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极度深寒:朝鲜战争(1950—1951)
极度深寒:朝鲜战争(1950—1951)


极度深寒:朝鲜战争(1950—1951)

作  者:[英]阿兰·R.米勒特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50638003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军事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史诗般的《朝鲜战争》下篇《极度深寒:朝鲜战争(1950—1951)》中,阿兰·R.米勒特将重点转向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攻入南朝鲜至1951年6月末的12个月,此阶段朝鲜战争国际化最为激烈。米勒特灵敏地穿行在战场和权力的大厅之间,在兼顾冷战地缘政治、战略、文职政府和军方高层关系的同时,将军事行动与战术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米勒特充分利用了南朝鲜、中国、苏联、美国和联合国的历史资料,并广泛利用了之前容易被人忽略或遗漏的口述历史资料,包括采访美国和南朝鲜军官的资料,另外还大量采用了北朝鲜和中国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中的内容,最终才完成这部傲世之作:叙述不仅引人入胜、动人心魄,且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此次冲突在国际史和美国史上是何等的重要。

TOP作者简介

阿兰·R.米勒特,美军少将军衔。2005年就任俄亥俄州立大学雷蒙德·E.梅森中心军事历史学教授,后担任新奥尔良大学历史学教授兼艾森豪威尔中心美国研究所所长。2004年,军事历史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塞缪尔·埃洛特·莫里森奖。著有《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为胜利而战: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共同的国防:美国军事史》《南征北战:杰拉尔德·C.托马斯和美国海军陆战队,1917—1956》《他们为朝鲜而战》等。

TOP目录

译 序 i
致 谢 vii
引 言 1
序 章 21
第1章 华盛顿、东京和朝鲜(1950年6月) 29
1.1 战争前夕的南、北朝鲜军队  34
1.2 北朝鲜突然入侵  42
1.3 北朝鲜决定发动战争  53
第2章 1950年美国的国防政策:华盛顿和东京 63
2.1 国防部:预算试验  67
2.2 国务院和重整军备  74
2.3 远东司令部  80
2.4 美国在远东的武装部队  92
第3章 入侵和首尔陷落(1950年6月) 105
3.1 为首尔而战  108
3.2 美国在亚洲的反应  118
第4章 美国军事干预(1950年6—7月) 131
4.1 朝鲜战争传到华盛顿  135
4.2 美国武装部队再次卷入朝鲜战争  157
第5章 多条战线作战:韩国(1950年7—9月) 177
5.1 朝鲜:和时间赛跑(1950年7—8月);共产党阵营  183
5.2 和时间赛跑:东京、华盛顿和韩国(1950年7—9月)  188
5.3
麦克阿瑟的战区战略:保住现在,赢在未来
(1950年7—9月)  204
第6章 联合国军和美国第8集团军:从大田到洛东江
(1950年7—9月) 227
6.1 锦江—大田战败和大撤退  233
6.2 组建联合国军司令部,夺取“最后胜利”  246
6.3 大邱—釜山环形防御圈(1950年8—9月)  262
第7章 从仁川到首尔:成功的喜悦(1950年9月) 283
7.1 仁川—首尔战役  292
7.2 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扩充  312
第8章
联合国军司令部:打到平壤去!打到鸭绿江去!
(1950年9—10月) 327
8.1 越过北纬38度线  334
8.2 胜利的定义和保证  344
8.3 打到鸭绿江去  350
第9章 全新的战争:中国改变朝鲜冲突(1950年10—11月) 355
9.1 向温井—云山—水洞进军  362
9.2 中国干预评估  378
9.3 中国军队第二次攻势的计划  385
第10章 命中注定的失败:中国第二次攻势(1950年11—12月) 403
10.1 险境中的第8集团军和第10军  405
10.2 超级高参和重大决策  429
10.3 美国重新武装的策略  442
10.4 黑色十二月:朝鲜战争  450
第11章 新军队、新战斗:争取朝鲜中部的战争(1951年1—4月) 455
11.1 中国人发起第三次攻势和第8集团军的反击 464
11.2 是走还是留:战斗和谈判 474
11.3 中国人的第四次攻势(1950年2月11—19日) 482
11.4 再次违规越线:第8集团军向北进军 496
第12章 麦克阿瑟去职和中国无法取胜(1951年4—7月) 505
12.1 麦克阿瑟去职  509
12.2 中国军队的第五次攻势(第一阶段)  517
12.3 赢在华盛顿  528
12.4 中国军队的第五次攻势(第二阶段)  536
12.5 通向开城之路  551
结 语 559
参考文献 563

