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
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


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

作  者:(美)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 著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定  价:65.00

I S B N :978750864448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实务  >  电子商务    

标  签:经济  通俗读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杰伦·拉尼尔具有多重身份——他不仅是畅销书作者、虚拟现实之父,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音乐家和数字媒体先驱,杰伦·拉尼尔几十年来一直运用他的知识和经验来预测科技是以何种革新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文化。
  在《互联网冲击》一书中,关于网络技术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作者进行了卓有远见的预测。拉尼尔断言,数字网络的崛起会造成我们经济的衰退,并且摧毁中产阶级。如今,科技已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从媒体到医药业,再到制造业。我们的就业形势和个人财富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但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够让科技掌握我们的未来。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而且也处处体现着他的人文关怀。拉尼尔指明了一条新信息经济道路——即使你是这个网络世界中的普通一员也能从中受益。

TOP作者简介

    杰伦·拉尼尔不仅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还是一位音乐家,因其对虚拟现实的研究而广为人知。杰伦?拉尼尔创造并普及了“虚拟现实”这个术语,因其对行业所做出的贡献,他于2009年获得了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终身事业奖。
  《时代》周刊将他评选为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连线》杂志评价他是“从科技奇才跨界成为摇滚明星的第一人”。拉尼尔曾经和他的朋友共同创办过几家技术公司,如今已经分别出售给了Oracle、Adobe和Google。拉尼尔获得了多个荣誉博士学位以及其他头衔。

TOP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谁的世界
第1章  我一定要告诉你:这是一个既明智又愚蠢的世界
第2章  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第二部分 如何掌控未来
第3章  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眼中的金钱观
第4章  收入与财富有何不同
第5章  “海妖服务器”:未来财富之源
第6章  完美投资就是幽灵
第7章  先锋“海妖服务器”


第三部分  21世纪的前景
第8章  我们都会面临失业吗
第9章  从误用大数据到天马行空


第四部分 未来的市场
第10章  市场和能级图谱
第11章  自我陶醉


第五部分 未来由谁主宰
第12章  迷失的故事
第13章  谷歌为什么如此有黏性
第14章  权力与财富的斗争
第15章  网络化的世界


第六部分  权力与数字革命
第16章  仅有抱怨是不够的
第17章  永恒的权利


第七部分 互联网思维
第18章  泰德·纳尔逊:构想数字世界


第八部分 数字时代的逻辑
第19章  人本主义经济
第20章  中产阶级的财富之路
第21章  数字时代的身份
第22章  技术进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第23章  大公司:市场经济的镇流器
第24章  我们将如何挣钱、花钱
第25章  风险在哪里
第26章  经济阿凡达
第27章  信息免费的社会?
第28章  大数据与现实问题
第29章  恐惧心理:当你的隐私暴露,被黑客攻击之时
第30章  一个商业权利的世界


