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超值金版-20岁要懂点经济学大全集
超值金版-20岁要懂点经济学大全集


超值金版-20岁要懂点经济学大全集

作  者:宿春礼,邢群麟 编著

出 版 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80255483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经济理论  经济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目录

◆第一篇 不一样的人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导言 不懂点经济学,人生举步维艰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教你会选择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让经济学融入你的生活
★第一章 一切源于你的穷人观念:经济学致富之道
▲了解马太效应,走出穷人行列
▲让钱流动起来,创造更大价值
▲关注棘轮效应,合理打理生活
▲机会需要等待,投资还得趁早
▲人无信不能立,业无信不能兴
▲不做井底之蛙,富在信息时代
▲准确把握信息,回避逆向选择
★第二章 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济学思维方式
▲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选择
▲两堆稻草间饿死的驴子:机会成本
▲让人生厌的杰米扬的汤:边际递减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效应
▲发现放大自己的优势:比较优势
▲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看不见的手
▲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帕累托最优
▲另一只手的威力:政府干预
▲疯狂的手机号码:稀缺
▲朝三暮四的妙用:效用
★第三章 冲破智慧与人性的迷雾:博弈经济学
▲做一头聪明的小猪:智猪理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和博弈
▲木匠与画家:负和博弈
▲狭路相逢勇者胜:斗鸡博弈
▲永远别摘第一朵花:破窗理论
▲共同知识引发奇怪的推理:脏脸博弈
▲究竟是谁技高一筹:囚徒困境
▲海盗如何分金:动态博弈
▲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重复博弈
▲超市排队的智慧:纳什均衡
◆第二篇 惬意生活:经济学教你会花钱
★第四章 有限条件的差别享受:购物经济学
▲你被价格歧视了吗
▲警惕越贵越买的吉芬品
▲节省出来的钱让人开心
▲节俭为什么会导致衰亡
▲女性生理期会影响购物欲望
▲优惠券,更“受惠”的是商家
▲信息不对称,买的没有卖的精
▲引导消费,别让商家赚了你便宜
▲差别定价,上品折扣的实惠典礼
★第五章 让娱乐物超所值:娱乐经济学
▲“淘、试、侃”:购买衣物的“三字诀”
▲奢侈品:享受有差别生活的代价
▲信贷消费: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
▲“一次性”交易:肥了商家,亏了买家
▲示范效应:警惕一窝蜂地“赶时髦”
▲羊群效应:理性娱乐不跟风
▲免费午餐:酒吧里的花生米
▲购买力:女模特收入比男模特高
▲团购:网聚力量,打捞实惠
★第六章 居者有其屋:住房经济学
▲拼房,恼人房租的最优解决方案
▲对保障性住房认识有多少
▲房价为什么会居高不下
▲要买房,先得清楚泡沫有多大
▲“小产权房”,看上去很美
▲巧用房贷,“房奴”变房主
▲尾房,购入之前需审慎选择
▲买房,不要丧失理性
★第七章 如何自我升值:教育经济学
▲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盘点个人的升值资本
▲上大学也会有风险
▲职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
▲公务员热的背后
▲高学历总会拿高薪
▲本科学历该不该考研
▲考碗,毕业后的第二次高考
▲降低成本,读大学有所值
▲终身学习,关注个人素质短板
◆第三篇 走向富裕:经济学教你会赚钱
★第八章 帮你实现高薪水:职场经济学
▲不可替代性,帮你拿到高工资
▲不轻易辞职,不轻易换行业
▲树立个人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职场成功,不只要努力工作
▲内卷化效应,警惕职场原地踏步
▲有效需求,工作不一定专业对口
▲增加投入,缩小工资差异
▲美丽善用,赚取高额薪水
▲播种快乐,获取职场幸福
▲分解成功因素,快速把握职场
★第九章 用今天的钱打理明天生活:理财经济学
▲职场新人,规划生活不嫌早
▲粒米成箩,钱少更要会理财
▲添丁家庭,你为孩子规划了吗
▲学会储蓄,把钱存入银行
▲家庭预算,有备才能无患
▲跑赢CPI,通货膨胀下会理财
▲新节俭,丰足不奢华惬意不张扬
▲个人理财,走出三大误区
▲理财,如何搭建你的金三角
★第十章 博取你的第一桶金:投资经济学
▲理性投资,审慎化解风险
▲期货,今天做明天的交易
▲股票,最热门的投资工具
▲基金,最省心的理财方式
▲债券,比存款划算的投资方式
▲保险,给未来系好安全带
▲黄金,为财富筑个“避风港”
▲国债,借给政府钱稳中求“利”
▲组合投资,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筐里
▲笨蛋理论,包你投资稳赚不赔
★第十一章 钱生钱的艺术:营销经济学
▲小需求催生大产业:长尾理论
▲商家喜欢最差的宣传:广告效应
▲商家的戏法:捆绑销售
▲比邻而居:麦当劳与肯德基
▲胡雪岩致富妙计:顾客满意度
▲洋布没有销路:供需矛盾
▲赚钱的好营生:隐私经济
▲运动鞋贵过轮胎:品牌效应
▲你能把鸡蛋立起来吗:创新
▲沃尔玛的平价秘密:营销策略
★第十二章 培育财富增长点:新经济现象
▲奥运对北京的影响有多大:体育经济
