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遗迹,文明的基因
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遗迹,文明的基因


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遗迹,文明的基因

作  者:苏欣

出 版 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定  价:26.00

I S B N :9787531673552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自然科学    

标  签:科普读物  科学史话  科学世界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遗迹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它经过了人类的加工,更深刻地反映出人类的文明轨迹。遗迹包括古墓、古遗址,包括城墙、洞穴,包括自然景观。该书以全面的视角展现这种文化,努力还原栖息在各个角落的历史。走进了历史,就相当于走进了生活。当慢慢品读此书时,那些沉睡千百年的往事就会一一浮现,那些兴衰也一一浮现。了解了这些,就是了解了历史的基因,民族的基因,国家的基因。

TOP作者简介

苏欣,自由撰稿人,多年来致力于人文历史的学习研究,发表了大量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坑、古人类遗址、三星堆考古等作品。

TOP目录

第一章—璀璨的远古遗迹
● 50万年前的家 / 002
● 玉猪龙:是猪,还是龙 / 006
● 人类史上最古老的星图 / 009
● 罗布泊的女权世界 / 015

第二章—夏商周的文明之痕
● 埋葬着一堆“眼睛” / 022
● 0.02厘米厚的金箔复活历史 / 026
● 殷墟:新史学的开端 / 028
● 如何躲避鬼 / 031
● 古墓里惊现矿泉水瓶 / 034
● 墓中惊现最早的军犬 / 039
● 船棺里的战国史 / 044
● 反盗墓的技术 / 046
● 在哪里与孔子相遇 / 051
● 一个险些从历史中走失的小国 / 055

第三章—雄浑的秦汉遗迹
● 让人热泪盈眶的奇迹 / 062
● 一座被政治化的山 / 066
● 悬挂在峭壁上的道路 / 072
● 古时候的树叶 / 077
● 奇怪的裸体俑 / 082
● 洞墓里的地宫 / 087
● 中国最著名的一条路 / 094
● 一人、一马、一段匈奴史 / 098
● 一个传说,一片遗迹 / 101
● 戈壁滩上的故城 / 105
● 马背上的佛教 / 110
● 石壁上的“市井” / 113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独特遗迹
● 出镜率高的白帝城 / 118
● 一座寂静的壁画墓 / 122
● 盐湖:带咸味的文明 / 127
● 韩国腹地的中国式古墓 / 131

第五章—隋唐五代,遗迹纷繁
● 大运河:流动的遗迹 / 136
● 经过多次地震考验的桥 / 139
●“东方金字塔” / 142
● 寻找“天地之中” / 146
● 法门寺舍利之谜 / 150
● 长安一夜,千年一页 / 156
● 道教的栖息地 / 159

第六章—宋元明清的人文遗迹
● 大漠中,辉煌的废墟 / 164
● 元大都的“地摊” / 169
● 明朝的报时中心 / 174
● 高海拔上的被弃古城 / 179
● 从海水中长出来的山 / 183
● 丹霞地貌:最鲜艳的土地 / 186
● 活着的风水 / 191
● 世界上最高的古道 / 198
●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天文台 / 201
● 平行的河 / 204

TOP书摘

1、埋葬着一堆“眼睛”

在四川广汉的西北,有一条鸭子河。在鸭子河南岸,有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面积庞大,有12平方公里。 它就是闻名天下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的发掘,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就在发掘时,考古人员震惊地发现,地下竟然埋藏着数量众多的、诡异的“眼睛”。 这不是肉体上的眼睛,而是雕刻在青铜面具上的眼睛。

眼睛非常之多,造型非常之夸张、怪异。其中,有一个面 具上,眼球的部分极度变形,瞳孔都变了—不是普通的 圆球状,而是一个圆柱体,凸出眼眶长达16.5厘米。让人 惊心不已。