第九部分 未来在哪里
第31章  信息时代的社会契约
第32章  谁将是未来商业世界的赢家


结语  我们期待的未来

TOP书摘

第1章 我一定要告诉你:这是个既明智又愚蠢的世界

  未来,如何生存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信息是免费的,但由于经济总体大多与信息相关,因此免费只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幻象。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可以认为,传播、媒体和软件的运作取决于信息的无形支撑,但随着21 世纪技术的不断进步,事实终将证明我们此前对信息本质的认识是狭隘且缺乏远见的。这种狭隘的认识之所以广泛存在,是因为制造业、能源、保健以及运输等行业尚未实现自动化和网络中心化。
  然而,大多数生产领域终将软件化。工业革命的终极目标很可能就是软件化,统摄未来所有革命的或许也是软件。软件可以代替人类充当司机,驾驶汽车,3D (三维)打印机可以神奇地打印出曾经需要制造的产品,重型机械可以完全自动地勘探并开采自然资源,机器人可以充当护士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相关例证会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凡此种种,一旦变成现实,革命或许便会悄然开始。也许,数字技术的进步在21 世纪还无力主导经济,但在未来,这一点有可能发生。
  也许,技术的发展会降低一切生活成本,人们无须花费分文便能快乐地生活。什么金钱、工作、贫富差距、养老计划,没有人会为此忧心忡忡。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生活画卷啊,我对此却深表怀疑。
  相反,如果我们按现状自由发展,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失业严重的时期,相伴而生的将是政治和社会混乱。这种混乱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不能任由它塑造我们的未来。
  因此,放眼未来,未雨绸缪,想想我们在高度自动化的时代该如何生活,这才是明智之举。
  正视问题,还是缄口不言
  多年来,我一直对数字技术与人类之间的格格不入表示不满。我热爱技术,当然也毫无疑问地热爱人类,但问题出在两者之间的关联上。经常有人问我:“那你会怎么做?”如果这是“我应该停止使用Facebook 吗”之类个人层面的问题,那就很好回答了,你自己决定就行了,我可不是什么好为人师的人。
  然而,就经济学层面而言,我确实应该给个说法。数字技术不一定存在超越人类的力量,但人们对其进行大肆渲染,这不仅会在文化、心智以及精神层面上毫无意义地贬损自己,还会让我们付出物质代价。
  对数字技术的推崇使人们变得一无所有,而这是可以避免的。从长远来看,技术的进步仅仅意味着失业者增加,或者最终导致社会动荡,这是我们作茧自缚正在形成的迷局。但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能乐享自由、各得其所,这才是我们应该寻求的未来。
  现在的数字设计没有考虑到人的特殊性。人在巨大的信息机器里仅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部件,然而,事实上,人是信息的唯一源泉或归宿,也是这部机器运转的意义所在。我的目标是描绘另一种未来,使人的特殊性能被正确对待。
  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如果某一信息是有价值的,那就付酬给搜集信息的人。如果研究你能够搜集到的信息有利于制造能像人类一样自然对话的机器人,或者能够帮助解读目标选民、推动政治竞选,那你就应该获得报酬。毕竟,没有你就没有这些信息。我觉得这一出发点是简单而可靠的,我也希望能够说服你们相信这一点。
  人类信息应该免费的想法非常普遍,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却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无人因此而贫困,那么信息就无须免费。随着软件与网络的重要性日渐增强,我们的发展方向只有两个:一是信息免费但人人自危,二是信息有偿但中产阶级更强大。若抽象而论,前者似乎更理想,但若着眼于民主与尊严的持久发展,后者则更切实可行。
  庞大的人群通过网络提供了惊人的价值。但是财富的绝大部分流向了数据的集合者和分流者,而不是“原始数据”的提供者。如果我们消除“信息免费”的观念,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小额偿付体系,我们就能培育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孕育一个名副其实、不断壮大的信息经济。即使在机械化程度极高的时代,我们的个体自由与自我决策仍然能够得以加强。
  本书是一本有关未来经济的著作,更确切地说,本书讨论的是,当机器日渐精密、发展趋于自主时,人类应如何保持自身特性。因此,本书属于非叙事性普及类读物,或者说属于思辨性普及类图书。我的观点是,我们以数字网络为中心重组世界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一种可持续性更好的方式。
  摩尔定律改变了什么
