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草木集:植物的印象笔记
草木集:植物的印象笔记


草木集:植物的印象笔记

作  者:蔓玫

出 版 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807668961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生命科学    

标  签:科普读物  生物世界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热门知识社区知乎网知性植物达人蔓玫,带来植物文化手绘散文集《草木集:植物的印象笔记》。全书清新手绘+知性散文,轻松解读50种植物背后的柔情与故事,深入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带给你晶莹剔透的清新花草风。50种植物的文化解读,多篇植物文化的侧写,外加50张手绘清新美图、众多植物照片,精美制作,优雅呈现。《草木集:植物的印象笔记》书中的水彩手绘在兼顾科普性上,更为清新动人;而散文则从从历史、社会、寓意等方面着手,展现寻常植物不平凡的一面,植物文化故事娓娓道来……

TOP作者简介

蔓玫: 90后植物达人,知识社区知乎网最佳植物作者。在植物领域荣获28119个关注,37516个点赞,34411个收藏,是当之无愧的知乎网植物领域第一人!曾参与《时尚家居》《美好家园》《中国花卉报》《博物》等刊物的相关专题供稿,是DK图书集团《花园设计百科全书》的译者。作品亦可见于果壳网、知乎网、新浪环保。

TOP目录

代序 
花语:一个认真的消遣 

【情爱】 
百合:偶像总为盛名所累 
薰衣草:将浪漫进行到底 
风信子:那些无法被占有的 
银莲花:随风而逝 
番红花:春宵一刻值千金 
樱桃:关于萝莉的一切 
蕨:等到风景都看透 
向日葵:存在崇拜之外 
剪影:我错了,希望月亮带给你安慰 

【新鲜】 
薄荷:小清新的力量 
亚麻:人间有味是清欢 
雪花莲:白色恋人 
铃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雏菊: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樱草:不忘初心 
剪影:那些春日黄花 

【寂寞】 
咖啡:相遇在人海 
龙胆:骑士精神 
月见草:甜蜜的小心思 
欧石楠:百年孤独 
矢车菊:勇敢的理由 
万寿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仙人掌:不相信眼泪
剪影:一大波多肉正在靠近 

【误解】 
凤眼莲:过犹不及 
桉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罂粟:红颜从未祸水 
夹竹桃:关于正确的打开方式 
三色堇:你当我是浮夸吗 
烟草: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 
花生:没有花的人生不完整 
辣椒:I'm so hot! 103
剪影:解决辣手的N种可行性方案 

【治愈】 
天竺葵:温柔地做好自己 
芦荟:请再来一条女汉子 
柠檬草:尝过爱的好 
燕麦:善良比聪明更难 
茴香:不疯魔不成佛 
洋甘菊: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紫苏:厨房后面的那个小妇人 
剪影:从白苏到绿苏到紫苏 

【记忆】 
勿忘我:记得要忘记 
丁香:同向东风各自愁 
迷迭香:莫失莫忘 
百里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鼠尾草:彼方淑女,凭君寄辞 
剪影:宜室宜家的香草植物 

【世间事】 
睡莲:温柔的慈悲 
油橄榄:金子总会发光 
芒果:色即是空 
月桂:胜利的背后是什么 
葡萄:狄俄尼索斯的狂欢 
金丝桃:杀不死的是信心 
波斯菊:心里的小宇宙 
无花果:欲望的果实 
苹果:怪你过分美丽 
剪影:甜美深处的心酸与苦涩 

一起来画画吗 
后记 

TOP书摘

花语:一个认真的消遣

  送花人当中,大部分都会计较一下花语这回事吧。想来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很多的礼物可供选择,但“花”这种最原始的自然界产物,仍然可以作为传情达意的代表,活跃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甚至这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想必你不会愿意拿着一枝红玫瑰,去送给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而除非是对方发自内心的情有独钟,菊花也往往被排斥在普通的赠送选择之外。草木无言但有声,如果坐下来仔细听一听的话,它们当中的每一朵花,好像都“说”的都有些道理。可是,这些道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是植物们的天赋,却也是人类赋予的使命啊。

  1起源

  如我们所知,植物是人类获得日常生活物资的最基础的一类资源。在大家都很无聊,相对也比较无知,但天天又都要跟各种植物打交道的情况下,自然会对着这些小伙伴们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关于这一点,德国的植物文化学家玛丽安娜?波伊谢特已经有过很棒的解释:

  “植物的基本象征意义早在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就已逐渐形成。当时的人们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诸如哪些植物对他们有帮助,哪些有益,哪些有害。积累的过程十分不易,而那些经验又是惊人的准确。相应地,他们就把植物与好的或是坏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

  花朵作为大部分植物体上最具观赏性的一部分,它受到的重视自然会比根茎叶要多得多。反过来说,“花语”二字中所指的“花”,一定程度上也是植物本体的代言。所以,在人们使用植物,并与情绪、感觉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中,“花语”正在不知不觉地酝酿着:色香味俱全的玫瑰与才貌双全的女神,有着太阳一般颜色形状的柑橘与开朗的性格,味道沁人心脾的薄荷与小清新,都是从这里开始了它们在文化意义上的对应关系;英文的“flowerculture”“botanicalsymbolism”,日文中的“花言葉”,渐渐的也就这样形成了。

  2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逐渐发展,对于植物的了解逐渐深入,人民群众的浮想联翩也开始形成更为有效和系统化的一套理论。

  我们的感受与理想往往带有某种社会共识性。所以,在相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大家很容易普遍地认同某种花和某种性格,某个传说,某个偶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东方文化中更加明显:在中国人心中,花有品格,有个性,有态度,所以文人们用来托物言志;到了日本,则融入王朝文学的一部分,成为“物哀”的重要参与对象。