其他的构件中,也有几十对眼睛,有10多种造型。有 的眼睛是勾云形,有的眼睛是菱形,有的眼睛是圆泡形, 各种造型不一而足。

这些眼睛出现在铜饰上,铜饰上有便于组装的榫孔, 可以悬挂或者供奉。

想象一下,将这样怪异的大眼,高高挂起来,该是多 么的不可想象。然而,这就是古代蜀人的图腾崇拜。

古蜀人将铜面具的瞳孔做成圆柱状,这是有深刻的原 因的。这要追溯到古蜀王蚕丛那里。

在历史上,有一个民族,叫氐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 甘肃、陕西和四川交界处。蚕丛氏部落,就是氐族的一支。

蚕丛居住在崇山峻岭的岷山一带,地形崎岖、陡峭, 无法建造土墙,也不能建造木质房屋。蚕丛无法,苦恼至 极,最后,在山壁上开凿了石洞,在里面吃饭睡觉。

有一天,蚕丛无意间发现,山野里长了一种桑树,可以纺织。他高兴极了,连忙带领部落成员学习养蚕技术。

蚕业就此得到了发展,部落摆脱了贫窭和艰难。 问题是,岷山一带,土地中卤的含量很高,不适合种植粮食。蜀人吃的食盐,也是用当地特有的碱石煎熬出来 的。由此一来,他们长年缺碘,导致了甲亢病的流行。而眼睛凸出,便是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蚕丛也不例 外,他得了严重的甲亢病,眼睛特别凸出。

蚕丛想,此处终归太过荒芜,不如另寻地方落脚。 他梦想着,能找到一处让部落更好地繁衍生息的天堂。 经过精心准备,蚕丛带领部族出发了。他们风雨兼程,不畏艰险和辛苦,最终,他们找到了这个天堂,那就是成 都平原的腹心处—三星堆。

三星堆已经有一个部落在那里生存,蚕丛带领成员疯 狂地搏斗,把这个部落征服了,纳入自己的部落中。

蚕丛观察土地,看到岷江中游和若水流域很不错,土 肥水足,是种植桑树的好地方。他便穿着青衣四处巡视, 鼓励大家栽桑养蚕。

在他的努力下,连羌人都改变了生活方式。羌人的图 腾是羊,所以,羌人又叫羊人。他们受到蚕丛的影响,大多结束了游牧生活,进入了稳定的农桑时代。

蜀人为纪念蚕丛的功绩,把他尊为青衣神。 蚕丛是古代蜀国的第一个王,有了他,才有了家蚕饲养这一行业。他的无穷智慧和超群的胆识,给古蜀国辉煌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蚕丛死后,蜀人追悼他,供奉他,给他塑了神像。青 铜匠人根据他的眼睛凸出的特征,又进行了艺术加工,于 是,便有了神化的瞳孔。

在三星堆遗址中,那些造型夸张的突目铜面具,就是蚕丛的神像。鼓凸出的眼睛,称为“纵目”。蚕丛的墓葬称 之为“纵目人冢”。

由于蚕丛对文明的推进,作出了重大贡献,蜀人为他陪葬了许多稀世珍品。有许多东西,都是世界之最。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人像。“他”的身高,有262厘米,重达180公斤。“他”长着一张兽面,却头戴高 高的帽子,穿着3层衣服,外套酷似燕尾服,非常时尚。

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他”身高64.5厘 米,两耳间的距离,就有138.5厘米。

还有世界上最高的青铜神树,也是最早的神树。它是 传说中的扶桑树,高384厘米,有9根树枝,分成3簇,每 簇共3枝,树上停留着27只小鸟,树旁还活灵活现地盘旋 着一条龙。

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金杖。它长142厘米,重700多克, 上面刻着鱼鸟纹、人头纹,精美极了。

三星堆的发现,意义重大。 在它之前,史学界认为,古代巴蜀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地区,几乎没有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与中原极少有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在它之后,史学界不得不否认了这个观点,承认古巴 蜀早在夏商时期,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就已经是重要的 文化中心了。

三星堆还出土了60多根象牙、5 000多枚海贝,而古 蜀地并不出产大象,更没有大海。海贝是来自印度洋的, 外国人用它们来跟古蜀人交换商品。可见,史学界所谓的 蜀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三星堆遗址的大量青铜祭祀品表明,在古蜀国,原始 宗教已经形成,且较为完整。其中的青铜雕像、金杖等, 极为接近神秘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

