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
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


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

作  者:杉浦康平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300166322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摄影    

标  签:设计  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是日本设计界巨人——杉浦康平宇宙学的结晶,用“万物照应剧场”这个称谓,在浩瀚的时间之流中搜寻人类文明起源的线索, 从图像表象中去解释深植于亚洲人民内心中的形象和概念,探寻人类传承的秘密和生存的凭依!从中映射出纷繁的古老文明的迷人舞台,通过此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杉浦先生的创作理念,领略先生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联想力,并且可以管窥先生在其立体的艺术实践中,如何从森罗石象的形态中发掘出具有“灵力”的“原型”,并赋予新的“生命”,创造出卓荦冠群的一代造型。让我们走进杉浦康平的宇宙世界,去感悟其中意蕴无比的广阔天地。

TOP推荐理由

造型,原来如此!造型,不仅如此!历史的时间得以再生,不同民族的美重现辉煌。变幻莫测的图像世界,造型的神秘与绚丽之美。悠游型间传递亚洲声音,正读沃土珍视东方文化。通过12篇浑然天成的论述可以管窥先生在其立体的艺术实践中如何从森罗石象的形态发掘出具有“灵力”的“原型”,并赋予新的“生命”,创造出卓荦冠群的一代造型。
“一本书不是停滞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够早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他的“自我增值”、“微尘与噪音”、“流动、渗透、循环的视线流”、“书之脸相”等设计理念和“万物照应剧场”、“汉字的天圆地方说”等理论构成了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每读这本书,都会伴随新的发现。

TOP作者简介

杉浦康平[SUGIURA KOHEI]

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亚洲设计研究所所长、名誉教授。
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
1955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
1964年至1967年任德国乌尔姆(ULM)造型大学客座教授。
1970年起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
多次策划介绍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相关书籍的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象形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颇大。将亚洲传统的神话的图像、纹样、造型的本质形容成“万物照应的世界”,见诸多部著作。
1971年获第二届野间出版文化奖,1982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7年获每日艺术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带勋章等。
2006年开始在北京、深圳、南京、成都举办“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展”。
主要著述:《日本的造型、亚洲的造型》(三省堂);《造型的诞生》《生命之树 花的宇宙》(以上NHK出版);《吞下宇宙》(讲谈社);《叩响宇宙》(工作舍)。编著:《视觉传播》《亚洲的宇宙观》《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文字的宇宙》《文字的祝祭》等;设计作品集:《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TransArt)《杉浦康平 脉动的书——设计的手法与哲学》(武藏野美术大学)等。

TOP目录

著者初版序:“生命记忆”和“万物照应”——杉浦康平…………001
初版序:聆听注入“生命力”造型的历史回声——吕敬人…………006
初版译后记——李建华  杨晶…………012
令人感叹  智慧的惊奇  杉浦的宇宙学 ——岩田庆治…………014
前言:有“生命”的“造型” ——杉浦康平…………015
1.太阳的眼睛?月亮的眼睛——身体讲述宇宙开辟的“造型” …001
2.对称的造型——阴与阳、天与地,流转的“造型”……………023
3.二即一——融合对立之力,合二为一的“造型”…………039
4.天涡、地涡、蔓草涡——卷进万物“生命”的“造型”……052
5.身体跃动产生缐——动、看。人体里蕴藏的“造型”……074
6.汉字植根于大地——表现上天恩泽、大地力量的“造型”……092
7.象征祥瑞的文字——枝叶舒展的寿字“造型”……109
8.书的脸、书的身体——从一张纸说起,变幻的“造型”……123
9.道路地图、人生地图——描绘心灵轨迹的“造型”……147
10.柔软可塑的时空——使环境发生变化的感觉之“造型”……165
11.手中的宇宙——凝缩于手指的曼荼罗的“造型”……180
12.吞下世界——与身体合一、宇宙的“造型”……194
后记:“造型”的圆环……213
谢辞…………215
参考文献 …………218
摄影、图片提供……220

