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作  者:孟昭瑞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定  价:99.80

I S B N :978755024510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军事    

标  签:历史  中国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本兼具收藏和研究意义的历史画册,共收录了200余幅拍摄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历史照片,为那场伟大的战争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图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书中有志愿军官兵热烈誓师的身影,有上甘岭激战的写照,有志愿军优待战俘的记录,有朝鲜停战协议签署的画面;其中许多照片是首次发表。

TOP作者简介

  孟昭瑞,(1930—2014),著名摄影家、军事记者。1930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从事纪实摄影工作,先后在人民解放军《华北画报》《解放军画报》任摄影记者、研究员、高级记者。参加过平津战役、北平入城式、政协筹备会、新政协会议、开国大典、两弹一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拍摄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许多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

  著有《历史的瞬间》(1986)、《中国蘑菇云》(2008)、《东方红: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2009)、《共和国震撼瞬间》(2012)等作品;1992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孟昭瑞摄影艺术展》。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突出贡献摄影家”。2012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TOP目录

代序 一场伟大正义战争的生动记录 祝庭勋

主动请缨

上甘岭战斗

欢腾的碧潼战俘营

鲜明的对照

朝鲜停战签字前后

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梅、马同行演“绝唱”

后 记

出版后记

TOP书摘

孟昭瑞同志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先后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共和国震撼瞬间》等 5 部专著,颇受摄影界和读者的好评。现在又有一本《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即将付梓,看了清样,既看到当年曾发表过的感人画面,更多的是他从珍藏的大量历史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佳作。全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场战争的诸多重要场景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既是一部珍贵的史料,又是一部抗美援朝战争令人震撼的新著。不由得使我想起六十年前在朝鲜那些年的战斗和生活,感到格外亲切、激动。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恢复,百废待兴。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时间,美国纠集了16 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队,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的鸭绿江畔,并且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使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共中央经过多次讨论,终于毅然做出了组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朝鲜战局极端严重情况下出国作战的。我军装备简陋,却面临着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加之人地两生,种种困难难以想象。然而,志愿军战士们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打了一场现代条件下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歼敌九十余万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志愿军的胜利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国内,大振军威国威,真是大长中国人民志气,大灭帝国主义威风啊!

当时,昭瑞同志正在采访第一次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得知部队即将入朝的消息,他立即请缨到前线采访。10 月下旬,他来到鸭绿江边,敏锐地拍摄到我边防军战士守卫在江边的镜头。昭瑞同志是最早用画面向国人展示 “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这一严峻事实的战地记者。接着,他又拍摄了大队人马跨过鸭绿江的浩大场面,他自己也随着铁流,追赶部队去了。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0 年 10 月到 1951 年 6 月,是运动战时期。在此期间,志愿军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在运动中歼敌二十余万人,把敌人由鸭绿江边,一直赶到汉江以南,使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昭瑞同志紧张地参加了五次战役的第一次战役。运动战的特点是我军善于捕捉战机,善于近战夜战,敢于迂回穿插、分割包围敌人,使敌人火力强、机动快、有制空权等优势变成弱势,从而歼灭他们。第一次战役是初战必胜的关键战役,部队仓促入朝,立即投入战斗,在运动中苦战十三昼夜,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把敌人打退到清川江以南。这是五次战役的开篇之作。当昭瑞同志赶到前线,第一次战役已经胜利结束,正好遇见了参加云山战斗的 39 军部队正押送俘虏向后方行进,这可是号称美军王牌的骑兵第一师的人马,他们衣着整齐,几乎没有多少疲态,就当了俘虏。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一胜利场景多么令人鼓舞啊,他立即拍摄并向祖国传送了这一珍贵画面。

仅仅两个多月,1951 年1月初,志愿军取得了第三次战役胜利,将战线推到汉江以南。昭瑞同志再次拍摄到俘虏英军29旅军官的镜头,英军同样也是可以战胜的啊。此时,志愿军空军部队也迅速成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1月下旬,年轻的空军战士参加两次空战,就取得击落击伤敌机3架的胜利。

前线的胜利频频传回国内,2月初,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邀请志愿军组织归国报告团,向祖国人民汇报抗美援朝战争情况和英勇事迹。紧接着,3月下旬,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派遣了包括各界人士、劳动模范、文艺工作者等五百多人参加的赴朝慰问团,冒着敌机轰炸、炮火纷飞的危险,奔赴朝鲜战地,慰问中朝人民和军队。慰问中,有三名慰问团员在敌机轰炸扫射中光荣牺牲。前方后方同仇敌忾,心心相连,昭瑞同志跟随代表团领导和分团深入到前线阵地,拍摄了大量图片。国内也掀起轰轰烈烈抗美援朝运动,群众捐款捐物,给前线买飞机、大炮,运送物资等。所有这些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的高昂士气。

1951 年 6 月,作为运动战的五次战役胜利结束,我军歼敌三十余万人。9 月,由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杜平率领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代表团一百余人,在参加国庆观礼后,分赴各地作报告,历时两个多月,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战斗英雄张积慧、赵宝桐、刘玉堤、杨连弟等不论走到哪里,都被群众包围簇拥,那种热烈的场面,书中反映得极其生动。