这个埋葬着一堆“眼睛”的遗址,使古蜀国的文明史 前推了5 000年之久。它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古文明不只存在于黄河流域,还有长江流域。

2、一个险些从历史中走失的小国

一个冬天,刚下过一场冻雨,天气奇寒。在河北的三 汲,有一个人正在田里忙活。

他家的田埂被雨冲垮了,他想在地里挖些土,填埂 挡水。

他用力挖着,突然,挖到一块石头。石头圆滑,好像 经过了雕琢。他用手拂去泥巴,看到上面还有文字,样子 奇怪,一个也不认识。

他感觉奇怪,抱着石头回家,去找村里文化水平较高 的人来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些字。他感到莫名其 妙,想扔却舍不得,不扔也没啥用。最后,他顺手把石头 搁在仓房里,放在地上,用来垫麻袋。

此事传到了考古学家的耳中,职业的敏感性,让他们 意识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他们匆匆地赶到村民的 家里,去看石头。

依旧看不懂,不知是什么意思。但有一件事确定下来 了—这是战国时刻下的文字。

考古学家把石头上的文字临摹下来,寄给了北京的古 文字专家。

一个多星期后,北京回信了,信上再三强调,此石非常重要!

根据古文字专家李燕先生对奇怪文字的翻译,这块石头上一共19个字—监罟右臣公乘得守羔其齿将曼敢谓后乎稽首。

这文字是战国人公乘留下的。公乘说:“臣公乘负责为国君看守园囿,是否(羔羊)日后能长得齿足而且皮毛柔 美,请问上天能告诉我吗?叩首。”

河北的三汲一带,原本古墓较多。根据公乘的话,可以确定,这一带还埋葬着战国时的某一个诸侯国的国君。

是谁呢? 考古队员循迹而往。他们来到发现石头的地方,注意到,此处距离灵寿不远。而灵寿,就是战国时中山国的都城。这样看来,这里很可能就是中山国国君的陵墓所在地。

中山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诸侯国。中山国的先民, 最早生活在北方的深山老林里,这些古老的人,被称为鲜 虞人。鲜虞族不愿意世代藏在山野中,便走出密林,四处 征战,历经无数年的努力后,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小国家, 这就是中山国。

中山国所在的地域,不适合生存。为了寻找更好的家 园,中山国的子民,翻越了高耸的太行山,艰难地向东部 平原迁徙。遗憾的是,他们始终没有站稳脚跟,时常被周 边的强国欺凌。在公元前407年,魏国一马当先,灭掉了 中山国。中山国沦为了魏国的属国。

中山国的国君,逃到了大山中。他并未泄气,而是奋 发图强,艰苦努力。经过20多年的抗争后,他终于复兴了 中山国。在励精图治中,使中山国走向了繁盛,不断扩充 疆域。

然而,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每一个国家都是颠沛动荡的,尤其小国,更是朝不保夕。就在公元前296年,又一伙强敌猛攻了过来,中山国的都城—灵寿,陷落了。

中山国从此烟消云散,只留下一段扑朔迷离的传说。 中山国的国民,不是中原人,而是鲜虞人,被视为蛮族;加之,它非常小,因此,有关它的记载,少之又少。 为了揭开这个神秘古国之谜,考古队进入了三汲一带。 考古队对编号6号的陪葬墓进行了发掘。然而,这个墓的主墓室一片狼藉,早就被盗墓贼光顾过,墓内空无一 物,队员们都大失所望。队员们从墓室出来,走到地面上,面面相觑。

有个雇来的村民也很沮丧,他走到一边去收拾东西。 突然,他的一只脚踩空了,陷了下去,眼前霍然出现一个 大窟窿。他吓坏了,叫人拉他一把。队员们跑过去,把他拉了起来。

他看着黑咕隆咚的窟窿里冒着气,不禁说道:“好大的 烟!”考古队长却是一惊,脱口而出:“不是烟,是地宫中冒出的热气!”

