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

作  者:(美)保罗·克鲁格曼主编,海闻等译

译  者:海闻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 书:国际经济学译丛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定  价:23.00

I S B N :9787300035888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经济学基础理论  世界经济理论  世界经济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经济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中收集的论文是为一个很不寻常的研讨会准备的。在那个研讨会上,两部分平时很少直接联系的人坐到一起来了。一边是政府官员和私人企业的代表,他们对贸易下策的关心完全是从日常事务的实际问题出发的;另一边则是学术界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们思考而不是制定贸易下策
本书中收集的论文是为一个很不寻常的研讨会准备的。在那个研讨会上,两部分平时很少直接联系的人坐到一起来了。一边是政府官员和私人企业的代表,他们对贸易下策的关心完全是从日常事务的实际问题出发的;另一边则是学术界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们思考而不是制定贸易下策

TOP目录

导论:贸易政策的新思路
保罗·克鲁格曼
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的依据
詹姆斯·布兰德
战略性出口鼓励:一个评论
吉恩·格罗斯曼
贸易政策应该扶持什么?
巴巴拉·斯潘塞
创造优势: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半导体产业的
国际贸易
米歇尔·鲍瑞斯 劳拉·泰森 约翰·齐斯曼
信贷政策与国际竞争
乔纳森·伊顿
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
杰弗里-卡林纳
警惕:日本的产业政策
村光三
美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纺织、钢铁和
汽车产业的经验
威廉·克莱因
战略性行为和贸易政策
威廉·布兰森 阿尔文·克兰沃里克
贸易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
大卫·理查森
贸易政策:一个研究日程表
艾维纳什·迪克西特
译后记

TOP书摘

书摘
可被称为“新幼稚产业论”的最后一个例子是由布兰德和斯潘塞(1981)提出的。作为提出
这一想法的合作者,从一开始我就慎重地讲,这一特殊观点的实践意义可能较小。这个观点的
推理过程基本如下:最初,我们可以想像在一个国内市场上没有本国厂商,只有一个外国厂商
供应产品,外国厂商意识到本国厂商可能进人该市场,将价格定在可以阻止本国厂商进入的水
平。在这种情况下,征收关税可以从外国厂商那里抽取租金,因为只要关税不超过某一水平,
外国厂商将完全承担该关税,而且由于担心可能诱使本国厂商进入,不会提高该产品在本国的
价格。足够高的关税将最终迫使外国厂商放弃阻止本国厂商进入的做法,本国价格将上升,本
国厂商也会进入。
本国消费者因为价格上升而受到伤害,而财政收入却增加了。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到了新
进入的本国厂商。另外,本国厂商也可能从国外市场上获得利润。总之,这项政策对本国可能
有助于改善福利,但要成为一项好的政策,本国厂商就必须在一进人时便具有相当低的成本。
如果进入者的成本太高,则诱使本国厂商进人是不合算的。然而,即使本国进入者的成本很高
,本国政府仍可利用存在潜在的进入者这一事实,运用关税从外国厂商那里抽租。但在这种情
况下,最优政策是把关税水平提高到刚好不会诱使本国厂商进人的水平。本国厂商进入的可能
性,使得利用关税抽租的论点具有吸引力,但存在潜在的本国进入者却并不是关税具有吸引力
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外国厂商能在国内市场获利,运用关税抽取一部分利润或租通常便是本
国的利益所在。关税(tariff)对外国厂商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税(tax)。
政府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报复
一位关注外国政府是否会实行报复政策的多疑的读者读了本文前面部分之后,可能已经十分困惑不解了。的确,我们不能期望别国政府被动地无所事事,让一国政府随心所欲地运用前面所描述的政策。
现在的任务是考虑由多个国家政府参与的战略性实处于被动状态且持完全不干预态度。例如,根据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在世界市场上的小国应采取不干预态度。但是,更有趣和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形是,所有国家的政府或多或少地用同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因此,我假定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试图使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衡量的国家福利最大化,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可能存在战略性贸易政策。
各国政府所面临的战略环境的结构,类似于寡头厂商所面临的环境,每一个局中人或参与者的所得既取决于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竞争对手的行动。在政府是参与人的情况下,例如日本,国家福利既取决于本国(日本)的贸易政策,也取决于外国(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如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寡头行为的惟一理论一样,也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关于政策相互影响的理论。
然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构想出三种不同的政策后果。考虑一下克鲁格曼的保护本国市场政策的例子。一种后果是,一个国家保护本国市场并使本国厂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该国的国家优势,而别的国家则无所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后果是,所有的国家都试图通过保护帮助本国厂商,而结果却是没有一个厂商能在出口市场上获得优势,没有一个厂商能实现规模优势,所有的国家都以竞争不足和高成本结束。这也许是最坏的结局。第三种后果是,各国都同意不使用保护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国家都比大家都保护时更好,但每个国家都必须抵挡住试图成为惟一的背叛者而单方面获得优势的诱惑。
有一个简单的理论结构可以描述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所面临的激励结构。假定有两个国家,不妨称之为A国和E国,每个国家都可使用干预政策,该政策对本国有利,但降低别国的福利。合作意味着不使用干预政策,背叛意味着采取干预政策。为阐述清晰起见,我们用数字代表不同政策下各国所获得的纯利益,这些利益或所得可以很容易地用一个表格或所得矩阵加以概括。
每个方格中的第一个数字代表A国的所得,第二个数字代表E国的所得,表格的上方是E国的战略,表格的左边列出了A国的战略。这样,如果两个国家都背叛,采取不合作的干预政策,则每一个国家得到100个单位的收益;如果A国背叛而E国不背叛,则A国得到500个单位的收益,E国从该产业仅获得50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两个国家都合作,则每一个国家都能获得400个单位的纯利益。实际数字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它们的相对大小,相对大小反映了国际政策制定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如果另一国是被动的,则单方面的掠夺性政策是具有吸引力的;但双方都不干预的政策会使总收益最大,在本例中为800个单位。
如果A国需要做出一项一劳永逸的政策,我们来考虑一下它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如果E国选择不干预战略,A国就可以通过干预获利,因为500大于400。即使E国选择干预,A国的最好战略仍然是干预,因为100大于500背叛或干预是一个占优战略:无论另一国选择什么政策,干预政策都是最好的。如果两个政府分别只做一次决策,结果一定是两个国家都进行干预下的一种均衡。这样,每个国家得到100个单位,这显然比两国都同意相互开放市场,从而每个国家都能得到400个单位的结果更坏。
这一特殊的战略结构便是有名的“囚徒困境”,因为它通常用来描述囚徒而不是国家的境况,是由塔克尔(Tucker)在1950年首先正式提出的。它是研究战略相互影响理沦或博弈论中运用最广泛的结构。前面以转移利润为目的确定补贴水平的问题,具有类似于囚徒困境的结构。另一国是否选择战略性补贴无关紧要,任何一国的最好反应都是选择补贴政策。如果其他国家不使用补贴,则本国补贴的实际利益高得多。如果任何一方都不使用补贴,则两个国家的境况都将得到改善,但很明显地存在单方面使用补贴的激励。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39

版  次:2000年11月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88.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