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全球艺术史(第2版,全彩插图)
全球艺术史(第2版,全彩插图)


全球艺术史(第2版,全彩插图)

作  者:(加拿大)基西克 著

译  者:水平,朱军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54434158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历史  全球史  世界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全球艺术史》汇集了5000年全球绘画、雕塑及建筑艺术的动人故事,透过近500幅旷世杰作细数艺术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与辉煌。
       
本书从独特的观察视角剖析了50余幅巨作,例如乔托的《哀悼基督》《圣母子》、马萨乔的《逐出伊甸园》《圣三位一体》、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亚历山大城的凯瑟琳》、提香的《田野合奏》等等,着力挖掘艺术构想的精髓,阐释独具匠心的创作技巧,体现广大和精微并重、深入和浅出两立的特色,实为研究之佐,入门之径。

大多数的艺术史读物分为两个相当鲜明的阵营:一种是引用传统西方艺术书籍的教义式的鉴赏;另一种是标榜“新时代”的教材,事实上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观点。关于艺术在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的作用问题,没有给读者提供任何观念。而《全球艺术史》的特点是以地域和时代的大文化为背景,介绍、分析艺术流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TOP作者简介

约翰·基西克既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画家,又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美术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多年来在艺术领域一直孜孜以求。早在上高中的时候,他的学习就名列前茅,并擅长绘画与体育。毕业之后,他做出了在美术音乐学院工作的选择,致力于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懂得艺术的人,无论学生们将来是否成为一位职业美术家或音乐家。

TOP目录

致谢 1
前言 3
引 子 6
影像的力量 8
作为语言的视觉艺术 11
艺术及其编码 14
语汇课 16
线 16
灰度 18
色彩 19
和谐和无序 22
不断变换的面孔 24
善、恶、丑 26
修订 28
课程设置 28

第一章
艺术之始 30
艺术的本质 33
旧石器时期的图像 34
拉斯科洞穴 35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37
安全的后方居民:新石器时代 38
石阵 40
史前与原始文化 41
艺术及其更为复杂社会的发展 45
纪念性建筑(monuments)的意义和功能 46
古埃及文明的兴起 49
古埃及艺术与永恒的观念 50
纪念性建筑与权力 52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 54
古代中国 57
印度河流域文化 59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59
概述 61

第二章
古典世界的艺术 62
古希腊的艺术和观念 66
自然主义 67
人体 68
现实主义 69
古希腊艺术的起源:
公元前1000—公元前600年 70
陶器 71
雕塑 72
古风时期:公元前600—公元前480年 73
雕塑 73
瓶画 74
建筑 75
古典建筑和卫城 78
古典雕塑:公元前479—公元前323年 8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观 85
古典时期晚期和希腊化时期 86
向罗马过渡 91
伊特鲁里亚艺术 91
罗马的兴起:共和时期的艺术 92
奥古斯都及其帝国 96
建筑 96
罗马壁画 101
概述 103

第三章
艺术与宗教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的视觉艺术104
犹太人的传统 107
犹太艺术 112
基督教的传统 112
图像和形象 113
早期基督的建筑 115
圣索菲亚大教堂 117
马赛克和景泰蓝 121
圣像画 124
对图像的辩解 125
罗马风格时期的基督教艺术 126
A.叙热和哥特式大教堂 128
玻璃和书籍 132
伊斯兰艺术 135
书法与阿拉伯图案 137
建筑 143
印度教及图像崇拜 145
印度艺术的历史背景 146
雕塑 146
建筑 147
印度绘画 149
佛教艺术传统 152
早期佛教艺术和建筑 152
佛像艺术 154
中国佛教绘画 156
早期的中国绘画理论:气韵的观念 157
日本禅宗画 159
概述 161

第四章
文艺复兴艺术的问题和观念 162
学术的兴起 166
个性与人文主义 168
人体 170
乔托与人物画的解放 170
1400年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和艺术目标 175
线性透视及其他文艺复兴程式 179
北欧艺术的自然主义 186
艺术资助人和文艺复兴的高潮 190
多纳太罗 191
波提切利 192
达·芬奇 194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理念 196
罗马,文艺复兴的巅峰 197
拉斐尔 200
建筑 203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评论:瓦萨里 206
16世纪威尼斯绘画 207
提香 208
文艺复兴高峰时期的北欧绘画 209
丢勒 210
格吕内瓦尔德 213
博斯 215
概述 215

