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烟云过眼(插图布面精装本)
烟云过眼(插图布面精装本)


烟云过眼(插图布面精装本)

作  者:张伯驹 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101097788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收藏/鉴赏    

标  签:收藏/鉴赏  收藏随笔  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镜中容易换年华──纪念张伯驹先生朱玲(中华书局)一一年前,开始着手选编张伯驹先生文集《烟云过眼》时,这位世纪文人的传奇经历,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现。回看他的一生,不管多传奇,多跌宕起伏,他对文化的那份情怀始终支撑着他在波峰谷底、大起大落的岁月中,从容,淡然地过着自己的书斋生活。一位能写出“镜中容易换年华”这样风雅情绪的文人,书斋的人生能有多传奇?没有戎马上的颠簸,没有疆场上的惊险,传奇何来?但是,别以为文人只有浪漫和风雅,张伯驹先生在自己的咫尺书斋中却演绎着大传奇,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这一件件名迹巨制的背后,总有他的身影和传奇,他豪气地一掷千金拥有它们,为了它们历经种种惊险和危急后却也能云淡风轻地无偿捐献。他无愿自己的子孙永宝之,怀着的却是使之永存吾土的豪侠情怀。拥有豪侠之气的文人是浪漫的,张伯驹先生不例外。烟云过眼,雨过云起,看过世间浮华,张先生从容不惊。想起来一段冯其庸先生与张先生交往的往事,冯先生去张先生家,经常是寒暄完毕,即是默坐,两人惺惺相惜,无声之境传达了深深情谊。张先生与他的藏品之间可能也是这种情感吧,大爱藏于淡然。张伯驹先生出身显贵,许是世家富贵更容易从容吧,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不为金钱所累,散尽千金,为他的所好,不计代价。到了晚年,家里人回忆他,身上也会有些零钱,想起来时,会为家里添些日用品。看到这儿有时候忍不住猜想,收藏和居家生活于张先生孰轻孰重,又或他购下这些名迹巨制,如同他晚年为家里添置的日用品一样,心境的淡然未曾改变?从容、优雅过生活很难,尤其在艰难时景。二所幸因为文化的浸蕴,张伯驹先生一直过着精致的生活,当然这样的精致得与富贵有些关联。作家阿城说“中文里的颓废,是先要有物质、文化的底子的,在这底子上沉溺,养成敏感乃至大废不起,精致到欲语无言,赏心悦目把玩终日却涕泗忽至,《红楼梦》的颓废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 。此话至情至理,粗鄙枯瘦拿什么来颓废?张伯驹先生散尽千金,终为那份刻骨在心的文化情怀。用这样的情怀来解释他鉴藏绝世古迹的豪气,辞赋里的那些精致的情绪,舞台上众角儿捧着他扮孔明的旷世表演,书画作品中透出的那种独特和傲世的情趣,一切都不言而喻了。无关生计,无关名利,一切因为闲赋,一切起自爱好,可他把闲赋的爱好做到了极致,就是文化。这样的文化才是纯粹的,没有杂念的。可能颓废应该是文化的又一种脚注吧。沉溺不起,敏感又只能意会的心境只能文人自己体会,能言说出来的大概都不全是文人的感受吧,欲语无言的状态只能颓废了。看着照片中张伯驹先生年轻时那张清秀无比的面庞,总在猜想,他神情里透出的些些的不耐烦,是不是就是阿城说的颓废呢?感觉他跟世俗,跟烟尘总有一种疏离感,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心境,在古代书画的悠远画境中沉溺着。好在这样的生活紧随了他大半最好的人生阶段。这样的老派文人,一生浸蕴在琴棋书画的浪漫氛围中,他身上的文人范儿,不用端着,与生俱来。看他的履历,除却那些与浪漫无关的灾难,其实多半都会让俗人心生艳羡,那么多关乎琴棋书画的雅集,那么好的风花雪月的会心知友,那么一场惊动周遭的爱情事件,多好的人生,多好的生活境界。唯有这样的生活才能滋养这样的文人,文化之于他就好似一种生命的气息,深入骨髓,又是自然而然的状态。精致的雅好、精致的心境、精致的生活如果能伴随他的终生,而没有晚年那些有些不堪的经历,这样的人生该多美好,不过美好终究易碎。文化本来就是奢侈品,得细心呵护。张伯驹先生细细照看着他的文化情怀,连带他的琴棋书画,终生不渝,哪怕在不堪岁月,文人的气节和情怀让他自始自终尊严的生活着。文人可以舍掉浪漫,但是尊严不可或缺。三这样的旷世文人走远了。他之后,有继者遥遥无期,怎奈没了适合的时景光年。叹息之余,唯有纪念。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烟云过眼》为张伯驹先生古代书画鉴藏随笔集。张伯驹先生作为收藏大家,古代书画鉴定大家,一生收藏过大批国宝级的名迹巨制,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写就这些文章,详论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收传次序和真赝辨识。本书可谓是一部关于古代书画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TOP作者简介