TOP书摘

0月26日,白善烨的韩国第1师对宁边的攻击陷入僵局,在清川江以西的美国第1军处境危险。清川江水面宽阔,江水受潮汐影响,岸边多泥泞和流沙。第1师受到志愿军第39军的攻击。白将军将他的三个团集结在云山,亲自审讯抓到的第一批战俘。他向米尔伯恩将军汇报说,他遇到的是中国正规军的三个师,现在面临被包围的危险。米尔伯恩不想让英联邦第27旅和美国第24师团沿海岸公路向新义州停止进军,他要求军预备队第1装甲师营救韩国第1师,恢复其右翼的安全。他没有意识到后翼愈加严重的危机,英联邦第27旅和第24步兵师利用桥梁和渡船渡过了泰岭江,在通向清州和新义州的公路和人民军一支机械化后卫部队相遇。10月31日,美国第21步兵团率先到达距离鸭绿江约有32公里的一个地方,然后得到命令停止前进和构筑防御工事。荒唐的是,装备最好的营的营长恰巧是自7月5日在乌山战败后一直在战场上搏杀的布拉德·史密斯上校。11月1日夜,人民军一个坦克—步兵部队突然猛攻第21步兵团,在其东北的第5团战斗队在10月28日和31日也遇到两次类似的袭击,然后收到第1军“停止前进”的命令。第1军的左翼部队不知道志愿军第66军的三个师正向其正面逼近,同时第39军南下,准备切断清川江以西美军的退路。
  第8集团军司令部一片混乱,他们不清楚对面之敌来自何处,甚至难以理解韩国第2军和美国第1军日益严重的危机。对于白善烨、部分韩国人和美国军事顾问团的顾问来说,毫无疑问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师已经参战。第10军阿尔蒙德的幕僚得到可靠情报证实了这一点,而第1陆战师则坚信中国军队已经参战。第1陆战师情报处长邦克森·T.霍尔科姆上校在北京长大,作为陆战队军官曾多次去中国和日本,1943—1945年甚至领导过中国游击队。沿公路向长津水库前进时,第7陆战团(取代了韩国第26步兵团)的前锋巡逻队发现南朝鲜士兵抓获的俘虏,霍尔科姆发现他们是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的士兵。11月1日,第7陆战团主力行军时,团长霍默尔·L.利兹伯格上校决定谨慎前进,在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下穿过水洞山谷。第二天,志愿军第124师及属的人民军坦克部队试图伏击陆战队,为期三天的水洞战役开始了。陆战队步枪连意志坚定,在炮兵和近距离空中火力的援助下,击退敌人的进攻,己方伤亡212人(49人死亡),敌人在战场上留下近700具尸体,另外至少抓获了第124师的54名俘虏。11月7日,陆战队又抓获了第126师的四名战俘。战俘发现他们不会被处死,就放心地供出他们是第42军及其阻击任务。霍尔科姆上校和第10军的威廉姆·W.奎恩上校知道他们遇到的就是解放军,而第7步兵师师长戴维·G.巴尔(1948—1949年曾担任美国驻华军援队的队长)也持相同观点。他们告诉阿尔蒙德(不相信威洛比)第10军遇到的确实是中国的正规军。
  正如第1军、第8集团军和远东司令部判断的那样,除了不愿承认和无知之外,出于各种理由考虑,中国人存在的不祥之兆似乎减轻了许多。首先,那是华盛顿的事。威洛比对下属屈尊纡贵,对中情局的观察委员会和联合情报评估委员会依然非常敏感并愿意和他们合作。威洛比9月份提交的不准确报告在华盛顿被披露出来,这让他对来自国民党的情报心存戒备,而且更加依赖于华盛顿分析和评估过的通信情报。另外,威洛比还威吓第8集团军的情报部长詹姆斯·C.塔肯顿,他知道沃克不会因情报问题而对抗麦克阿瑟,塔肯顿在确认中国威胁时再也不敢咄咄逼人了。同时,华盛顿情报机构已织起一张自欺欺人的大网,他们采用欧洲情报部门的分析,称中国顶多会偷偷地或口头否认正向北朝鲜提供帮助。这种思考路径使中情局断言这些战俘是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他们作为“特殊人员”被编入到人民军的特遣队。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人民军第6师和第7师的老兵已编入到志愿军第38军和第40军的各师之中。远东司令部滋生出欢快的乐观思想:“联合国军正向中国东北边境逼近,所有战区共产党的抵抗已烟消云散。”然后,华盛顿又开始重弹解放军在朝鲜的存在是为了建立“鸭绿江缓冲区”的老调。当第1军开始收集中国战俘时,华盛顿希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注意搜集“意向性”任务。威洛比很不情愿这样做,他很可能已意识到“替罪羊行动”开始了。他除承认在朝鲜作战的是中国士兵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让步,中国参战士兵的人数和部队的战斗序列尚不清楚。塔肯顿准确分析出中国军队的人数和意图并没有打动威洛比,他拒绝接受塔肯顿的分析,因为塔肯顿没有准确给出参战部队的序列,而且华盛顿对毛泽东的宏大计划一无所知。威洛比仍然和中情局分析人员站在同一条战线:中国对地面战争的承诺是有限的。
  在“战争迷雾”——局势不明,天降大雾——的掩盖下,第8装甲团(团战斗队,归第1军节制)进入战场,试图营救白善烨的第15步兵团,而第15步兵团本来应掩护在云山西北的韩国第1师向沙滩江东岸撤退。士兵不明白为什么四周山上到处都是熊熊大火,原来中国人燃起大火是为了扰乱美军的空中侦察。南逃的朝鲜难民提醒说前面有许多中国人。10月31日,第8装甲团占领云山北部和西部的阵地,三个加强营(另有一个坦克连和一个炮兵营)守住云山周围7点钟到1点钟方位之间的地带和两条河流之间的所有高地。后面的两个浅滩是云山半岛的唯一出口。11月1—2日夜,志愿军第39军的第116师发起连续猛烈的攻击,沙滩江以东韩国第15团损失殆尽,第8装甲团也遭到痛击。后来第1装甲师历史学家将这次战役和小比格霍恩河战役做了比较。在火箭炮(从卡车上发射)弹幕和迫击炮炮火毁灭性的打击和掩护下,中国人将美军两个营各连阵地分割开来,重点攻击坦克、大炮、卡车停车区和指挥机关。第8装甲团收到命令,六小时后撤出战斗。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63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6.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