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自己的上帝:宗教的和平能力与潜在暴力
自己的上帝:宗教的和平能力与潜在暴力


自己的上帝:宗教的和平能力与潜在暴力

作  者:[德] 乌尔利希·贝克 著

译  者:李荣荣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 书:大学译丛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3277036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哲学/宗教  宗教  宗教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的最新作品,也是他将其“风险社会”理论和“个体化”理论结合,对宗教问题进行论述的一本精彩之作。
  贝克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性危机”的宗教危机、或者说信仰危机的实质,不但是出于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和平与暴力冲突的矛盾,也是出于以个体化为代表的宗教现代性变革的内在矛盾。
  当个人在处理宗教信仰问题上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性的同时,如何处理与他者、异世界的关系,即宽容问题,构成了宗教和信仰实践中的冲突和危机。
  本书被公认是论述全球化背景下宗教的当代地位和作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于我们从一种对宗教组织和功能的相对静态的传统社会学研究,扩展为对当代社会生活中宗教价值的更具理解性的研究,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推动作用。
  本书中文版的推出,让中国读者得以捕捉全球化时代下,关于宗教的作用和意义的最新也是最具启发性的诠释,这也必将启发中国学者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社会中的宗教问题。

TOP作者简介

    乌尔利希·贝克(Ulrich Beck),1944年生。1979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社会世界》(Soziale Welt)主编,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
  1986年因出版《风险社会——走向另一种现代性》而一举成名,成为著名的“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阐发者。之后又与吉登斯等人一道提出“自反性现代化”和“世界主义社会学”等理论,被认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TOP目录

致谢001

 

第一章 希蕾桑 关于“自己的上帝”的日记: 一篇非社会学的导论001

 希蕾桑002
 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上帝013
第二章 诸神回归与欧洲现代性的危机:一篇社会学导论018
 宗教与文明化世界社会之间的分歧018
 世界诸宗教共存与冲突的新形式:如何文明化世界宗教之间的冲突?037
第三章 宽容与暴力: 宗教的两副面孔043
 “宗教”是指什么?043
 个体化与世界主义化:自反性现代化框架中的宗教058
第四章 异端或发明“自己的上帝”084
 对个体化的个体主义的误解084
 异端与正统: 宗教自由的历史不可能性089
 第二次个体化:福利国家106
 宗教与反现代性、后现代性及第二现代性的关系119
第五章 未预结果的讽示: 处理全球宗教冲突的五种模式123
 宗教个体化与世界社会的“精神”123
 市场模式:上帝的商品形式134
 宗教上中立的宪政国家模式:哈贝马斯137
 普世的世界伦理蓝图:孔汉思141
 方法论的皈信:圣雄甘地143
 革命?144
第六章 和平而非真理?宗教在世界风险社会的未来147
 导论:“各种普遍主义之间的冲突”147
 宗教激进主义的胜利,抑或世界主义转向?149
 宗教的“国家化”与历史科学的方法论的民族主义163
 用和平取代真理:宗教作为世界风险社会的现代化的行动者171

 

参考书目180

TOP书摘

前言

  一本书会在开篇就坦承其失败吗?会,并且就本书而言,尽管由于问题本身就包括了答案而使它明显暗含讽刺,坦承失败还是必需的。这并非傲慢(有的读者可能会这样猜测);也不是带有个人自身局限与盲点的轻浮游戏。的确,杜撰出“自己的上帝”这个轻率的词语并“阐述”它(不管指什么),是需要点儿形而上的天真。不过,宗教领域与社会学领域之间在原则上的确是有点水火不容。

  作为一名坚定信奉社会学启蒙之救赎力量的社会学家,我骨子里就是世俗主义的。世俗主义的假定,具体说就是宗教将随着现代化的历程而自动消失的念头,是不会轻易从社会学家的想法中消失的,即使历史已经驳斥了这个预测也还是如此。正因为如此,宗教信仰的内涵,包括它们相对自主的力量与实在,它们看待人性的不同观点,以及它们那令全世界为之战栗的强大能量,却很少纤毫毕现地进入社会学家凝视的目光中。社会学家更关注于指出,虽然跳祈雨舞的印第安人没有真正祈求到雨水,但他们的舞蹈具有促进群体“整合”的“功能”,因此也成功地实现了“互动”。然而,这样的研究进路并未对宗教信仰的文化生产力与解构力做出任何解释。

  社会学并不认为这样的空白是一种缺陷,相反,却视之为学科自身科学严谨的证据。这门学科只关注造物者与被造物、永恒与流逝、来世与今生等宗教基本区隔中的一端。即使社会学家不否认宗教情感的深度与力度,他们也不愿接受宗教现象必须按照宗教思想来理解与解释的观点。相反,他们还确立了“方法论的世俗主义”,据此,宗教现象主要被视为具有社会成因与功能的一种现象。它理当如此: 这样才满足充满怀疑的科学头脑。

  然而,这种视角遵循的是世俗化的进程。它在把宗教领域的去神秘化这一主导思想彰显出来的同时,又使得某些日益决定现实的东西,即宗教对现实的再神秘化,变得既不可见又晦涩难懂。因而,即便研究者没有宗教信仰,而是一以贯之地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也仍然免不了纠结,究竟是社会学怀疑论中支持宗教的倾向,还是反对宗教的倾向,最适合于既能解释“自己的上帝”的宗教意义,又能揭示其社会与政治能量。从而,本书的起点无疑是徒劳地寻求水与火的融合,换言之,既服务于社会学关于知识的主张,又服务于宗教本身的自我理解。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8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6.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