TOP书摘

聆听注入“生命力”造型的历史回声
——走进杉浦康平的宇宙世界
吕敬人
多年来,不仅在艺术设计理念方面得益颇深,在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世界观方面也得到恩师点拨和指引: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不耻下问、广学博取的求知欲望,不宣扬自己的开阔胸怀,宽容他人的豪爽性格……
先生经常谈到东西方思维哲学之不同。西方人强调人本,东方人则强调以自然为中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西方人的世界用肉眼是看得到的,而东方人心目中的世界是不可视的,她存在于精神心灵之中。东方人的自我心中要有大宇宙的存在,人的生命要融合于整个自然宇宙之中。
先生的“纯真”演化成精神的关注、极具热情的创造力,几乎他的每一个设计都富含意念,具有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创造性;是注入丰富内涵的生命的设计,而不是机械的物象构成和色彩游戏。他的书籍设计作品贯穿了他将信息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五感共存的活性化创造的大胆实验,以至多少作家、读者为他的作品所感动,多少设计家学习摹仿他的创作形式。
他策划组织设计的众多展览,如曼荼罗—出现与消亡展,亚洲之宇宙观展,花宇宙—染?织?饰展等,均引起了日本国内外极大的反响;他受不丹王国政府之邀为其国家设计充满民族特质的邮票;他首开将时间、空间、物量相对视觉化之先河,创造力世界第一个时间轴地图、味觉地图、人生地图……这种具有超乎想象的图像解析信息传达方式;他对文字研究一如对音乐的爱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学说;他为“写研”做了解析汉字专题的年历,连续了二十年;他编著的《文字的宇宙》《文字的祝祭》充分体现了“杉浦文字论”学说的结晶;他策划制作的《星星的书》运用立体凸面镜和特殊的平面印刷技术实现四维空间的宇宙图像,是世界稀有的奇书,在日本已经再版三十多次,世界各国也纷纷出版。
“杉浦图像学”的核心是曼荼罗的独创性研究,《圆相艺术工学》是曼荼罗图像研究的延伸,他潜心于丰饶的曼荼罗的宇宙论中,逐层剖析沈敏的宇宙圈中人类生存的生死观;杉浦先生设计的《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运用中国及日本传统的经折装、卷轴装和西方线订装等六种书籍形态合成一函,东西书籍文化融为一体,可谓是具有历史性创想的书籍设计精品,此书荣获1982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评比金奖及其他多项殊荣。
杉浦先生的创作范围和兴趣已远远超出平面设计的范畴,而更多集中于亚洲文字生态圈的研究和亚洲文化精神内涵的探索,从图像表象中去解释深植于亚洲人民内心中的形象和概念,探寻人类传承的秘密,和生存的凭依。《造型的诞生》就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诞生了。先生以其丰富的联想力和敏捷的判断力,细密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在浩瀚的时间之流中搜寻人类文明起源的线索,正是对现代文明的一中反思!杉浦先生认为当今人们处于一个“饱食年代”,在如此庞大的物质泛溢的环境中,深入思考、选择未来的能力却在大大下降,人类千年文化之根在当代人心中渐去渐远。物质的富庶并不说明内心精神世界的丰裕。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靠世世代代一心一意的日积月累,才闪烁出如此夺目的光彩。现代人既领受着这种文化之光的洗礼和恩惠,却不去仔细辨析理解、心存感激,而是急功近利,忘记传统的价值——现代文明的根,是多么的可悲。
“造型的诞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繁复无边的过程。它潜存于民族文化深层意象之中,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却折射着社会文化衍进的错综迷离的关系。浅显直觉地去理解造型,即是“通过五官感觉捕捉到的物体形态”或者说是“显露于外表的姿态、外形”。然而,深入追溯每一种造型产生的渊源,我们可发现人类在与大自然及整个宇宙的接触中不断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千姿百态,孕育着生命力的种种造型形态:文字的造型、人体行为的造型、宗教崇拜的造型、书的造型、地图的造型……她们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历史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绵绵相连,人类智慧所产生的想象力瞬间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型世界。
“造型的诞生”不仅仅是视觉图像的寻根追源,杉浦先生用“万物照应剧场”这个称谓,在我们面前展现出通过某一造型或现象的反复观察、引证,从中映射出纷繁的古老文明的迷人舞台。浓缩其中的相辅相存的人文关系和文化含量,就像编织一张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网。所谓“照应”,正是先生以图像这一个有趣可视的主题作为锲入点,关照社会历史发展、文化生命衍生、人类智慧不灭的联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杉浦先生事务所的名称“PLUS EYES”,直译是复眼,即昆虫的视觉器官,由无数个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一个繁密的多眼体,当时我甚感困惑,请教先生,得知这是复眼的联想引申——“多视点”,噢……对宇宙万物,对昨天、今天、明天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解析、探究……这正是杉浦理念的精髓啊。让我们走近杉浦康平的宇宙世界,去感悟其中意蕴无比的广阔天地。
                                                            
