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在日本
在日本


在日本

作  者:毛丹青

出 版 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62842927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外国小说  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在日本》为旅日作家毛丹青对于日本的领悟和感受。书中文章的日文部分已在日本出版多年,得到了日本人的高度认可。作者将其译为中文,让中国读者也能感受到特有的、震撼人心的当代日本文化。书中含大量摄于日本的彩图实景美图,配上作者优美的文字、幽默的笔调以及独特视角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不为众人所知的日本。本书另附赠日文别册,让读者中的日语爱好者感受作者在中日两国双语之间的游刃有余。

TOP作者简介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神户国际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987年移居日本。

  中日文著书多部,从1998年开始双语写作。

  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

  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立命馆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高考试题。

  是他不断地将莫言的作品介绍到日本,又策划组织了轰动一时的“大江健三郎·莫言对话”。这是被他称作“为中日交流开辟政治与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尽管旅居日本,但毛丹青一直保持着与国内文化圈密切的呼吸关系,母语文化始终给予他写作的给养。

TOP目录

与莫言一起出游日本. 001
我的城市——神户..004
落樱的季节..011
夜山樱..018
舞伎纯子..024
防府站的落叶..030
专修寺的清晨..034
花讯..037
末班车..040
东京归途..045
地下蔬菜店..055
蝉舞..058
明石飞鸟人..064
卖天岛和金枪鱼的眼睛..066
太阳之门..075
……

TOP书摘

    前言/序言

  我是近30.年前来日本的。在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尚未全面展开,日本电影的出现是突然的,为什么会有日本的电影出现,至今我也不明白。

  但是,把同一个时代的日本形象通过电影带给中国,对于当时的我们无疑是一种震动,同时也成为改变我们对日本印象的一个契机。比如高仓健(1931-2014)主演的电影《追捕》就是一例。在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政治家的美丽女儿为了保护一个逃犯,毅然地追上了他骑的马,要跟他一起逃走,在受到逃犯的拒绝后,她迎着风,突然大声喊:“我是你的同谋!”

  这个电影场面曾经感动了许多中国人,其中也包括我。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从“文化大革命”的创伤中刚刚苏醒过来的,而那个时代,“同谋”这个词几乎意味着遇难与受刑,甚至是死亡,但是这个画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意义,一匹骏马和一名逃犯,还有一位为他而献身的姑娘,奋勇地奔向深山老林之中……

  这样的场面,对当时的日本或许只是一个娱乐电影中最普通的表达方式,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其深刻的含义也许是日本人想不到的。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通过政治、经济、金融、外交等这些属于行政上的往来方式而建立的,但是,作为文化的往来,国与国之间更应该建立起相互能够看见对方面孔的关系。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一部电影的影响力或许是相当大的。

  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日本发生了兴趣,尤其对当代的日本,这个从来没有机会进入我们知识视野的社会,似乎变得新鲜起来。我的愿望得助于我所供职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当时,那里为我提供了许多日本文化的书籍,并供我阅读到了在日本很少发生内战的那段历史,还欣赏了日本女人的文学史,据说这就是日本文学的主流,在当时这是让我费解的一个现象。总之,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我对日本理解的入口处,它为我展示的并不是概念上的日本,而是需要我的某种切身体验,或者说,需要的是我个人的感受。

  来到日本以后,这种感受是不是已经得到了呢?尽管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这里面也存在了一个意外。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所谓的感受,有很多部分是从语言内部发生的,而且这种感受有时比真实还生动具体,正如有的学者认为“语言不等于真实”。

  比如说我所喜欢的城市京都,它具有一种细腻而古朴的文化,日本读者比我更有直接的感受。前些天,我从神户开车到京都的中途,在一家咖啡馆里休息,听见一个男人与穿和服的妇人之间有以下这样的对话:

  “京都市每年一到秋季就砍路边的树桠,这真是太过分了!”

  .“不砍不好办呀,下雨的时候,落叶都变成了泥巴,走路也难。”

  “可是落叶不单单是落叶啊,我们从小就是踩在落叶上获取了对季节的那种特别的感受呀,你说不是么?”

  “……”

  听了妇人的这句话,跟她争论的男人居然不出声了。我猜不少市民会跟那位妇人一样反对京都市的做法吧。这种来自于对自然纤细的感受,以及对季节景观的推崇是那么具有说服力,好像日本的风土中潜藏了某种日常性的执着,这种执着或许就是为了一种进入细腻的感受。无疑,在我的周围,也可以说在我的日常

  生活当中,经常能够与这样的对话相遇,同时也能转换为心灵上的细腻的感受。如果说,来日本以前,我对自然以及人文的感受只是一个概念上的,或者说是存在于知识记忆中的内容的话,那么我现在的日常所感所知,乃至于所想所思,就像突然退回到了少年时代一样,便成了追求直观的,感受的,从而能够排斥空洞理念的人。

  这样的气质当然不靠外部的指教而获得,它是从内心深处萌发出的一种领悟。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8

版  次: 第1版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日文

加载页面用时:78.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