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于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蔡昉,1956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就业与劳动力流动、经济改革和发展、收入分配和贫困等。著有《穷人的经济学》和《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合著《中国的奇迹》、《中国经济》、《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等。
李周,1952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1986年于该校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虽然从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到1993年,中国已经实现了15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底子薄、人口超10亿又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但是《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于是,作为中国的经济学者,蔡昉、李周和我三人义不容辞地在先前合作的基础上,以“中国的奇迹”为题撰文著书,分析、探索了中国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道理,预测了这个增长速度是否有可能持续,探讨了如何深化改革才可以将之继续保持下去。《中国的奇迹》于1994年出版,1999年我们又做了些增补出版了增订版。
在此书出版的当年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分析和预测遭到学界和舆论界的很多质疑,认为我们过于乐观。不仅许多人认为说“中国的奇迹”为时过早,而且,多数学者看到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的扭曲,中国的转型并未按当时占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所主张的最优转型路径,也就是“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休克疗法,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扭曲,而是采取了从主流经济理论来看最糟的渐进、双轨的方式来进行转型。因此,主流经
济学界认为中国即使能一时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必然要为这种体制的扭曲付出代价,中国经济的崩溃必然不可避免。所以,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稍微一放缓,“中国崩溃论”就此起彼伏。不过,出乎主流经济学界预料之外的是,中国经济在此书出版后20年却基本沿着我们在书中所预测的增长轨迹前进。
我们的预测之所以准确是因为这是根据经济的竞争力和增长的本质以及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的后发优势所作的分析而得出的。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基本按照这本书所分析的路径进行,增长的绩效也如这本书的预期。
鉴于这本书讨论的是如何通过政府发展战略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把书名正式定为《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现在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尚未完成,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国几代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强国梦”,既是中国执政者和全体人民想弄清楚的问题,也是国外人士的好奇心所在。
现在重版这本书又恰逢其出版20周年,我们以此长序回顾这本书20年前的出书背景、出书当时和其后的各种争论、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希望对冀图了解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本质,以及中国转型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各界人士能有所帮助,并以此书为例,推动中国的理论创新,贡献于中国的社会学科尤其是经济学科的发展。
装 帧:平装
页 数:219页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