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此情堪忆:萧乾心灵地图
此情堪忆:萧乾心灵地图


此情堪忆:萧乾心灵地图

作  者:萧乾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1045097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传记  文学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萧乾与巴金 巴金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一位主要的领路人。在我被世人当作垃圾渣滓而唾弃时,他是我始终不渝的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冰心只有两个人最亲,一个是巴金,一个是我。
      萧乾与冰心 我也喊过别人大姐,但冰心才是我货真价实的大姐,因为我开始喊她时,她不但头上没有一根白发,还留着木梳背儿呢!可以说,不但在文艺界,就是在人世间,像冰心大姐这样老的关系我再也没有了。
     萧乾与沈从文 他(沈从文)是我的恩师之一,是最早(1930年)把我引上文艺道路的人。我最初的几篇习作上,都有他修改的笔迹,我进《大公报》,是他和杨振声老师介绍的。在我失业那八个月时间(1937年至1938年),他同杨老师收容了我。这些都是我没齿难忘的。
     萧乾与林徽因 那几天我喜得真是有些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擦……我就羞怯怯地随着沈先生从达子营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如今回忆起自己那份窘促而又激动的心境和拘谨的神态,仍觉得十分可笑。

TOP作者简介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原中央文史馆馆长,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TOP目录

辑一  师友交往

热爱台湾的龙应台  / 3
台湾有家夫妻店 / 6
湖北人聂华苓/ 9
寻根者叶维廉/ 15
浅予率真 / 26
想当初,胡乔木  / 29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 / 32
海伦·斯诺如是说/ 42
悼好洋姑爷:保罗·安格尔 / 63
我的启蒙老师杨振声/ 67
一代才女林徽因 / 73
悼健吾/ 83
哭亡友曹维廉/ 86
世纪大姐 / 89
大姐的梦 / 91
忆冰季/ 92
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 94
河口遇险/ 109
——并怀施公蛰存

默默的奉献者/ 112
——庆于道泉兄九十寿辰
悼老报人成舍我 / 115
在十字架的阴影下  / 117

辑二  亲情爱情

一对老人,两个车间 / 139
我们这家夫妻店 / 142
我的书房史  / 146
我这两辈子  / 150
校门内外 / 157
离歌唱给文洁若(家书选辑)/ 180
三姐常韦 / 198

辑三  足迹经历

足迹篇:香港 / 221
啊,汕头,我的第二故乡/ 225
童年的梦 / 230
怀念上海 / 232
从长沙到沅陵/ 235
我失过业 / 237
五福堂/ 241
美国点滴 / 244
负笈剑桥 / 259
北欧来鸿 / 270

TOP书摘

我与萧乾的文学姻缘(代序)

  文洁若

  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间,我大姐文馥若(又名文桂新)以“修微”的笔名写了三篇小说和随笔,从东京寄给《国闻周报》。不但都发表了,还收到编辑写来的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这件事无疑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听姐姐说,《大公报·文艺》是年轻的作家兼记者萧乾主持的,《国闻周报》文艺栏也由他兼管,说不定那封信也是他写的。念高中时,又读萧乾的长篇小说《梦之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一次听到萧乾的名字是在一九五三年初,我已经由清华外文系毕业,在出版社工作两年半了。一天,编辑部主任突然跑进我们的办公室来说:“萧乾调到文学出版社来了,但他正在修改一部电影剧本,暂时不来上班。如果有什么稿子想请他加工,可以通过秘书送到他家里。”

  一

  我提请萧乾加工苏联小说《百万富翁》的中译文。此书当时社会上已有了三个译本,这是第四个了。译文生硬,在校对过程中,不断发现不通顺的句子,校样改到第五次还不能付梓。虽不是我发的稿,我却主动承担了在校样上逐字校订的任务。

  五十年代初,很多苏联作品都是像这样根据英译本转译的。改完后,仍不满意,因为原来是直译的,佶屈聱牙,尽管下了不少工夫,我只做到了使译文“信达”,以我那时的文字功底,“雅”就做不到了。

