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佛门故事•唱诵篇
佛门故事•唱诵篇


佛门故事•唱诵篇

作  者:刘继之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定  价:20.00

I S B N :978755200997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佛教  哲学/宗教  宗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在佛教历史上,起源于佛陀时代的讽咏和呗赞,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唱诵文化。唱诵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传播佛法、化导世俗、修行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书从大量佛教文献中选取了一百四十篇唱诵故事,分五个篇章,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高僧们生动的弘法事迹。

TOP作者简介

刘继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及宗教学方面的研究。

TOP目录

第一篇 鱼山感梵

鱼山感梵/初传梵呗/感应开喉/天神授声/梦晓梵音/暗中弹指/深得师传/独拔新意/筑台讽咏/感悟前修/经声提神/鸿鹤停飞/鸟马驻足/读经悦帝/喉咙发声/经声遍城/声传四方/兄弟平等/书史不遗/梦中传授/撰述音书/绕台诵经/唱诵大会/经声感帝/晚唐诗囊/三岁能诵/五会念佛/哀松梵呗

第二篇 声文并茂

唱导祖师/出口成章/声文并茂/临机智辩/随时征引/钟情唱诵/皇帝施财/京都维那/为帝开导/王公敬仰/斋会解占/以身作则/天下楷模/皇帝心服/钱塘真观/江南宗猷/天授英才/讲经生荷 /陆地生莲/诵经度僧/雪地听经/讲导遇难/千页经藏/以诗相送/二十讲经/念佛得钱/教化日本/诗画教导

第三篇 菩萨现身

诵经见佛/普贤开示/菩萨现身/势至来迎/金台来迎/天神侍卫 /护师诵经/天宫诵经/鬼神护卫/持咒驱鬼/及时悔悟/助鬼改生/诵经助脱/诵经度友/过午不食/地狱奇闻(/添龄三十/免下地狱/延寿十年/感生李树/三万莲经/虎听法华/唾液疗疮/诵经驱虎(/斋会伏虎/度鸽转生/蛇虎侍卫/山兽为伴

第四篇 临危获济

鸩而无伤/遇险免难/临危获济/有惊无险/誓诵法华/忏诵治病/念咒救人/持咒救疾/诵经治蛊/诵经救童/妖狐现形/讽咏生香/诵经放光/夜睹虹光/念诵灵验/诵经护佑/三刀法师/诵经奇僧/华严因缘/蜀地僧宝/死不亏节/不忍经溺/不行礼拜/感应石像/只会一卷/口放金光/神鼎供养/梦感金文

第五篇 持诵得道

两日一遍/口出青莲 /诵经万遍/持诵法华/持诵得道/念佛万遍/老僧诵经/栖隐山峰/石室诵经/倒背如流/足不出山/独居楼阁/刺血写经/诵经开悟/金光照野 /十年不腐/舌头不坏/舌头舍利/百日不腐/各舒一指/死留舍利/端坐而逝/舍利千颗/建塔预备/朔方无迹/作诗自送/自备木龛/诵经坐化

TOP书摘

鱼山感梵

东阿县城南鱼山,形似卧龟,蜿蜒直入黄河北岸。山虽无高峰,然错落起伏,岩岫奇石,风景秀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三十九岁的曹植登上此山远眺,层峦叠嶂,河水东流,心情感到难以形容的宁静。

一年之前,他刚刚结束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迁徙,受封东阿王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至此。十几年间,受尽至亲的排挤和打压,种种不自由和苦闷涌上心头,想起来不禁一阵酸楚。这个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曾被南朝文学家谢灵运誉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此时的心情是多年以来最为舒畅的时刻!鱼山秀美的风光和纯净的环境,让他有在此“终焉之心”,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两年之后他将遭到再次迁徙,命终异乡!

