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修订本)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修订本)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修订本)

作  者:蒋庆

出 版 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3346392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儒家  哲学  哲学/宗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蒋庆编著的这本《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修订本)》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代表作,十多年来,“政治儒学”一词因此书而为中国思想界所熟悉,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并增补了盛洪先生所作的序言。全书论述了政治儒学的各个问题,对西方自由主义、中国民族主义等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TOP作者简介

    蒋庆,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53年生,字勿恤,号盘山叟,祖籍江苏徐州,出生、成长于贵州贵阳。著作有《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再论政治儒学》《广论政治儒学》《儒学的时代价值》《生命信仰与王道政治》《以善致善:蒋庆与盛洪对话》等,另有英文版的《儒教宪政秩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选编《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

TOP目录

序: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盛洪)
自序
第一章 政治儒学与当代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
第一节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一)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未能开出新外王
(二)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严重后果
(三)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原因
(四)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是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五)结语:政治儒学的时代使命
第二节 当代新儒学在“外王”问题上的缺失
(一)当代新儒学的外王观
(二)当代新儒学外王观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儒学开新外王所欲凭借的传统思想资源
(四)结语:正确认识儒学传统与西方民主
第三节 王阳明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比较及“新外王”评议
(一)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
(二)王阳明良知学说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同异
(三)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定位及“新外王”评议
(四)结语: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
第二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儒学传统
第一节 政治儒学的渊源、特征及与西学的关系
(一)儒学两大传统的消长
(二)政治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传统
(三)政治儒学的基本特征
(四)政治儒学与政治化的儒学
(五)政治儒学与西方学术的关系
(六)结语:政治儒学的历史使命是创造中国式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一)韦伯与责任伦理
(二)生命儒学与政治儒学
(三)政治儒学传统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四)结语:正确理解责任伦理的性质与两大儒学传统
第三节 重建“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
(一)复兴经学与“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系统
(二)“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以今文“家法”建构制度创造历史
(三)“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举例
(四)重建政治儒学“以制说经”传统之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四节 儒教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观
(一)儒教的政治观——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与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础
(二)儒教的法律观——无讼去刑的法律理想与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
(三)儒教的婚姻观——本天继后的嫁娶观、男女有别的婚义观与正夫妇之始的政教观
(四)儒教的群己观——尽其在我的人伦观与互为义务的名分观
(五)儒教的教化观——六艺之教的王化观与人格之教的德化观
(六)儒教的历史现——自作天命的未济观、世乱文治的三世观与文质再复的变易观
第三章 政治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第一节 超越西方民主回归儒家本源
(一)天道与自然法
(二)道德心性与自然法
(三)儒家道德与自然法
(四)普遍人性与人类政治
(五)儒家本源与西方民主
(六)小结
第二节 儒家文化:建构中国式市民社会的深厚资源
(一)大一统中的多元社会
(二)正义谋利下的市场经济
(三)忠信仁爱下的契约关系
(四)庶富教下的物质繁荣
(五)礼乐制度中的人性尊严·
第三节 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建
(一)大一统思想的本来含义
(二)大一统思想的真实价值
(三)大一统思想的现代意义
(四)结语: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是中国政治文化重建的重要资源
第四节 从中国儒家立场对“全球伦理”的几点看法
(一)当今之世不可能形成一种“全球伦理”
(二)切实遵循各种文化中已有的“本土伦理”
(三)《全球伦理普世宣言》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
(四)几个具体问题
第四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及东亚政治文明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特质与文化方向
(二)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儒家文化与中国政治的重建
(五)儒家文化与中国道德精神的回归
(六)结语:儒家文化能“证成”并“贞定”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
(一)东亚概念及其政治传统的界定
(二)后冷战时代东亚遗留的政治问题
(三)东亚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四)结语: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政治东亚”的重建
第五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之缺失及其对治之道
(一)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无根的民族主义
(二)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不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国家
(三)以儒家传统作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根本是把中国建成现代国家的先决条件
(四)结语:以儒家文化建立中国实质性的民族主义
第二节 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
(一)基督信仰与历史文化
(二)基督信仰与民族精神
(三)基督信仰与生命选择
(四)结语: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的永恒冲突及其相处之道
第三节 评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观
(一)文明的冲突是永恒的冲突
(二)文明的差异并非导致武装冲突的主因
(三)文明冲突的性质
(四)儒家并不可怕
第四节 《春秋》书法下的戊戌变法
(一)何谓“实与文不与”的《春秋》书法
(二)“实与”戊戌变法
(三)“文不与”戊戌变法
(四)结语:《春秋》书法的现代启示