  十天后,校样改回来了,我琢磨了许久都未能改好的句子,经萧乾校订后,做到了融会贯通,甩掉了翻译腔,颇像创作了。这么一来,这最后一个译本,才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超过了前三个译本。

  按照制度,校样得退给校对科,我便把原文和原译文以及萧乾的改动都抄下来,研究该怎样校订和润色稿件。后来听说萧乾终于上班了,就在我们的楼下办公。

  我捧着蒋天佐译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并带上原书,去向萧乾请教一个句子。那是再版书,译者不肯照我的意思改。我不认识萧乾,所以是请和他同一个办公室的归侨郭开兰介绍的。

  萧乾的答复是,这个句子原意含糊,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有道理,假若是我自己翻译,完全可以这么译。但译者愿意那么译,也不能说他译错了。这不是黑白错,属于可改可不改的问题,既然是别人译的,以不改为宜。在认识萧乾以前,我常常以自己十九岁时能考上竞争性很强的清华大学,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编辑工作也能胜任愉快而沾沾自喜。但我了解到他的生涯后,常常以他在我这个年龄已做出多少成绩来鞭策自己。

  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很大程度上要靠本人的自觉。一个织布女工在机器前偷懒,马上会出废品,一个编辑加工稿件时马虎一点儿,毛病就不容易看出来。

  二

  倘若说,和萧乾结婚以前,我已经以工作认真努力获得好评的话,在他的影响下,文字也逐渐变得洒脱一些了,好几位有名望的译者都对我加工过的稿子表示满意。

  萧乾说,倘若他有心搞翻译,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之间,有的是机会,但白天累了一天,晚上想听听音乐,休息休息,不愿意再熬夜搞翻译了。

  我们结婚后,他在我的带动下接连译了三本书:《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印了八十万部,一九八○年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汉对照本,其他两本也都曾再版。不少人称赞《好兵帅克》的译笔,说文字幽默俏皮,表达了原著的风韵。

  萧乾告诉我,自己是游击式的。就是说,并不是抱住一位作家的作品译。但他更尊重阵地式的译法,比如译契诃夫的汝龙和译巴尔扎克的傅雷。这么搞翻译,对作者理解更深,译时也能更贴近原作。

  三

  他反对死译或硬译,认为译文学作品,首先要抓住原作的精神。如果原文是悲怆的,译出后引不出同样的感情,再忠实也是不忠实。

  一九五七年七月他开始受批判,直到一九七九年二月他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这漫长的二十二年,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困难重重,谈不上什么成绩。一九五八年四月他到唐山柏各庄农场劳动了,前途渺茫,但幸而我能继续留在出版社工作,尽管多次搬家,总比流浪到外地要强多了。

  萧乾的最大志愿还是搞创作,没有条件从事创作时才搞翻译。一九六一年春天,我听到一个可靠消息,说要把他从农场调回来翻译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便作为一条特大喜讯写信告诉他。他的反应之冷淡,使我大吃一惊。他在回信中写道:“我对翻译这部小说,兴趣不大。”

  他是最早调回来的一个,后来从其他人的工作安排中,他才知道能够搞翻译,算是最可羡慕的人。

  四

  一次,香港《文艺》杂志约我写一篇远藤周作访问记。我事先把几家图书馆所藏的二十几本远藤的作品全看了,想好了问题,按照电话里约定的那样只采访了一小时,便写出一篇三千字的访问记《早春东瀛访远藤》,编辑部一字未改地予以发表了。

  我们二人最喜欢用的词是“team work”(合作),每逢我们一方有了紧急任务,就共同协作完成它。老三桐儿还没正式学英文就听懂了这个词。他小时看见我成天伏案工作,就说:“我长大了,当什么也不当编辑,太苦啦!”他确实没有当编辑,然而如今在美国费城,还是经常作画到深夜。

  我有时想,倘若孩子不是生长在这么个环境下,而耳濡目染的是赌博、吸毒,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时两三点钟才睡,萧乾则习惯早睡早起,我几乎刚躺下,他已起床到书房去写作了。

  (文洁若,翻译家,作家,萧乾夫人)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4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6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