还是好好地享受当下吧!他闲步山间,风林松竹之声,沙沙作响,登上西麓的养茂台,这是一处石崖上的平台,开阔平坦。从这里可以看见远处连绵的山峦,还有东去的黄河,他决意在此结庐而居。一年多来,他无意诗文,潜心研读佛经,吟诵《太子瑞应本起经》,以聊心志。

一日,读经之余,出庐散步,舒展放松之际,忽然听见天空中传来阵阵声音,似音乐又非音乐,似吟诵又非吟诵,曲调优美,前所未闻。本来,曹植就精通音律,工于曲赋。他心中默默记下空中梵音之调,回到草庐,依据《太子瑞应本起经》的经文,编撰了唱词,填写曲调。史书记载他因感梵音“创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自此汉地有了用汉语吟诵的梵呗,是谓“鱼山梵呗”。

在鱼山度过两年多,他迁徙陈地为王,病逝于陈地,年仅四十一岁。儿子曹志遵照曹植遗嘱,将其葬于鱼山西麓,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题写碑刻,纪念这位曾经的才子。

初传梵呗

自两汉起,来自印度和西域的僧人,逐渐地在汉地扎根,或是得到王公贵族的支持,或是受到普通老百姓的信仰。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传达佛教的教义,一些先行者就采用梵呗的方式弘法,达到传播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有两个人不得不提,那便是居士支谦和梵僧康僧会。

支谦祖先是月支族,后迁居洛阳,汉献帝末年,避乱南渡到东吴,从事佛经翻译。他曾得到孙权的信任,辅导太子登,后隐居穹隆山,年六十岁卒于山中。据历史考证,支谦一共翻译了二十九部佛经,并且作了很多佛经的合译和译注的工作,首创会译的体裁。而且,支谦深谙音律,对经文中赞颂多有留意,他曾依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虽然其梵呗在梁代以前就失传,但这一创作对佛教赞呗的发展影响巨大。

康僧会也是西域人,后移居交趾。赤乌十年(248年)来到建业,传播佛教,因感舍利受到孙权的信奉,住在建初寺。他翻译了许多佛经,译文准确美妙,雅俗共赏。在弘法的时候,康僧会曾给弟子传授梵音歌咏,音调清靡哀亮,流传信众当中,影响一时。

感应开喉

帛法桥,中山人(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年少的时候,法桥喜欢学习用优美的音调读诵佛经,但是他的喉咙声音很小,读诵的时候一点都不响亮,每次与同学交流读诵经验的时候,都因为声音太小而感到懊恼。

法桥认为自己念诵的水平和效果不佳,是因为学习佛法不够刻苦,受到多生以来的业障的阻碍,于是,他决定以七日为期,行忏悔法,礼拜诸佛菩萨,以求减少自己修学的阻力。他发愿七日七夜不吃不喝,在房间里礼拜观世音菩萨,袒露自己心中的杂念,忏悔自己的过失。几天过去,寺院的同学都劝他休息,不要损害了身体,但是法桥志愿不得菩萨感应誓不罢休,还是坚持每日礼拜忏悔。

到了第七天,他感到喉咙像突然裂开了一样,但是丝毫不觉得疼痛,而读诵的声音顿时比以前大了很多。法桥整肃衣冠,在菩萨像面前诚心读诵佛经,果然与以前读诵的音调不同,不仅声音响亮,而且音调动听。这以后,法桥常常在寺院讽诵经典,远近一里多路的人都能够听见他的诵经声,因而来听他读诵佛经。大家通过听闻法桥诵经学习佛法,而法桥日夜吟诵,声音婉转优美,打动了很多人,使他们都归信佛教。

直到九十岁的时候,法桥还在寺院为大众诵经,声音依旧洪亮,弟子僧扶继承他的方法,跟从他学习。晋穆帝永和年间,法桥在寺院去世。

天神授声

祖籍月支国的支昙籥,随父辈迁居建业,年少出家为僧,住在苏州的虎丘山,素食粗衣,过着简朴清苦的生活。晋朝孝武皇帝初年,皇帝下诏请他在建业住持建初寺,武帝亲自跟从他受在家菩萨戒,并跟随他学习佛法。

昙籥常常在皇宫里为王公贵族诵经,他诵经的声音抑扬顿挫,十分美妙,深深地吸引着皇帝和贵族们。在支昙籥之前,佛教流行的梵呗源自东阿,是魏陈思王曹植因在鱼山感梵音而作,西域高僧康僧会曾将这个发声方法发扬光大,传遍大江南北,昙籥起初也是学习的这种方法。但是有一次,昙籥在梦中见到天神,天神传授了一种新的发声方法。他醒来以后,按照梦中天神的指示,创造了一种新的转读方法,即六字梵呗。经过他的实验和改造,用他的方法来读诵经文,声音清纯,响彻四方,音调起伏有致,韵律感强。

