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走遍“烤焦国”
走遍“烤焦国”


走遍“烤焦国”

作  者:[美] 比尔·布莱森

译  者:张颖,叶子,庄星来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532751099

所属分类: 生活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标  签:游记  文化之旅  未知  比尔·布莱森  澳大利亚  ToSearch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全世界最幽默也最欢迎的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再度出征了!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作家,比尔·布莱森总是在寻找不同的刺激与新奇,再以或幽默或惊人或感性的笔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旅游文学中最具有深度收获的世界。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位于遥远的南太平洋上的澳洲!并送上又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走遍“烤焦国”》。

澳大利亚充满惊喜。总是路边就有些什么——一条树顶走道;一片藏有古老生命形式的海滩;歌颂荷兰意外海难或裸体电报修理员的博物馆;一整个渔村出来看一条沉船蹒跚回家;有个城镇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都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生活;知名政治家在街头贩卖自己的传记……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过几乎总是不错。

澳大利亚恰好是美国和英国的有趣结合。它随意,活泼——不矜持,对外乡人不一惊一乍——感觉非常得美国,不过却搭着英国的架子。澳大利亚人乐观,不拘礼节,乍看之下像美国人,但他们靠左行车,喝茶叶,打板球,公共场所摆维多利亚女王像,小朋友的学校制服只有大不列颠子民才会面无愧色地穿上身。仅仅一代人,澳大利亚就重塑了自己。它从一个遭人遗忘的大不列颠前哨,乡气、无聊、文化不独立,转变为一个国家,老练了,自信了,有趣了,放眼世界了。大体上说,它实现这一切并没有经历冲突、混乱或严重的失误——常常还带着一种优雅的风度。

澳大利亚大部分是空旷,又离得非常远。那些空旷,那些耀眼的阳光却总有一种妖媚的特质,你可能永远不会感到厌倦。它的人口很少,因此在世界上扮演配角。它没有政变,没有肆意捕捞,没有武装的可恨暴君,不大量种植可卡因,不以一种鲁莽而不宜的方式仗势欺人。它稳定,和平,优良。它不需要被关注,我们就不关注。可是,损失都是我们的。

澳大利亚真是个了不起的国家——它装满了未被赏识的奇迹。里面有如此多的发现,找到却要如此多的艰辛。你永远连一半都看不完。跟着最完美的向导比尔·布莱森深入这片广大又充满惊奇的大陆吧,你会发现一个超乎想象的澳洲!

本书配有多幅精美照片。收录布莱森特别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所作的附录

TOP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世界知名的非虚构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曾任职于伦敦《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比如《万物简史》、《母语》等等,横跨多种领域,皆为非学院派的幽默之作。他的作品诙谐嘲谑的风格堪称一绝、整体上举重若轻,能让普通读者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不失为雅俗共赏的典范,深受读者喜爱,也获得很高的评价,每部作品均高踞美、英、加畅销排行榜前茅。

比尔·布莱森之所以能在二十世纪的旅游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是因为他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他真切地捕捉到了一个旅人的内心感受。自然地理、生活情趣、社会时态,布莱森信手拈来无不奇趣,使普通读者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智慧、机敏和幽默。作为在英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他的作品又兼具了开朗风趣、绝不怕粗俗的美式调侃和冷峻犀利、一针见血的英式嘲讽。

TOP书摘

  飞临澳大利亚,我发觉自己又忘掉他们的总理是哪位了,不由长叹一声。我一而再地在澳大利亚总理问题上犯这种毛病——记住他的名字,忘掉他的名字(往往就在须臾之问),然后百般愧疚。依我之见,澳大利亚之外总归得有个人知道吧。
然而,澳大利亚就是这么一个让人难以了解其情况的国家。多年前第一次去那儿,我读着二十世纪澳大利亚政治史打发长途飞行的辰光,翻到一件让人吓一跳的事情,1967年哈罗德·霍尔特总理在维多利亚州某海滩溜达的时候一头扎进拍岸的浪涛,就此消失不见了。再没人瞧见这个可怜家伙的踪迹。这事对我的震骇是双重的——首先,澳大利亚会平白丢了一个总理(我的意思是,居然会碰上这种事体),其次,这消息从来没有传到过我的耳朵里。
当然,实际上,我们给予亲爱的对跖地兄弟姐妹的关注少得丢人现眼——这当然也情有可原。澳大利亚毕竟近乎荒凉一片,而且山高水远。依照世界标准,一千八百多万的人口是区区小数——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目都比这个数字大——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此也无关紧要;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和伊利诺伊州半斤八两。它的体育运动对我们吸引力很小,最近一部由它摄制并让我们看得带劲的电视连续剧还是《袋鼠四季宝》①。它时不时给我们送来点有用的东西——蛋白石、美利奴羊毛、埃罗尔·弗林②、回力镖——但没哪样是我们缺了就活不下去的。最要紧,澳大利亚循规蹈矩。它稳定、平和、良善。它没有政变,没有胡乱地过度渔捞,没有去武装那些令人不快的专制暴君,没有种植数量引起争议的古柯,也没有粗暴鲁莽、不合时宜的耀武扬威。
但是,就算所有这些情况都考虑到了,我们对澳大利亚事务的忽视依旧耐人寻味。就在此番启程之前,我去了新罕布什尔当地的图书馆,在《纽约时报索引》里查了查澳大利亚,看看近年来它获取了我们多少关注。我从1997年那卷开始,不为其他,只因其正好摊在桌上。那年,在所有可能有关的范畴里——政治、体育、旅游、就要召开的悉尼奥运会、食品与酒类、艺术、讣告等等——《纽约时报》有二十篇文章或专门谈澳大利亚事务或与之有关。为比较计,《纽约时报》在同一时期刊登有关秘鲁的文章一百二十篇,阿尔巴尼亚一百五十来篇,柬埔寨也有这数,朝鲜和韩国各有三百篇多点,而以色列则远超五百篇。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地点,在引起我们兴趣方面,其排名跟白俄罗斯和布隆迪相当。在一般性主题中,把它抛在后面的计有:气球和气球飞行器驾驶员、山达基教会③、狗(但不是狗拉雪橇),巴尼斯百货公司和1997年2月过世的前外交官、社会名流帕梅拉·哈里曼,她的丧事需要在《时报》上明白了然地提二十二次。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07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32.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