众人欢腾起来。真是机缘巧合,这么偶然的一脚,竟然踩出了巨大的惊喜。

考古队员们正为这个空墓感到失落,谁能想到,就在 这空空的主墓室旁边,居然还有一个地宫。

他们再度回到地下,走进那个踩出的地宫,发现这是 一个堆放着奇珍异宝的宝库。让他们欢悦的是,这样的宝 库,有两个,分别位于东西两侧,里面满满当当都是文物。

这种奇怪的墓室结构,在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君陵墓中, 是没有的。盗墓贼也没有想到,所以,错过了它们。

宝库中,有一件“山”字形青铜器。它很特殊,高143厘米,重50多公斤。 众人围着它,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是什么呢?

大伙研究了许久,终于明白了,它是中山国的国徽! 中山国的国民,是鲜虞人,鲜虞人来自大山,崇拜大

山。所以,他们制造了这个“山”字形的青铜器,体现了 中山国的国家意志。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徽了。 地宫里,光线黑暗,青铜器上还蒙着一层锈,上面的

纹饰看不清楚。当考古队员清理过地宫后,把文物转移到 了地上,有个人无意间走到一个巨大的青铜方壶跟前,顺 眼一看,顿时惊呼起来:“上面有字!”

是3个模糊的字:中山王! 方壶高63厘米,重28公斤,是一件庞大的酒器。壶身

的四周都刻着铭文,总共450个字。有一段文字的意思是: 这里埋葬着中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国君,他为子姓, 名叫“错”。

铭文中,还记载了子错征讨燕国的事情。

公元前314年,齐国攻打燕国,燕国局势混乱,子错 乘机出兵。他率军分3路进攻燕国,很快便占领了燕国几 百里的疆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中山国便铸造了这件大 酒器,原材料就出自燕国。不料,第二年,子错就得了重 病,不久便死了。

考古队员还注意到了一个扭曲的东西。由于此前盗墓 的人,在墓中放了大火,这件文物被烧得严重变形,肉眼 几乎无法识别它是什么。经过处理,才发现它是一块铜板。

铜版上,有一幅图案,用金银线镶成,图案的旁边, 还有文字注释。

经考证,这是一幅建筑平面图。 这当真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 迄今为止,它是唯一的王陵设计图,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早的建筑平面图。

这幅设计图,设计的就是中山王的陵墓。只是,墓地 没有依照设计图上的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因为在子错去世 之前,又与周边的诸侯国发生了冲突,中山国在连年征战 中,国力已衰败,当赵国的大军压过来时,中山国毫无招架之力,最终被灭了国。子错的王妃,也被流放了。所以, 子错的陵墓,只能草草完工了。

3、马背上的佛教

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在酣睡中,梦见一个金色神头。 神头放射出白色的光芒,在殿庭间飞来绕去。

刘庄醒后,记忆犹新,觉得这个梦很奇怪。他向人询 问,有人告诉他,这是佛的化身。

刘庄深以为然,他派遣大臣蔡愔和秦景等人,前往西 域,去拜佛求经。

蔡愔和秦景等人出发了,经过长途跋涉,他们风尘仆 仆地走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一带。在这里,他们遇上了两位 高僧—天竺(古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高 僧正在弘法,他们深受打动,便邀请高僧到中原去宣讲 佛法。

两位高僧答应了,他们用白马驮着大量的佛经和佛像, 一路颠簸,于公元67年到达了东汉都城洛阳。

汉明帝大喜,命人仿照天竺的式样修建了一座寺院。 为了铭记白马驮经的功劳,把寺院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此后,僧院都称为 “寺”。

有了白马寺,建寺之风兴起。到西晋时,有了128座 寺庙,洛阳占42座。到北魏时,佛教更是风靡,洛阳寺庙 竟然达到了1 300多座。

唐朝时,白马寺得到大规模扩建,寺内僧人竟然多达 千人,泱泱一片。

白马寺宏伟壮观、古朴优雅。寺内古树参天,异常幽 静。白马寺有5重大殿,其中的毗卢殿,内有清凉台。清 凉台原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翻译佛经的地方。

寺内,还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的坟墓,静穆无比,禅 意四溢。

大佛殿内,悬挂着一口明朝大铁钟,重5 000多斤。 声音响起时,远在洛阳东门城楼上的大钟会产生共鸣,兀 自发出声响,出现“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物理学现象。此钟声,也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山门西侧,有一座石碑,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立; 山门东侧,还有一座石碑,是元太祖忽必烈所立。除此之 外,寺内还有许多碑刻,有40多方,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中外佛教界称之为“释源”或“祖庭”。