▲喧嚣的“十一黄金周”背后:假日经济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试经济
▲女性顶起半边天:她经济
▲会展经济离我们并不遥远:会展经济
▲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网络经济
▲灰暗角落里的发现:地下经济
▲摸不着,但看得见:虚拟经济
▲把握宏观大势,创造个人财富:蓝海经济
◆第四篇 感触热点:抓住看得见的手
★第十三章 驾驭金钱的缰绳:货币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是坏事还是好事
▲令人爱恨交织的金钱
▲利率:我们进入了负利率的时代
▲信用经济:评价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标尺
▲金融管制:从未停止的“帕累托改进”
▲外汇储备:货币危机的“防火墙”
▲互换: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金融中介:供求之间的桥梁
▲银行资本金:商业银行的“本钱”
▲银行存款:在稳定中增值
★第十四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经济学
▲税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国第一大税:增值税
▲赋与税的区别何在:“税”的演变
▲没有钱粮岂能安邦:税收目的
▲所得税:你今天赚的钱要交税吗
▲你在为谁买单,做个明白的纳税人
▲合理避税,优化你的纳税方案
▲你所喜欢的拉弗曲线
★第十五章 经济的体温计:经济指数
▲基尼系数:为什么不能过高
▲恩格尔系数:测测你的富裕程度
▲消费者物价指数:关注通胀下的CPI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亚市早盘说起
▲生活成本指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
▲负担系数:如何化解年轻人的负担
▲国民生产总值: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道•琼斯指数:经济的晴雨表
▲“巨无霸”指数: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十六章 从“守夜人”到干预者:经济政策
▲经济周期:蝴蝶的翅膀怎样扇起飓风
▲绿色GDP:为什么唯GDP会受质疑
▲凯恩斯乘数:一家公司的玻璃打破后
▲不良需求: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
▲经济刺激政策: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经济刺激组合拳:财政货币政策
▲市场监管:法律不能成为摆设
▲财政赤字:事关纳税人的权益
▲产权保护:威廉一世与磨坊
◆第五篇 管理决策:将事业做强做大
★第十七章 激励比惩罚更有效:管理经济学
▲规模经济:企业做大做强的理论支持
▲蓝海战略:为企业找到新出路
▲鲶鱼效应:好羊离不开狼
▲激励效应:激励比惩罚更有效
▲如何能稳住军心,留住骨干
▲分槽喂马的用人策略
▲愉快的留住那些有能力的“刺头”
▲简单就是美,妙用奥卡姆剃刀
▲为什么员工工资只能升不能降
▲裁员不是危机之下的唯一策略
★第十八章 缔造生活中的秩序美:制度经济学
▲海边的灯塔: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犯人船理论:不是人的问题,是制度问题
▲滥竽充数:一切根源于制度
▲少数服从多数:盲目的制度悖论
▲产权明晰:从路边的苦李子说起
▲成本与收益:贪官为什么这样贪
▲分粥原则:每一位分粥者都是自私鬼
▲热炉法则:制度和纪律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热炉”
▲公平与稳定:安定才是生活的底色
★第十九章 影响决策的筹码:信息经济学
▲我们如何知道市场缺什么
▲少校的命令与信息传递的失真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信息致富之道
▲知己知彼时,善用计谋方能胜
▲从郑堂烧画,看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是影响决策的筹码
▲信息不对称的辩证思考
▲从所罗门王判案看信息甄别
▲赌博,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游戏
▲冰山理论,挖掘更珍贵的信息
★第二十章 将生意越做越大:贸易经济学
▲两国货币兑换的比率:汇率
▲中国人更愿意出国旅游的背后:升值与贬值
▲贸易使世界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外贸易
▲从一支口红窥视经济动向:口红效应
▲出口与进口的关系:贸易顺差与逆差
▲进出口贸易的津贴:贸易补贴
▲以低价格占领市场:商品倾销
▲世界贸易的协调者:WTO
▲投机性短期资本:热钱
◆第六篇 拥抱快乐:幸福的经济学论证
★第二十一章 发掘幸福原动力:婚恋经济学
▲人为什么要结婚
▲恋爱,不能忽略成本
▲新婚夫妇,要合理安排家务
▲老夫少妻,婚姻与年龄无关
▲覆水难收,理性看待失恋
▲不轻易离婚,离婚也得有资本
▲门当户对,婚姻才牢靠
▲用心维护,否则爱情会变质
▲覆水难收,别把失恋埋心底
★第二十二章 盘活你的人际资源:交际经济学
▲人为什么会撒谎
▲做人不能太精明
▲口碑传播的力量
▲同事与朋友是两回事
▲成功取决于你认识了谁
▲人在江湖走,还得会送礼
▲一定要把“面子”当回事
▲好人是怎么一步步变坏的
▲人最不能离开的还是人
▲做人要避免零和博弈
★第二十三章 幸福比财富更重要:幸福经济学
▲有钱你会幸福吗
▲不比较,才幸福
▲幸福只在一念之差
▲幸福也可以量化
▲落魄时,抬高自己
▲未来属于善用闲暇的人
▲把握幸福含义,快乐面对生活
▲贝勃定律: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
▲做人成本低,幸福收益才大
▲幸福的咒语:MONEY MONEY GO MY HOME

