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精装)
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精装)


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精装)

作  者:陈乐民 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 书:陈乐民作品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10804638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传记  学者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
此次出版的《欧洲与中国》、《敬畏思想家》、《读书与沉思》、《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四种为文集,以十余部已出版的作者自编、他编文集为主体,按主题、写作或出版时间递次编订。
即将出版的专著部分五册,根据内容及写作思路对零散的单行本进行了适当整合:《戴高乐撒切尔夫人》、《战后西欧关系(1945—1984)》(附《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1989—1990)》)、《20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附《对话欧洲》)、《莱布尼茨读本》(附《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本书带有思想自述的性质。作者将自己半个多世纪来家庭教育、求学、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主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娓娓道来,并不时融入当时和现今的思考,犹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发人深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学者的精神风貌及所处时代的特点。

 

TOP推荐理由

我的后半生,大半用在所谓“做学问”上。虽然已病废老朽十多年了,然而所可自慰者,尚能扬鞭奋蹄,始终没有停下笔、放下书。做的什么“学问”?一言以蔽之,“站在东方看西方”,以求看明白我们自己的历史;看“别人”以反观自身。至此,我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了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
     ——陈乐民

TOP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主编并作者之一)、《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文心文事》、《徜徉集》、《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译并作序,马勒伯朗士著)、《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史傅德对话,晨枫编译)等。

TOP目录

出版说明
辑一在中西之间
题记
从“家门”到“学校门”
一个“大家庭”的衰落和我的少年启蒙
我走马灯似的上了四座大学
马不停蹄。岁月流逝
进入“机关”门
维也纳——我生活四年的欧洲城市
从回国到“文化大革命”
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
人生行旅中的“中转站”
什么叫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学”?
从对国际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到康德的魅力
两种文明·全球化·世界历史
假如我能活到八十岁
域外拾遗
我记忆中的人文法兰西
德意志民族情结——分裂与统一
奥地利访旧
浮光掠影意大利
“虚君”与宪政民主的不列颠
印象模糊的亚非拉
物化加政治的美利坚
辑二忆旧知
育英中学杂忆
“院系调整”前夕的清华园
不应忘却的记忆——由“师承”谈起
周恩来的“每事问”
关于陈翰老早年的一篇论文
想起一个外国老人
潇洒氓公
李一氓的悼潘诗
氓公的风格
山高水远望斯人——送别李慎之
记老李
记曹禺与德国作家的一次会晤
追念董乐山
忆张芝联先生
燕南园57号的文脉
宗璞散文中的学者
忆仲德
读《告荃猷》
赤子范用
扬之水传考
忆往昔,“三联咖啡”
三联印象
辑三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病亦有乐
一九九八年病榻随记
给复三兄的信
给朱尚同的信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附文终于发出的信
日记
随想
半是欧洲启蒙精神,半是中国诗情画意
——写在三联版陈乐民文集出版之际
后记

