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
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


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

作  者:[美]约翰·奈斯比特、[奥]多丽丝·奈斯比特 著

译  者:张岩 梁济丰 迟志娟

出 版 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1581176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经济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正如足球比赛的中场休息时间,球员们会回头审视自己上半场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制定出下半场的最佳战术,如今,创造世界新秩序的赛事也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候了。

    以中国为首的南环经济带正引领着一场全球性的大变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本书关注的是未来几十年国际社会将发生的深刻变化,具体阐释了全球新动能的释放、经济新驱动力的觉醒、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经济影响力的盛衰,揭示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如何转变成为一个多中心的世界。

TOP作者简介

    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1929年生,世界著名未来学家,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拥有人文科学、科技等领域的19个荣誉博士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及莫斯科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美国肯尼迪政府教育部副部长、约翰逊总统特别助理,是中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外国专家。

    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一书销量已经超过1400万册,奠定了其作为顶尖未来学家的坚实地位。约翰·奈斯比特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国,对中国的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2009年,在多年深入调研中国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他每年都会周游世界数次,几乎在世界所有大公司发表过演讲。

 

    多丽丝·奈斯比特(Doris Naisbitt),1951年生,全球社会、经济、政治趋势观察家,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及莫斯科斯科尔科沃开放大学客座教授,获韩国釜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和畅销书作家,曾出版合著《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对话中国模式》《创新中国》《成都调查》,专著《梅琳:我的中国》《勇敢追梦》等。

    多丽丝奈斯比特注重以教育和经济双核心来观察与研究国家的发展趋势,她在《中国青年报》的专栏“名师大讲堂”中拥有各行各业的支持者,许多学生、教师及家长都从中获得了中肯的建议和指导。

TOP目录

导 言 洞悉未来,因势利导 // 001


第一章  南环经济带:由新兴经济体成长为世

界级选手

南环经济带重塑21 世纪世界格局 // 020

数字化的作用 // 023

变化中的消费格局 // 028

经过而不是着陆 // 035

新的目的地:非洲 // 036

目的地:奥地利 // 038

南环经济带:商务目的地 // 040

最终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 046

非洲 // 048

拉丁美洲 // 073

亚洲 // 093


第二章 亚非拉:新经济联盟和新国际组织

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局 // 122

同一信念,同一身份,同一共同体 // 124

打破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 // 126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发展中的南方迁移 // 127

中国对开放型世界经济模型的设想 // 128

中阿关系的重生——丝绸之路精神 // 130

中国- 非洲- 拉丁美洲三角 // 131

中国- 非洲:当代的“郑和下西洋” // 133

中国无意向非洲出口其政治模式 // 135

西方彻头彻尾的双重标准 // 136

习近平主席的战略方向:奋发有为 // 140

中国走在前面,而印度在努力追赶 // 143

中国- 拉丁美洲 // 145

中国在大局观的框架内实施联盟战略 // 147

中拉关系变得愈加紧密 // 148

中国媒体进军拉美 // 149

古巴对外开放 // 150

拉美经济体之间贸易自由化的突破性进展 // 153

拉美- 非洲 // 154

美国光说不练,而中国已经开始行动了 // 156

改变格局的新生力量:美国复兴和发展的五大机遇 // 159

世界金融构架变革:选择新路线图吗? // 160

新兴经济体正在逐步从西方的监控中解放出来 // 162

第三章 中国:扭转乾坤

中国:更全球化也更中国 // 168

中国国内格局的改变 // 169

两个世界之间 // 170

中国改变世界格局 // 173

中国:改变非洲格局 // 176

任何地区都不忽视:中国、北冰洋和南极洲 // 177

中国与东南亚: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 // 178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 // 181

中国- 欧洲:日贸易额十亿美元 // 184

中国会奖励盟友,也会惩罚对自己怀有敌意的国家 // 185

中国和美国:逐渐适应新角色 // 185

全球经济大变局 // 187

国际舞台聚光灯下的中国企业家 // 191

中国,改变全球研究与开发格局 // 194

中国: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噩梦? // 196

商业模式迁移方向逆转 // 198

中国梦:国家愿景和个人理想 // 199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新角色 // 200


第四章 治理:执政环境持续改变

意识形态第一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206

洒泪挥别西方优越论 // 208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是西方优越感的基础 // 208