TOP书摘

◆第一篇 不一样的人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导言 不懂点经济学,人生举步维艰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69~399年间的古希腊,用希腊文表示为“oikonomia”,是“家计管理”的意思,后用英文翻译为“economics”,我国学者严复曾把它译为“生计学”,翻译成汉语“经济学”的第一人是日本学者神田孝平。
  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指的是家政管理。一般的经济史专家都认为,西方经济分析的鼻祖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这两位伟大哲人所说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贯注了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使经济学成为“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科学。
  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英国的威廉•配第爵士(1623~1687),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英国的决策者经常提些经济政策建议。而且他还认为应该尽快就此建立一门新学术,他称之为“政治算术”。其实,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往大了说是“经世济民之学”,往小了说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对个人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明的成功学与幸福学。
  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
  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见一斑。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97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94年的光阴。“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经济学精神对于我们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经济学家卢周来这样评价两位大师。
  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也是94岁高寿,薛暮桥在经济学王国生活了101年。我们会发现:经济学思想巨匠竟然会普遍长寿。回头看肖伯纳的那句名言,我们可以认识到献身经济学研究的人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来源于经济学家用经济学这个工具认清了纷繁复杂的人生与世界。因为拥有“心如明镜”的境界,才使他们心情愉悦,得享高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这就是经济学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经济学教你会选择
  
