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贪恋这泥淖里的温暖—萧红传
我贪恋这泥淖里的温暖—萧红传


我贪恋这泥淖里的温暖—萧红传

作  者:孙雯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定  价:34.00

I S B N :978753997914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标  签:传记  女性人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她是饥饿的女儿,一次次逃离,又一次次落入父亲早已织好的罗网。她是饥饿的恋人,在抓住推开中,那些男子最终远去,留给她一只自缚的茧。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她将边地小城的生活打包,再携上一路风霜,拼尽气力——写饥寒、写冷遇、写别离,写故地与异乡,写那些男子的暴戾、柔情与横刀直往。泥淖里的温暖,终是撑不住,31岁——在这多数女子的大好年华里,她永远沉睡下去。

TOP作者简介

 孙雯,生于山东,居在杭州。

  媒体人。每日码字,次日过期。不说也罢。所幸,可以表达,可以暗藏一点小小的忧喜与企怀。

TOP目录

第一章 父亲的囚徒

第二章 倾城之恋

第三章 从一个旅馆到另一个旅馆

第四章 “大连丸”上

第五章 在萧军身后

第六章 春天

第七章 去国

第八章 败途

第九章 冷战

第十章 武汉七月

第十一章 匆匆临汾

第十二章 西安诀别

第十三章 新嫁娘

第十四章 主妇生活

第十五章 命殒香江

第十六章 身后

TOP书摘

父亲的囚徒

  一

  那不是跟父亲的最后一场争吵。

  五间大屋,早在一年前,就充溢着弹药的味道。每一次,父亲都走来走去,如同被激怒的猛兽,眼里泛着血红,他把那几句话在心里憋许久,蕴满怒气,而后,直杵着冲将出来—“上什么中学?上中学在家上!”

  劝了几次,亲戚朋友都缩回了头,闻声躲远。连原本权威的祖父也被挫了话锋,由高声转为嗫嚅。

  大屋的土炕,成了她最初的牢狱,这牢狱由父亲一手搭建。

  那一年,萧红十六岁。

  她开始筹谋自己的逃离。

  从1926年高小毕业,她已经在炕上躺了三个季节。这静默的对抗,除了积攒起自身病痛,并未激起父亲丝毫的同情。偶尔收到已升学的同学的来信:她们打网球,听英气逼人的男老师讲授学问,沉浸于新式学校的热闹。

  这一切,与萧红全然无关,她只能困守于这小城的一隅。

  大院里依然忙碌,忙着不同活计的有二伯、做饭的厨子、不断生育着孩子的后母梁氏,以及依然疼爱她的祖父。然而,她依旧觉得四周是空荡荡的,然而,空荡荡之中,却又拥堵着倾轧而来的愤懑。

  后花园照旧是丰收的时节,秋菜也已经下地,金灿灿,绿油油。蚂蚱、蛐蛐,跳跃于黄绿之间。

  但这些,已失了原有的诱惑。萧红不再是那个在后花园疯跑的小女孩。五六岁时,她忙于在后花园中驱散祖父的寂寞,而这十五六岁的年纪,她只想以走出这个园子来驱散自己的寂寞。然而,她只能在这幢房舍间,被继续囚禁。四处望望,幼时所爱的大躺箱、朱砂瓶,座钟与孔雀翎,都令人生了厌。

  “你懒死啦,不要脸的。”这是父亲的叫骂声,他与继母联了手,对女儿施以最庸俗的诅咒。而后,他受不了那个女儿倔强的回击,一巴掌把她打倒在地。

  显然,他不明白,也不能容忍一个少女心中的郁积与不满。在他眼中,那只是懒惰!对一个女子而言,还有什么比懒惰更为可恨。

  家中的长女就这么一直“睡着”,让在呼兰教育界也算呼风唤雨的父亲失了面子,动手打她,已不止一次。

  倒地的萧红总是执拗地爬起,这叫父亲受不了—说到底,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弱小、顺从的女儿,去践行他为她安排的所谓幸福生活。

  可萧红不是,她总试图挑战父亲的尊严,直至把他的面子撕裂得血肉模糊。

  近一年的苦挨,萧红知道,这样的“睡着”无法撼动父亲,最终,她对这个家庭耍了一点小聪明。

  1927年的秋天,萧红升学了—来到哈尔滨读中学。这里是她苦苦追求的自由世界,也是父亲最为惧怕的“东方莫斯科”。

  “不是什么人帮助我,是我自己向家庭施行的骗术。”

  在《镀金的学说》中,她仅用一句话写下了当年的转机,然而,“骗术”为何?在她所有面世的作品中,找不到只字解释。

  在后来的传言中,人们忍不住猜测,或许,萧红正是将以死相逼与屈服合二为一,才使得父亲暂时松手。

  说起来,这“骗术”并无新意,街巷中的女子也时常为之。不同的是,寻常女子的以死相逼,多是为了在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中争得上风,有些耍泼的意思。而萧红则是为了更为形而上的理想生活,而且,她是动了真格的。

  那一日,照旧的争吵。

  萧红不再躺着不语,抑或回敬父亲一句“谁才不要脸?”她搬出了一位做了修女的同班同学,扬言那将是自己的归途。父亲心下一凉,但表面上照旧是疾风骤雨。一旁的祖父着了急。祖父知道,如果照以往说:“给她拿火车费,叫她收拾收拾起身吧!小心病坏!”终归是徒劳的。年届八十的老人拿出了萧红一般的决绝,若父亲不放手,他就了了自己的性命。

  父亲大约从未料到这一出。

  一老一小,假如一个出了家,一个没了命,这样的结局,远比让一个固执任性的女儿去哈尔滨读书要坏得多。

  当时的情形如果真是如此,想来,父亲该是脸色灰白,连时而因被这个女儿惹怒而直竖起来的发丝都趴了下来。

  也有人说,萧红答应了父亲为她物色的结婚对象,换得了父亲的放行。那位后来出现的汪恩甲,或许在此时就已经入了父亲的法眼。父亲对萧红的阻挠,未必不是源于他对一段门当户对婚姻的看好。毕竟,对于女儿,他还是了解的,一旦撒了手,他不能预知她将飞往何处。

  父亲转身离去时,脚步里都充溢着怒气。他屈服了。同时,作为父亲的尊严也被摔得粉身碎骨。

  这是萧红无数次逃离中的第一次。甚至,它为萧红短暂的一生渲染上基本的调子—

  从此,她被囚禁于不同的男子,先是父亲,后是爱人。挣脱的苦心以及片刻自由的欢愉,最终,都被打入孤寂的寒凉。

  ……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214.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