“生命记忆”和“万物照应”
杉浦康平
《造型的诞生》能千里迢迢奉献给我尊敬的、中国的相于良友,令人大喜过望。这本涉及内容广泛、图像丰富的书,在中国三位朋友诚挚的友情相助以及日中两国诸多人士的热心支持下,中文版得以问世。首先在此向他们致以由衷的谢忱。
《造型的诞生》由十二章组成,在执笔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两个主题。
一是蕴含于《造型的诞生》渊源中的“生命记忆”。
二是本书中展现的种种“造型”尽管主题各异,超越各国文化范畴,但仍然相互“连锁”、相互“照应”。可以说,广为大众喜爱、认同的“造型”永远超越时空,将文化的广博凝聚在一起。
这两个特征对本书中出现的种种“造型”带来独特的亲和性,成为其集中统一的源泉。“万物照应剧场”即缘于此。
首先来看第一点——有关“生命记忆”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在(现代)这个时间链中。人只要活着就很自然地朝前走,向前、一直向前。现代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心扑在现在和接踵即至的未来时势上,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物,无暇旁顾其他,而容易把过去时间的沉淀置于脑后。
但是,只要“稍一”回首,重新审视自己,便会发现人们内部积蓄的种种体验和丰厚的实践。不言而喻,这就是以往从未间断过的生命活动所产生、并随着时间研磨成形的沉积物。
它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人生体验上,而是与更久远的、父母给予的东西,乃至与上古祖先的力紧密相连。而且,每一个细胞以及隐含其中的DNA排列上也分明地刻印着这绵延几十亿年生命的历史记载。
即,直至细胞及细胞核的层面,丰赡无比的过去这个时间襞形成了我们的全部存在或感知、理性的纤细震颤。这就叫作“生命记忆”。
感受“造型”之美,并为之感动。这种感受力的源点必然受作用于无数生命体为生存不惜一切的、真挚勇敢的行为,以及由这种行为培养起来的深刻的审美意识。
一个“造型”,一件作品为千万个公众接受、喜爱,成为人们共有的美的财富,其背后蕴含着“生命记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超然于当今一个时代、现在(现代)的时间链。
本书十二个章节所囊括的话题中,字里行间饱含对生活于“现在”的我们动辄忘却的“生命记忆”所引发事象的畏葸之念。
以下再看第二点——“各种造型的相互连锁、相互照应”的问题。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人体结构。人体以体轴为界,呈左右对称的形态。在外观上的对称性并非仅限于人类,它几乎涉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形态。
这种对称性与世界上各种相互对立的其他事象,特别是内心世界中浮现出的意象的对立组合很自然地连在一起。于是,右与左、前与后、天与地、过去与未来……这些时空的延展乃至黑与白、红与蓝、阴与阳、生与死……涉及大千万象的无数对立项便显现出来,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种意象的对立性并非仅限于某个文化圈,它与人类创造的几乎所有文化相融通。
融通的概念……这恐怕与以“生命记忆”为依据认识问题的方法有关,融通可以将多个不同文化圈凝聚在一起,产生“相互连锁的造型”、“相互照应的造型”。
在本书中也探讨了蕴含于形形色色事物渊源的对称性、对立性,从人的两个眼球或左右对称的手以及手指结扣的造型、涡旋纹样、曼荼罗佛像图……到文字、书籍、地图乃至宇宙观……并对原本两个事物的对立面互相流动,互相融合,变为一体,即“二即一”的过程做了观察和分析。
这是贯穿于古代中国或古印度探赜索隐之“造型哲学”的大原理:万物相互照应。
我认为,美的造型、感人的造型建立在源远流长的“生命记忆”基础之上,她超越其主题和国界,相互“连锁”,相互“照应”……
本书的十二章将上述“二个”特征融会贯通,又使其浑然“一体”。
《造型的诞生》中文版的问世则是建立在另一个同时性存在、超越文化圈的“连锁”和“照应”关系上。那就是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印度或东南亚与日本跨越亚洲文化圈的人际交流与友情的大圆环。
十年前,吕敬人来到日本,到了我的事务所。他和蔼可亲,笑容可掬,谈吐大智若愚。我们 (包括助手)从相遇的瞬间便互相产生了深厚的友情。他是从动荡的中国现代史中走过来的。他为人处事、生活态度始终温文尔雅,但其推进中国图书设计事业的意志和热情却像钢铁一样坚定、炽热。
我们认真地讨论了日中交流史、当今世界诸多问题以及对文化动向、近代装帧设计史的种种看法。在他的激情和他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教养激发下,我们中间展开了五花八门的话题。在探索具有亚洲特色装帧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我感觉新鲜的观点源源涌出。这可能就是促成本书中文版问世潜在的背景。
本书中包括多个我愿与中国朋友共同思索和解决的问题。它们是站在与现代西方文明史观不同的视角,通向东方思维方式的纲。我愿以本书出版为契机,对吕敬人的执着追求作出响应,锲而不舍地探讨这些问题……
各种“连锁”和“照应”的圆环是本书的基础。但愿这个珍贵的圆环不仅在出版和设计方面,而且在加强世界相互理解、重建地球环境的领域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令人感叹  智慧的惊奇  杉浦的宇宙学
岩田庆治
潜在于民族文化深层意象中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理活动,可以形成图像展现在人们眼前。
此岸清澈如镜的眼睛和彼岸的森罗万象一忽对峙,怒目相觑;一忽又化解,和颜春风,无限延展开来。于是产生了新的形象。
杉浦的图像充满宇宙的神奇,结构严谨,拥抱自然,透着令人心醉的惊奇。在独具匠心、难以言表的黄色材纸上,历史的时间得以再生,不同民族的美重现辉煌。
最近,文化、文明之类辞藻颇为时髦,但是人们生息的场所并非这两个领域可以完全涵盖的。
杉浦的世界似乎别有所在。
那里有文化的沉淀,那是文明传播前的、还没有名字的世界。
如何给这个世界命名?或许不命名更好。

