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
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


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

作  者:王辰 著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100104708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生命科学    

标  签:科普读物  生物世界  植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桃之夭夭》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对这些传统花卉,书中详述了她们中文名字的由来,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此外,亦披露了作者与她们邂逅相遇的故事。这些内容,或清新,或厚重,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生活的情调和传统经典的美。伴随着文字的引领,让我们得以重拾身边的美好和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TOP作者简介

    王辰,笔名天冬,1981年生于北京,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

    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学硕士,现从事科学传媒相关工作。

    曾出版《华北野花》、《中国湿地植物图鉴》、《亲近野花野草》、《聆听树木之语》等十余部图书,发表科普文章四百余篇。游走于城镇与野地之间,接受荒郊野岭与繁华都市的双重磨砺。

TOP目录

目录

其一 迎春

先折东风第一枝 1

其二 桃花

人面桃花相映红 9

其三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17

其四 樱花

记得花开雪满枝 23

其五 丁香

丁香空结雨中愁 31

其六 海棠

艳妆一出更无春 39

其七 紫藤

长条柔蔓转依依 47

其八 棣棠

棠棣黄花发 忘忧碧叶齐 53

其九 蔷薇

满阶狼藉许多红 61

其十 芍药

满院匀开似赤城 69

其十一 琼花

二月轻冰八月霜 77

其十二 杜鹃

啼血万山都是红 85

其十三 鸢尾

装成蝴蝶满纤枝 93

其十四 石榴

火光霞焰递相燃 101

其十五 栀子

闲着中庭栀子花 109

其十六 凤仙花

更饶深浅四般红 117

其十七 萱草

向人空自绿 无复解忘忧 125

其十八 石竹

春归幽谷始成丛 133

其十九 木槿

可怜荣落在朝昏 141

其二十 百合

森森心地也清凉 149

其二十一 玉簪

嫩琼飞上紫云车 157

其二十二 紫薇

紫薇花对紫薇郎 163

其二十三夹竹桃

愿言岁晚长相随 171

其二十四 桔梗

空花根蒂难寻摘 179

其二十五 鸡冠

隔江犹唱后庭花 187

其二十六 秋海棠

自然肠欲断 何必更秋风 193

其二十七 木芙蓉

看来却是最宜霜 201

其二十八 山茶

灿红如火雪中开 209

其二十九 水仙

可惜国香天不管 217

其三十 蜡梅

披拂不满襟 时有暗香度 225

后记 233

TOP书摘

    [前言]

    他们如何认识世界

   “这是什么花儿啊?”

   当你和单纯热爱自然、乐于观察却并未能系统地学习过相关学科知识的朋友同行,当他们恰好知道你在大学读了生物学,上面那一句话,就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疑问句。无论行道树还是墙角的野草,无论挂着开业大吉的花篮还是黄昏时枯槁的老人推车贩卖的自家盆花,兴之所至,这个问题便会出现在你的耳畔。若能够回答得出,待你说出那种植物的名字,往往你会听到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

   第二个问题是尴尬,也是伤痛。我在大学里头,学了四年生物学,又学了三年植物学,专业是植物分类,而最基础的训练,就是识别不同的植物,并将它们按照固有体系,分门别类,归入各个级别的类群里,界门纲目科属种。然而,要回答“某个植物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的问题,在教科书里,大约十之八九找不到答案。

   有一种折中的办法。如今的植物学,用国际通用的拉丁文双名法作为植物唯一的学名,例如银杏树,它的学名就是Ginkgo biloba,剩下无论是中文的银杏、白果、公孙树、鸭脚树,抑或其他国家其他语言文字的表述,那些名字统统算作邦名、俗名。我们可以通过解读拉丁词语,勉强来解释植物名字的由来——Ginkgo指银杏属,biloba指二分叉的,银杏的叶子先端经常二分叉,所以叫这个名字。

上述的解答,看似满怀科学性,实则多少有些答非所问的嫌疑。问题原本是:银杏为什么叫银杏,回答则变成了,Ginkgo biloba是什么意思。然而当我们自小学到大学,乃至读了研究生,我们所学习到的所谓知识,就只能做如此的解答了。没有课本也没有人,会告诉你银杏这个词语的由来,是“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更不会有人对你说,这名字相传是北宋仁宗皇帝亲口所赐。

我也见到过另一种尴尬。在花团锦簇的公园里头,小女孩问爸爸,芍药为什么叫芍药啊?爸爸说,啊,因为古代的时候,芍药可以当作药材。小女孩蹙眉良久,表情凝重地问:“芍药的‘药’我懂了,可是芍药的‘芍’呢?”相似的尴尬,还有“蜡梅”被许多输入法默认为“腊梅”,大约解释为“腊月开花的梅”极其顺理成章。这些问题,无关衣食住行,可谓小而无用的细枝末节,然而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我们会骤然发觉,似乎某个环节缺失了什么东西,那些缺失,在人的心里扬起一条条浅淡的不愉快的涟漪。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如今风行的教育方式开始大行其道,人们大都难以逃脱。以西方科学为基础构筑起来的教育框架,延伸到高校的教育体系之中,进而延伸到人们的思考问题、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中——这就是何以我学了七年生物学相关课程,依旧不能解答“某种植物为什么叫某个名字”的根源所在。这种现象,我国自古以来,约莫只有当下最为显著:先秦时的青年男女,就知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秦淮河畔的艺妓,能够详细解读何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至如今,纵然是植物学博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怕是不在少数。

   曾有一次,我去某个学校做讲座,讲古代人们对于植物的看法、命名、传说、历史故事,生物专业出身的教导主任一直铁青着脸,尚未听完,便转身拂袖而去。事后,学校的另一位老师悄悄告诉我:“你讲的那个,我们主任评价说:‘根本不科学!’”我想,如果所谓的“科学”是指西方科学体系下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那么,我说的那些当然不科学。早在这所谓的“科学”出现之前,我说的那些,已然我行我素地存在许久了。

   读大学的那些年我并不明了,而后来才渐渐觉得,大学学到的,所谓知识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名为“科学”的方法论。我们用某种方式,去观察、认知、感悟、记录并试图诠释这个世界,如此这般的一种方法论。于是,我天真而单纯地盼望,所谓的“科学”并不是唯一,应当还有其他的方法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无关乎是非对错。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大约也是这些方法论中的一种。人们用最原本的视角去观察自然,并加以解答,如今看来,那些说法或许怪力乱神,或许白痴弱智,抑或和如今的“科学”恰好不谋而合。我无意评判,只是将这些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记录整理,我想,当人们已然对西方科学熟稔于心的时候,遇到类似“为什么叫这个名我无意评判,只是将这些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记录整理,我想,当字”而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或许中国古代博物学的视角,会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亦是我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如今我们能够见得到太多基于西方科学体系之下的科普读物,而我只是提供另一种可能性,借中国古人的眼光,去诠释身边的自然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记得曾在一本小说里读到,倘使青年男女携手走在路边,男子随口便能说得出一草一木的名字,界门纲目科属种,以及相关传奇故事,你的女伴定会作痴呆状,将你尊为神奇的存在。那么,我想,学习过植物分类学的孩子们,或许能做到整个要求的前一半,而我所编写的这套丛书,则希望解决后一半的问题。——因为无论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也好,西方博物学或者科学也罢,最为原本的初衷,是希望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这些絮絮叨叨的千百年前的故事,不解决吃喝问题,不涉及工资上涨或住房贷款,只是偶尔能够在人们心中的角落里头,埋下一点点美好的可能性。若如此,那也便足够了。

王辰

癸巳年兰月初九 子夜于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4页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68.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