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的留学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我的留学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我的留学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作  者:(日)吉川幸次郎 著

译  者:钱婉约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定  价:22.00

I S B N :978710106083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历史与社会史实  中国  纪实  中国文学  文学  综合  史部  国学  通史  中国史  历史  回忆录/口述  纪实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1928年4月到1931年2月,吉川幸次郎在北京度过了将近三年的留学生涯。 在此之前,他曾于1922年春,第一次到中国旅行。他独自·人游览了上海、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中国南方城市,18岁少年敏感的心被美丽的江南景物所深深陶醉,不由得深情感叹道:“中国,天生是我的恋人!” 三年的留学生活,更加深了吉川幸次郎深厚的中国情结。这一时期及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吉川不仅在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方式方法上,而且,在生活处世的农着谈吐、行为举止、甚至思想情感上,都热衷与中同趋同。以至于多次被人误认作是中国人。

TOP作者简介

吉川幸次郎(1904—1980),生于日本神户,1923年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学习,主要在狩野直喜的指导下学习。此外还学习东洋电学。1928年4月,前往北京留学。吉川幸次郎是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京都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等身,尤以元杂剧研究、杜甫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著称于国际汉学界。其主要著作有《尚书正义》《唐宋传奇集》《杜甫笔记》《陶渊明传》等。

TOP目录

译者前言

一 我的留学记
留学之前
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
在尊重西欧的风潮中
京都学界与清末古典学者的接触
与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交往
被中国文学的“日常性”所吸引
清朝的学问和欧洲近代的思想
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力行
……

留学期间
种种幸运
到达北京之前
延英舍——寄宿的日常生活
整日埋头于语言学习
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
张作霖的北京撤退——北京大学的复兴
……

二 中国印象追记
雷峰塔
C教授
来薰阁琴书店——琉璃厂杂记
琉璃厂后记
中国的警察
南京怀旧绝句
高邮旧梦
《雨窗倚枕集》和我
柳絮漫话
随笔三篇
法隆寺的松
中国思想史上的人
中国人与法则
中国人与宗教
两个中国——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中国人的日本观和日本人的中国观

三 中国文学论
中国文学史之我见
中国文学中的希望与绝望
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生观
中国文学的政治性
史传的文学
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
中国人的幻想力
中国的文学革命

后记

TOP书摘

一 我的留学记

留学之前
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
——先生最初虽然是在入大学前就到上海旅游过一个月,作为留学生在北京,则是在1928年即昭和三年先生25岁的春天,到1931年即昭和六年先生28岁的春天这三年间,留学结束后,又往江南转了一圈,然后回国。这期间所接触到的民国初年学界的情况,在北京的所见所闻等,如能给我们后学讲讲,将是十分有益的事。今天获得这一机会,想先请先生谈谈留学之前的情况,即先生是怎样与中国文学结缘的,留学之前日本学界的有关状况等等。首先从为什么要去中国留学谈起吧。
那时的京都大学文学部有三种讲座,持续至今仍是这样,即中国哲学史,那时叫支那哲学史;中国语学、中国文学,那时叫支那语学、支那文学以及东洋史学,这三个讲座也可叫三个学科。这三个学科毕业的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到中国去留学。
因为这三个学科的毕业生很少,所以都去留学,首先有这种可能性。其次,做中国的学问不可以从来未去过中国。这在最近以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河野所长为团长的中国访问团一行在中国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有所反映,据朝日新闻社刊出的座谈会记录《中国纪行30日》中,岛田虔次君有十分恰当的论说。他说:京都的支那学是以与中国人相同的思考方法、与中国人相同的感受方式来理解中国为基本学风的。为此,如果不去中国留学就不可能做好中国的学问,这已成了一种规则。我是1923年即大正十二年人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科的,1926年即大正十五年毕业。毕业后去中国是既定的计划中的事,所以说,留学在那时是普通的事情。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1

印  次:1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8.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