张伯驹先生是一代收藏大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张伯驹在收藏鉴赏、书画、诗词、京剧艺术研究等领域都有很高造诣。著有《丛碧词》《丛碧书画录》《红毹纪梦诗注》《京剧音韵》等书。张伯驹先生捐赠给故宫的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等书画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TOP目录

我的父亲张伯驹(张传綵)
北京清末以后之书画收藏家
陆士衡平复帖
隋展子虔游春图
杜牧之赠张好好诗卷
宋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
三希堂晋帖
五代阮郜阆苑女仙图卷
宋杨婕妤百花图卷
宋徽宗雪江归棹卷
元何澄归去来辞图卷
元仇远自书诗卷
关壮缪画竹卷
潘画王题
紫云出浴图
楝亭夜话图
乾隆宫妃像
梅兰芳画梅
魏仓慈五王经卷
西晋陆机平复帖卷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唐李白上阳台帖卷
唐杜牧赠张好好诗卷
宋范仲淹道服赞卷
宋蔡襄自书诗册
宋黄庭坚诸上座帖卷
宋王诜烟江叠嶂卷
……
张伯驹简要年表
编后记

TOP书摘

我的父亲张伯驹

  张传綵

  我的父亲张伯驹,字丛碧, 别号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生于1898年,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三个朝代,不管怎样的境遇,怎样的坎坷,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挚爱情怀贯穿始终。父亲年轻时曾在袁世凯的模范团学习,二十岁毕业后,相继在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升至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彻底失望,从此放弃行伍仕途,协助祖父打理银行,任盐业银行常务董事,投身于金融事业。

  因家规限制,从小父亲不许我涉足收藏,但是对于戏曲、诗词、书画等文化艺术则默许小孩在旁学习、参与。当年我家还在西城大拐棒胡同(即原属李莲英旧宅)时,每周父母都要请几次客,很多研究美术、京剧、诗词的名家都到我家来。父亲最喜欢古代的十番音乐,不少京剧名家经常和父亲来往,我也耳濡目染,效仿他们的唱腔。母亲喜欢谈琵琶,我喜欢弹古筝。我工作后还在单位演过京剧《起解》,昆曲《扫花》。记得刚解放时我报名参加了文工团,父亲持反对意见。随着年纪的增长方体会到父母对我的爱护。

  在收藏上,父亲用功颇深,他喜爱字画,看什么东西都是过目不忘。书架上的书,只要父亲看过,放在哪个架子上、第几行、第几本,父亲都能记住。他从三十岁时开始收藏书画,买字画、艺术品时从不讨价还价。母亲也相信父亲的眼力和水平,只要是书画、文化上的事情,母亲是相当配合父亲的。家里的经济,父亲一点也不过问,钱有与没有,都是母亲在掌握。不过,我家并不是老有钱,没钱时也要去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收藏品大部分都放在银行里,没有放在家中。父亲很重视文物,书中所列部分为宫藏珍品,对于流失的文物,他想办法凑钱也要把珍贵的文物买回。当年《游春图》流失到琉璃厂的一个老板手上,父亲认为,私人不宜收藏这样珍贵的书画,应归故宫博物院。但当时故宫不予理会,父亲不想让国宝流失海外,最终决定出钱购买。苦于家中钱不够,父亲只好忍痛将大拐棒胡同的房子即李莲英大宅出售,换得二百二十两黄金,再加上母亲典卖首饰换来的二十两黄金,才将《游春图》收下。