  进入21 世纪后,人们通过电子产品亲身体验了数字网络,这对技术人员思考未来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对年轻人而言,要对摩尔定律有所体验,并不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短短几年足矣——就像他们体验各种变化一样。
  摩尔定律是硅谷的指导性原则,一如合而为一的十大戒律。根据这一定律,计算机芯片会以加速度不断改进,但这一改进不是简单的累加(就像石头一样越垒越高),而是以倍数不断地改进:芯片技术每隔2 年就会提升100% 。这就意味着,微处理器经过40 年的改进之后会比现在先进数百万倍。没有人知道这一进程将持续多久,也没有人知道摩尔定律或其他类似定律存在的确切原因。这到底是由人驱使、实现自我的预言,还是技术固有的内在特性?但无论如何,在某些极具影响力的技术领域里,令人欢呼雀跃的加速变革引发了人们宗教般的狂热,这本身既具有意义,也为意义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摩尔定律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免费获得,除非有人想要获取报酬。人们就像苍蝇一样,享受着这一定律的膏泽。机器的廉价变得匪夷所思之时,人力就会相应地变得异常昂贵。过去,新闻出版耗资巨大,所以向报社记者支付费用也就顺理成章,但一旦新闻可以免费获得,任何人要想获得酬劳就会变成异想天开。摩尔定律使酬劳及社会安全网络变得不合时宜,沦为一种奢侈。
  但与此同时,摩尔定律也让我们可以直接体验质优价廉的实惠。昔日昂贵无比、千金难求的照相机,今天却成了手机上随拍随删的功能。随着信息技术变得无比强大,信息的使用成本也相应地变得低廉。因此,免费获取网络服务(不仅是网络新闻,还包括网络搜索、社交网络等21 世纪的其他服务)也就不足为奇,成了众人的企盼。换句话说,只要人们默许网络监控,作为交换,网络服务应该免费。
  必不可少却又毫无价值
  当你读到此处,千万台远程计算机正在精研你隐秘的信息系统,提取你的身份信息。你究竟有什么价值值得监视呢?
  云由数据驱动。不管一个人多么无知,多么无趣,多么无聊,或者多么无关紧要,哪怕在这种极端的个案中,每个个体都在不时地为云输入数据。这类信息的价值看似真实,实际却并非如此。相反,我们盲目的价值评判标准正在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瓦解。
  在技术体制内,从长远来看,普通人和技术人员并无区别。现在,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在软件领域业绩斐然,但如果一切不变,谁拥有最高端的机器,谁就是最终的精英。至于原因,日益发展的科技已经改变了音乐的录制,那就想想它将如何改变外科手术吧。
  音乐的录制起初是个机械的过程,后来却成了网络服务。以前工厂灌制音乐唱片之后会由卡车运送至唱片零售店,再由销售人员负责售卖。尽管这一体系尚未完全废止,但从网上即时下载音乐显然更加普遍。过去唱片业有一大批中产阶级的拥趸,但现在已好景不再。数字音乐业务的主要受益者变成了网络服务商,他们免费提供音乐以获得数据,并不断改进每个用户的档案资料与软件模型。
  同样的情形将在外科手术领域出现。终有一天,为心脏手术主刀的将是纳米机器人、全息放射或使用内窥镜的普通机器人。MP3 播放器和智能手机具备了音乐播放功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机器也将在外科手术中扮演同样的角色。无论细节如何,届时外科手术将被重新理解为一种技术服务。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的作用还不可妄下定论,他们仍将必不可少,因为这些技术需要数据,而数据来源于人,但是其价值是否以财富判断尚不得而知。
  由于无法利用医疗协调网络中心,非专业医生已经失去了一定程度的自决权。医药、保险、医院及其他各种利用网络的敏锐先行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任何人都不应忽视这一趋势,包括心脏手术的主刀医生。
  总有人在充实数据,而且不在少数,他们使技术变得更为先进和普及。本书将推出一种新的可持续系统,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这个系统都将继续回馈这些贡献者。若我们不做出改变,现行体系的最终受益人将不是医生和患者,而是那些窃取他们手术信息的高端计算机侦探。
  摩尔定律边缘的沙滩
  硅谷玄学充满了神秘感,但它却是许多梦想的起源地。我们通过机理期待永生。乌托邦技术文化经常宣称,在21 世纪初的一二十年内,大多数人将被上传到云计算服务器 上,从而成为虚拟世界中的不死者,或者若我们躯体健在,我们将生活在机器人科技世界中。我们将在欢乐的海洋中畅游,届时,即使是那些最穷的人,也会过上奢侈享乐的生活。我们不再努力创造想要的生活,因为云计算已经对一切进行了数据化编码,它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假定,21 世纪末的某个时刻,你在一处沙滩上休闲,这时突然出现一只超能界面海鸥,告诉你当前纳米机器人修复你的心脏瓣膜的进度。(谁知道你的心脏有问题?)赞助人是路边的一家赌场,它通过谷歌或其他有数十年管理总机经验的运营商帮你支付了这条信息的费用。
  当风起的时候,许多树叶经生物工程改造后,在你周围形成了一个临时紧急避难所。它对你的所想所需进行了自动分析;在你的想法萌芽的一刹那,在你思索时,沙滩上就会出现一个女机器人按摩师用指压法给你按摩。