民主的根本原则是人民当家做主 // 209

全球动态以及错失的机遇 // 211

西方治理陋习:遇到问题就踢皮球 // 215

西方民主寻求无痛解决方案 // 215

中场休息:战局会被彻底扭转吗? // 217

面对现实 // 217

在新格局下运作 // 225

致力于解决国内矛盾 // 226

适应大变革 // 228

中国:南环经济带的榜样 // 230

中国变革的支柱 // 231

民主需要发展,而不仅仅是推行 // 233

在与中国有关的报道中,西方习惯性挥舞着红黄牌 // 234

网络民主就像威腾堡教堂的大门 // 235

西方人热衷于创建各种委员会,而中国人则相信反复实验 // 237

西方承担不起误读中国的代价 // 238

“阿拉伯之春” // 239

建立在共识而不是对抗基础之上的土耳其 // 242

实验纪事 // 246

新加坡:用一代人的时间实现经济转型 // 250

非洲国家经济上逐渐恢复元气,政治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 252

印度新总理莫迪无暇“度蜜月” // 255

到底会是印度还是中国——一个笑话 // 256

中国和印度齐心协力何如? // 257

俄罗斯:在外围舞蹈 // 258

改变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教育和经济 // 262

教育的目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 264

无论采取何种执政模式,教育都必须是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 267

“上不了好学校,好学校来找你” // 267

个性化教育还是千篇一律的教育 // 271

全球人才竞争带来了全球留学体制和交换生概念的转变 // 273

填补需求与实际教授内容之间的鸿沟 // 273

发挥协同优势:二元教育 // 274


第五章 城市的天下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创新甚至是衰退的策源地 // 280

城市:在有史以来最惊心动魄的人口流动中重塑世界格局 // 281

南环经济带城市化的领导者是拉丁美洲 // 283

印度是城市化进程最慢的国家之一 // 285

市长们:左右国内局势 // 286

新工作重点:管理社会经济事务 // 287

浓缩的能量 // 289

国际关系格局改写者 // 291

驾驭协同优势的主要力量 // 293

城市:试点策略主阵地 // 294

创造宜居城市 // 296

 

附录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 299

结语 // 309

TOP书摘

西方世界的崛起

各大洲的霸权势力、强国和知识领袖都能够在其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直至今天,《德国民法典》(Buergerliches Gesetzbuch)还是以19世纪的法理为基础的,而这些法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法典。古希腊孕育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经典哲学,而被奉为民主、《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诗歌艺术发源地。时至今日,古雅典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欧洲的罗马帝国、非洲的库施王国和古埃及文明、中国的春秋五霸和大周朝、南美大陆的印加、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都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所有这些强权势力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无法与今天的欧洲和美国——也就是西方主流社会相匹敌。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所向披靡,极大地影响了各大洲的本土文化。西方服饰、西方音乐、西方商业模式、西方发明从西方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样的日子久了,面对其他国家的人时,西方人就开始有优越感了。他们自诩道德权威,本着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观来制定各种通用标准,并以此为准绳来评判这个世界。

我们相信,这个时代马上就要终结了。

从以西方为中心到多中心世界观

我们认为西方的全球权威地位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了;西方世界观也不再被认为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全世界各地的新兴经济体在不断挑战其权威,并制定自己的标准。考察新兴经济体的地理分布状况,就会发现它们绕地球的南方围成了一条圆环状,我们把这条圆环状的经济带称为“南环经济带”。

如今,西方霸权已是四面楚歌。西方正在逐渐丧失经济强势地位,与此同时,它所鼓吹的靠民主和自由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逐渐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新生的各种力量正在改变着世界格局。西方的中心地位逐渐式微,让位于多中心格局。如今,设定国际事务新基调的是那些新兴国家,甚至是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城市和城市群。这是一场“伟大的开放”,以海纳百川之姿推进思想、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假以时日,其合力必将催生出新的执政模式。大变革的主力干将将是南环经济带的国家和城市,他们将在未来几十年间重塑这个世界。

15世纪霸权的衰落

很可能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西方世界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优越感不再那么明显了。在亚洲,中国正在从新兴经济体转变为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参与者。在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市场经济改革还有军政府、军事独裁以及左翼专政阵营的倒台都开始初见成效。尽管非洲还受到贪污腐败和执政能力偏低等问题的困扰,新一代非洲人已经开始寻求那些多年来被忽视了的优良品质: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世界大气候正自下而上发生改变。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得到了越来越热烈的响应。改革呼声针对的不仅仅是他们本国内的弊端,也包含了终结西方家长作风的呼吁。这种情绪在中国逐渐高涨,并蔓延到了全世界各新兴经济体。我们发现,今天发生的一切与五个世纪前撼动天主教廷统治地位的宗教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

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都清楚地记得,2017年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威腾堡大教堂的门廊上张贴抗议大纲五百周年。个体行为竟然引发了一场雪崩,很快就推翻了旧的世界观并动摇了当时最强的一股势力——天主教会的根本。这是历史的转折点,真正意义上的赛场洗牌。天主教以地心说为基础的世界观被迫让位于日心说,而科学也终于摆脱了上千年的宗教教义的桎梏。天主教廷的霸权似乎是一夕之间就土崩瓦解了,但是,如果不是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霸权并没有那么容易就被终结。