  人生时时有经济,生活处处是经济。
  当你在完成高中学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去工作还是去读大学?当大学毕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继续读研还是去找工作?当参加了工作,有了一定收入后,你需要决定该如何安排你的收入,是消费还是投资?当你拿定主意要去投资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储蓄,还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或者是买房产?当你要开启一段感情生活的时候,你需要判断是不是和恋人在一起很如意?当你结婚生子,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度过的。当有一天你面临着选择,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么你就需要补充点经济学知识了。经济学就是一门有关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决策。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的原因所在。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但在做选择时,务必请记住:一定要仔细权衡一下你的机会成本,这是提高选择能力需要养成的基本习惯之一。
  经济学中还有个重要概念“沉没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用“沉没成本”分析日常生活,做出理性的选择,可让人获益良多。例如,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接下来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对这两种结果,你会做何选择?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选择时考虑沉没成本。在这个看电影的例子中,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不要考虑是否买买票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选择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对待。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如果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浪费宝贵时间去受冤枉罪。
  类似于看电影这样的情况也常出现于其他方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成本利益分析再做出选择,这样会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
  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是一门理性选择的学问,它与人自身最根本的利益息息相关,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性且有益的帮助,给我们警示,让我们清醒。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如今,在大多数人眼里,经济学显得沉闷乏味。因为它严肃的外表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即使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教科书,也充斥着定理、模型和统计数据,于是经济学这门本应当经世致用,服务大众的学问,却渐渐远离了我们。实际上这种认识很片面。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当一般人仅仅看到经济中各种问题的现象时,经济学家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因为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经济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的原因。
  虽然经济学不可能为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能教会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提供的方法、工具、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决策呢?看下面这个例子。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即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比如晓林原来是公务员,年薪2.4万,后来他辞职下海经商,一年赚了5万,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么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呢?
  经济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做出任何决策都要付出代价。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某个决策就要放弃另一个决策,得到了点什么就不得不放弃点什么,正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正是机会成本。晓林下海赚到5万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首先,他放弃了公务员每年的年薪2.4万元。其次,他还放弃了公务员丰厚的福利待遇。再者,晓林下海需要的资金中有10万元是自己的储蓄,用自己的资金当然不用支付利息,但也不能存在银行中得到利息,假定利率为每年5%,这样,晓林又放弃了5000元的利息收入。最后,晓林做公务员时,每天8小时上班,工作比较清闲,晚上还可以舞文弄墨,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有1万元收入,下海后这份闲情没有了,这份收入也失去了。由此可见,虽然晓林得到5万元,但付出的机会成本是5.4万元,当然是得不偿失。在不考虑机会成本时,晓林认为自己下海赚了,但像经济学家一样考虑到机会成本,就知道下海亏了。
  当人们在考虑到机会成本时,所作的决策往往会更明智。例如,硅谷离婚率低,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硅谷的夫妻们感情好,更重要的是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硅谷创业者来说,把许多时间用在离婚诉讼上,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经济学家考虑分析问题的确有高明之处。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决策,而且,整个市场经济的成功也取决于每个人决策的正确性。这样,我们就要学点经济学,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让经济学融入你的生活
  
  ■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在一家大型的网站论坛上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嫁给一位年薪超过50万的有钱人呢?面对这个有些世俗的问题,一位金融分析家对这位“傍大款”的美女进行了回应。
  金融家这样写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跟美女结婚其实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很明显,美女想嫁给有钱人,其实这只是一笔简单的“财”与“貌”的交易:甲方(美女)提供迷人的外貌,乙方(富翁)出钱。这是一个貌似公平的交易,不过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美女的美貌会消逝,富翁的资金却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事实上,富翁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美女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富翁属于增值资产,美女则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美女也许在未来五年时间内,仍能够保持窈窕的身材,俏丽的容貌,虽然每年都在减退。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外貌是美女仅有的资产,那十年后她的价值显然会贬值太多。■
  
  与此相对应,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银行经理与身为图书馆馆长的妻子离了婚,然后再和他的女秘书结婚。女秘书不论是学识、地位还是智慧都不如前妻,不过,银行经理却得到了安全感和自我优越感。而女秘书也因为和经理结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爱情就是一场交易,在经济学家看来,后一个故事里的爱情会更容易长久,因为他们之间实现了互利。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爱情》一文中这样写道:“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没有‘互利’的关系,爱情是难以持久的。”
  在经济市场中,每一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称之为“交易仓位”。一旦交易的物品价值下跌,理智的做法是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在第一个故事中与美女结婚后,由于有法律的约束,在美女的价值降低后再“抛售”,会存在非常昂贵的交易成本。所以,对于富翁来说,针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正确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买入。
  这两个故事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一切交往的实质是交易。恩格斯曾说过:“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交易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交易中,只有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才能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平衡,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崇尚实用主义,互利才是一切交往的基础。互利能够满足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只有符合互利的前提,才能实现社会的共赢。
  当我们认识到感情生活的真相后,我们也许能做到在感情的世界不迷失自己。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交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变得更好。”交易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都密切相关,抓住这一生活的本质,我们会生活得更好。
  
  
  ★第一章 一切源于你的穷人观念:经济学致富之道
  
  ▲了解马太效应,走出穷人行列
  
  《马太福音》中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并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却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起来。过了许久,仆人们的主人回来了。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也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拿出你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于是,那个只有一千银子的仆人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了。”■
  