  这些即将面世的高科技场景正不停地上演,有些出现在科幻小说中,有些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谈话中。在硅谷,每天都在上演着这些场景,科幻已经成为硅谷文化的一部分。下列场景并不罕见:你可能不经意地听到一个思维实验,谈到未来的计算成本将如何低廉、材料科学将变得如何先进,于是,和你谈话的人便据此推断,那些看似超自然的东西定会在21 世纪某个时刻面世。
  这便是那些鼓舞人心的会谈的一贯思维模式,也是推动人们创新、探索和冒险的原始动力。与这种灵敏性相联系的关键词是加速改变、富有和独创。
  天堂的代价
  海鸥的故事确实有点儿矫揉造作,也不真实,然而这不正符合人类幻想中无约束的世界吗?
  我们无须害怕约束消失。乌托邦人期待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并非因为他们富有,而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尽管这种免费以被监视为代价。
  从20 世纪80 年代起,一群技术天才便开始为隐私、自由及权力等概念构思新的含义。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并促生了许多我在本书中批判的想法。如今,曾经微不足道的次文化已演变成诠释计算和软件社会的主流文化。
  有一种“黑客文化”曾认为,通过加密,自由便意味着绝对的隐私。我至今还记得1983 年前后那场关于使用军事隐形技术讨论谁该为麻省理工学院一个比萨饼埋单的辩论,它当时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
  另外,消费那个比萨饼的朋友现在已通过搜集公众的档案材料成为百万富翁,这些档案的用户有金融家、广告商、保险公司,也有其他一些幻想着远程操控世界的人。
  人类的本性注定了他们会对虚伪视而不见。虚伪越强就越隐性,但技术人员却有一种揭开真相的本性。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关于技术和大规模窃取他人密码的歪理邪说,即普通人的隐私在不远的将来会消失,因为它迟早都会被淘汰。
  尽管人们可以接受少数技术人员对大多数不懂技术的人进行监视的事实,但仍希望透明化的社会能尽快结束。网络企业家和网络活跃者一样,似乎都认为当今占据信息制高点的精密网络服务器最终会变得友好,否则就该解体。
  提及数字乌托邦,当计算变得近乎完美和免费时,我们无须担心精英网络玩家的触角有多长。这些精英来源于今天的衍生基金,以及谷歌和Facebook 这样的硅谷公司。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未来世界,每个人都会受到鼓舞,变得开放和大方。
  令人费解的是,即使醉心于高科技的自由主义者,他们所推崇的终极乌托邦也总会以社会主义形式呈现。我们认为,届时生活的欢乐将变得太廉价而不值一提,物质也将极大丰富。
  网络公司及政治团体考虑问题的角度虽不一样,但在这一点上它们却达成了一致,从Facebook 到维基解密都是如此。他们认为,秘密终将不复存在,网络接入限制也将被取消。整个世界都将开放,届时,这个星球就像一个透明的球体。与此同时,那些真正的信徒将对他们的服务器进行加密,即使他们还努力搜集全世界的信息,并寻找利用这些信息的最佳方法。
  忘记“免费”难以实现,它意味着你的生活方式将由其他人主宰。
  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我们思考技术的方式
  我想说,大约在21 世纪初,我们仍无须担心技术进步会贬低人的价值,因为新技术在摧毁旧事物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工作。然而,这个被称为信息经济的新经济,它的主要原则是隐藏所有信息的价值。
  我们已经做出决定,不会为大多数人在新科技中扮演的新角色埋单。普通人分享信息,而精英人士却通过它们创造了巨额财富。
  无论这些新精英以何种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谷歌这样直面消费者的服务公司也好,隐性运作的高频率交易商也罢,其实只是理解不同而已。这两种情况下,设定信息转化为金钱机制的永远是那些功能最强大、连接最畅通的计算机。同时,总有人传播虚假信息,宣称新兴信息经济正使大多数提供信息的人受益。
  如果信息时代的账单是完整且真实的,实现经济价值的信息量便能实现最大化。然而,如果原始信息或那些未经中央计算机过滤的信息还未得到价值判断,那么许多人的公民权将被剥夺。随着信息经济的崛起,旧有的科幻小说幽灵将死灰复燃,并恢复其影响力。普通人的价值将被新经济淹没,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掌控中央计算机的人的价值将被无限放大。
  只要被剥夺公民权的人数量有限,信息免费就可以持续下去。不得不说,即使我们摧毁一部分中产阶级人士,如音乐家、记者和摄影师,我们也能幸存。但若毁灭诸如从事交通、制造、能源、办公室工作、教育及医疗工作的人,这个社会便不能维持下去。如果信息经济的主流意见得不到改善,这种毁灭迟早会到来。
  数字技术人员正在设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我们的商业模式,掌控我们处理一切事物的权力——他们是依据那些愚蠢的乌托邦场景来设定的。我们急需免费的上网服务,甚至不惜以丧失我们上传信息的报酬权为代价。直觉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越是依赖信息,我们大多数人就越无价值。
