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作  者:陈徒手 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10804358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哲学  哲学/宗教  中国近现代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本书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蔡旭、陈垣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获得2013年度“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2013年度新浪网年度好书、第九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等奖项。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  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位教授都是“天子脚下”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TOP作者简介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   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学》推动了国内口述史研究。

TOP目录

序言 
俞平伯:1954年的抵制和转弯 
马寅初在北大的苦涩旧事 
陈垣校长入党前后波澜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汤用彤:五十年代的思想病
贺麟:转型时代的落魄和转机 
周培源:坚辞背后的酸辛诉说
傅鹰:中右标兵的悲情 
文件中的王瑶 
蔡旭:大跃进“小麦王”的苦恼 
冯定:大批判困局中的棋子 
后记 

TOP书摘

北京市委认为知识界人士的反应以消极敷衍居多,急于与胡适划清界限,多方设法逃避过关,不少人还对俞平伯挨批表示同情的态度。而此时运动积极分子涌现得并不多,高层领导所期待的新生力量即青年教师则心虚,胆怯,没有勇气对教授的一些错误的学术观点提出批评,呈现了相当程度的怯战现象。

从总体来看,学术界当然取积极配合之势,但也显露芜杂、应付之态。系里党员动员北大哲学系主任金岳霖写文章批判胡适,金说:“参加参加中文系座谈会算了。”直到11月初,中宣部中层干部于光远打来电话,嘱他发起批判胡适,他才找了汤用彤、冯友兰、邓广铭、石峻等教授开会,仓促地给每人分配题目分头写批判文章。金还在会上表示:“俞在政治上与胡不同,要注意,不然会影响团结。”北大历史系主任、党内资深专家翦伯赞认为过去学术界思想水平太低,对青年人确实重视不够,有过偏之处,确有开展批评的必要。翦还说,李、蓝的文章是周总理发现并首先提出来的。(见市高校党委1954年11月11日《讨论红楼梦问题的各校动态》)此说与事实不符,也说明当时上下信息不通、了解有限的政治生态特点。

高校的纷争乱象开始呈现,人人自危,相互牵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李长之准备写三篇文章,分别是批判俞平伯、胡适和检讨自己。而北师大中文系主任黄药眠却把批判目标对准李长之,认定李长之在《文学遗产》所发的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有问题。黄布置下属印发李的文章准备讨论,展开斗争。北大中文系教授魏建功感喟道:“‘三反’是脱胎换骨,这次要刮骨疗毒。”同在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周祖谟只能拿王佩璋替俞平伯写文章之事作为批判的话题,说俞找别人写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是严重的剥削行为,而自己未能很好劝阻,必须做出诚恳的检讨。(见1954年11月11日高校党委简报《讨论红楼梦问题的党内外思想情况》)

中共高层很快提出对俞平伯的处理精神,基层党组织总结为十六个字,即“说明政策,解除顾虑,稳定情绪,端正态度”。

首先出马的是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他在作协学习会上发言说:“批判俞平伯先生,当然只是批判他的错误观点,而不是要打倒这个人。他在政治上是拥护人民民主专政,赞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文学所总支认为周扬的适时表态对在场的俞平伯是个很好的安慰,由此党总支又引申了周扬之意,肯定俞先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强调胡适则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敌人。

何其芳根据上级的精神发表了《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一文,在主旨上指出俞的思想和方法受到胡适的影响,但也列举不少事实证明俞在学术研究上有可取之处,譬如证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及前四十回、保存了悲剧的结局等等。党总支征求俞平伯的读后感,俞坦诚地表示,“这篇文章很全面,批评得很中肯,自己颇觉满意。”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4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9.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