  科学家默特将故事寓意引申,并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之后,“马太效应”这一术语又被广泛借用于经济学界,反映了让富人更加富有,让穷人更加贫穷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来看“马太效应”,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一方面,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努力程度是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最根本原因。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社会,如果自身不努力进取,很快就会坐吃山空被残酷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即使有些人出身豪门有些人出身卑微,也不能全部决定他的未来就一定尊贵或者卑贱。但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高低贵贱,最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原因。外界因素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根源性因素。穷人之所以会贫穷,一个最重要的自身原因就是不努力,包括知识水平、工作技能、思维意识等。而这些不努力又反过来影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造成了穷人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样,富人之所以会越富,是因为他善于学习、积极进取,在工作技能和思维方式上比穷人要激进,而这些价值观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行动,让他们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形成富人越来越富有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外界的推波助澜也是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原因。撇开个人因素不谈,在我们周围,确实也存在着诸如社会歧视、收入分配不均、家庭地位悬殊、机遇巧合等外部因素,让一些人天生就享有优厚的待遇和取之不尽的财富,而让另外一些原本就一贫如洗的人更加穷困潦倒。这些外因虽然不是决定事物最终结果的最关键原因,但有时也会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从而加剧社会上的贫富分化。
  认识了“马太效应”,就明白了造成贫富差距的经济成因。因此,我们就要对自身状况进行一个清晰的判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先天的劣势,尽快摆脱贫穷怪圈,走出穷人行列。
  
  ▲让钱流动起来,创造更大价值
  
  ■一次卡耐基的邻居——一名老妇人把卡耐基叫到她的家中,央求他为自己办点事。
  老妇人弯腰从床底下拖出一只皮箱。开了皮箱的锁,掀开盖子。卡耐基定睛一看,满满一箱崭新的钞票!
  “卡耐基先生,”老妇人说,“这是我先生留给我的钱,全是50元一张的钞票,一共应该是2000张。可是,我数来数去,就只有1999张。是我人老了,没数对呢,还是真的少了1张呢?卡耐基先生,我请你来,是想请你帮我数一数。谁都不知道我私下藏了10万美元,我相信你,所以请你来帮我这个忙……”
  卡耐基感到非常惊诧。忙了老半天,钞票终于数完了,正好是2000张,10万美元。老妇人高兴得像个小姑娘似的跳了起来。
  卡耐基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老人家,您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不存到银行呢?存起来的话,每年的利息都不下1万美元呢!”
  “像这样放在家里,反而让您提心吊胆,”卡耐基继续对她做思想工作,“如果存到银行里,不必担心会少了一张或几张,既安全,又有利息。”
  老妇人心动了,“就委托你去给我存上吧!”■
  
  故事中老人的那笔钱一直存在她的密室里。那钱就永远也不会增加,活钱变成了死钱,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收益。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对资金做过生动的比喻:“资金对于企业如同血液与人体,血液循环欠佳导致人体机理失调,资金运转不灵造成经营不善。如何保持充分的资金并灵活运用,是经营者不能不注意的事。”
  财富的积累需要储蓄,但如果一直储蓄,不去投资,那么钱就成为死钱。你虽然不会为没钱生活而忧虑,但你也永远不能成为亿万富翁。钱就像水一样,只有流动起来了,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的,但穷是可以改变的,要想改变穷的状况,需要了解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区别。比较一下富人和穷人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金钱和资产上的悬殊,而是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人人都想赚钱,但赚钱方式不同。穷人的钱放在银行里,而富人的钱放在投资和保险公司的账户上。穷人的钱在为富人工作,富人是用自己的钱和穷人放在银行里的钱为他们工作。穷人不能责怪富人,因为穷人自愿把钱放在银行,而银行需要把钱借给会赚钱的富人去赚钱。 不少穷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了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正面的看法是将其归之于富人努力或者他们克勤克俭,较负面的想法是将其归之于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但这些人万万没想到,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在于富人们的理财智慧。所以,要想富自己的口袋,就得先“富”自己的脑袋,有思路就有了出路,智慧在哪里都可以生出财富。
  