  赢家只能自救
  目前的趋势对于那些掌控使世界运转的终端服务器的人来说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是的,短期看来,的确如此。历史上最多的财富正是源于网络技术,它首先集中信息,然后垄断财富和权力。
  然而,长远看来,这种利用网络技术的方式并不会使那些最富有和最强大的玩家受益,因为他们财富的最终来源是经济发展。假装数据来源于天堂而非人类,这种想法不起任何作用,相反,它最终会导致整个经济体萎缩。
  技术越先进,信息工具扮演的角色就越多样。因此,随着我们的经济日益信息化,只有当更多的信息实现经济价值时,经济才会持续发展。我们目前的工作并没有包含这一点。
  即使是最成功的游戏玩家也在逐渐损害他们自身的核心财富。资本主义有足够数量的消费者时才能持续运转,市场体系只有当账单反映价值的真实来源时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这也是我将表达的另一种说法,即必须创造属于信息时代的中产阶级。
  问题很多,办法很少
  两大趋势正发生碰撞,一种有利于我们,另一种则相反。我们有天堂般的幻想,也有许多忧虑,如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怎样为21 世纪达到顶峰的人口找到充足的食物和水源,现在需要食物和水的人口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数十亿。
  我们面对的问题多而复杂,但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却很少。人类的境况总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技术困局,通常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它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
  低婴儿死亡率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饥饿问题。人们正不断突破生物密码,打造令人惊奇的新化学品种,并在数字网络的帮助下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破坏地球的气候,关键资源逐渐枯竭。但是我们似乎除了继续这种增长模式外别无选择,因为历史不可逆转。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低技术时代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与闭门造车相比,超级网络中的多人合作显然更容易发展出新技术,解决我们面对的挑战。新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成普通人的利益取决于这些网络的政治和经济效率。
  进步总是伴随政治
  将来,我们也许用得起高新技术,却支付不起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数字乌托邦与人为灾祸同时发难。这也正是黑暗、滑稽的科幻小说所反映的主题,比如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 的小说。
  即使广告商赞助的先进科技无处不在,为大众服务,如介绍自动化纳米心脏手术外科医生的广告,也仍然阻止不了食物和水等基本生活资料成本的飞速上涨。
  这一切不可能马上实现免费,因为现实世界一片混乱。软件和网络缺乏有序的管理。信息技术催生的奇迹看似无限,所依赖的资源却极其有限。
  一切变得如此便宜,一切都能免费提供,这种错觉是卡特尔式剥削和垄断一度盛行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当音乐免费时,无线上网便变得异常昂贵。你必须统揽全局。在乌托邦的国度,只要出现纰漏,无论多小,它都可能被钻空子,为权力所用。
  回到沙滩
  你坐在海边眺望,只见迈阿密海岸线在海浪的拍打中时隐时现。这时,如果你口渴,想喝水,由于广告公司很久之前便把微型智能尘埃散播到世界每个角落,你的周围会出现许多微型智能机器,你可以与某台机器对话,说:“我渴了,我想喝水。”
  这时,机器海鸥会回答你:“您的商业等级不够,赞助商无法为您提供饮用水。”你说:“可是我有1 便士呀。”“1 便士不够,要2 便士”,“1 米外有一片海洋,您可以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不过,淡水处理已经授权给海水运营商,您需要提出申请。然而,在您因脱水濒临死亡之前,您可以免费欣赏所有的电影,免费看色情作品,免费模拟和去世的家人进行互动。你的社交网络也会自动更新到你死亡的那一刻”。最后,难道你不想用仅有的1 便士在修复你心脏的赌场上进行最后一搏?“说不定你还能一夜暴富,并有机会享用它呢。”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72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37.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