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杨天石评说近代史:抗战与战后
杨天石评说近代史:抗战与战后


杨天石评说近代史:抗战与战后

作  者:杨天石 著

出 版 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丛 书: 杨天石评说近代史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1770308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外国史    

标  签: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1937年抗战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抗战与战后》主要阐述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和战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局势。它以1937年的淞沪、南京之战为重点,考察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的奋力抵抗与不幸失败,同时以更多篇幅阐明国民党人与日本的“秘密谈判”。

    作者曾遍访海内外各相关档案馆,仔细收集和研读日本政府和国民党人带到台湾的解密档案,终于澄清疑点,将这些最为隐秘难知的史实揭示于光天化日之下,得出公正结论,参与谈判的当串人的内心动机也均从而显现。作者艰辛访求而终于获得的珍稀史料,以及对史料分析体现出来的清明的史识,可以帮助读者客观地认识那段历史。这是抗战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抗战与战后》最为闪光之处。作者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陈光甫的解剖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

TOP作者简介

    杨天石,江苏人。笔名有江东阳、苏人、纪文、吴之民、梁之彦等。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同舟共进》、《中国哲学》编委,《中华书画家》杂志艺术顾问。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作者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化史。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合著)、《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主编、主撰)、《杨天石文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集、第二集、《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南社》、《南社史长编》、《黄遵宪》、《王阳明》、《朱熹及其哲学》、《朱熹》、《泰州学派》、《横生斜长集》、《民国史谈》(主编)、《中华文化词典》(副主编)、《近代诗选》(合著)等。

TOP目录

宋美龄与丘吉尔 

蒋介石正告丘吉尔:“藏事为中国内政” 

蒋介石与史迪威事件——战时中美之间的严重冲突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对苏外交的一鳞半爪——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一 

豪门之间的争斗——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二 

蒋孔关系探微——读孔祥熙档案 

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 

傅斯年攻倒孔祥熙——读台湾所藏傅斯年档案 

第三国际的解散与蒋介石“闪击”延安计划的撤销 

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考察 

论国民党的社会改良主义 

蒋纬国的身世之谜与蒋介石、宋美龄的“感情危机” 

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 

宋美龄的巴西之行与蒋介石的“婚外情”传说——兼析其事与美国人要蒋交出军权之间的关系 

二二八事件与蒋介石的对策——蒋介石日记解读 

从大举进攻到全面败北——读蒋介石致熊式辉函 

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读陈光甫档案之一 

蒋介石的“慰问”与北平的邀请——读陈光甫档案之二 

李宗仁的索权逐蒋计划 

50年代中国香港和北美的第三种力量——读张发奎档案

TOP书摘

新序

  毛泽东1935年10月所作《念奴娇》词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毛泽东此词写的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昆仑山。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之间,蜿蜒伸展至青海境内,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它被称为“万山之祖”,又被视为中华“龙祖之脉”。毛泽东在词中描写了它的雄伟阔大的气势和悠远绵长的历史,叙述了它对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的“功罪”,慨叹于“谁人曾与评说”。

  昆仑山可以“评说”,历史、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何尝不可以“评说”?

  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的老祖宗一样重视历史。历史被认为是正衣冠、知美丑的镜子,是辨善恶、考得失、增经验、长智慧的教科书,因此,它应该被人“评说”,任人“评说”。特别是自由“评说”。

  首先是“说”。历史已逝,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历史学家“说”,用嘴、用文字或用图像,它才能广为人知,传之久远。历史学家要充分掌握资料,精细考辨,力争说得真实、准确、全面,尽最大可能符合历史本来面目,不能“胡说”。“胡说”的结果必然谬种流传,贻误读者。其次是“评”。“评”能表现历史学家的理解、议论和价值判断。在“说”与“评”之间,“说”最重要。“说”是基础,只要“说”得真实、准确,广大读者都可以根据你所“说”的史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这一方面,我们要高度相信读者。多年来,我是主张先“说”后“评”、多“说”少“评”,甚至可以只“说”不“评”的。最不应该的是,不把史实说清楚、道明白,就急于将自己的评论强塞给读者。至于为了某种功利的需要或某种目的,有意掩盖、“虚无”、扭曲、夸大部分史实,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史实”,那就更等而下之,应该坚决反对了。

  世无超人,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全部真理,同样,历史学家也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全部历史真相。历史学家所“说”、所“评”,都可能不当、不妥、不全,甚至大谬不然。怎么办?百家争鸣呗!毛泽东所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艺术和学术的唯一办法,是清除谬误、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行一花、一派、一种观点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如果从1958年选注《近代诗选》开始计算,笔者从事近代史研究已经57年。如果从弃文从史,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起计算,也已经37年。笔者所写论文、札记曾选编为“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出版。出版后此套书一再加印,甚至被盗版。由于这套书部头大,读者捧起书像捧起一块大砖头,颇多不便,因此,台湾地区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曾以“揭开民国史真相”为总题,改出七卷本。现在中国发展出版社以“风云版”所分为据,稍作调整,仍为七卷。应该说明的是,笔者2009年以后所作,因另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二辑、第三辑等专书,本套书暂未收入。

  书中“评说”难免谬误或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教。

   杨天石

    2015年8月于北京东城之书满为患斋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9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