TOP书摘

序言
陈乐民(1930—2008),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原欧洲学会会长。先后在燕京、中法大学肄业,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系法语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从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从事“民间外交”,先后在位于维也纳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简称“世和”)书记处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对外友协”)欧洲处工作。1980年调往外交部所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转向治学与研究。198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着手写作《战后西欧国际关系》,之后注意力转向欧洲文明和历史文化问题,1988年出版《“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将欧洲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的综合概念来看待;继而在1990年代写作《欧洲文明扩张史》(后更名为《欧洲文明的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欧洲社会是怎样地从古代、中古走入近代和现代。20世纪末,与资中筠共同主编“冷眼向洋——20世纪风云启示录”系列,并专写《20世纪的欧洲》,思考全球背景下的欧洲问题。
陈乐民先生幼承家学,有较深的中国文化修养,并擅书法、国画。他博览中国的文史典籍,在潜心梳理欧洲的历史与现实之外,也留下了大量读书随笔和思想札记。所涉内容,兼有有中西文史和哲学。先生一直倡导将人文学科引入国际问题研究之中,读书无定法,于杂中求专,专中求博。晚年的思考力图在高层次上寻求中西哲学文化的通道。在某些著作中可见这一努力的吉光片羽。若天假以年,可能在这方面有更多成果。自1992年确诊为慢性肾衰竭,陈先生每周需要做血液透析,但他不为老病所困,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仍以惊人毅力读书、写作,并将切身关心越来越集中于欧洲文明的公民社会与启蒙问题。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欧洲与中国》、《敬畏思想家》、《读书与沉思》、《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为文集,以十余部已出版的作者自编、他编文集为主体,按主题、写作或出版时间递次编订。专著部分五册,亦根据内容及写作思路对零散的单行本进行了适当整合:《戴高乐
撒切尔夫人》以两位个性鲜明的欧洲政治家的生涯为切入点,进入战后各国利益和国际关系的具体情境;《战后西欧关系(1945-1984)》(附《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1989-1990)》)以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战后欧洲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20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围绕欧洲一体化进程,从历史观念到现实推动,勾勒出欧洲怎样在“欧洲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织中,走过独特的发展道路;《欧洲文明的进程》(附《对话欧洲》)从文明史的长时段看欧洲,意在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陈先生另有一本北大课堂讲稿《欧洲文明十五讲》,因与此部分内容有所重合,未作收入);《莱布尼茨读本》(附《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集中于中西之交的历史时段,展现了中西文明在16、17世纪的理解与接触,此后西方经过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走上异军突起的近现代之路。总体来说,希望通过对文章和专著的重新整理,全面呈现出陈乐民先生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主要成就,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欧洲问题研究有所助益。
作品尽量保持作者发表或出版是的写作习惯和风格,一些用语、标点和译名等不根据现有标准强行统一,除有明显排版错讹外,一般不作更改。
“陈乐民作品”的出版得到作者家属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女公子陈丰女士,搜集整理、重新编订了大量的集外文,提供了作者生前出版各著作之原版样书。原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尚同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均对作品集的编纂给予了诸多建议。在此,谨向他们及其他关心和帮助“陈乐民作品”出版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并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3年10月
后记
我的父亲陈乐民先生尝言:“治西学者不谙国学,则漂浮无根;治国学而不懂西学,则眼界不开。文化割弃了传统,是贫瘠的文化。”先父与其说是现代意义上专家式的知识分子,不如说无论从志趣还是文化修养上,都更接近跨领域的中国或者欧洲的传统文人。他的教养与情怀、他的知识结构以及他对中西方历史文化的感悟,使他更接近“五四”那一代知识分子。他在《在中西之间》的后记中也写道:“从本质和气质上说,我属于比我早一代的那一代人。”他是在退休以后开始他向往的文人生涯的。他那时已经重病在身,读书人的睿智、豁达和恬淡心态使得他得以充分利用极有限的有效时间梳理中西文化的特质和历史进程。他系统思考,零星发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似乎无心也没有精力打理文集出版。除去专著,他在世时发表的一些文集基本上按年代顺序,没有经过分类。父亲走后我才打开他整理过的档案夹,进入他的笔墨世界。
具有文化传统和文人气质的三联被先父称作“文人联络站”。过去三十多年里,他的著作文章有幸得到几代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深厚的三联编辑们的精心策划。此次陈乐民作品又是三联动议出版,把他过去发表的和未曾发表的专著、文集以及散见各处的文章第一次尽可能系统地重新整合。因其写作涉猎古今中外,各领域纵横交错,内容广博,文集分类很难做到泾渭分明。责编杨乐女士不辞辛苦,细心搜索,唯恐漏掉有价值的文章,同时反复斟酌,尽可能使得作品集脉络洁晰。
父亲2008年底去世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对话欧洲》、《启蒙札记》、《一脉文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了《给没有收信人的信》等分门别类的四本文集。这次作品集的问世更使我既欣慰又惆怅。无论是作家还是学者,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自己的著作问世,享受到与读者交流的愉悦,而这些著作出版时最应感到欣喜的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没能在父亲抱病伏案时助他一臂之力,懊悔之余只有深深感谢三联老朋友多年来对先父的理解和支持。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12页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6.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