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清华北大状元最爱读的国学常识大全集(特惠超值版)
清华北大状元最爱读的国学常识大全集(特惠超值版)


清华北大状元最爱读的国学常识大全集(特惠超值版)

作  者:史磊

出 版 社:万卷出版社

丛 书:三最丛书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定  价:19.60

I S B N :9787547011393

所属分类:   

标  签:综合性图书  丛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古圣先贤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如若我们不能把中华民族之文化流传下去,岂不是在自毁根脉?本书是为了实现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构筑起相对完整的国学体系的目的所精心编著的。书中运用浅显流畅的文字及简洁独特的表达方式,把国学的整体架构和最基本的常识展现出来。并且还配以精美插图,组成了另外一组阅读线索,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TOP目录

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学
  孔孟之道
     儒之始祖——周公
     圣人——孔子
     宗圣——曾参
     复圣——颜回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天命”与“天道”
     禅让
     仁者爱人门O
     道之以德门
     不患寡而患不均门
     和而不同门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门
     人之初  性本善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门
     仁政门
     以民为本门
  外儒内法
     另类儒家——苟子门
     性恶论门
     王道与霸道
     儒家时代的开创者——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大一统
     三统三正
     天人感应
  经学
     “今文经”和“古文经”
     三世说
     谶纬之学
     学者世家——刘向父子
     “古文经”大师——贾逵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
     名门名师——马融
     乱世通儒——郑玄
     复兴儒学的倡导者——傅玄
     家学流芳——颜之推
     经史名家——颜师古
     一代鸿儒——孔颖达
  理学
     关学创始人——张载
     理学启蒙者——周敦颐
     理学奠基人——二程
     理学宗师——朱熹
     格物致知
     “天理”与“人欲”
     心学创始人——陆九渊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心即理
  明清儒学
     皇帝的教父——张居正
     郑成功之师——钱谦益
     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考据大师——戴震
     桐城名士——姚鼐
     新思潮开创者——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经世大家——魏源
     “中兴”名臣——曾国藩
     维新领袖——康有为
  儒家文化
     道德
     华夷之辨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四维八德
     中庸之道
     宗法
     祭祖
     祭孔
     嫁娶
典章制度
  礼乐类
     祭祀
     礼器
     国号
     陵寝
     年号
     封爵
     宫室
     宦官
     雅乐与俗乐
  职官类
     诸侯
     三公
     丞相
     九卿
     三省六部制
     尚书
     太师
     总督
     巡抚
     提督
     军机大臣
     大学士
     锦衣卫
     东西厂
  选举类
     世卿世禄制
     门客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乡试
     会试和殿试
     秀才
     举人
     状元
     榜眼和探花
     翰林院
     国子监
     八股取士
     武举
  土地赋税类
     井田制
     初税亩门
     地主门
     休养生息门
     徭役门
     屯田门
     均田制门
     租庸调制门
     两税法门
     王安石变法门
     一条鞭法门
     摊丁入亩
  军事类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门
     胡服骑射
     世兵制与征兵制门
     马镫门
     北府兵门
     府兵制门
     募兵制门
     节度使门
     猛安谋克制门
     成吉思汗的怯薛军门
     火器门
     八旗门
     绿营门
中华文化的外延——诸子之学
  清静无为的道家
     道家门
     老子门
     列子门
     庄子门
     田骈门
     慎到门
     尹文门
     道可道  非常道门
     “有”和“无”门
     清静无为门
     不争门
     道法自然门
     逍遥游门
  反对战争的墨家
     墨家门
     墨子门
     兼爱门
     非攻门
     尚贤门
     节用门
     尚同门
  崇尚刑名的法家
     法家门
     管仲门
     商鞅门
     韩非门
     李斯门
     人性好利门
     重农抑商门
     轻罪重罚门
     王权至上门
  朝秦暮楚的纵横家
     纵横家门
     鬼谷子门
     淳于髡门
     范雎门
     张仪门
     苏秦门
     乐毅门
     甘茂门
  神秘莫测的阴阳家
     阴阳家门
     阴阳学说门
     五行学说门
     五德终始说门
  运筹帷幄的兵家
     兵家门
     孙武门
     司马穰苴门
     孙膑门
     吴起门
史学
  史学大家
     左丘明门
     司马谈门
     司马迁门
     班固门
     陈寿门
     范哗门
     沈约门
     杜佑
     司马光门
     钱大听门
     赵翼
     梁启超门
     王国维门
  史学基本概念
     正史、别史、杂史门
     纪传体门
     编年体和国别体门
     通史和断代史门
     金石学门
     目录学门
     版本学门
     校勘学门
     辨伪学门
     史源学门
     辑佚学门
     类书门
     野史门
文学
  文学大家
     屈原门
     司马相如门
     “三曹”门
     建安七子门
     陶渊明门
     初唐四杰门
     王维
     李白
     杜甫
     唐宋八大家
     刘禹锡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柳永
     范仲淹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文天祥
     关汉卿
     王实甫
     施耐庵
     蒲松龄
     吴敬梓
     曹雪芹
  文学基本概念
     楚辞
     乐府民歌
     诗
     词
     曲
     赋
     杂剧
     传奇、小说与诗话
     评点
典籍
  经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仪礼》
     《周礼》
     《礼记》
     《周易》
     《易传》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春秋繁露》
     《尔雅》
     《说文解字》
     《释名》
     《广雅》
     《广韵》
     《五经正义》
     《四书集注》
  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国语》
     《战国策》
     《史通》
     《通典》
     《资治通鉴》
  子
     《道德经》
     《庄子》
     《墨子》
     《苟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韩非子》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
     《山海经》
     《论衡》
     《世说新语》
     《颜氏家训》
     《册府元龟》
  集
     《楚辞》
     《文心雕龙》
     《乐府诗集》
     《窦娥冤》
     《西厢记》
  “三言二拍”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儒林外史》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全唐文》
     《聊斋志异》
  启蒙读物
     《三字经》
     《百家姓》
     《干字文》
     《弟子规》和《二十四孝》

