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亚历山大·沃 著
译 者:钟远征
出 版 社:漓江出版社
丛 书:漓江西学·子午线译丛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4077244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家族研究/谱系  
标 签:传记 家族研究/谱系
第一部 自杀的阴影
1 维也纳首演
2 去年此时
3 卡尔的大叛逆
4 企业家
5 和一个女继承人的婚姻
6 鲁道夫维特根斯坦之死
7 汉斯的悲剧
8 在维特根斯坦家
9 男孩们
10 他们的母亲
11 另一个兄弟
12 居中的姐妹
13 保罗的早年训练
14 路德维希的困境
15 新婚夫妇
16 卡尔的不省人事
17 纪念K.W.
18 回看保罗
第二部 一战中的三兄弟
19 金钱无小事
第三部 左手钢琴家和剑桥“基督”
38 余波
第四部 合并与瓦解
53 受困的爱国者
参考书目
致谢1901年,自称斯通博罗医生的杰罗姆第一次游历到维也纳。一年后,他为学医而返回美国。我们无从确定,他在何地、以什么方式(甚至到底有没有)从犹太教皈依了基督教。只知道,1905年1月7日,他的妹妹在纽约举行了犹太婚礼,12周后,他回到了维也纳。那是奥地利历史上极为寒冷的一天,在铺着鹅卵石的多萝西亚街上的一个新教教堂的祭坛前,他瑟瑟发抖,身边站着一位高挑的、神色紧张的22岁维也纳新娘。
朋友们叫她“格蕾特”,虽然她的受洗名是玛格丽塔(Margherita)。而且久而久之,她英语化了自己名字的拼写,成了“玛格丽特”(Margaret)。她是卡尔和利奥波蒂娜最小的女儿。在她的姑姨和叔舅中,有法官、军人、医生、科学家、艺术资助人以及行政长官——他们一个个出类拔萃。在她和杰罗姆起誓的地点上方,教堂的墙壁上固定着三块精良的匾,每一块均出自家中成员的捐助:“愿你的国降临”“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究竟是什么让杰罗姆和格蕾特两情相悦,并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她出身于音乐之家,他却不然;她欣然和别人为伴的时候,他却有意规避。他性欲旺盛——她却正相反,简直到了冷淡的程度。然而,两人对医学和科学都兴趣浓厚——在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绣制了一幅带有静脉和动脉的人类心脏图案,用来装饰自己的卧室。在其父亲破产之后,杰罗姆对即将分享格蕾特那巨额的财产必定兴奋不已——别忘了,她父亲可是哈布斯堡王国最有钱的人之一。而她同样也可能被他身上的品质所吸引了——他急不可耐、刚愎自用的个性,威严的风度,变化莫测的情绪波转——这一切最能让她想到自己的父亲。就格蕾特和杰罗姆来说,这些说法可能言过其实,但在杰罗姆·斯通博罗和卡尔·维特根斯坦的个性之间的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即便杰罗姆主要不是奔着格蕾特的财产才和她结婚的,也很难不为她父亲那极尽奢华、珍品充栋的维也纳宅邸所动心。
格蕾特比她的美国新郎小九岁,高出少许,黑眼乌发,面色苍白。要是仅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形容她(至少在通常意义上)“漂亮”,肯定会误导人。但也可能是摄影术多少辜负了她,因为那些认识她的人都证言她容貌出众而且富有魅力。“她有一种‘罕见的’美,”其中一人说,“而且举手投足异常优雅。她的头发在额头前长成两个弧形,使她看上去无与伦比。”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受维特根斯坦夫人之托,在她女儿和杰罗姆结婚前一周,用一幅全身肖像画费力地捕获了这些难以捕捉的细节。
格蕾特对完成的画像很是厌恶,她先是责怪克里姆特没有把她的嘴画“到位”,后来又找了位名气稍逊的画家来重画。可尽管如此,这幅画像还是让她感到沮丧,于是她就束之高阁,把它留在自己的阁楼里任其积尘,既没有悬挂也没有珍藏。这幅画如今被悬挂在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参观者满可以自得其乐,猜想画中模特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它。他们或许会指着格蕾特眼睛下方灰色的晕圈,把她的神情看作疲倦、疑惑,甚至惊恐;或许会注意到她是怎样不自然又不自在地站着,身着一件华丽、不合身、露肩的白绸裙,抑或议论她那苍白的、在腹前神经质地交扣在一起的手。然而,无论参观者如何专注于研究这幅肖像,都无从知道这一切的原因——这原因和格蕾特在与杰罗姆的结合中感到的疑惧无关,甚至和充当那位性爱捕食者克里姆特的模特时所感受的尴尬也毫不相干。1904年5月,在克里姆特开始作画前不久,与格蕾特年龄最相近的哥哥,她少女时代的好玩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而且是非常公开地服毒自杀了。
装 帧:精裝
页 数:416
版 次:1
开 本:32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