  ▲关注棘轮效应,合理打理生活
  
  ■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精明的国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
  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问他原因,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山珍海味了;吃的是奇珍异品,难道还会穿粗布麻衣吗?当然不会,大王以后自然要穿绫罗绸缎了,以此类推,大王同样也要住在富丽堂皇、歌舞升平的宫殿里,因此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如此一来,黎民百姓可就要遭殃了,一想到这些,我就不寒而栗。”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箕子多虑了,并未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然而仅仅过了5年,箕子的预言就应验了,商纣王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最终断送了商汤绵延了500年的江山。■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这就叫“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不可逆转性,即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的消费,更具有不可逆转性。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能碰到“棘轮效应”。比如,一个人如果不注意节俭,在花钱上大手大脚、挥霍无度,攀比心态严重、喜欢过度消费,这种奢华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棘轮效应”,让家庭理财陷入困境;相反,如果一个人善于理财,能够勤俭持家、适度消费、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就会产生良性的“棘轮效应”,进一步使家庭财富聚集,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比尔•盖茨认为,挣钱实在不容易,有钱的时候一定要想着没钱的时候,不要等到粮食吃完了才想起买米,一切都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这种金钱观的引导下,比尔•盖茨的生活一直都精打细算。作为富翁,比尔•盖茨从来都不坐头等舱,有一次,有人在经济舱看到了比尔•盖茨,于是不解地问他:“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坐头等舱?”比尔•盖茨笑了笑,反问道:“你认为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如此看来,比尔•盖茨看中的并不是头等舱所带来的虚荣,而是更注重结果和实用性。正是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帮他成就了世界首富的神话。
  可以看出,“棘轮效应”并不一定单单指坏习惯会毁灭掉我们的生活,还包括良好的习惯同样也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财富越积越多。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好的理财消费习惯,将“棘轮效应”发扬光大。此外,还要克制自己的坏毛病和不良的理财消费习惯,在家庭理财规划中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你的家庭财务状况将会大为改观!
  
  ▲机会需要等待,投资还得趁早
  
  ■有一位白手起家、靠投资股票赚钱的人说:“时代不同了,股票涨一下就能进账数百万元,赚钱突然间变得很容易了,挡都挡不住;回想20年前刚进股市的那段日子,我费了千辛万苦才赚了两万多元,真不知道那时候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这种经历对许多白手起家的人而言并不陌生。所谓万事开头难,初期奋斗,钱自然很难赚,等到成功之后,财源滚滚时,又不知道为什么赚钱变得那么容易了,这其实是“复利效应”发生了作用。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所谓复利是指由本金和前一个利息期内应计利息共同产生的利息。即由未支取利息按照本金的利率赚取的新利息,常称息上息、利滚利,不仅本金产生利息,利息也产生利息。“复利效应”即用来指复利在财富增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是,当你养的鸡下了蛋后,你不能把蛋吃了,而要把它变成另一只下蛋的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是靠复利赚取了几百个亿的资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可以轻轻松松地赚第二个100万、1000万,达到财源滚滚的境界,问题是要赚第二个100万之前要先有第一个100万。然而怎样才能赚到第一个100万呢?许多人对于投资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总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眼见别人的财富快速成长,终于警觉到投资的重要性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时间不够,复利无法发挥功能,大笔的金钱投资出去,却难以有令人满意的回报。
  如今,不少年轻人总觉得投资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来投资还不迟。但投资能否致富,与金钱的多寡关联性很小,而投资和时间长短之关联性却相当大。因为复利的魔力要发挥作用,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投资理财就应当从年轻时做起,而且越早理财越好,即便是很少量的钱,只要分配合理,完全可以让你更快地实现致富的目标。
  例如,如果按照65岁退休,你每年拿出2000元投资,按年投资报酬率为15%算,那么从不同的年龄开始,你到最后所能获得的财富将如下表所示:
  
  开始投资的年龄 在退休时所能得到的钱
  20岁 8247794元
  25岁 4093907元
  30岁 2028689元
  35岁 1001914元
  40岁 491424元
  45岁 237620元
  50岁 111435元
  55岁 48699元
  60岁 13603元
  