第五章
巴洛克艺术 218
《最后的审判》和1541年的罗马 220
宗教改革 222
反宗教改革 225
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 229
卡拉奇和卡拉瓦乔 229
贝洛里的艺术批评 235
贝尼尼和雕塑中的巴洛克审美趣味 237
巴洛克石雕 238
巴洛克建筑 240
博罗米尼的圣卡罗教堂 241
罗马的影响 242
艺术理论和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改造 245
西班牙绘画 248
荷兰和佛兰德斯艺术 252
鲁本斯和伦勃朗画《基督下十字架》 254
伦勃朗和蚀刻艺术 261
肖像画和风俗画:哈尔斯、凡·代克、维米尔 264
巴洛克艺术的衰落 270
概述 271

第六章
理性和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欧洲艺术 272
凡尔赛宫和巴洛克艺术的衰落 275
卢梭对凡尔赛宫的批评 276
罗可可艺术 280
瓦托 280
教化的风尚:有关艺术的论述 282
雷诺兹和皇家美术学院 282
狄德罗 285
公共博物馆的诞生 287
新古典主义艺术家 288
大卫 291
美国新古典主义 293
艺术与人的非人性 295
艺术与英雄史诗:浪漫主义 297
序曲:工业和科学革命 297
浪漫主义艺术理论中的草图和未完稿 298
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1818) 300
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的争论 301
弗里德里希 304
泰纳和康斯特布尔 304
哥特艺术和拉斐尔前派 306
概述 309

第七章
现代社会及其艺术 310
意识形态的迅速发展 312
艺术和文化理论的进步 314
库尔贝 315
照相术与绘画 317
早期照相术的发展:
涅普斯、达盖尔和福克斯·陶尔博特 317
早期摄影的美学特征 319
柯罗以及照相术对其作品的影响 321
19世纪中叶的艺术家 322
19世纪的色彩理论 322
马奈的现代特征 324
印象派 327
莫奈 328
印象派画家的各种尝试 329
石版画艺术 333
19世纪的雕塑 336
吕德 336
德加 338
罗丹 338
色彩的革命 342
修拉 342
日本绘画的影响 344
高更 345
凡·高和蒙克 347
主观与表现 349
马蒂斯 351
关于钢铁和摩天大楼 353
技术的进步353
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354
摩天大楼355
流动的自然356
塞尚356
突破: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358
概述361

第八章
美洲艺术 362
游牧社会的艺术 364
早期文明 368
两种世界的碰撞 371
早期美洲黑人的艺术体验 375
非洲遗产 375
哈莱姆复兴 378
崇奉大地 379
三位风景画家:科尔、霍麦、奥基夫 380
“七人集团”及加拿大风景画 382
作为社会批评家的艺术家 386
墨西哥壁画 386
美国纪实摄影 389
概述 391

第九章
20世纪艺术 392
作为一种观念的平面 394
立体主义 396
未来主义 401
作为观念的拼贴画 403
反思另一个旧观念 405
达达派及其传统 406
阿尔普和恩斯特 408
开启无意识之门:超现实主义及其传统 410
超现实主义绘画 411
超现实主义雕塑 414
探索更为纯粹的艺术 415
抽象艺术 416
建筑中的现代艺术 420
F.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 420
风格主义的建筑 422
包豪斯 423
国际主义风格 424
先锋派在美国 425
抽象表现主义 426
M.罗斯科和B.纽曼 432
极少主义的出现 433
一个时代的终结 438
概述 438

第十章
当代艺术 440
前言:现代艺术的讽刺和衰落 442
杜尚的教训 445
劳申堡和约翰斯 447
波普艺术的审美倾向:利希滕斯坦和沃霍尔 448
波普之后的艺术:一些思考 451
拓展的领域:概念艺术 452
行为艺术和电视艺术 454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457
新建筑 457
新表现主义和形象的回归 459
挪借的艺术 463
组装艺术 465
女性艺术和女性主义批评 467
一堂历史课 467
第一代女性主义艺术和艺术批评 471
第二代 473
种族特征和修正论 475
非裔美国人社会的艺术及批评 477
关于公共基金和审查制度的一些狭隘思想 482
结论 484

TOP书摘

修拉,对色彩理论和绘画的关系最有意思的研究来自G.修拉(1859-1891年)。修拉也许是最理解谢弗雷尔色彩理论对艺术的影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19世纪晚期是受到理论影响最明显的。

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图7.34),花了两年的时期才完成,也是“分色主义”(也叫“点彩派”——译者)理论应用最充分的例子。他用精心选择的浓色“小点”作画,然后运用谢弗雷尔的色彩中和原理,用这些色点组成近似于其他颜色的组合,使它们与分散在更大范围内的色点产生共鸣。在色彩要保持一致的地方,他仅仅是取消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色点。修拉也有效地运用了谢弗雷尔的“负余像”理论,将相互冲突的互补色直接点在一起(注意图7.35,红色点缀在绿色区域之中)。于是这一区域有一种礼堂上的颤动感,很像闪烁的自然光。在这里,科学和艺术相结合,成为19世纪对世界的真实阐释。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93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15.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