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

作  者:刘小童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6339809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历史  现代史(1919-1949)  中国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夏,盟军和中国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抗战物资的运输被迫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于是驼峰空运诞生了。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超过1500公里,地势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多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0000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0000吨的战略物资、33477名战斗人员。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02架运输机的印中联队,就损失了超过514架飞机。而在这条航线上,据非官方统计,不同单位、不同部门,总共有1500架以上的飞机坠毁失事,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CNAC)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

《驼峰航线:抗战中国的一条生命通道》(插图版),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TOP作者简介

刘小童,作家、编剧、记者。

先后供职《华西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历时七年还原一段悲壮的历史——《驼峰航线》,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备受好评,并被称为是该段历史的著名学者。

有《“阿娇”—ARJ21》、《父辈的天空》、《永远飞最后一个航班的人——陈文宽转》、《大陆上空的幽灵——黑蝙蝠》等多部作品,创作多部电影剧本并投入拍摄。

担当由国奥影业(国际)有限公司电影《驼峰航线》总编剧

TOP目录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引子 驼峰航线

第一辑  国殇

 第一章 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中国

  中国,血液即将流尽

  边战边退

  逃难,不仅仅只有军人

 第二章 狂轰滥炸

  通天

  航空救国?

  跑警报之一

  跑警报之二

 第三章 哭泣的蓝天

  4500:5500,不对称的“等式”

  长空泣血

  “中立”的美国一:“调停”

 第四章 命悬一线

  夹缝中的”中航”

  差点“丢”了委员长

  “中立”的美国二:两面做“人”

  机长撂了”挑子”

外战中的”内战”

 

第二辑  乞求通天之路

 第五章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

  夹缝之中的委员长

  一个来中国“考察农业”的美国老头

  “中立”的美国三:罗斯福和他的“水龙带”

  战争本身打的是经济实力

  两条气若游丝的“小道”

  断气

  找寻通天之路

  懵懂的一次飞行

  勒在脖子上的,照样是一条细带

  选择密支那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

  关键人物一: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一)

  关键人物二:邦德

  关键人物三:闷闷做事的”老黄牛”黄宝贤

天变

 

 第三辑  截断天道

 第七章 一记闷棍

  撤退香港

  飞行人物一:虎胆英雄,查尔斯·夏普

  飞行人物二:孤雁,陈文宽

  飞行人物三:快乐的冒险家,哈罗德·斯威顿

 第八章 败退缅甸

  如山倒的兵败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一)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二)

  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二)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三)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

  还都乱着套

  委员长再次坐到热锅上

最后的哀鸣

 

第四辑  飞天

 第九章 叩响飞天之路

  逼出来的”航线”

  走直线

  焦急的陈纳德

  继续乱

  再寻他路

  截击

  飞北线

 第十章 驼峰,驼峰!

  坠毁,坠毁!

  飞行冰窖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一:飞行天才——潘国定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二:”老实人”——陈文惠

  死亡档案

  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

  奄奄一息的”中航”

  杀出一条血路

  飞越“驼峰”场景一:倒飞

  飞越“驼峰”场景二:报告,他们已经在不丹上空

 

第五辑  战争流水线

 第十一章 世界上最艰险、最漫长的供应线

  空海“联运”

  招兵买马

  初次过“驼峰”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

  繁忙的空港——达姆达姆

中转站、物资集散地——汀江

敢把行政院长托运的龙虾扔掉的人——一代英杰何凤元

第十三章 三个篱笆一根“桩”?

三个男人“一台戏”

“飞虎将军”,陈纳德

再上梁山

飞越“驼峰”场景三:机长、副驾驶、报务员角色大互换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三:“兄弟连”——华斌、华祝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四:报务员陆元斌

 

第六辑  天地情

 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

超越时空

飞越“驼峰”场景四:“小钢炮”郭汉业“搭错车”

“空气袋”

“驼峰”魂——吴子丹和片马垭口失事的C—53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送

“决胜”加尔各答

兢兢业业每一天

罢工(一):搭“飞的”去上班

罢工(二):大敌当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罢工”

 第十六章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驼峰”,岂止是三个女人的啜泣!

气质

“沙漠之花”

有你,我摔不了!

“死”而复生的黄焕元

一则“寻人广告”

另类“人物”——老“顽童”陈应明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

得到蒋委员长支持的“中国姑爷”

卡拉奇上空,一群年轻的鹰!

