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瓶庐遗恨:常熟翁氏传奇
瓶庐遗恨:常熟翁氏传奇


瓶庐遗恨:常熟翁氏传奇

作  者:王振羽 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4992783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历史人物    

标  签:传记  社会百相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瓶庐遗恨:常熟翁氏传奇》所叙述的对象,不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这样显赫的重臣,也不是慈禧太后、恭亲王、醇亲王等这样的最为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而是来自于江南常熟虞山脚下的翁家父子。翁家父子,本无显赫背景。也无赫赫战功.在承平时期,完全靠本分读书科举一途,自翁成封开始奔波宦海,到翁心存跻身京华,开始显达,终至翁同书、翁同爵、翁同□弟兄三人,出人头地,或为帝师,或者封疆,显赫一时,令人艳羡。这样的人前光鲜.是如何造成的?翁家父子,数代绵延,是事出偶然?仅仅靠上天眷顾皇恩浩荡?有无值得总结的内在规律?在如此大动荡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翁家父子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遭遇经历?遇到了怎样的挫折艰辛?又是怎样不屈不挠,能屈能伸,在困境中孜孜以求,最终成就一段家族荣耀光照门楣的传奇?翁同书是翁家三兄弟中的老大,也是唯一征战沙场领兵打仗的人,但其命运也颇为跌宕,最终死在西北宁夏;翁同爵署理过湖广总督,担任过湖北巡抚,层层攀升,处事圆融,还算善终;翁家三兄弟中,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然是翁同□,因为他的地位显赫,因为他在大内多年,更因为他是军机大臣、皇帝的业师,加之他命运结局的令人嗟叹,身后是非,任人评说,也是很自然的事。翁同铄的机遇与他的才具见识,翁同□的性格兴趣作风与他的地位,翁同□在晚清政局的糜烂和崩解中,究竟应该承担何种责任?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TOP目录

引言 别样的葬礼
第一章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
一、家风清白守义型
二、蟾宫折桂
三、喜跃龙门
四、辞官养亲
五、避难灵岩山
六、入阁拜相
七、“五字号”风波
八、尽瘁弘德殿

第二章 安徽巡抚翁同书
一、知兵翰林
二、临危受命
三、失陷定远
四、寿州被困
五、被劾入狱
六、马革裹尸

第三章 湖北巡抚翁同爵
一、蒙荫入仕
二、跻身地方大员
三、终成封疆大吏
四、署理湖广总督

第四章 两代帝师翁同□(上)
一、状元及第
二、陕西学政
三、为父案奔走
四、初为帝师
五、同文馆风波
六、身似闻门解缆船
七、得依福地沐新恩
八、刑都任上

第五章 两代帝师翁同稣(中)
一、再为帝师
二、立身南北之间
三、本纪班书仿子长
四、奉旨审理云南报销案
五、短暂的军机处行走
六、抄书读画小神仙
七、出任户部尚书
八、与李鸿章的恩怨
九、为君选才

第六章 两代帝师翁同□(下)
一、参预处理日韩事变
二、慈禧太后六旬庆典
三、再入军机
四、主战亦难和亦难
五、秘荐康有为
六、手拟《明定国是诏》
七、老夫惯听怒涛声
八、在戊戌政变的风波里
九、凄凉到盖棺

TOP书摘

翁咸封为人极重品节操守,清廉爱民。学正薪俸收入有限,海州又是个有名的穷地方,米价一日数涨,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常常靠野菜、豆屑、麸皮充饥。心存幼年常常跟随母亲到海州郊外去挖野菜。野外环境清静,空气新鲜,令人神清气爽,正是读书的好地方。母亲一边剜菜一边教儿子温习背诵诗文。母亲声音轻柔,如旷野风吟;儿子书声琅琅,似金声玉振。母子二人声音一高一低,十分和谐,常常引起路人驻足赞叹。而心存母子乐以忘忧,也常常忘记腹中的饥饿和野外的风寒。到了野菜盈筐,该回家的时候,心存的书也背得烂熟了。久而久之,剜菜背书成了习惯。翁心存独自一人在野外剜菜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一边剜菜一边背书。这天,他刚刚听父亲讲了《告子》一章,一到郊外就琅琅背诵起来:“孟子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他正全神贯注于挖野菜和背书,不知何时,一个人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当他背完一个段落,将_把野菜投入筐中,直起腰来稍事休息的时候,发现那个人正一只手抚摸着颏下的短须,看着他颔首微笑。他不由得脸红起来。看那人年龄在五旬开外,慈眉善目,戴一顶六合一统的黑缎帽衬,头发花白;一袭灰布夹袍,半新不旧;布靴白袜,略沾泥土。他觉得这个老者似曾相识,却又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猜想可能是学正衙署附近哪家店铺的账房先生。
  他正在低头思忖时,却听见那先生亲切地问道:
  “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我家姓翁。”心存腼腆地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呀?”
  “翁心存,小字二铭。”
  “名字不错。但不知你心存什么,铭记什么?”那先生笑吟吟地看着他问。
  “心存夫子之道,铭记忠恕之义。”心存按照父母对他名字的解释,应声回答。
  “好!答得好!”先生笑着连声夸奖。
  “先生,你家住哪里呀?”
  “离你家不远。我们是街坊。”先生微笑回答,一脸慈祥。
  心存随口吟道:“接孟氏之芳邻。”
  先生朗声笑起来,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他弯腰捡起心存筐中的野菜,问道:“这是什么菜呀?”
  “白蒿。”
  “啊,是茵陈,滋阴补虚,可以入药。”这先生颇通药理,像是开中药铺的。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如今早到了二月,只能当野菜吃,不能入药了。”心存小大人似的纠正先生的话。
  “蛮内行呀!”先生看着满脸稚气的翁心存,一边夸奖,一边饶有兴趣地问,“这野菜怎么吃呀?”
  “和豆屑麸皮一起煮,做菜糊糊。”心存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先生沉默不语了。久闻学正大人清贫,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学正大人竟然穷到一家老小靠菜糊糊充饥。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轻声问道:
  “菜糊糊好吃吗?”
  心存不高兴起来。菜糊糊又酸又涩,当然说不上好吃。他觉得这先生问得毫无道理,简直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他本来很想反唇相讥,挖苦那先生几句,但偷眼看那先生一脸悲天悯人的样子,于是改变了主意。随口甩出了两句四书语:
  “岁饥,用不足,如之何?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那先生听了,脸上忧容顿失,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05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3.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