后来的法师诵念佛经,大多学习他的方法,传诵至今。昙籥一直住在建初寺,直到八十一岁的时候才去世。

梦晓梵音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称《大孔雀明王经》,为唐代密宗大师不空所译。经中叙说佛陀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比丘莎底为大黑蛇所伤,毒气传遍全身,几近死亡,阿难求佛陀慈悲救护。佛陀教阿难讽诵“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使比丘莎底转危为安,而且佛陀还宣说了此陀罗尼的功德。在密教中,依据此经的孔雀明王经法,是密教四大法之一,多用于息灾、祈雨、安产等事。后传至日本,为东密所重视。

道贤法师,不知是何地人,以诵读《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为日课。后接受瑜伽灌顶法,诵咒之功力更上一层楼,有许多征兆。曾经有一次,夜里梦见佛带着自己行走在浓云之间,虽置身天际,犹如踏在陆地上。他们一边在天上飞驰,一边佛指着天空下,告诉道贤陆地上的情形。从摩竭陀国到占波国,从南印度到西印度,等等,道贤跟着佛,边看边记,欢喜不已。等到从梦中醒来的时候,道贤居然可以通晓天竺的五种梵文语言。

当时,西域的僧人或者葱岭以北的胡僧,来到岐下,往往伪称自己是印度人。道贤与他们对话,就知道他们的破绽,指出他们真正的国籍,所以北戎南梵的僧人,虽说言语各异互不相通,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瞒过道贤。陇坻一代的僧俗都跟从他学习密教经典,尊称他为“阿阇梨”。

后唐长兴末年,明宗逝世,立李从厚为帝,即闵帝。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不服帝命。闵帝派遣王思同率领军队讨伐,李从珂坚城自守。当时,道贤正好在城中,潞王前去咨询,问道:“现今围困城中,危险至极,敢问大师,如何是好?”道贤说:“召请窦八郎,可知战事胜负。”李从珂不知道窦八郎是何人,道贤告诉他无须多虑,窦八郎会不请自来。

在李从珂登上围城巡视军队的时候,忽然一个身披盔甲,手持兵戈的人,来到他的面前。护卫吓了一跳,以为要谋害潞王,赶紧防备。没想到那个人先是像要战斗的样子,跳跃了一番,然后扔掉兵戈,脱掉盔甲,就跑走了。后来询问才知道,那个人就叫窦八。这个窦八郎,是岐州人,家境富裕,但是行为怪异,常常披衣散发,在市镇卖水。有时遇见马车驴车,常常立定拍掌,大笑不止。死后化作金色蝴蝶,为一时传奇。

潞王将此事告诉道贤,道贤笑着回答说:“这是敌军投降的征兆。”后来,潞王迎战王思同,果然交兵不久,敌军溃败,纷纷投降。潞王乘胜追击,向东征讨,最后攻占洛阳,登基称帝,即末帝。潞王称帝之后,改年号为清泰,道贤听了,上奏说年号取得不好。末帝问缘由,道贤说:“水清则石现。”到了第二年,末帝调动并州石敬瑭的部队,石敬瑭拥兵不动,还暗中联络契丹,合力攻入洛阳,末帝自焚而亡,应验了道贤“石现”的预言。在石敬瑭还没有攻入洛阳城的时候,道贤已经圆寂,后来大宋两京的高僧,多为道贤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暗中弹指

道慧,俗姓张,浔阳柴桑县人。二十四岁出家为僧,住在庐山寺。道慧品行清净高雅,在寺中刻苦研习佛教经典。他偏爱诵经,声音独特美妙。他没有学习过梵呗,只是根据经文的实际内容,结合自己的领悟,自然诵读,加上他天然有一副好嗓子,所以道慧诵读佛经的时候,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后来,道慧来到京师安乐寺,由于他读经颇有特色,没过多久就名震京城。

晚年的时候,他避居竹林寺,仍然以诵经为业。每天晚上念经的时候,人们都能听见暗地里有神人弹指相配合,还能够听到有天神歌颂赞叹的声音。大明二年,道慧年仅五十一岁,就去世了。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4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