回家

自己给自己“输血”

 

第七辑  牵魂驼峰

 第十八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绝境

魂断叙府

学生军

起飞

两个人的“世界”

飞越“驼峰”场景五:跑道上“捡”来的“副驾驶”

 第十九章 一批没了,再上、再上!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五:华人杰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六:温良恭俭让的副驾驶——周柄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七:与一个老人的通信——硬汉邓重煌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八:捡起自己的“死亡证”——英雄李宏揆

 第二十章 威谦·H.滕纳是员干将

渡运分队准将来到印中联队

本次航班将由滕纳将军担当机长

飞越“驼峰”场景五:与一个老人的通信——狂风暴雨之夜

飞越“驼峰”场景六:与詹姆斯的通信——第一次遭遇的雷暴雨

飞越“驼峰”场景七:与卡尔·H.弗雷特斯契的通信——我们度过风暴的一天

 

第八辑  绝地反攻

 第二十一章 “驼峰”,生命之魂!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四)——“归家”

永无停止的争吵

场景一:缺口的饼子

场景二:楼梯上的靴子声、抽屉里的照片、消逝的飞机声

场景三:空房子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对撞

“火锅”事件

美国人——纸老虎?

随意

看不惯(一)

看不惯(二)

第九辑  上帝的弃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飞越

创纪录的71042吨

血幅·狗牌

生死天地间

1945年1月6日那一场大风暴

走马灯般的“总经理”

不是最后的最后起飞

一条由白骨、铝片堆成的通道

 

尾声 航空救国

附录一 中国航空公司驼峰飞行牺牲人员名单(1942-1945)

附录二 美国授华航空烈士名单

附录三 驼峰航线人物存照

后记 永远的驼峰

TOP书摘

◎  【引子】驼峰航线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为抗击日军侵略,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和外界的联系,以获得战略物资供应。但随着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部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对外通道也接连被迫中断。到了1942年2月以后,日军转向缅甸发起全面进攻,切断滇缅公路,抗战中的中国到了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战略物资运不进来,出口物资运不出去。

一个即将全部被封锁的中国!一个在日本人眼中即将投降的中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国民政府决定打破日军封锁,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经过勘察试飞,当时的航线只能从印度的萨地江、汀江再到中国的昆明、叙府(宜宾)、泸州、重庆等地。由于整条航路大部分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上空穿越,而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在满载情况下,最大飞行高度也不过是6000米,甚至还要更低,飞行艰险和飞行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要在连绵起伏的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行线路还是所经过的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背”,“驼峰航线”由此得名。

在这个被称为“上帝的弃地”之地(上帝都不来的地方),“驼峰航线”又被飞行员们称为死亡航线,它是“二战”期间,三条著名航线中(其他两条为阿拉斯加航线、北大西洋航线)最具危险性的一条,飞行员们要在820公里(南线)和1150公里(北线)的航线上(由于南线经常遭受日本战斗机攻击,故飞行员们宁可绕远也要走北线,这就更增大了因恶劣气候所造成的困难和损失),要面对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的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5个多月的雨、雾季节,加之受当时飞机性能所限,并且几乎毫无通讯、气象、导航保障,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时刻警惕日本战斗机攻击,“驼峰”飞行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悲壮!

从1942年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几乎每天都有近100架次飞机穿梭往返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大山上空。由中国运出的是出口换汇物资,如钨、锡、桐油、茶叶、猪鬃、水银、生丝等,由印度运回的是武器弹药、飞机零件、汽油、钢材、药品等所有中国抗战所急需物资。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分昼夜、24小时换人不换机地飞行。坠毁就坠毁,被日机击落就击落,谁能过去就过去。

一架飞机,一直要飞到最后的坠毁。

当时,这种补丁摞补丁的飞机一次只能运载3吨货物,要消耗6加仑汽油才能运进来1加仑的汽油,就是靠这种如同蚂蚁每次只能搬运一点、燕子筑巢每次只能衔一点点泥一样的办法,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把中国急需的战略物资从喜马拉雅山的那一端历尽千辛万苦搬到这一端。驼峰航线开通后,运量逐月上升。仅在1943年10月15日到1944年3月15日,运输量就达到33076吨,已经远远超过滇缅公路总运输量。

“驼峰”空运几乎每天都要坠毁几架甚至十几架飞机,使中国航空公司和印中联队付出高昂的代价。仅在1945年1月6日深夜,一场飞越“驼峰”三年半中最为强烈的特大风暴突然袭来 ,当时有近60架的盟军和中国航空公司及其他作战单位的飞机正在穿越驼峰航线的飞行中,特大风暴的到来,顿时使航路上的所有飞机几乎濒临地狱大门,每位飞行员都拼力使出浑身解数逃脱突然降临的灾难,呼唤、求救的电波充斥着夜空。后来统计,仅就那天深夜,估计至少有30架飞机消失在茫茫的冰川雪峰之中……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多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0 000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共参加人数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0 000吨的战略物资、33477名战斗人员,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驼峰航线”,整个抗日战争史就要重新改写。