TOP书摘

第一章政治儒学与当代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

  第一节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新儒学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人们一开始激烈反对,后来逐渐同情,最后认同接受。就连反对新儒学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新儒学是当代中国学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学术力量。新儒学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贡献可谓有口皆碑,功不可没!但是,毋庸讳言,新儒学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受到来自学术界各个方面的猛烈批评。其中大部分批评都集中在新儒学同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上,即新儒学的外王问题上。这些批评有的根本不懂儒学,固无足论;有的则相当中肯,说到了新儒学的要害,不能等闲视之。但是,这些批评都是来自儒学传统之外,其批评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发展儒学,完善儒学,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所持之学高于儒学,儒学实不足取;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客观公允,四平八稳,足以对新儒学的是非功过作一番所谓纯学术的考察而已。这种从儒学传统之外来批评新儒学所得出的论断有的虽然有中肯之处,但在解决新儒学面临的问题上则往往不得要领,甚至偏颇错谬。因此,要真正做到中肯地批评新儒学,并正确地解决新儒学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从儒学传统的内部来批评新儒学,即进行儒学的自我批判,发展新儒学,完善新儒学。下面,就分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一)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未能开出新外王

  任何一种历史上出现过的伟大文化,都必须包含着两个部分:一是透显出深植于人生命深处的天道性理;一是将此天道性理落实到人间社会,形成体现此天道性理的文物典章制度。犹太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甚至以出世为特征的印度文化都不能例外。如果一种文化只在人的生命深处透显出天道性理而不能将此天道性理化为具体的文物典章制度,即不能在具体的文物典章制度中体现出天道性理的价值,这种文化就是残缺不全的文化,这种残缺不全的文化最后会因为得不到具体文物典章制度的滋养而衰萎死亡。这是因为个人的身心性命固然能支撑住天道性理,但支撑不住整个的人类文化,人类文化只有建立在内在生命与具体文物典章制度相结合的基础上,即建立在天道性理的外化形式上才能存在。因此,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伟大文化都曾积极地去制定文物典章制度,建立天道性理的外化形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但是,以此来衡量当代新儒家,我们发现,当代新儒家只能在生命中透显出天道性理,而未能将此天道性理落实到中国社会,因而不能在中国建成体现此天道性理的文物典章制度。鉴于此,我们不能不说新儒家代表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文化,不能不沉痛地指出新儒学面临着衰亡的危险!用儒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仍然有可能成为“绝学”。这是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研究当代新儒学不能回避的最大课题,而要了解当代新儒学面临的这一危机,就必须首先了解当代新儒学的性质。

  当代新儒学,可以概括地称为生命儒学或心性儒学,这是因为当代新儒学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生命与心性,用哲学上的术语来说,就是个人的存在、形上的本体和以生命心性为归依的抽象的历史文化。这从唐君毅先生的代表作《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牟宗三先生的代表作《心体与性体》、《政道与治道》等新儒学的经典著作中都可以看到,兹不具引。新儒学关心生命心性,还儒学的本来之义,本无可厚非,但新儒学在关注生命与心性时,出于孤臣孽子的激愤心情,表现出了一种极端化的倾向,这种极端化的倾向使新儒学不能越出生命与心性一步,而是萎缩在生命与心性的领域内优游涵泳,潜沉玩索,最终未能开出新儒学所希望开出的新外王。(牟先生在《政道与治道》一书中已经看到新儒学最紧迫的任务是开出新外王,即“本儒家骨干转出政道”,但牟先生以后的学术研究并未在此一问题上用心,而是为了“彻法源底”转到了生命与心性上,新儒学开出新外王的一点契机从此熄灭,殊为可惜。)当代新儒学在生命与心性上表现出来的极端化倾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5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