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精装)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精装)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精装)

作  者:【美】埃里克·杰·多林(Eric Jay Dolin) 著

译  者: 朱颖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50975066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日本知名媒体人,也是最会讲故事的媒体人——野岛刚,用细腻笔触讲述谜一样的千古名画。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关注19世纪上半叶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跻身于列强对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贸易,从而发生的一系列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及其人物、场景。书叙述了早期中美关系史的细节,对19世纪早期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述生动、有趣,同时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客观、合理,而且从西方视角对晚清另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描画,全书提供的历史事实和评论既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再检讨,也对晚清史的新解读有一定参考。作者还谴责了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美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珍稀树木的毁灭性砍伐等行为,凸显了作者环境保护意识。总之,该书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兼具良好的可读性。

TOP推荐理由

本书节奏紧凑,研究深入,对美国与中国长期竞争与合作并存历史感兴趣之人不可错过。
  ——德比·阿普尔盖特,普利策获奖作品《最著名的美国人》作者
飞剪船掠过公海,残忍的海盗出没,故事引人入胜,深刻反思了至今仍困扰我们的国际关系。新颖,扣人心弦,如海洋一样深邃。
  ——黄运特,《陈查理传奇》作者
关于中国与世界未来的关系,无一不深受过去的影响。只要对中国的雄心、记忆和敏感抱有兴趣,本书都值得一读。
  ——詹姆斯·法洛斯,《中国航空》作者

TOP作者简介

埃里克·多林 (Eric Jay Dolin),在纽约和康涅狄格州州沿海附近长大。毕业于布朗大学,主修生物和环境研究。在耶鲁大学森林和环境研究学院获得环境管理硕士学位后,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环境政策和规划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环保署项目经理,在美国和伦敦从事环境顾问,还担任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和国会山实习生,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局渔业政策顾问,《商业周刊》“推动科学大众媒体科学和工程学者”美国学者。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他对野生动物、环境和美国历史的兴趣。

周俊宇,台湾政治大学国文系学士、台湾研究所硕士,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TOP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追求财富的冒险”
第二章:中央王国
第三章:中国梦
第四章:“生番”
第五章:中国热
第六章:金街
第七章: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第八章:鸦片战争
第九章:逐风而行
第十章:褪色的财富
后记:历史的回响
致谢
参考书目
注释
关于作者
索引
插图来源
彩色插页来源

TOP书摘

中文版序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译成中文出版,笔者深感荣幸。本书用意之一即是帮助美中两国读者回顾我们频繁互动的一段历史,不仅为理解当下追摹往昔,也为描绘未来蓝图提供洞见。若能对加强两国理解略献涓埃之功,便可算是本书不小的成功。

笔者希望各位读者能与我一样,发现美中早期贸易的令人着迷之处。在这段历史中,许多情节与线索牵连交错,桴鼓相应。一方面,实力渐增的美国商船队不远万里,奔赴各地,寻找商品与中国人交易,换取美国人所需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在这场全球竞逐中,新生的美利坚得到商人的有力支持,从百废待兴的前殖民地,成为纵横四海的世界强国,商人们还输入许多东方的精美器物,为美国人的家庭和博物馆提供了不计其数的珍藏。

故事的另一面, 却是生态的恶化与人道的悲剧。在采集檀香木、海獭皮、海豹皮时,美国和其他外国商人搜刮无度,这些资源很快便无以为继。非法鸦片贸易泛滥,吸毒成瘾者众多,中国遭受军事重创,许多人在冲突中丧生,本已摇摇欲坠的清帝国江山更是危如累卵。此外,在臭名昭著的苦力贸易中,数万名中国人被当作商品运往拉丁美洲,挖鸟粪,摘棉花,收甘蔗和烟草,境遇悲惨,近乎奴隶,大部分人劳累至死。

对华贸易也不乏文化的冲突,美国商人和传教士作为最年轻国家的先行者,第一次接触到历史最悠远的文明国度之一。虽然美国人与中国人不乏深厚友善之交,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所知依然甚少,自视高人一等。而多数时候,中国人也同样轻慢美国人,对外国人以“番鬼”呼之。

本书前后描绘了对华贸易众多关键人物的形象。从美国总统到清朝皇帝,从飞剪船船长到广州行商,从部落首领到商业巨头,他们将带领读者走入现场,感受航海时代的那段奇异历史。

阅读本书时,请留意,本书叫做《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而不是《中国和美国最初的相遇》并非偶然。作为美国人,笔者更了解美国文献,谙熟美国人的观念和美国历史。因此,尽管也参考了许多中国文献,将中国和美国人的看法并陈杂叙,但这本书更加侧重的是美国人(而非中国人)对美中贸易的看法。我很欢迎能有中国作者写出姐妹篇《中国和美国最初的相遇》,并翻译成英文出版。