有“生命”的“造型”
我决定以“造型的诞生”为主题。因为我一直在思索:“造型”是如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想亲临这一瞬间,去追溯造型发生的渊源,还想亲眼目睹她的成长和变化……
我查“造型”一词,它的解释为“通过五官感觉捕捉到的物体形态”,并说是“显露于外表的姿态、外形”和“一定的形式”。从“五官感觉”一词可见,她和感觉关系尤为密切。
在本书中我将对“かたち”(音:kataqi)作为“かた”(音:kata)和“ち”(音:qi)的复合体重新认识。
我所谓“かた”,即型。例如:砂型。意思是“反复产生同一个形状”;反过来说即“不断产生的物状”,即大量生产的东西;或被作为“规定物体的外形、形状的规范”。强化了这种规范作用,“型”增加硬度,凝固,变成坚硬、固化的东西。
另一方面,所谓“ち”,即灵。如“いのち”(音:yinoqi。意:生命)的“ち”(音:qi)、“ちから”(音:qikara。意:力量)的“ち”。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将自然界蕴藏的灵力、肉眼看不见的生命力的作用称作“ち”(灵),倍加尊崇。
“灵”首先就是在体内循环的血液、乳汁。同时还是指自然界生命之气息——风(东风等)和遍布天地之间的灵力、肉眼看不见的咒术的灵力(例如灵仙、魔物等)。
这个“灵”化为血液与乳汁在“形”中循环或变成风和灵力,唤醒沉睡在“形”中的呼吸。她去摇撼动辄静止、停顿的“形”,使其不断流动、骚动、沸腾。在“灵”的作用下,“形”变成有血有肉的“型”,变成蕴藏灵力、金光灿灿、光彩夺目的造型。她被赋予“生命”并开始生机勃勃的搏动。
在那一瞬间,身临其境,解开它背景中蕴含的“灵”力之谜……这正是我围绕这部《造型的诞生》所进行一系列思索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各种造型触目皆是:与喜庆的场合和宗教礼仪密切相关的造型;反映身体特性的造型;亚洲的造型……在人类和造型的各种相互关系中,我想集中思考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第一章至第四章)是“与身体结构共鸣的造型”。她对称,统一,同时还产生涡旋,抓住宇宙的根本原理。
第二(第五章至第七章)是以汉字为首的“文字”的诞生。身体跃动产生线,变成文字。其节奏投影在文字结构上。另一方面,文字又回归哺育它的故乡——大自然的怀抱,产生新的造型。
第三(第八章至第十章)将观察在“书”和“地图”这些传媒的时间、空间中造型是如何变化、编织故事。
第四(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是造型重新回归人体,作为小宇宙的身体扩张到吞掉大宇宙……
“型”中注入“灵”,宣告充满“生命”的“造型”的诞生。让我们在所创造的无数图像的相互关联中发现那让人叹为观止的瞬间吧!