TOP书摘

    孔孟之道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在他之后,“儒分为八”,但各派别都以孔子作为宗师。到了宋代,孟子逐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先贤,被称为“亚圣”。所以,儒家又称“孔孟之道”。
    儒之始祖——周公
    “周公”是周朝时期的一个爵位,受封该爵位的人负责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但通常来讲,周公特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的始祖,是孔子最为推崇的古代圣贤之一,有“元圣”之称。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因为被分封在周地,故称之周公。殷商末年,兴起于今陕西的周部落壮大起来,周文王在姜子牙等贤臣的辅佐下把周部落治理得很好,并且具备了向商朝发起挑战的实力。当时商纣王昏庸无道,天下离叛,周有望取代。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周公旦成为其得力助手。公元前1046年2月甲子的凌晨时分,周武王召集各路诸侯,联合出兵讨伐商纣王,在商郊牧野举行了誓师仪式,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牧誓》为周公所作,全文分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仅不祭祀祖先及天地之神,甚至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任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鱼肉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各路战士勇猛杀敌。在《牧誓》的鼓舞下,各路诸侯士气振奋,再加上由奴隶组成的殷商军队临阵倒戈,强大的商王朝终于崩溃了。武王伐纣之后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武王在周朝建立后不久便去世,即位的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辅政。周朝初建时期,政局不稳,被武王封于邶国的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企图恢复商朝。与此同时,武王的三个负责监视商朝遗民的弟弟也以周公旦摄政并大权独揽为由传播流言蜚语,并言:“公将不利于王。”周公闻言,便对姜子牙和召公奭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不久,武王的三个弟弟举兵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几乎在同一时间,武庚也发动了叛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周公出兵平定了叛乱,杀死了武庚。虽然国家恢复了先前的平静,但周公旦却认为这次叛乱是制度上的漏洞造成的。
    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周公旦制订了规范君臣关系的礼乐制度,并且大封诸侯,重新安置商朝遗民。周公旦又被封于鲁国,为了辅佐成王,他把自己的儿子伯禽派往封地。作为孔子故乡的鲁国就这样在周公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
    圣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故居在现在的山东曲阜,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祖先是宋国贵族,属于商朝遗民后裔。从六世祖孔父嘉开始,孔子家族以孔为姓。孔子的曾祖父为避宋国内乱,来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姓孔名纥,字叔梁),是鲁国著名的勇士,孔子是他的次子。据说孔子出生时,头部的形状很像家附近的尼丘山,故取名为丘,字仲尼。孔子在三岁时父亲就过世了,从此家道中落。然而孔子并没有畏惧困难,艰苦的生存环境反而激发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孔子聪明好学,二十岁时知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他身高超过1.9米,膂力过人,善于射箭和击剑,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和垂垂老者的形象。
    ◎圣人
    古人对“圣人”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品德与智慧极高之人。孔子将上古时代的尧、舜称为圣人,周公作为儒家的始祖,被称为“元圣”,就是第一圣人,孔子本人在汉朝以后也被统治者尊为圣人。二是指德才兼备之人。王羲之以其在书法领域获得的成就,被人称为“书圣”,类似的还有“武圣”(关羽)、“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等。三是指古代臣民对君主的尊称,也叫“圣王”。儒家、道家和法家经典中都多次出现“圣人”一词,其实“圣人”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代人君,儒家尤其注重“圣”与“王”的统一,认为帝王应具备“内圣外王”的素质。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但无论事情大小,他都尽量追求做得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学识能力,所以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孔子早年曾经去过齐国,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可是也遭到了齐国大臣晏婴等人的反感,甚至有被加害的危险。孔子见懦弱的齐景公并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于是逃离齐国回到了鲁国。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孔子升任司寇,负责刑狱、纠察,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部门最高长官。孔子的政治才能迅速得到了施展,可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他开始受到排挤。后来,孔子愤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寻求接受自己政治思想的明君。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标准给孔子发俸禄,但并没给他任何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只好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五天。此后,孔子又辗转回到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兴奋异常,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度离开卫国,又几度回到卫国,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虽然他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其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争霸战略不相符合,所以历经十四年也没有得到重用。
