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跟大师学国学:《诗经》讲义
跟大师学国学:《诗经》讲义


跟大师学国学:《诗经》讲义

作  者:傅斯年 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丛 书:跟大师学国学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10110347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此书原名《〈诗经〉讲义搞》,是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留下的课堂讲义。虽名为讲义,但就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可称得上一部《诗经》通论。讲义融考证和注疏于一体,提出许多新异的见解。作者在总结历代《诗经》学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诗经》应有三个态度:一是欣赏其文辞,二是作为极有价值的历史材料,三是作为一部极有价值的古代言语学材料。之后,分论颂、雅、风,对《诗经》的时代、文辞也有论述。

TOP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创办并长期领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在史学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台湾大学版)、《傅斯年全集》(联经出版公司版、湖南教育版)等。

TOP目录

叙语

泛论《诗经》学

一、西汉《诗》学

二、《毛诗》

三、宋代《诗》学

四、明季以来的《诗》学

五、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周颂》

《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源)

 

《大雅》

一、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二、《大雅》的时代

三、《大雅》之终始

四、《大雅》之类别

 

《小雅》

一、《小雅》、《大雅》何以异

二、《小雅》之词类

三、“雅者政也”

四、《雅》之文体

 

《鲁颂》、《商颂》述

一、《商颂》是宋诗

二、《商颂》所称下及宋襄公

三、《商颂》非考父作

 

《国风》

一、“国风”一词起来甚后

二、四方之音

三、“诸夏”和《国风》

四、起兴

 

《国风》分叙 89

一、《周南》、《召南》

二、《邶》、《鄘》、《卫》

三、《王》

四、《郑》

五、《齐》

六、《魏》

七、《唐》

八、《秦》

九、《陈》

十、《桧》

十一、《曹》

十二、《豳》

 

《诗》时代

一、周诗系统

二、非周诗

 

《诗》地理图

《诗》之影响

论所谓“讽”

《诗三百》之文辞

TOP书摘

《跟大师学国学:<诗经>讲义》:

  其六日稷田之舞。《载芟》、《良耜》、《丝衣》三篇属之。《丝衣》一篇尤像《豳·七月》末章。稷田是当时的大事,自可附以丰长之舞容。

  此外必尚有其他残篇在《周颂》内,只是此时,或者永远,寻不出头绪来了。

  约上文而言之,《周颂》不分章非原不分章,乃是“不得其所”之后零乱得不分章。其所以在《三百篇》中独遭这个厄运者,由于这些事物的本体原是靠政府保存的,政治大变动便大受影响,只剩了些用旧名而变更成了新体的各种舞乐在民间了。东汉末年文化远高于西周末年,然灵帝以后之大乱,弄得中原众乐沦亡,魏武平荆州,获杜夔,善八音,常为汉雅乐郎,尤悉乐事,于是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东汉之乱尚至如此,遑论西周之亡?

  大约《周颂》可分三类,一无韵者,二有韵之短章,三有韵之长章,文辞各不同。

  上文中涉及两事,心中寻绎起来觉得关涉颇大者:一、西周亡时是怎么个样子?二、《风》、《雅》、《颂》中关系南者何以这样大?西周亡时,大约是把文物亡得几乎光光净净。因亡国而迁都,都不是能搬着文物走的;永嘉之乱,没有搬出甚么东西到建业来;靖康南渡,没有搬出甚么东西到临安来。东晋文化只靠吴国的底子,南宋文化只靠江南诸军内的底子。照例推去,则宗周之亡,至少应该一样损失文献,遑论平王以杀父之嫌,申侯以杀君之罪,自取灭亡之后,更不能服人的。《小疋·正月》、《雨无正》两篇,记载周既东之初年景况,一望而知当时的周王竟成流离之子,则《诗》、《书》、《礼》、《乐》带不出来,是当然的。而据周故地者,先是野蛮的犬戎,后是称中国为蛮夏的戎秦,其少保存胜国文物更不必说。所以现在所见《诗》、《书》关于西周者,应该别有来源处,断不能于既东之周室求之。那么,来源处在那里?我想,一是南国,二是鲁。

  先说南国。照上文说,韶乐与召公当有一种关系,如《武》之于武王。《颂》中既有《勺》一章,则《颂》和南国当不是没有关系的。就《小雅》论,说到地名人名,涉及南国者不少。《出车》所记是北伐,而北伐之人是南仲;此诗是“俨狁于夷”后“薄言旋归”者,仿佛当时移镇南之师以为北征。《六月》之尹吉甫不知即是《大疋·常武》之尹否,若是,则伐俨狁至于太原之人,也曾有事于东南。方叔之方应在西周境内,故俨狁来侵,则侵镐及方,薄伐俨狁,则往城于方;《采芑》中以方叔南征,又若移直北之师以为平南。《四月》所记又是“滔滔江汉”,“瞻彼洛矣”亦是东都之诗,《鼓钟》又有“淮水湝湝”之语,《鱼在于藻》有“王在在镐”之文,然这可是遥祝之语。

  ……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61.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