4、韩国腹地的中国式古墓

在韩国忠清南道的公州郡,在宋山里的山坡上,有 一片古代墓冢,由6座巨大的圆形墓组成。它就是百济王陵。

王陵中,有一座编号为6的墓葬,尤其引人注目。 它的墓制结构,很奇怪,不是当地的式样,而是极度“中国化”。它采用了拱券顶砖室墓;墓室四壁上,画有青 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的图像;在一块壁砖上,还刻 有汉字铭文。

何以如此?为什么在韩国腹地会出现中国式古墓? 古墓的样式,与中国南北朝时的梁朝墓葬,几乎一样。

那么,这是否暗示着,百济与梁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呢?

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想法。

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 时光冉冉流逝,一天,一些韩国人在古墓后面做排水

工程。突然,有个韩国人发现,6号墓后面的山丘,其实并 不是山丘,而是另一座古墓的封土!

这个无意间的发现,是惊人的。它一公布,立刻引起 震动。

韩国的盗墓者也一直误以为这是山丘,没有去盗扰。 因而,古墓中,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在两个庞大的棺床 上,摆着两口豪华的木棺,棺中安睡着一男一女,男左女 右。他们的头下,枕着华美的木枕,头冠上有金饰;身旁 还有金、玉、玻璃、青铜镜、龙纹环首铁刀、鎏金之履等。

古墓为百济武宁王的陵墓,女子为其王妃。墓志上, 刻着墓铭,仍旧是中文。

这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墓主人明明是朝鲜半岛的土 著人,为什么不使用国语、母语,反而要使用外国语言, 使用中文呢?

这与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关。 在南北朝时,朝鲜半岛上有3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战乱不断,胜胜负负,分分合合。 高句丽为争霸成功,主动跑到中国的北朝,与北朝交

好;百济一见,便去南朝,与南朝的梁朝亲近。各拉盟友, 互不相让。

有一年,百济的使者去梁朝。他跋山涉水,迢遥而 来,千辛万苦抵达了梁朝的 都城建康。岂料,城里发生了变故。梁朝皇帝被叛军打败,失去了政权。都城一片 狼藉,乱七八糟,昔日的豪华壮美全都不见了。这位使者感慨万端,内心凄凉,忍不住号啕大哭,涕泪横流。 叛军听说了,勃然大怒,把他抓起来,塞进大牢。这个无辜的使者就这样过起了暗无天日的日子,一直到叛军被镇压住,才被放出来,蹒跚地返回了朝鲜半岛。

由此可见,百济与梁朝的关系,已经不是一般的亲厚了。

后来,百济不断派使者 到梁朝,接受梁朝皇帝的册 封。到了百济王余隆的时候, 余隆更加积极,频繁出使, 使百济与梁朝的关系达到新的高峰。

余隆在位23年,病逝后, 谥号为“武宁”。而武宁王, 就是疑似山丘实为古墓的墓主 人。墓中之所以使用汉字铭 文,就是这段外交史的体现。

武宁王陵中的墓室,分外华美。内有假窗,窗上有灯

龛,为桃状火焰形,朱红色,绘有青色卷草纹。墓室还设 有下水道。这些,都是南朝墓葬文化的翻版。

武宁王陵中,随葬着一柄青铜镜。镜子有7枚镜乳纹, 分别制成7面小铜镜的形状,可以比拟为大镜的7个孩子。 而这种镜子,正是中国汉晋时流行的“七子镜”。南朝诗人 常用七子镜比拟明月。

这说明,南朝不仅向百济输出了文化、工匠,还有一些器物。武宁王陵中,还放置着镇墓兽。镇墓兽的中国元素也很明显,几乎是完全仿效南朝镇墓兽的形貌。

这些考古发现,彰显了中国南北朝和百济的密切文化 交往;特别是南朝文化,对百济影响深远。可见,文化影响往往要大过军事影响。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06页

版  次:1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92.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