    孔子于公元前484年68岁时返回鲁国。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和古籍的整理上,一方面开了私学的先河,打破了官方的教育垄断,另一方面保护了大量古代文献。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逝世。
    宗圣——曾参
    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又授业于孟子。因此,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是正宗的儒学学者。他对孔子的儒家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新的发展和建树。曾参凭借他的成就,与孔子、孟子、子思、颜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曾姓也把曾参作为姓氏始祖,并与孔、孟使用同一字辈。
    曾参在鲁定公五年(前505)生于东鲁,后来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虽然年幼,但他勤奋好学,所以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参性情沉静,举止稳重,待人谦恭,为人谨慎,且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但因在家孝敬父母,故辞而不就。“二十四孝”中的“啮指心痛”说的就是曾参母子连心的故事: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此外,曾参还注重家庭教育,《韩非子》中有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曾参的夫人要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夫人对他儿子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从集市上回来,曾参就要捉猪去杀。曾参夫人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参说:这种玩笑可不能开!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先贤很重视道德的修养,日常行为里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曾参被后世尊为“宗圣”,他修齐治平的政治观、慎独省身的修养观和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所以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现实意义。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复圣——颜回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也被称为颜渊,春秋末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为人谦逊好学,性情和蔼。他非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回以德行著称,孔子曾称赞他“贤哉回也”,但这位孔子最欣赏的门人不幸英年早逝,只活到了四十岁。颜回以其贤能,被后世尊为“复圣”。
    颜回在十三岁时拜孔子为师,当时孔子门下已经有子路、南宫敬叔等高徒,孔子本人的声望也已经远播于诸侯。颜回经过六年的苦学,终于学有所成。
    初入孔门时,颜回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年纪最小,性格也很内向,甚至显得有些迂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孔子和其他弟子终于发现,颜回不但不笨,反而聪明异常,连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子贡也自叹不如。《论语·公冶长》记载,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哪能跟颜回比呢?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感叹:“我和你都不如他啊!”不难看出,连孔子都十分赞赏颜回举一反三的能力。颜回与孔子的情谊很深,即便在孔子最失意的时候,他也陪伴在身边。
    颜回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随老师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的经历。当他们到达陈国和蔡国的时候,接到了楚王的邀请,陈蔡两国怕孔子去楚国会不利于自己,于是就派兵在半路拦截。为躲避追兵,孔子一行只好绕道荒野行进,条件十分艰苦,很快就陷入到缺少食物的境地。善于经商的子贡好不容易弄来一些米,孔子叫颜回与子路做饭,但锅里落进了很多尘土,颜回就把沾上尘土的饭吃了。子贡正好经过,以为颜回在偷吃,非常生气,就到孔子那里告状。孔子认为颜回不会这么不讲仁义,但是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就把颜回找来。孔子说:“我梦见了先人,大概是想保佑我们脱险,你快把做好的饭拿来,我要祭奠先人。”颜回说:“锅里落进了灰尘,饭都被弄脏了,不能祭奠先人,我刚才吃了一些沾了灰尘的饭。”孔子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那我们一起吃吧。”孔子又对众弟子说:“我相信颜回的仁义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从此,大家更信任颜回了。
    ◎孔门十哲
    孔子授徒众多,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说法。后世儒家学者曾遍查史料,考证七十二贤人的姓名。除此之外,孔子的弟子中还有十个人被并称为“孔门十哲”,他们是卜商(字子夏)、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端木赐(字子贡)、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以及言偃(字子游)。这十个人的名字在《论语》中被多次提到,可见,他们是孔子门下勤奋好学者的代表。颜回、仲由、端木赐等人还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这期间,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回到鲁国后,颜回致力于传播孔子学说,并成为一代宗师。公元前481年,颜回英年早逝,孔子内心悲伤,哭得很厉害,随从劝之,孔子却说:“不为这样的人悲伤那为谁悲伤呢?”后来,颜姓把颜回奉为姓氏始祖,与孔、孟、曾使用同样的字辈。
    P2-6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94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8.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