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海上迷宫(精装)
海上迷宫(精装)


海上迷宫(精装)

作  者:(波兰)兹比格涅夫·赫贝特 著

译  者:赵刚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丛 书:蓝色东欧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53607097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外国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赫贝特是波兰大师级诗人,曾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近四十种语言出版, 获得波兰白鹰勋章以及二十余个文学奖项。
    《海上迷宫》是赫贝特的美学随笔集。赫贝特游历欧洲重要的历史遗迹和美术博物馆,擦拭历史的尘埃,探索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文明历程。书中糅合了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元素。作者信马由缰思绪滂湃,对笔下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景致、     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史实,都在精神上进行过无数次的造访和探寻,为我们呈上了一部详述欧洲人精神家园的文化经典。
    《海上迷宫》中所收的7篇散文,既有希腊的游记,也有并不与古希腊直接相关的内容。例如《伊特鲁里亚人的故事》和《拉丁语课》,分别记述了古罗马的起源和罗马对欧洲大陆的征服。
    《海上迷宫》是一本寻找欧洲精神家园的旅游手册。每一个想探究欧洲文明的游客,在开始自己的现实之旅或精神之旅之前,都应该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它将为读者带来一次美学知识的荡涤,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

TOP作者简介

    兹比格涅夫·赫贝特,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利沃夫,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华沙去世。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剧作家。赫贝特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涉及欧洲古典文明的内容,也涉及对二战灾难的反思,更有对二战后波兰社会的批判与反抗。其创作的“科吉托先生”系列诗歌社会反响巨大。赫贝特本人曾获得波兰白鹰勋章以及二十余个文学奖项,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近四十种语言出版。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赫贝特曾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

    译者:赵刚,一九七二年五月生于北京。教授、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中波友好协会副会长。多年从事波兰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专著:《波兰文学中的自然与自然观》、《20世纪中东欧文学史》(波兰部分);译著《索拉里斯星》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二〇一〇年荣获波兰文化部颁发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

TOP目录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 高兴
旅行到极致(中译本前言) / 赵刚
海上迷宫
试写希腊风景
微末灵魂
雅典卫城
萨摩斯旧事
关于伊特鲁里亚人
拉丁语课

TOP书摘

试写希腊风景

  献给 玛格达和兹贝舍克·柴科夫斯基夫妇

  我去希腊,是为赴一次美景之约。在欧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都可以很好地了解希腊艺术,而风景,却只有去亲眼目睹。闷热的夜里,轮船沿着从布林迪西到比雷埃夫斯的传统航线航行,整夜萦绕我的问题是:天的颜色、海的颜色、山的颜色。

  我原本以为,那将是意大利风景的延续,但黎明时分,当地平线上最初的岛屿、伯罗奔尼撒半岛险峻的海岸和科林斯湾逐一浮现时,我终于明白,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片无以伦比的世界。

  这是天生就难以描述的风景。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地方,哪怕是近似于旅行家视觉感受的总和;我们也无法从这个蔚蓝、群山、水流、空气与光芒的混合体中剪裁出一块风景,然后说:这就是希腊。当然,我们可以说,丰富多彩的风景总是如此,但在这里,我们即将面对的不仅是丰富多彩。在希腊,始终缠绕我的最强烈的感受之一就是动感,仿佛我的眼睛睁开,一直在看着大地诞生的苦难剧目。

  群山本应为风景注入威严的宁静,但与阿尔卑斯山不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不安的叠加、地块猛烈的交错、险峻的断崖、突然的断裂,在它们之间通常是狭窄幽深的峡谷,而宽阔平缓的山谷则比较少见。在陡峭的山崖上,大自然的暴力与狂虐镌刻了自己的姓名。

  地质学家说:希腊最常见的石灰岩和白云岩证明,这个国度在亿万年的时间里,曾经被特提斯海淹没。那片大海将北方陆地板块——安加拉古陆(中欧、亚洲和北美)与南方陆地板块——冈瓦纳大陆(非洲、南亚和南美)分隔开来。今天的地中海就是古代特提斯海残余的部分。

  凭借火山爆发之力,今天的希腊从海底深处喷薄而出。此处陆地和海洋的轮廓,直到最近的地质时代才逐渐形成。这里是全球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希腊的半岛和离岛上,不同历史时期共发生过300多次地震。

