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脱腔(精装)
脱腔(精装)


脱腔(精装)

作  者:阿城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丛 书: 阿城文集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39979328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中短篇小说集    

标  签:文化  文化评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散文随笔、谈话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任《华夏人文地理》主编期间为其所写文字的集结;第二部分主题为阅读,内容为阿城先生读书所得所感;第三部分主题为谈话,集结了诸多与名家对谈的文章及记者访谈文章。

TOP作者简介

    我叫阿城,姓钟。今年开始写东西,在《上海文学》等刊物上发了几篇中短篇小说,署名就是阿城。为的是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出生于一九四九年清明节。中国人怀念死人的时候,我糊糊涂涂地来了。半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传统的说法,我也算是旧社会过来的人。这之后,是小学、中学。中学未完,文化“革命”了。于是去山西、内蒙插队,后来又去云南,如是者十多年。一九七九年返回北京。娶妻。找到一份工作。生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可爱。这样的经历不超出任何中国人的想象力。大家怎么活过,我就怎么活过。大家怎么活着,我也怎么活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写些字,投到能铅印出来的地方,换一些钱来贴补家用。但这与一个出外打零工的木匠一样,也是手艺人。因此,我与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阿城作于1984年

TOP目录

《华夏人文地理》卷首语系列

普及是有力量的 ……………… 002

文化的共生 ……………… 004

独立的眼光 ……………… 007

路的魅力 ……………… 009

自发的人文源泉 ……………… 011

因为与人有关 ……………… 013

感同身受 ……………… 015

帝王的观照 ……………… 017

活的楚文化 ……………… 020

关于汉字的思考 ……………… 022

京剧与生活方式 ……………… 025

盐的启示 ……………… 027

阅读

苗族传统图案与上古文明

[附1]洛书河图,关联贵州的另一个文本释读

[附2]《长江日报》专访

《中国现代小说选》意大利文版序

金瓶梅词话

侠的终结

张北海《美国邮简》序

唐诺《尽头》序

朱天文《炎夏之都》序

朱天心《古都》序

小学的体温

《爽》繁体版序

[附]《爽》简体版序

海上文存

语言,社会的舞动

检阅《北京病人》

实话实说不容易

《人物》序

如果你会读出声音的话

关于钱德勒

诗与歌的不同

轻易绕不过去

刍狗年代

评审感言

征文阅读心得

附录?谈话

与查建英对谈

与陈村对谈

与登琨艳对谈

与孙良对谈

与宁财神、赵波、俞白眉对谈

与赵波对谈

答客问

古本与雕版

我最感兴趣的永远是常识

大家对我有误解

谈王朔

TOP书摘

  一九九四年初,我在巴黎。去过意大利之后,对巴黎的印象不如期望的好。在意大利,有个法国人对我说,来欧洲不要先到意大利,因为去过意大利之后,欧洲的其他地方就没法儿看了。此话类似中国人说的吃甘蔗要从梢吃起的意思。从根儿吃起,越吃越无味。

  有个意大利人问我:“你对美国什么观念?”当时我虽然在美国住了几年,八八年还开车在美国转了一大圈儿,可是寻思来寻思去,不得要领。我的本事是对细节敏感,抽象的能力却很糟糕,于是闷闷地回美国了。

  不料飞机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要降落的时候,一排排的房屋掠过去,忽然这几年在美国的触目所及,点滴抽象上心头:“美国是欧洲镇”(EuropeanTown)。这就好像世界很多国家的城市里的“中国城”(ChinaTown),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有点儿中国味儿的,可是你能说它们是中国吗?

  我再去意大利的时候,把这个关于美国的概念告诉那个意大利人,他微笑了,说:“我们有一个说法,欧洲是ItalyTown。”

  所以我想到欧洲还是要先到意大利,这样,观察欧洲,就有一份冷静,一份悠闲,起码在造型上是这样。

  比如我认为水泥这种东西,就是为了建造公寓的,巴黎到处是乏味的水泥公寓,洛杉矶更惨,到处是石膏板公寓。我以前读巴尔扎克,觉得他老人家对资产阶级的审美能力过于刻薄了,时不时就来一句“暴发户”,到过巴黎,才同情起老人家来。

  法国一七八九年的大革命,影响世界甚巨。它之后的各国的大革命,都有它的影子,这个影子,就是彻底砸烂旧世界,包括造型。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一九一一年的中国辛亥革命及我亲身经历的一九六六年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我在云南,离得不是太远的柬埔寨,波尔布特搞得最为离奇。

  当资产阶级的工业造型取代了上万年的农业文明的手工艺造型之后,长久不能在美学上理直气壮,我们看最初的汽车造型,还是羞羞答答地模仿马车。把理弄直了的我认为是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确立了工业造型的美学意义,由此,生产线上连续掉出来的数以兆计的塑料杯才气壮起来。

  所以巴黎迷人之处不在造型,而在头脑和由头脑而来的骄傲,骄傲是法兰西的意识形态。我在巴黎的聚会中几乎不能喝可口可乐,喝了就没人理了,不过法国却不失风度地总是备有可口可乐,其实细想想,可口可乐是法国大革命的必然结果之一。

  我迷恋特吕弗胶片上的巴黎与法国,看了不下四十遍(是不是有点儿心理变态?)。他的电影不在人以外的造型上停留,他的眼睛永远在人的身上。《四百击》开始的时候,透过公寓的屋顶,巴黎铁塔长久出现,一种工业文明的市民乡愁、童年记忆,只有他捕捉到了,让我们一时忘掉了铁塔是个怪物。

  突然有一件与巴黎毫无关系的事走进我耳朵,起码我拿起电话与对方谈了几句之后,我感觉不到巴黎的存在:李爽约我出去,谈件事儿。

  起码有十年没见过李爽了。我与李爽并不算熟,一九七九年“星星画展”的时候,李爽是上百个参加展览者里面少数的女性之一,我当时也有几张东西参加展览,自然就认识了。李爽当时是严力的女朋友,我与严力的关系密切。我认为严力是中国大陆最好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好在于他很容易就牵动不同的语言媒介来展显他的奇特的想象力,诗,油彩画,散文,装置组合,小说。严力大概是那种天下太平,才华横溢,天下大乱,还是才华横溢的人,拿他没办法,太聪明了。严力喝酒,我当时还没有戒酒,喝白的,不免酒话多一些。严力喝了酒,脸上飞霞,李白也是这样,不过唐朝是喝果子酒,烈酒是旧时苦力、河工和土匪用来解乏活血壮胆的,清代中叶才漫延到各阶层,如今是有钱没钱都喝烈酒,国宴上更是一股子匪气,据说周恩来生前常领着喝烈酒。

  扯远了,回来说李爽。总之,我与李爽不熟。我甚至不知道李爽与严力吹了,不知道李爽进了劳动教养所,不知道她放出来,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去法国了,后来知道她去法国了,都是听说的。天下之大,事物之多之杂,难免不仁,麻木不仁。

  从地铁站再次踏上巴黎的街面的时候,我甚至想不清楚李爽当年的样子,但是见到她在街对面招手,又好像没有忘记过,当然,有一个印象女人不爱听,我也只是掠了一下。

  杂七杂八,十年新旧账目,吧外面走来走去的人,对着窗玻璃拢一下头发的女郎,穿绿制服的巴黎清洁工。我等着是什么事儿。

  事儿是李爽要写她的经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68页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