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道德的谱系
道德的谱系


道德的谱系

作  者:[德]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6752771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伦理学  哲学  哲学/宗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尼采的所有著作中,《道德的谱系》(1887年)可能是最难懂也最具独创性的。
《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读者很快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则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

TOP作者简介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其经典著作有《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不合时宜的沉思》、《重估一切价值》、《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朝霞》、《肃剧诞生于音乐精神》等。
梁锡江,译者,1978年生,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著有《神秘与虚无——布洛赫小说的价值现象学阐释》,编著(合编)《朗氏德汉双解词典》,翻译出版《道德的谱系》、《缓慢的归乡》、《骂观众》、《拿破仑传》、《魔女莉莉侦破木乃伊之谜》、《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等多部作品。曾获奖项有“戈宝权全国翻译文学奖”、“冯至全国德语文学研究奖”、“海富通学术专著奖”等。

TOP目录

KSA版编者说明
Pütz版编者说明

前言
第一章“善与恶”、“好与坏”
第二章“罪欠”、“良知谴责”及相关概念
第三章禁欲主义理念意味着什么?

Pütz版尼采年表
译后记

TOP书摘

Pütz版编者附注
谱系学(Genealogie)一词在希腊语中指的是有关家庭谱系的研究,是关于家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的、历史的、社会的和自然法上的关系的学说。根据其内容与研究方法,谱系学被认为是从属于历史学的辅助性学科。
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采邑制度当中,谱系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可靠的谱系能够为某人的贵族出身提供证明。而从16世纪开始,谱系学采用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19世纪上半叶在历史学内部开始的涉及广泛的原始资料考察,家庭社会学的诞生,科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主流思潮以及遗传学的发现分别对于家庭谱系研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从尼采这本书的题目选择、研究对象及其分析道德发生史的方式来看,尼采是有意识地在走谱系研究的传统路线。他选择了历史学方法,并且将道德的产生归结于 “好”与“坏”,“高贵”与“普通”或“低贱”之间所反映的社会阶层的差异。通过他的做法,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导向的方法与谱系的历史产生之间的相似性与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说尼采此书的方法论是以自上而下的视角俯瞰中世纪的起源,俯瞰封建与贵族社会结构的话,那么尼采通过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eine Streitschrift)则表明了此书与欧洲科学院悬赏征求问题答案的启蒙传统之间的联系。例如,莱布尼茨在他的著作《神义论》(Theodicée)试图通过颇有争议的论据,即“我们生存的世界乃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来回答“恶”的起源的问题。著名的论文还有卢梭参与有奖征文论战的作品《论科学与艺术》(1750年)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1755年)。在论战文章与有奖征文传统中,还有一篇文章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对于理解尼采的道德哲学立场非常重要,那就是叔本华的论文《论道德的基础》(ber die Grundlage der Moral),该论文于1840年1月30日参加丹麦皇家科学院(哥本哈根)的有奖征文,可惜未能获奖。在本书前言第5节,尼采特别提到了叔本华的这篇论文,表示反对叔本华的道德谱系,并与之划清界限。而在本书第一章的结尾部分,尼采也提出了一个有奖征集答案的建议,希望有人回答下面的问题:“语言学,尤其是语源学的研究,将会为道德概念的发展史给出怎样的提示?”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到尼采那篇教育诗,即《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虽然该书在形式上似乎与启蒙运动的传统保持一致,但在内容上却是反道德的,是反对18世纪那种历史与教育的乐观主义的。
由于尼采的认知兴趣集中在了谱系学和诞生史上,所以对他而言,“形成”(das Werden)比“已是”(das Sein)更为重要。同时也请参考尼采关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区分(《悲剧的诞生》,1872年),以及《瞧这个人》一书的扉页警句“人如何成为人自己的”(Wie man wird, was man ist。此处套用了品达的诗句“成为你自己”[Werde, was du bist])。在本书的扉页背面上,尼采指出这篇论战檄文乃是对他1883年开始撰写并于1885年完成的《善恶的彼岸》一书所作的的补充和解释。1885年的夏天,他也完成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四卷,即最后一卷,那是关于超人的神话。《道德的谱系》出版于1887年。在第一版的扉页上有一句格言:“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 mépriser?”[法语,明白一切就意味着蔑视一切?]在这里,尼采模仿的是斯太尔夫人([译按] Frau von Stal,1766-1817年,法国女作家)的名言:“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明白一切就意味着原谅一切。]尼采在句末加了一个问号,将“原谅”改成了“蔑视”,其目的是要强调其文章的斗争特点,该文章的起点直接就在“善恶的彼岸”,就在基督教与平等主义式的道德和宽恕的彼岸。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0.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