天主教的崛起还要追溯到1700年前,继承罗马帝国皇位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君主。自此,罗马摒弃多神教,转而推崇信仰一神的基督教。而君士坦丁大帝也借此为自己的皇权正名:上帝是天堂唯一的统治者,而他,君士坦丁大帝则是人世间这个上帝保佑着的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至此,作为唯一合法宗教的天主教廷正式开始与国家沆瀣一气。双方狼狈为奸,相互勾结,以保护双方的共同利益。不平等也就变成了上帝的旨意,也形成了神职人员、贵族和农民自上而下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法庭。

那时候,传染病、瘟疫流行,死亡率很高,孤陋寡闻的民众渴望来生得到救赎。而慰藉的唯一来源就是教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应为教众服务的天主教廷的许多分支却退化成为借助教众的需求变相牟利的机构,通往天堂的大门上挂着价格标签。直到15世纪情况才开始改变。

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变革的先驱,它推动了以神为本的世界观向以人为本的世界观的转变。这场变革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打破了这片大陆僵化的社会结构。而促成这场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一场发源于意大利北部的强有力的文化和教育运动席卷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转变始于质疑和怀疑、寻求替代方案的努力、思维模式的改变和不同于以往根深蒂固观念的看法。教育支撑了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并解放了人们的头脑。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各行各业的许多人获得过上小康生活的机遇,城市也因此而日渐繁荣。掌握在教会手中的教育权和它的经济实力是天主教廷霸权的两大支柱,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壮大,受教育的权利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古登堡印刷术——15世纪的互联网

在平民能够获得书籍之前,教会和神职人员是唯一能够阅读和解释《圣经》的人,而记载上帝言行的《圣经》则是教廷权威的基础。1446年,古登堡发明的机械活字印刷机给欧洲的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在此之前,书籍非常罕见,也很昂贵。高等教育的权力掌握在教会手中,而且是由教会控制的,非主流观念的传播是非常受限的。

古登堡的发明将知识传播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印刷活动因它而高度活跃,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渴望。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起步于德国美因茨一家小小印刷厂的印刷业就发展成在欧洲270座城市都设有印刷厂的大产业。到了这项技术发明出来50年之后的1500年,仅仅西欧的印刷厂就生产出了超过2,000万册图书。人们现在可以读到用自己的母语写成的《圣经》了——这在几十年前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非但如此,印刷技术的进步还直接引发了一场媒体革命。所谓的单页印刷品,也就是报纸的前身,很快就进入了市场。许多这样的印刷品上印着讽刺道德败坏的僧侣和神职人员的漫画。

与此同时,持续的城市化进程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使得思想和观念能够很快在足够多的群众中传播。跟所有其他翻天覆地的转变一样,这场变革也终于迎来了它的临界点。

绝对霸权走向末路

马丁路德到底是不是真的于1517年10月31日在威腾堡教堂的门廊里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呢?对此,历史学家们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九十五条论纲确实是被撰写并发表了出来。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表达了人们对持续了几个世纪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不满,论纲提出了人们对教会腐败无能的强烈愤慨。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就是,欧洲因此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奠定了后世西方世界(也就是今天的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基础。

今天的世界,没有马丁路德在通往全球殿堂的门廊上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改革的呼声是自下而上不断回响的,互联网将人与人的交流推向了一个新水平。跨越了边境线的交流将数百万人连接在一起,构成当今时代的无界媒体——社交网络。古登堡在15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使得各种思潮得以传播;21世纪的互联网则传播并整合了数百万个声音所喊出的一个共同主题:修复和改革。人们愤怒并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经济进步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大约五百年前,不同的阶级是不平等的,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壁垒分明,无法实现人人平等。

宗教改革的的初步胜利破除了教会在教育以及自然科学阐释等方面终极权威的地位。在打破了这层桎梏之后,科学发现、发明和创新成果开始不断涌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促进了新观念的产生,确保了可持续的发展,并为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制胜法宝——“双E”:教育和经济

尽管不如马丁路德出名,法国神学家和牧师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也极大影响了西方后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教诲改变了欧洲人的道德观和工作伦理。人们不再追求到天堂去积累财富,反而开始推崇勤劳致富。钻研学问的过程不但推动了经济发展,还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雄心壮志和勤奋工作的意愿成为旧大陆以及后来的美洲新大陆飞速发展的驱动力。

“双E”在21世纪

我们经常被问及如何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问题。答案很简单:考察该国的教育体系。这是经济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帮助公民独立进行政治选择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一旦教会失去了教育监护人的地位,其垄断地位也就无以为继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0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6.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