尽管本书所述的是18世纪末直至19世纪中期的历史,但是许多方面依然可供今日镜鉴。在美中贸易的早期,市场力量推动了自然资源和人力的开发利用,文化上充斥着无知与傲慢,这些问题到今天仍在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关系。笔者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两国联系的加深,我们不仅尊重自然世界,也更加尊重对方,两国共同的历史或能展现更加普世的人文关照。


前  言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纷繁复杂,对美国的未来可谓利益攸关。美国人每天都能在新闻上看到媒体对美中关系诸多面向的分析与解读。但这类报道往往夸大其词,令人难安。美国人对中国的崛起忧心忡忡,其中的焦点莫过于经济和贸易问题。担心来自许多方面。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是否过多?与中国巨大的贸易赤字是否可堪维继?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让中国产品获得了不当的竞争优势?在这一切顾虑背后的真正问题是: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否有朝一日会成为老大?或者说,中国的崛起是否不可避免地意味着美国的衰落?21世纪是否真的会变成属于中国的世纪?

我也曾有过同样的问题,然而,作为历史学家,我的主要兴趣在于,美国和中国过去的关系是怎样的。因此,每当我看到有关美国和中国的新闻报道,都会冒出一个念头:虽然两国不断演变的关系令人瞩目,探索这种关系的起源或许对当下也不无启迪。这也成为本书的缘起,我希望讲述美国和中国首次遇到的故事,并描绘两国关系的最初面貌。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贸易成为故事的线索,因为这正是美国和中国互相了解对方的主要渠道。

确定故事的起点并不难,因为美国大革命之后不久,“中国皇后”(Empress of China)号就到达广州,美国第一次接触中国。而确定合适的结束点却并不容易,因为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延续至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说明“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但在历史上却有一个转折点,可以为这段叙述画上一个句号。那就是19世纪60年代晚期,当时与中国的贸易已经失去了早期丰富的戏剧色彩和悲剧性,而随着轮船的普及和美国横贯铁路的完工,美中贸易的根本性质也随之转变。

笔者撰写上一部作品《毛皮、财富与帝国:美国毛皮贸易史诗》(Fur,Fortune,and Empire:The Epic History of the Fur Trade in America)之际,有资料显示自18世纪晚期开始,美国商人就将海獭皮运往中国换取各种货物,并获得不菲的利润。我开始意识到,美中贸易史引人入胜,或许值得一书。而本书的研究则揭示,较之两国日后波澜壮阔的交往史,海獭皮贸易不过是太仓一粟。

合众国建国约80年后,美国船只就绕过好望角和合恩角,前往他们心目中神秘的“中央王国”。当时的货船上载满了白银、西洋参、毛皮、檀香、海参、棉织品以及其他各色货物,用以交换丝绸、瓷器、家具以及最重要的物产——茶叶,传说中的“神仙饮料”。与中国的贸易对这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和成功意义不凡,美国经济如同注入了兴奋剂,波士顿、纽约、费城、塞勒姆、普罗维登斯等商埠在内战的蹂躏后迅速复苏,造就了美国第一代百万富翁,更赋予美国跻身世界舞台的信心。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还刺激了造船业的繁荣,由此制造出帆船时代最后的杰作——船身细长的高速飞剪船。此外,这段贸易还使美国得以将势力拓展到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为美国留下了遍布全美博物馆和住宅的精美艺术遗产。

本书探寻的那个时代中,对贸易和利润的渴望令美国和中国两种特质迥异的文化仓促相遇。但遗憾的是,这两种文化几乎从不曾真正参透过彼此。面对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度,很多美国人和中国人时时感到灰心丧气,抑或怒火难抑。这段历史中充斥着未竟的商业期望、巨额的贸易赤字,以及残酷的竞争、剥削和战争。在寻找商品时,美国冒险者曾大肆杀戮海獭和海豹,毁坏太平洋岛屿的森林,还加入鸦片贸易的行列。更有甚者,美国将中国苦力贩卖到美洲,强迫他们在加勒比海沿岸做奴工,收割甘蔗等作物,或是在秘鲁钦查群岛挖鸟粪。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远不止是一桩桩情节起伏的史事,在历史的帷幕之间,诸多令人瞩目的人物陆续登场。他们之中,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封建王朝的皇帝,也有在贸易热潮中大显身手的海员、商人、土著。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出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包括探险家、投机者、沉船落难者、谋杀犯和不循成规的女性。诸般人物让美中贸易异彩纷呈,生动真切。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28

版  次:1

开  本:大32开

加载页面用时: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