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978——200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978——200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978——2008)

作  者:郑启荣 主编

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丛 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定  价:53.00

I S B N :978750123448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中国改革开放  政治热点  中国外交  外交、国际关系  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套书系内容系统、全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回顾和再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立体感;立足改革开放30年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系列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探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关注相关行业或领域,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书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全面回顾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记录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展示了30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了3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认为,以书系的形式,全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和实践,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后人负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加了一份珍贵的宝藏。她所载入的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时代精神,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闪光。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
二、20世纪60年代“反帝反修”
三、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政策调整的背景
二、政策调整的内容及成效
第三节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提出
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含义
三、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
四、正确处理好“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
第四节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发展
二、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途径
第五节 建设和谐世界一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
一、中国的发展及世界的变化催生“和谐世界”新理念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三、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

第二章 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第一节 中美关系
一、两国关系迅速恢复
二、前进道路曲折不平
三、合作关系发展平稳
第二节 中俄关系
一、中苏关系正常化
二、“中苏关系”闭幕
三、中俄关系稳步发展
第三节 中日关系
一、不断前行,顺利发展
二、遭遇冲击,重新起航
三、政经、官民互相促进
四、政冷经热,遭遇曲折
五、迎来转机,重新发展
第四节 中欧关系
一、中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与英、德、法三个主要大国的关系
三、中欧关系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二、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大发展
三、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第二节 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关系
一、中朝友好关系的发展
二、中韩建交与两国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
一、起伏的中印关系
二、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
三、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关系
第四节 中国与蒙古、中亚邻国和阿富汗关系
一、中国与蒙古关系的发展
二、中国与中亚邻国的关系
三、中国与阿富汗关系的新基础

第四章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概述
第二节 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关系
一、政治关系
二、经济关系
三、文化交流
第三节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的关系
一、政治关系不断加强
二、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三、文化交流稳步发展
第四节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
一、政治关系
二、经济贸易关系
三、文化交流
第五节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

第五章 全面开展多边外交
第一节 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
一、中国对多边外交认识的变化
二、中国多边外交的成就
三、中国多边外交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全面参与联合国活动
一、全面参与联大活动,促进联合国改革
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三、参加联合国在经济、社会、人权方面的活动
第三节 全面推动多边经济外交的发展
一、加入经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
二、全面深化同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合作关系
三、从“10+3”到东亚共同体
第四节 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合作
一、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ARF),降低“中国威胁论”影响
二、大力促进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睦邻友好
三、促成六方会谈的召开,化解朝鲜核危机

第六章 “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外交方式
第一节 首脑外交
一、迅速增长的中国首脑出访
二、中国首脑出访的地区分布
三、中国首脑外交中的大国外交
四、中国首脑外交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经济外交
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经济外交的重视
二、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
三、开放国门
四、知识产权纠纷
五、抵制东亚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
第三节 公共外交
一、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工作
二、不断完善对外宣传工作
三、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第七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第一节 “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
一、几代领导人智慧的结晶
二、应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香港问题的解决
一、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
二、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
三、过渡期的斗争
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现
五、“一国两制”下香港持续繁荣
第三节 澳门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中央政府对台政策方针的发展
二、国际事务中的涉台问题与处理原则
三、中国驻外机构切实维护台胞在国外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 “外交为民”与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
第一节 “外交为民”与领事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中国领事保护工作任务繁重
二、“外交为民”与中国政府对领事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
三、领事保护预防机制的建立
四、领事保护应急和协调机制的建立
第二节 中外领事关系的新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外领事关系
二、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三、中外互设领馆
四、缔结双边领事条约
五、开展领事磋商
第三节 领事证件工作改革
一、颁发领事证件的工作量上升
二、领事证件工作改革
结束语: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基本定位
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思想来源
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重要前提
四、结语
后记

TOP书摘

邓小平首先指出:“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我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双方会晤的主要目的,他提出了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①关于“结束过去”,邓小平总结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中苏关系,强调“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屈辱”。他表示,中方从未忘记,苏联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曾帮助中国奠定工业基础。关于中苏之间曾经发生的意识形态论战,邓小平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②他特别强调,讲这些过去的事,目的是使苏联同志们理解我们是怎样认识“过去”的,讲完就完了。所谓开辟未来,是指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间关系,明确今后两国新型关系的具体内涵和应当遵循的准则。为了避免过去的悲剧重演,邓小平明确提出,“在发展交往方面,我有一个重要建议: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强调务实发展两国关系,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赞同。
通过这次高级会晤,中苏两大邻国终于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不正常状态,重新建立起了正常的两党、两国关系。1989年5月18日,高级会晤结束后,两国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除了对影响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外,还正式确认了两党、两国关系准则。在两党关系方面,公报第十条指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将根据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进行接触和交往。”在国家关系方面,双方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确立了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更不同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那种对抗状态,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睦邻友好的正常国家关系。
把握历史时机,实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意义重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更使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这以后,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认为,“中国事件是中国人民的内政,任何人都不应从外部施加压力”,“希望伟大的中国人民很快地翻过自己历史上这悲剧的一页,继续沿着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道路前进。”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02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