这也是整个“二战”期间,让中美两国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条航线,在整个空运期间,从美国第10航空队、印中联队,仅这两个运输部门损失的有据可查的飞机在有6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接近2000人,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先后损失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达到50%,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美国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即便是现在,只要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如果沿着当年的航线飞行,会看到白雪皑皑的峡谷间闪烁着晶莹的亮点,这就是当年坠毁飞机残片反射阳光所致,所以“驼峰”又被称作“铝谷”。

◎  【尾声】航空救国

1945年8月6日、9日,随着两颗原子弹相继投下,巨大的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冉冉升起,作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个挣扎的轴心国,日本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战争中,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由热爱和平、坚持正义、公道的国家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夺得了最后的胜利!

爆炸、燃烧、鲜血、生命,在庞大的战争机器下,没有人能超度于这场全人类的浩劫、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当笼罩在头顶上的由黑色火药爆炸弥漫的硝烟渐渐退散后,留在人间的,是残垣断壁的废墟、瓦砾和千疮百孔的苍凉和荒夷。

一切都将从头开始,重整河山待后生。

印中联队在滕纳将军率领下,全体回国了,繁忙的加尔各答和汀江,机场和备用机场,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被发动机和螺旋桨打破几十万年沉寂的喜马拉雅、横断大山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或许是老天也感到疲倦,终日肆无忌惮暴虐着的狂风、骤雨、暴雪、浓雾也消停了下来,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尽显她高傲、圣洁的本色……

印中联队走了,按照“剩余物资”一律不得再次带回国内的本国法律,美国人在临行前,把所有的物品丢得丢、送的送、卖得卖,空着手回去了。

中国航空公司远没有这样潇洒,在加尔各答、汀江还有许多人员、资产,邦德和沈德燮指示,还要把它运回国内。

“搬家”的工作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11月。

虽然可以在密支那上空大摇大摆地飞行,不必在冰山雪峰中穿行,但横断大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依旧难以逾越,巨大的危险时刻都会发生。1945年11月29日,中航96号C—47在执行最后一班汀江至昆明航班中,还是坠毁在没有日机拦截的驼峰航线上。

威廉·兰霍恩·邦德和中航新任总经理刘敬宜先生把中航总部迁到了上海,不打仗了,两位公司高层人士一门心思地想尽办法怎样把公司做大,估计此时谁都没有料到,四年后,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

 一家本是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运营的航空公司,在战争年代,改变它的性质,成为准军事化部门运输部门,在3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开辟了驼峰航线,还在严重缺少飞机、缺少飞行人员的情况下,担当起应该是军事运输本部之任务,飞机和人员损失大半,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穿越“驼峰”,在3年多时间,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最急需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国内。

日本人占领密支那后,以为彻底地切断了中国对外联络通道,中国必将随时屈服,但他们没有想到,靠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我们的飞行英雄——中国航空公司、盟军印中联队——所有进出中国、途经喜马拉雅、横断大山的人们,在冰山雪峰之间,在人类无法飞越的地带,闯出一条通道,开辟驼峰航线!

中美两国从没有像在这场战争中这样,紧密相连,并肩作战。

航空救国!

孙中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从1942年中航开辟驼峰航线,在短短的3年半时间里,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陆军航空兵、印中联队,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情况下,先后投入飞机2700余架,参加人数84 600余人,运送各类物资800 000吨,运送战斗人员33 477人次。

现代战争的持续性是靠后勤补给能力所决定,在战争状态下,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只要失去了补给能力,等待它的,注定是彻底的失败!

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曾有一次著名讲演,丘吉尔先生强烈赞美了英国皇家飞行员,首相声情并茂地告诉他的听众:

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多的人的生存,要依赖那么少的人……

如果可以引用英国首相的话,完全可以这样改写:在战争年代,中航、印中联队,就是这些人和他们那些破烂飞机,使四万万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坚持到了最后!

中国政府没有败,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垮,靠的就是驼峰航线!

航空、空运、飞机,拯救了中国!

最后一次飞越“驼峰”后,打点行装即将回国,面对将注定今后在梦中才会出现的雪山峡谷、残破铝片、累累白骨,威廉·H.滕纳将军有过这样的感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将军的话没错,的确,这,就是驼峰航线!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3.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