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陌生的中国人
陌生的中国人


陌生的中国人

作  者:杨猛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30018753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散文/随笔/书信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我一直对非虚构写作的选题充满热情,而特稿记者是当下中国最适合进行非虚构写作的人。他们有好的文笔,有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职业让他们能够发现并记录当下中国发生形形色色的故事。转型期中国,每天发生太多的事,需要有人记录下这一切。而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也需要知道我们这个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因此,从2013年开始,我就开始着手做一个“中国纪事”系列的选题。中国纪事,就是记录中国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有意义,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应该被记录。我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反应转型时期中国人命运的故事。对于作者人选,我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必须是特稿记者;二是必须是文笔好,并且圈内公认或者基本公认;三是必须更多关注个体命运,不能进行宏大叙事;四是作者之前所写稿件的主题必须相对聚焦。按照这四个要求,我开始了寻找作者之路,当时我一共找了10位写的不错的记者,但是,由于主题重复,或者内容敏感或者其他原因,有4位记者留到最后。但是《陌生的中国人》的作者杨猛不属于这四位记者里面的,也不属于刚才的10位里面的。这是本计划外的书,当时我正忙于约谈作者,杨猛直接把全稿给发来了。我一看,嘿,这是个现成的,完全符合我之前设定的标准,并且稿子也已经完稿,得,就先做这个了。这个也就纳入“中国纪事”系列的一本,并且是第一本。说来也巧,杨猛之所以主动投稿过来,是源于他曾经去三联书店,买了一本我们之前出过《杀戮的艰难》,读了之后觉得很震撼,然后,他把他的稿件投给了我们,并且他本人当时也不报有太大希望。这也说明出版方应该做好每一本书,每一本书都是媒介,可以吸引读者和作者。对于书的主题,我和作者一直是没有疑义的,就是记录转型期普通中国人的命运。但是主题应该如何呈现,确实也费了一番功夫。作者投过来的稿件是完整的,但并不适合直接出版。当时一共22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来。这样的呈现显然不足以打动读者,我需要条理清楚、纲举目张的表现形式。经过跟作者的商议,我们废除了时间顺序的呈现,改为按主题进行呈现。我们把22篇文章分成了6个部分,分别是经济、信仰、乡村、心灵、罪犯、邻国、文革。这样的话读者拿起书来,能很快洞察到全书的脉络。当然,现在书上只剩下5个部分,有一个部分被拿掉了,就是文革部分,这也是编辑工作中会不时遇到的一部分,会有些遗憾,但是对于编辑来说,要明白能出版要比被毙掉要更有价值,我们要注意权衡。对于版式,我一向喜欢的是简单而美观。版式是为了让读者阅读起来更清楚,而不能更复杂。我们有个洞见系列,版式风格都差不多,《陌生的中国人》的版式就是在我们之前的一本书《十字街头的知识人》基础上改进版的。作者的语言非常有质感,非常吸引人,所以我们在目录上增加了引文,篇章页增加名人名言,是为了加速读者的进入感,让读者更快地进入作者的语言场,只要一进去,就会被作者的文章气质所迷倒。对于封面,我们选用了作者文章中涉及内容的照片作为封面,照片作为封面,有现场感,跟书的内容也契合。但是由于照片比较小,所以只占了一半。至于封面采用红色作为背景,也是因为内容以及配合照片的需求。红色象征着权力和革命传统,古老的城门和破旧的自行车,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对比,记录了社会的变迁。这和本书的内容构成了一种呼应,同时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本书我认为寿命只有三年,第一年热卖,第二年持续,第三年收尾。作为一个编辑来讲,我们当然想让自己做的书长久的卖下去,成为经典。但是在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能卖三年已经不错,如果三年后依然有人买,从编辑的角度讲,就已经很成功了。其实我本人一直很反感图书找名人推荐,但这招在当下还是有用的。名人推荐就相当于名人以自己的知名度为产品背书,能带动10%的销量。这本书也找了名人推荐,名人推荐当然是名气越大越好,但还是要有条件的作者是媒体人,首先必须有媒体人推荐,这是在寻找圈子的认可和身份的认同。同时也找了作家土家野夫的推荐,因为作者虽然是记者,也自称非虚构作家,让土家野夫推荐,是寻找另外一个身份的认同。有身份的认同才有营销的合法性,也才更能吸引读者的购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随笔,记录了不同人群的乡愁。有异乡求学的学生,外出打工的青年,出门在外的生意人,漂泊在他乡的艺人。他们对梦想的执着,对故乡的怀念,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生活的态度,都让我们对生活和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是一本让我们读懂乡愁,品味乡愁,热爱生活的散文随笔。