人体中凝聚着宇宙的力量
印度教的圣典《薄伽梵歌》(注2)中生动记述着克里希那大神(梵文Krishna)化作宇宙之大的形象出现的壮观场面。?
它将全世界吞下,将胎内化为宇宙,顶天立地,其永恒的至上神的形象在近代印度许多细密画中都有描绘。下面看一下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暴风雨般直立的头发。口喷烈火。天上的星斗在胸前、肩上闪烁,在顶着宇宙创造神梵天(Brahma)的额头下,金色的右眼和银色的左眼、即太阳和月亮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两只眼球和天上的两个光球完美地照应,从它体内放射出全宇宙的光波。《薄伽梵歌(Bhaga vad-gita)》中第十一章描写克里希那大神的显现有这样一节:“我看到他的尊体……化为火团光照四方……向所有的方向喷发火焰和阳光……没有开始,没有过程,没有终结,拥有无限的力量、无数手臂,以日月为眼,以火焰升腾的祭火为口,用自己的光明温暖着整个世界……”。?
日、月的眼球。不仅接受外界的光,而且自身也发光。“日月眼”的创意是巧妙表现人体中凝聚宇宙力之壮观意象的一种手法。?
日、月的光辉从两只眼球放射出来……这种意象产生的另一个理由可以认为它与印度自古发达的“瑜伽”(Yoga)修行法不无关系。
瑜伽行者长期苦修行,试图激醒自身体内潜在的活力,使身体具有灵性。?
瑜伽重视呼吸法。行者们随着呼吸入“气”(Prana)。?
“气”即充溢在天地自然间清澄的“气”流,在印度也叫“宇宙风”。被吸入体内的“气”通过遍布体内的无数脉——即从解剖学角度不可视的“脉管”(nadi)—被送往身体的各个角落。还有的观点认为,约七万条瑜伽脉像树枝一样布满人体。?
其中有三条脉管特别重要。?
一是沿脊椎从海底轮至头顶梵穴的中脉;二是右侧从海底轮通过右鼻孔的右脉;三是联结海底轮和左鼻孔的左脉。?
吐息,纳息。其间还有屏住呼吸的状态。例如,从右侧鼻孔吸入气,要从右侧的右脉使之下降,静静地在体内循环。于是,在稍事屏息静气后,再把彻底下降的气转到左侧的左脉,使其徐徐上升。这样的纳息—屏息—吐息是通过改变左右鼻孔静而持久地重复。?
据说在调息的深化过程中,行者右侧半边身体的“太阳的力这两种力量”和左侧半边身体的“月亮的力量”逐渐苏醒……行者使量互相抗衡,在实现高次元控制的同时,使这种力量通过中间的中脉上升到头顶,使太阳和月亮的能量连接化一。呼吸法唤醒太阳的力量、月亮的力量。将这两种力量结合,冥想成就,即达到“开悟”。?
唤醒(或摄取)并驾驭日、月的力量于右、左侧身体——这种修行法不限于瑜伽,中国道教的引导术、养生术也采用之。

体现宇宙的龟与汉字的结合
棋盘或都市象征的四角造型与古代中国、特别是东汉时代后期倡导的“天圆地方”说的宇宙观相关。根据天圆地方说,大地是广袤无垠的方形,而天是圆或半球状覆盖大地。
这种将世界彻底单纯化的模式对古代中国的种种造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说有一种动物本身就代表天圆地方说。即龟。
龟背甲壳圆圆隆起,而腹部甲壳则平坦舒展。背部甲壳属于天空,腹侧则为大地。而夹在甲壳中间的龟肉则是含水蒸气的大气。
即龟的身体本身既是天,又是地,加之充满其间的大气,象征着一个完整的宇宙……
由龟的宇宙模型性自然联想到龟与汉字诞生的直接关系。
今天的汉字是以殷代突然出现的一系列文字群为原型的。它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被刻在鹿胛骨或龟腹侧平坦的甲壳上记录下来。
到底刻的什么字呢?
例如用火烤龟甲,向神祈愿,并将由此产生的裂纹作为神意的象征来认识,将结果刻在龟甲上。这被称为龟卜。汉字之祖——甲骨文应运而生。即龟腹侧象征大地的平坦的甲壳是汉字诞生的基础。
由此看来,汉字为什么写在四角平面上的道理也就逐渐清楚了。
四角平面孕育着广袤无垠的大地,汉字的一点一画和建在上面的都市规划法一样是在四角平面上的造型。在宇宙论的广袤中加入人的行为因素,并使这种行为升华到汉字的造型。这,就是汉字。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56.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