  我的父亲视书画如生命,更甚于生命。 1941年春,父亲在上班时遭人绑架,绑匪索价三百万元伪币赎金。实际上,绑匪的目的就是要敲诈他收藏的名墨书画。父亲说,要我的命可以,但是我的书画不能动。如此僵持了近八个月,后来母亲四处筹措了四十根金条,才将父亲赎出,书画则一张未动,保存得完好无缺。

  在北平解放前,父亲一度要带全家人移民去美国。后来因担心收藏的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流出境外,又听说共产党有组织有纪律,所以最终选择留下了。1956年,新中国第一次发行公债,文化部动员父亲等文化人士购买公债,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父母商量后决定将一百多件收藏多年的珍贵书画藏品捐献给国家,让大众共享文化珍品。其中,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则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件名人墨迹,这些都尤为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灿烂辉煌。如今,《平复帖》和《游春图》等父母捐献的书画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在“文革”前,康生向父亲借了好多字画观赏却没有归还,父亲无奈,在一次和陈毅下棋时,不经意提到过此事。陈毅便向毛主席汇报,主席随后与康生谈话,要其归还。康氏心存报复,1957年将父亲打成了右派。父亲的很多古籍善本书也被抄走了,比如“二十四史”。

  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家里来往的人少了。在“反右”运动后期,街道上的人住进我家,房钱则被房管局收走,甚至父母住自己家还要自掏房钱。父亲被打成右派时,我和我的先生在西安工作,当时心里很难受,不能陪着父亲。同时,我在单位也受到批斗,怕父亲担心不敢跟他说。我们来看父亲,都是晚上偷偷摸摸地过来,因为是要“划清界限”。经历如此境遇,我却发现这些事好像没在父亲身上发生过一样,他依然神情悠闲,依旧看书、写词、下棋,顺其自然。母亲的反应也不强烈,她很了解父亲,相信父亲不会做反党的事情。可我当时就很不理解,父亲平时就是做做收藏,看书写字,没有做任何反党反人民的事情,怎么就被打成右派了呢?

  后来,陈毅同志替党向我父亲道歉,并赞美父亲大度,把这些珍贵的东西都捐了出来。也有人问父亲,被打成右派后有何感想,父亲则回答:“此事太出我意料……不过我告诉自己,国家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不仅难免,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给我一顶帽子呢?”

  心境恬淡,翛然尘世,父亲就是这样一位超脱物外的奇人。

  今年正值父亲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感谢中华书局出版《烟云过眼》一书。书中详尽记录了父亲一生收藏、研究、传承祖国传统艺术的心得,相信书中父亲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那份痴情会感动后学,使得后人能将他痴迷的祖国艺术发扬下去。

  2013年8月16日于后海

  三希堂晋帖

  清乾隆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名三希堂。

  《快雪时晴帖》为唐摹,且非唐摹之佳者,以赵松雪之跋而得名。乾隆最重赵字,视为真迹,毕一生之力临仿此帖。《中秋帖》见《宣和书谱》,即《十二月帖》。《书画舫》云:“献之《中秋帖》卷藏槜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唐人临本,非真迹也。”《大观录》云:“共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收藏宋印。此迹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则《中秋帖》即系米临。其明清鉴藏家认为晋迹无疑者,则王珣《伯远帖》也。

