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风尚史:汉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风尚史:汉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风尚史:汉魏晋南北朝卷

作  者:董晔 著;陈炎,逄金一 编

出 版 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丛 书:中国风尚史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定  价:80.00

I S B N :978755160665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史    

标  签:文化  文化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风尚”是一个颇为模糊、颇为多义的概念。“风”为风格,“尚”为时尚。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它上承魏晋南北朝之英华,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不断地开创出文治武功的新局面,其成就和威望一直让后世追慕不已。《中国风尚史(汉魏晋南北朝卷)》主要介绍了隋唐五代及宋辽金的风尚,如“任侠”“求仙”“参禅”“剺面”“钩鱼”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TOP作者简介

  陈炎,为山东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文史哲》主编,是全国著名的美学家。出版有《中国审美文化史》、《积淀与突破》、《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西比较美学大纲》等在学界有影响的学术著作。陈先生亲自为本套书设计内容大纲和前言,保证了此书的学术质量。

TOP目录

1概述

7俗乐

18逐利

29信道

41尊儒

53谶纬

64重孝

77汉服

88汉赋

98品藻

111谈玄

124尚清

133个性

141率真

152唯美

163崇神

175放达

186豪饮

196裸裎

207啸鸣

217诗意

228重情

237山水

247交游

258隐逸

268门第

278薄葬

289奢靡

300拜佛

310胡服

321围棋

331骈文

340艳诗

TOP书摘

    汤用彤指出: “溯自汉代取士大别为地方察举,公府征辟。人物品鉴遂极重要。有名者人青云,无闻者委沟渠。朝廷以名为治(顾亭林语),士风亦竞以名行相高。声名出于乡里之臧否,故民间清议乃隐操士人进退之权。于是月旦人物,流为俗尚;讲目成名(《人物志》语),具有定格,乃成社会中不成文之法度。”求名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做官,但其一旦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名誉本身就不仅作为求仕的手段,并且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了。如东汉名士范滂的母亲对他说: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后汉书。党锢列传》)可见,他们把名誉看得比生死还重要,甚至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这一方面固然可以很好地砥砺士人的人格,另一方面也难免不造就一批名实不符,甚至欺世盗名之徒。因为伦理纲常既已成为做官入仕的主要依据,很多人为了赢得“孝悌”之类的美誉,就不惜伤身害性、矫揉造作,所以出现了品藻乖滥、名实颠倒的状况。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审举》)、“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五行志》)等等。对于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范哗在《后汉书·方术传》中不无感慨地说: 

    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虽弛张趣舍,时有未纯,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非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及征樊英、杨厚,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它异。英名最高,毁最甚。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49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