从 1951 年 6 月到 1953 年 7 月,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阶段,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阵地战时期。志愿军在“三八线”地区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以“零敲牛皮糖”战术,打小歼灭战,又不失时机地进行战术反击和战役反击。每次战役战斗,小到十几人几十人,大到成千上万人地歼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敌人有着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的条件下,阵地战同样是异常艰苦的。1952 年 10 月 14 日至 11 月 25 日的上甘岭防御战,就是一次有代表性的阵地防御战役。地处中线的五圣山前沿,在不足 4 平方千米的狭小地区,敌人投入总兵力达60000 余人,飞机3000 余架次、投掷炸弹5000 余枚,大口径火炮300 余门,加上 170 余辆坦克,共发射炮弹 90 万发。我阵地内有两个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至两米。我坚守阵地的部队,在 43 个日日夜夜里,历经无数次极其残酷艰辛的战斗,先后打退敌人大小冲击 670 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歼敌 250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 270 余架,击毁击伤敌火炮 61 门,坦克 14 辆。

昭瑞同志又一次紧紧抓住战机,冒着炮火,置生死于度外,深入上甘岭一线采访,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上甘岭战役的全貌。图片中有指挥整个战役的 15 军军长秦基伟在前线同战士们在一起,有五圣山战斗指挥所指挥员 12 军副军长李德生在坑道里指挥作战,有扛着炮弹箱沿着崎岖小路向前沿运送的战士运输队,有高射炮兵部队正在阵地上向敌机开炮,有喀秋莎火炮夜间射击。

看到这些在战火纷飞中拍摄的图片,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他许多图片中那种善于捕捉历史瞬间的机灵与才气。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振奋了祖国人民,规模更大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一千余人,又一次来到朝鲜,慰问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期间昭瑞同志又有大量佳作。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迫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边打边谈,打打谈谈,尤其志愿军 1953 年夏季反击战役接连取得胜利,终于迫使敌人向我方作出了签署停战协定的保证。

这时,昭瑞同志又活跃在板门店前线。那可是世界诸多新闻记者镜头聚焦的地方。昭瑞同志拍摄了《停战协定》签字前后诸多场面,从战士们一周内修建好签字大厅,到双方代表共同正式签字、中朝最高指挥员分别在协定上签字。

停战谈判经历了不断的斗争才终于达成协议,即使在签字前后,同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斗争。昭瑞同志叙述了不少这方面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也为我军取得了进行现代化战争的经验。1953 年 10 月,祖国人民又一次组织了以贺龙元帅为团长的四千余人参加的更大规模的慰问团,历时两个多月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各个部队和朝鲜军民。

昭瑞同志在关注胜利欢乐的同时,又把注意力注意到志愿军归俘人员。这同他一年多前,拍摄的我军在平安北道碧潼郡安置的敌军俘虏营,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我军在战争紧张进行的时候,抽出人力物力组织战俘营,对敌军战俘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从宗教信仰到收发平安家书,从伤病医疗到心理安慰,照顾得无微不至,战俘欢乐安详,场景真实感人。然而,停战以后,我军归俘人员,从敌方迈着蹒跚步伐,回到我方,曾经遭受敌人非人待遇,甚至挖眼割耳的情景,真是叫人揪心,如果没有图片为证,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昭瑞同志用图片告诉我们,是谁真正实行人道主义,谁在口头上大喊人道主义,而实际上做的却是毫无人道的犯罪行为。

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在朝鲜又驻守了 5 年,他们警惕地守卫在非军事区前沿和许多重要阵地,他们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他们为牺牲的战友修建了烈士陵园,直到 1958 年,才陆续凯旋回到祖国。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摄影作品,有许许多多专业记者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参与,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昭瑞同志以一个人的镜头,能够反映多少呢?看完全书,应该说,昭瑞同志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反映,而且有许许多多可以说是颇有经典意义的佳作。

这些作品,很多是在战争环境下,在炮火纷飞、山路崎岖、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拍摄的,这就需要作者有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

这些作品,很多是在战斗正在进行、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条件下拍摄的,这就需要作者熟悉战争、熟悉战士,善于机动灵活地捕捉历史的瞬间。

这些作品,许多不是孤立的画面,而是有生动的史实和感人的故事,使这些画面立体化了。我们看到昭瑞同志亲自撰写几万字的说明,就知道作者是个有心人,他在拍摄现场,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多么紧张,都会记录当事人的姓名和事迹,了解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他在整理书稿时,不仅可以从保存完整的大量底片中精选,而且有一本本战地笔记,可供撰写章节概述和图片的文字说明,这十分难能可贵。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六十多年,昭瑞同志已经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依然葆有一颗战士的豪情和心态,不辞辛劳地整理并撰写了这样一本很有意义的书稿。在即将出版之际,我由衷地祝贺他,感谢他!

原《解放军报》社长

祝庭勋

2014 年 5 月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04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