  《快雪时晴帖》原藏故宫博物院(现在台湾)。《中秋》、《伯远》两帖,余于民二十六年春,并李太白《上阳台帖》,见于郭世五家,当为废帝溥仪在天津张园时所卖出者。郭有伊秉绶《三圣草堂额》,颇以自豪。但其旨在图利,非为收藏。当时余恐两帖或流落海外,不复有延津剑合之望。倩惠古斋柳春农居间,郭以二帖并李太白《上阳台帖》另附以唐寅《孟蜀宫妓图》轴、王时敏《山水》轴、蒋廷锡《瑞蔬图》轴,议价共二十万元让于余。先给六万元,余款一年为期付竣。至夏,卢沟桥变起,金融封锁。款至次年期不能付,乃以二帖退还之,以《上阳台帖》、《孟蜀宫妓图》、烟客之《山水》、南沙之《瑞蔬图》留抵。已付之款,仍由惠古斋柳春农居间结束。

  郭世五名葆昌,河北定兴人,出身古玩商。后为袁世凯差官,极机警干练,颇得袁宠任,渐荐升至总统府庶务司长。袁为帝制,郭因条陈应制洪宪瓷器,以为开国纪念,遂命为景德镇瓷业监督,承办其事。花彩样式,多取之内廷及热河行宫之物。袁逝世后,所取样本皆未交还,遂成郭氏觯斋藏瓷中之精品。郭氏鉴别瓷器,殊有眼识;收购论值,亦具魄力。再加以积年经验,海内藏瓷名家自当以其为冠。其为人与遭遇,使胸有翰墨,亦高士奇一流人物也。

  郭氏殁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王克敏欲以二百万元伪联币收购其藏器归公有,而未果行。日本投降后余返京,首托惠古斋柳春农向郭氏后人郭昭俊询问二王法帖,则仍在郭家。问其让价,一帖为三千万联币,合当时黄金一千两,尚属顾念交情未能减价。往返磋商,尚未有成议。适教育部战时文物损失调查委员会副代表王世襄至京,欲使德国籍某人所藏铜器及郭氏所藏瓷器归于故宫博物院,就商于余。余亦主张郭氏藏瓷价收归公,告以所知经过。郭氏藏瓷原存中南银行。嗣中南银行遭回禄,又移存交通银行。王荫泰任伪华北政委会委员长,曾下令此部藏瓷有所移动须先呈报。因此,郭氏藏瓷之精品,除郭氏生前盗卖于美国者外,则由郭子价让于王荫泰。现存瓷器多非内廷及热河行宫之原物,是以议价不宜过高。正进行间,而宋子文以行政院长来京视察。郭子夤缘得入宋子文门(闻由朱桂莘所绍介),将藏瓷捐于故宫博物院,由行政院给予奖金美金十万元。瓷器在院专室陈列,悬挂郭世五遗像,并派郭昭俊为中央银行北京分行襄理。此出郭子望外之外。盖其中有原因在:二王法帖则由郭子献与宋子文矣。

  隔一年后,友人潘伯鹰主编上海《新民晚报?造型》副刊,来函约稿。余写《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记》应之,遂揭露二希法帖经过。上海文艺人士甚重视此事,传说纷纭。宋子文畏物议,复将二帖退于郭子。上海《新民晚报?艺坛通讯》载云:“希世珍品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前由袁世凯差官郭世五之儿献与宋子文。据悉宋不敢收已还郭子。刻原件存中南银行。郭子仍待价而沽。国宝之下落如此!”

  北京围城以前,郭子已逃往上海,携二帖逃香港转台湾。《新民晚报?艺坛通讯》又载云:“王珣、王献之二帖,今由郭昭俊自中南银行取出,携至台北,将求善价。此种国宝竟容私人如此挟逃,又竟无人管,怪极。”

  时余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又连续发表关于故宫收购书画之事。马衡院长对人言,颇以余为院内人员而不为院讳为责。余笑置之。

  后郭昭俊居香港,二帖押于英国某银行。故宫博物院展转在香港以重价收回。然三希之延津剑合,则尚有所待也。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40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3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