  而西方人,他们更加乐意给花卉们编造各种传说:比如风信子是被阿波罗不小心拍死的男性恋人,水仙是沉湎于自己美色的自恋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要是哪个神明不曾与一两种植物产生联系,还真不好意思在神话界混下去呢。

  不过,因为这种文化和地域上的差异,也时常有非常极端的例子发生。比如本来在中国象征长寿与风雅、在日本象征皇室的菊花,被欧洲人在葬礼上广泛使用;以至于在东方社会普遍西化的今天,大家已经普遍接受它作为逝者的代言。又比如矢车菊,一度因为颜色容易褪变而被人诟病性情轻浮,却由于日耳曼皇室的青睐,纯粹的蓝色也变成“蓝血贵族”的象征,甚至成为众望所归的德国国花。啊,听起来很矛盾,是不是?可是要知道,“花语”虽然源自单纯的植物生命,却更是我们自己认知与情感的产物。所以当文化,宗教,情感,科技,历史……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时候,它自然也会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3冲击

  那么,既然生活资料和人类文明完善到一定程度,花语也就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完善的学问。然而在西方,这些却被基督教带来的中世纪几乎彻底击碎。没错,在基督教横扫整个欧洲大陆的年代里,种植观赏用的花朵,甚至一切以花卉植物装点衣着、居室、庆典的行为,都是会受到所谓“人神共愤”的谴责的:因为那几乎可以引申出一切有悖于基督教的概念——享乐,淫欲,异端,多神教,自然崇拜。

  而在长久以来都处于农耕社会模式的远东地区,植物们的际遇就好很多——中国和日本的花文化,几乎就从未出现过灭绝性的打击和断代。民以食为天,即使是在政治环境最为严苛的岁月里,植物文化也仍然会作为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在基础层面得以隐晦地保留。

  因为观赏与装饰作用被彻底摒弃,所以在经历了漫长的压抑之后,基于医疗和药用的植物文化开始盛行——这也就是如今所说的芳香植物,“herb”。薰衣草,迷迭香,薄荷,马鞭草,它们救死扶伤的功能不得不充分地被挖掘和利用。然而人们对于爱和美的向往是天性里挡不住的;所以如何让美丽的花朵继续盛放,仍然是大家心里潜伏着的考虑。唯一的办法是:让花也成为反对它的宗教的一部分。

  于是花儿保留下来了,但花语却不得不被强行安加上诸多基督教的名义。即使在今天,你仍然会看到大部分西方常见的植物都还带着一两种基督教寓意。百合被用来比喻几乎所有殉道的圣女,三叶草被用来比喻三位一体,而金丝桃也有了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圣约翰草”——人们说,它花苞中挤出的红色汁液就像施洗者约翰头颅中流出的血……直到这股大方向上的宗教统治时代过去,人们才敢抬起头来,正大光明地重新面对植物之美,以及它们所寓意的一切。只是一切早已支离破碎,以至于不得不需要一场复兴的革命。

  4变革

  物极必反。中世纪的中后期(11-13世纪),由于受到蒙古人带来的远东文化的影响,以及宗教上各种清规戒律的逐渐解冻,越来越多的花卉开始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玫瑰成为哥特教堂彩色花窗的灵感,龙胆和鸢尾成为骑士精神的代言。接下来的百花齐放,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现实的情感需求一举成为社会主流,所有的绘画,雕塑,建筑,服装,也都被这样的新鲜气息所感染,变得越来越重视美感和装饰性。花朵们复苏了,重新在美人的衣角,画家的笔下,绽放出绮丽的姿态;再也没有人去质疑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了。

  可是,一切很快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16世纪之后,随着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的风靡,作为装饰的花卉植物渐渐变得“形式大于内容”起来。到了19世纪,为了取悦那些闲来无事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们,一批法国作家甚至开始批量编造“花语”供她们消遣——像是某种植物象征“家庭教师”或“讨债者”(当时最常见的一些职业),某种植物是X月X日的生日花或星座花,某种植物的不同颜色和数量分别象征不同程度的爱情……听上去仿佛头头是道,可是稍微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毫无根据:花语难道不是三观的体现,经验的传承,情感的结晶吗?这样要内涵没内涵,要诚意没诚意的东西,称之为“花语”,真的合适吗?

  可是真正了解植物的人总归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在买花和送花的时候,倒也并不介意多一两种噱头和谈资。于是从贵妇和作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商家走上了花语DIY的道路。直到如今,许多新开发的观赏植物在面市之初就已获得响亮的口号,虽然没有任何文化背景可言,送花和收到花的人们也总是转眼就忘记,但有了这样的名目,倒也像是多了一些无伤大雅的乐趣。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植物文化的另一场变革,或是另一种冲击了——从真实有效的文化积累,到娱乐大众的自编自演。在琳琅满目的营销背后,真正的花语,似乎又在面临着某些危机呢。

  5尾声

  植物文化的深奥与绵长,研究起来确实颇费周章。但它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因为不知不觉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参与者。正如歌中所唱: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纵使那只是安之若素的消遣,却也是经历了时光的打磨,无数人与事的验证与认同,才得到的富有价值的存在。这本身就像是植物才有的方式:看上去沉默、简单、理所当然,但顺着土壤的纹理,一点点挖下去,会发现地下的根系是那样庞大而复杂,是要经过那么多的沉淀与酝酿,才会在春日枝头,开出为你所见的一朵美丽的花。

  本书虽然篇幅有限,但所做的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尝试:为那些触手可及的植物,以及它们背后形形色色的故事,提供被阅读的可能。在看到、用到、想到这一草一木的时候,无论对它们还是对我们自己,也都有更多理解的可能。

  希望你,会喜欢。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0

版  次:1

开  本:24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