切也就发生在那时。

  仅仅是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那个人着深色西装,领结歪到一边,戴着一顶宽檐帽,他横穿过第七大道,然后转过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街角,便再也不见了。为了不让那个身影从视线里消失,马亚里诺向前倾了倾身子,在擦鞋匠将抹布靠近他皮鞋的同时把放在木箱子上的脚拿了下来。于是,鞋油在他的袜子上留下一个椭圆形的污渍:和擦鞋匠半闭的双眼一样,那污渍如同一个黑色的眼睛从下往上看着他并且指责他。在此之前,马亚里诺都只是从上往下观察过那擦鞋匠:着蓝色工装和布满刚刚掉落的头皮屑的肩膀以及秃得厉害的头顶;而这时,在他眼前出现的是静脉曲张的鼻梁、小而突出的耳朵以及灰白如鸽子粪的胡子。“对不起,”马亚里诺对他说,“我以为看见了熟人。”擦鞋匠继续他的工作,精准地来回擦抹鞋面。“喂,”他补充道,“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老板,您请说。”

  “您听说过里卡多?伦登吗?”

  他感到一阵从擦鞋匠那里传来的安静:心跳了一下,两下。

  “老板,我没听说过,”擦鞋匠说,“要是您愿意,待会儿我们可以问问别的同事。”

  别的同事。他们中的两三个已经开始整理行当了。收起椅子,叠起抹布,把蓬乱的毛刷和凹陷的鞋油盒塞进木箱子的抽屉里。在傍晚车水马龙的一片哀鸣中,空气里充满了上锁和关上铝盖的轻啄声。那是下午五点差十分:市中心的擦鞋匠们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固定的工作时间?马亚里诺不止一次地画过他们,特别是在早期,那时候来市中心散个步擦个鞋对他而言是一种对那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进行诊脉的方式,他因此才感到自己是城市这个实体的直接见证者。所有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改变:马亚里诺变了;擦鞋匠也都变了。他几乎不再来市中心,并且已经习惯于通过屏幕和书报来观看这世界,他不再追随生活,反而任由生活在他的藏身之地找到他,仿佛他已经看明白,经过了这么多年,他所做的一切允许他这么做,如今轮到生活来找寻他了。而那些擦鞋匠们,如今也不再依据荣誉契约做自己的工作地点——那两米见方的公共空间——的主人了,而是归属于某工会:每月缴纳定额的会费,拥有一张精准塑造的营业执照,这样就能避免哪怕是最微小的挑衅。是的,那座城市也变了。然而,当马亚里诺试图罗列她的变化时,打断他的不是怀旧情绪,而是一股奇怪的想要在这混乱中停下来的念头,仿佛这样能够让他内心的紊乱、器官缓慢的氧化、对这城市破碎记忆反射出的记忆的腐蚀也都停下来:比如说,如今再没人知道里卡多?伦登是谁,他刚刚从这里经过,尽管他已经过世七十九年了。如同众多其他人物一样,哥伦比亚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漫画家也被那无底洞般对于遗忘的饥饿感吞噬掉了。某一天人们也会忘记我,马亚里诺心想。他一边把一只脚从箱子上挪下来换上另一只脚,一边晃动手中的报纸,让折起的一页回到应有的位置(快速地晃了晃手腕),心想:然而距离那一天还早着呢。就在那一刻,他听见自己说:

  “那哈维尔?马亚里诺呢?”

  擦鞋匠过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是在问他。“老板您说什么?”

  “哈维尔?马亚里诺,您知道是谁吗?”

  “知道,在报纸画漫画的那个人,”擦鞋匠说道,“但他如今不来这儿了。他厌倦了波哥大,至少我是这么听说的。早些时候他就搬出城,住到山上去了。”

  至少人们还记得他。这也不足为怪:在八十年代初期,恐怖主义还没兴起,人们还没什么搬离城市的理由,因此他的离开在当时成为了轰动全国的新闻。马亚里诺一边等着擦鞋匠再说些什么,一个问题也好,惊叹也罢,一边盯着他头顶表面的秃斑,那块毁灭之地只剩下几根头发和一些斑点,斑点揭露了阳光的长时间暴晒:那是些有着癌变潜能的小块,是生命衰竭的起点。但擦鞋匠再没说话。擦鞋匠没认出他来。再过一会儿,马亚里诺将要迎来决定性的庆典、他与他的事业长达四十年的性交的高潮,而尽管如此,他依然感到十分惊讶:人们没认出他来。他的政治漫画已经让他成为了三十年代初期伦登式的人物:他是半个国家的精神领袖以及另半个国家的头号公敌,对于所有人而言,他是一个能够促成某条法律的废除、推翻某个法官的判决、让某个市长下台或严重威胁某个部门稳定的人,纸张和墨汁是他实现这一切的唯一武器。然而在大街上却没人认得出他,将来可能也没人会认出他来,因为跟如今的专栏不同,报纸上刊登的漫画从来不附带作者的照片:对于大街上的读者而言,那些漫画仿佛是自行产生的,没有作者,像一场阵雨,又像一场意外。

  画漫画的那个人。是的,马亚里诺就是那个人。那个漫画偏执狂: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政客曾经在报纸的读者来信中这么称呼过他。此刻,他透过一如既往疲惫的双眼观察着市中心的居民:卖彩票的人在靠着石墙休息;神情傲慢的学生往北边走去,寻找小巴士;在人行道中央停下来的情侣,男女两人都是职员,都穿着白衬衫和深蓝色下装,牵着手却并不看着对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听见他的名字时都会有所反应——要么赞美,要么抨击,反正不会无动于衷——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认得出他的面孔。如果他犯了什么罪,也没有人能够在一排惯犯中将他辨认出来:是的,我确定是第五个,那个大胡子,瘦瘦的,秃顶的。对他们而言,马亚里诺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即使是那些极少数的在这些年见过他的人也通常做出惊讶的评论:从没想到过他竟然是个秃子,也没想到过他那么瘦,还留着大胡子。他的秃顶并不太引人注目;每当再次碰见曾有过一面之缘的人,马亚里诺通常会听到同样的诧异的评论:“您一直都是这样的吗?”或者:“真奇怪!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真没注意到呢!”也许应该归咎于他那吞噬掉人们的注意力的面部表情,犹如吞噬黑洞的光:他那眼睑下垂的双眼从眼镜后面透露出一股持久的悲哀,又或者是那仿佛逃犯的面巾一般将脸遮掩起来的胡须。他的胡须曾经一度是黑色的;如今依然茂盛,只是颜色渐渐变灰了:下巴和鬓角的胡须略微多了一些,脸颊略微少了一些。这都不重要:他的胡须依然掩饰着他。依然没人能辨认出马亚里诺,他依然匿名存在于人口稠密的街道之中。这匿名带给他一种孩童般的愉悦(一个躲在禁止进入的房间里的小孩),也让玛格达莱娜——离开他已经很久的前妻——感到安心。“在这个国家,要杀死一个人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每当他在漫画中攻击某个军人或毒贩的时候,她这样对他说,“最好谁都不知道你是谁,长什么模样。这样你去买牛奶的时候,即使回来晚了我也不用太担心。”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53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3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