TOP推荐理由

寻访国家荣光覆盖不到的芸芸众生,体味最真实的人生故事。每个人生都是值得尊重的,即使它渺小如尘埃!

TOP作者简介

杨猛
记者,非虚构作家。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以中朝边境的地下贸易报道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18年,专注非虚构写作,曾深入新闻现场,报道中朝边境走私、中国在缅甸大型投资、四川大地震等。
 

TOP目录

自序
1 经济动物
八仙过海
金奴
淘宝村的冬天
2 摇摆的信仰
赞美诗
隐士
合唱团
3 田园将芜
发现莫言
荒野淘金
回家
最后的眷村
4 幽暗心灵
命若垃圾
双头女婴存世录
同桌的你
5 国家囚徒
国家敌人
陌生的中国人
换偶者
6 帝国的边缘
夺宝奇兵
澳门大佬
开往平壤的火车
 

TOP书摘

5月是怒江的雨季。持续一天的降雨导致前方山体发生了小规模滑坡,福贡通往六库的巴士,开出客运站不过1公里开外,就被堵在公路上。
车上只我一个乘客。我身心疲倦,希望在天黑前赶到六库投宿。时值傍晚,穿透雨雾传来一阵庄严的歌声,一下一下敲击着耳膜。向车窗外寻觅,恍惚看见,公路对面一处陈旧民居的阳台上,似乎是一家几口人围坐在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前,颔首合拳,一起唱一首好听的赞美诗。
我被这歌声吸引。是谁在怒江深处娴熟地赞美上帝?
我下车循声而去。歌声就在不远处的前方时隐时现,而我却迷失于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杂乱街巷中。始终没有找到歌者是何人。
地质第四纪的强烈地壳活动,造就了316公里的怒江峡谷。西边是高黎贡山,东边是碧罗雪山。福贡位于峡谷的中心,古名上帕,是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的聚居地。这块封闭的天险之地,具有近乎与世隔绝的部族血脉,然而作为异域文明的基督教,为何能长驱直入,扎根传承至今?
中巴滞停了1个小时之后重新启动,夜色初上时分终于抵达六库。六库是怒江州政府的所在地。休整一夜,次日清晨,我独自走到六库郊区一座小山,这是六库的制高点,山头矗立着一座基督教堂。小山不高,在山顶俯瞰整个县城:灰蒙蒙的天空、浑浊的江水、忙碌的人民。曾几何时,这座教堂是六库的中心,人们环山而居,围绕在基督周围。1973年,州政府从知子罗迁来六库,随后大兴建设,革命的痕迹至今随处可见:穿城而过的怒江上,“朝阳桥”和“向阳桥”光看名字就知道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刻在桥体上的毛泽东语录鲜红依旧。随着城市数次开发扩容,六库成为一个革命印记和经济欲望混杂的新兴小城,教堂也逐渐退到了城市的边缘。
能留下来的,自有其缘由。首当其冲是政治和宗教。其中,政治以其暴雨式的强力扫荡,调整着秩序;而宗教以其抚慰人心的召唤,让人顶礼膜拜。但是两者都不及财富的魔力让中国人死心塌地去追寻。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1

版  次:1

开  本:大32开

加载页面用时:6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