  几乎从每一座山上都能看到海。海的尽头是平缓到让人感到宁静的海平线。但即便是大海一片宁静,没有向岸上发起冲击,它凝重的颜色也时刻提醒人们,那是镜面覆盖下的深渊。

  谁要是带着意大利风景画家的调色板来到这里,他会发现,那些甜美的色彩毫无用处。大地被阳光炙烤,因干旱变得黯哑,呈现出亮灰色,有时是灰紫色或者大红色。这样的景观不仅展现在你眼前,也出现在你的两边、你的背后,你能感受到它的冲击,它的包围,它强烈的存在感。高大的树木非常罕见,有时只有高傲的橡树——那是树中的宙斯。山坡上有些小块的绿色,那是些生命力顽强的矮小灌木。路边和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生长着野橄榄,狭窄的叶片像手掌一样分开,在风中飞舞,绿色的叶片背面覆着一层银灰色。贴近地面生长着百里香、银斑百里香和薄荷——酷暑的芬芳。

  在光线和阴影之间,是一条对比强烈、如金刚石切割般的分界线,北方国度里我们常见的灰色地带和半阴凉在这里全无踪影。希腊人用彩绘覆盖自己那些神庙里的石材,好让它们不会显得太刺眼。但是在神庙尚未耸立于阳光中之前,希腊的心脏已经开始在大地下搏动。我们应该从洞窟、迷宫和裂缝里开始我们的旅行。

  我将尝试描写希腊的风景及其直接造成的结果。

  I

  村子叫派奇罗,位于克里特岛最高的山峰之一——迪克特山的山脚下。一个魁梧而黝黑的农民导游等待着为数不多的访客,然后带着大家沿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爬,直到一个洞口。据传说,宙斯就是在这个洞里降生的。

  阳光普照的山坡上,突然露出一个漆黑的洞口。导游点亮了蜡烛。洞里的坡度很陡。没走几步,光线就明显黯淡下来,刺骨的寒意和岩壁上的湿气袭来。黑色的钟乳石——那是疯狂建筑师设计的柱廊、狭窄的通道、众多的凹陷,这一切都在强化人们的印象,即此地是一个神秘的降生之地。

  洞窟分为两部分,较高的部分曾作为献祭的场所。从一些残迹中考古学家发现,那里可能是个祭坛。天然的阶梯通向十几米深的第二部分,洞底有一滩漆黑的水。在这里,人们发现了来自于米诺斯时代和迈锡尼时代的还愿祭品。

  我们一直往下走,直到一个狭小的地下湖,蜡烛的光线反射在湖面上,就像照在黑色的大理石上。黑暗更浓了,它从四面八方向人压过来,让人越发感到窒息,几乎想用大喊把它驱开。

  为什么恰恰选了这个地方作为天神的摇篮?难道他不应出生在山顶,或者在阳光明媚的广阔山谷里吗?为什么他的起点在这样一个洞窟深处?

  希腊宗教是天和地的综合。它吸收了一些早于希腊的宗教成分,如克里特、亚洲和埃及的宗教,也融合了具有强烈神秘主义色彩的地中海古老农耕崇拜传统,包括全部为女性的大地之神和“伟大母亲”——生育和丰收之神。宙斯让人感觉是希腊诸神中最具有希腊特点的神,但也并不能摆脱这些影响。他出生在大地的缝隙里,由女神或者山羊阿玛耳忒亚抚养长大,所以从一开始,宙斯就是个二流的神。他后来所获得的尊崇,以及登上奥林匹斯山的王位,都与牧人们(而非农民)引入的新的希腊宗教潮流有关。这一崇拜的特点是:即便不是消灭,至少是限制了农耕文明的神秘因素;男性神占据优势;将主宰世界的众神从大地深处迁往天界。狄克提山洞是新的光明宗教的黑暗摇篮。

  从令人窒息的山洞里出来简直是获得解放。眼前是辽阔的拉西提平原——一派欢悦的农田几何学。风车的帆布翼面在阳光下伸展开来,像一个个巨大的白色向日葵。白色、黄色、绿色交相辉映。贫瘠的山峦从四面紧锁着这片生命之谷。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30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52.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