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毛泽东与中美外交风云
毛泽东与中美外交风云


毛泽东与中美外交风云

作  者:宫力 著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0512897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外交、国际关系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但也是最为复杂的国际关系。美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对世界格局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对中国实行包围、孤立和封锁的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对抗、接触与试探,毛泽东和尼克松终于在1972年打开了封闭已久的中美关系大门,期间经过了太多波澜与曲折:从建国初期的敌对与猜疑到三年抗美援朝;从两次炮击金门到中国援越抗美;从136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到震惊世界的“乒乓外交”;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开辟“巴黎秘密渠道”,直至尼克松顺利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订,中美关系掀开新的一页……毛泽东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厥功至伟。
  《毛泽东与中美外交风云》作者凭借几十年研究中美关系的深厚功力,以确凿的史实、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重现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的曲折复杂历程,梳理了对美政策主要奠基人毛泽东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做出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是迄今为止研究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最为详尽、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这对于汲取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处理好当今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建设长期健康稳定的新型大国关系,无疑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有益的。

TOP作者简介

宫力,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政治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199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及证书。出版个人专著有《跨越鸿沟-1969-1979年中美关系的演变》、《峰谷间的震荡-197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热点透视》、《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等8部。发表论文有《试析台湾海峡的军事斗争》、《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等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的历史发展》、《邓小平对美政策思想研究》;国家软科学项目:《软实力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中央党校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再探讨》,任中方主持人;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当代中国外交》,任首席专家。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对美国最初的印象
青少年时期对美国的认识
投身革命后对美国的批判
争取美英加入抗日国际统一战线
在保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

第二章 延安时期的对美外交
接待美军观察组“战友们”
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会谈
同美国“扶蒋压共、扶蒋反共”政策作斗争
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第三章 建国前后的对美战略和策略
揭露美蒋和谈图谋,防御美国出兵干涉
不急于取得美国等西方列强的承认
对美国的试探作出反应
评美国国务院《美中关系白皮书》

第四章 同美国的敌对和封锁作斗争
警惕和反对美国染指台湾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控诉美国
坚决肃清美国在华特权
打破美国对华敌视和封锁的对策

第五章 出兵抗美援朝的艰难决策
谴责美国出兵干涉朝鲜
组建东北边防军
力主出兵抗美援朝
临战前的“暂停”与最终“出兵”

第六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把美军赶过“三八线”
提出边打边谈的方针
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的战略意义及深远影响

第七章 炮击金门过程中的对美策略
台湾海峡局势发生变化
开始突出强调“解放台湾”
金门之战,打击美蒋气焰
顺势解放东南沿海诸岛

第八章 为缓和中美关系所作的努力
中美外交官员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接触
提出与美国谈判的主张
促成中美大使级会谈
调整对台方针

第九章 1958年台湾海峡风云
第二次炮击金门的意图
……
第十章 尖锐对抗与援越抗美
第十一章 重新审视中美关系
第十二章 缓和中美关系的最初步骤
第十三章 外交接触的进展与曲折
第十四章 导演“乒乓外交”
第十五章 确立新的对美政策
第十六章 秘密会谈的“总导演”
第十七章 尼克松访华的前奏
第十八章 打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第十九章 “一条线”的战略构想
第二十章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势头受挫
第二十一章 打破外交僵局与最后的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投身革命后对美国的批判
  虽然包括青年毛泽东在内的许多中国人曾经对美国寄予厚望,但当时美国作为西方列强之一对中国却并不友善。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青年毛泽东对美国的好感很快就被美国的侵略政策所抵消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与其他列强一道对中国实行出卖政策,对毛泽东刺激很大,使他对美国奉行强权政治的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
  1919年7月,已在空前规模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崭露头角的毛泽东,开始在《湘江评论》上陆续发表批评美国等西方列强推行强权政治的文章。
  毛泽东坚决反对某些人附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论调,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说成是公理战胜了强权。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
  毛泽东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美国等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的争夺,他讥讽地写道:“威尔逊在巴黎,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样才好?四周包满了克勒满沙,路易乔治,牧野伸显,欧兰杜一类的强盗。”
  毛泽东敏锐地指出,这场列强之间的厮杀改变了世界格局,“一千九百一十九年以前,世界最高的强权在德国。一千九百一十九年以后,世界最高的强权在法国、英国和美国”。这一见解显示了青年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判断的深刻洞察力。他还极有见地地预言,美国等西方列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将会愈演愈烈。
  毛泽东在对美国威尔逊政府进行猛烈抨击的同时,严格地把美国人民同美国政府区分开来。他注意到当时美国电信员工的罢工风潮,并且指出,这种罢工的“目的在于停止威尔逊总统每日在巴黎的往来电报,使他注意国民不赞成他在和会的主张”。毛泽东对美国人民寄予深深的期望,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他对美国人民从未失去过信心。
  1919年末至1920年夏,毛泽东完成了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在这一阶段,毛泽东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广泛接触,并大量阅读革命书籍,由此在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1921年7月,毛泽东和董必武一起作为湖南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中共创建伊始,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并把联合苏俄/反对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国际战略。“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当时的世界情况进行判断得出的一个结论。
  在这之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列强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为旗帜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毛泽东对美国所持的批判态度更加严厉。
  毛泽东对于美国协调英、日等西方列强于1921年11月召开的,旨在重新瓜分远东势力范围的华盛顿会议十分愤慨。他认为,西方列强“现在是协调着步骤来侵略中国。他们的步骤以先是不协调的,经华盛顿一番商量便协调了。虽然他们的协调终究是要破坏的,但目前及最近之将来,他们为补偿前次大战的亏失及蓄养下次大战的精力,是断然要取协调主义的。美国的门户开放主义居然能通过在中国拥有势力范围的英法日,就是明显的证据”。
  毛泽东用事实告诫国人要认清美国的真面目,警惕美国对华政策的欺骗性,放弃对美国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指出:“从前还有一部分迷信美国的商人,他们迷信美国是扶助中国的好友,而不知美国是最会杀人的第一等刽子手,试把美国近来怎样阴谋扶助那商人及全国国民所反对的曹锟去抢夺政权,以及他们怎样出死力妨碍商人所要求的禁棉出口政策等等实际的事例看来,就可以知道迷信美国的错误了。”
  毛泽东还深入分析了中国封建军阀各个派系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站在奉系背后,美帝国主义站在直系背后”,“英帝国主义为巩固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计”,“不得不极力与日本协调以重利勾结张作霖镇压上海的反英运动”。而正是这种军阀与外力的互相勾结形成了对中国人民的“二重压迫政治”。在这种背景下,反帝和反封建就成为二位一体的任务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影响下,毛泽东于1925年写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存在着“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的斗争。“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根据毛泽东的分析,在这种局面下,被压迫的阶级和民族除了站在以共产国际为首的革命阵营一边之外,坚决反对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8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8.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