  如表所示,你从20岁开始,利用复利效应,那么到45年后,你就有800多万元。如果你从25岁开始投资理财,40年后,你的财产就可以达到400多万元。可是当你越晚投资的时候,你最后所得到的钱越少。
  惊人的差别,时刻提醒着你,投资理财不是件可早可晚的事情。
  正是因为投资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复利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知道,除了充实投资知识及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即时的投资行动,投资活动应越早开始越好,并培养持之以恒、长期等待的耐心。
  有关专家说,今天大多数人不能致富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运用资金,不能达到以钱赚钱、以投资致富的目标。这是我们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学校花大量的时间教导学生谋生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赚钱,但是从不教导学生在赚钱之后如何管钱。大学生训练理财的途径——投资股票,往往被校方视为投机、贪婪的行为。面对未来财务主导的时代,缺乏以钱赚钱的正确投资知识,不但侵蚀人们致富的梦想,而且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与国家的经济繁荣亦有所伤害。
  想要拥有财富的你,请不要再以未来价格走势不明确为借口,而延后你的投资计划!又有谁能事前知道房地产与股票何时开始上涨呢?过去每次价格巨幅上涨,事后总是有许多人悔不当初。价格开始起涨前,没有任何的征兆,你不要指望谁能够敲锣打鼓来通知你,又是一个赚钱好机遇来临了。正如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强调的一样,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明白了这一点,你的投资生活将会进入到另一层境界。
  
  ▲人无信不能立,业无信不能兴
  
  ■1835年,约瑟•摩根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员。他从没想过发什么大财,只要能在稳定的收入之余得到一笔小小的外快就足以让他心满意足。
  一个偶然的机会,摩根注册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这正好符合当时摩根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情况。
  然而,摩根成为这家保险公司的股东后没多久,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这个时候,摩根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于是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大噪。
  身无分文的摩根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不过,保险公司由于资金严重短缺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只得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理赔金一律加倍给付。
  他没有料到的是,没多久,指名投保火险的客户蜂拥而至。原来在人们心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迅速崛起。
  结果,摩根不仅为公司赚取了利润,也赢得了信用资产。信用资产不仅让自己终身受用,甚至可以让后代子孙来继承。
  约瑟•摩根的孙子就是后来主宰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的金融巨头的J•P•摩根。J•P•摩根的大女婿沙特利,曾在日记中记载了J•P•摩根生前最后一次为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所做的证词,他的核心证词只有两个字:“信用!” ■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创立了“信用创造学派”,在他看来,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在财富的世界里,还有什么比信用更可宝贵的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对信用的解释是:“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可见,信用是和资本、财产密切相关的。
  富人之所以富有,就是因为他们真正理解了信用的价值所在。信用是和资本、财产密切相关的,因此,若我们想在财富上有所作为,就要向富人们看齐,随时注意自己的信用。
  “人无信不立、业不信不兴”,作为道德底线,诚信的巨大作用在几千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提出,而在今天的经济学中,诚信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有的商业声誉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今天,由于信息传输更快、更难以捕捉,声誉也就更容易丧失,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要想在财富世界里尽情畅游,就得先让自己的信用站得住脚,你的人生之路将会因坚守信用而改变。
  
  ▲不做井底之蛙,富在信息时代
  
  ■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它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每天都在欢快地歌唱。
  有一天,一只鸟儿飞到这里,便停下来在井边歇歇脚。
  青蛙主动打招呼说:“你从哪里来啊?”
  鸟儿回答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所以感觉很劳累。”
  青蛙很吃惊地问:“天空不就是那么大点吗?你怎么说是很遥远呢?”
  鸟儿说:“你一生都在井里,看到的只是井口大的一片天空,怎么能够知道外面的世界呢?”
  青蛙听完这番话后,不以为然,它想:“世界就是这么大呀!”
  后来,井水干涸,青蛙渴死了。■
  
  这是一个人们早已熟悉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蛙由于不了解外面的信息,便以为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不愿跳出井口,寻找另外的生活,最终落得个被渴死的下场。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井底之蛙”,他们陶醉在自我的狭小领域中洋洋自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将面临世界性的竞争与挑战,因此必须重视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日本昭和市丸交通公司总经理市丸良一就是因注重收集信息情报而取得成功的。
  
  ■市丸良一的公司起源于市丸家的酱油铺。由于小本经营,难以同大企业竞争,市丸家的酱油铺只好改做淀粉生意,取名“市丸产业公司”。后来,公司获得了关于淀粉供求信息的情报。当时日本处于战后恢复时期,对淀粉的需求量很大,而做淀粉的原料甘薯主要出产在气候温暖的南方鹿儿岛县。市丸产业公司占有“地利”之便,公司经营得很顺利。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市丸产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一家庞大的企业,在日本淀粉公司中居第三位。
  后来,在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后,日本农林省决定减少淀粉公司的数目。在提前获得此准确情报后,已经当上市丸产业公司总经理的市丸良一当机立断,于1976年买进3辆小汽车,改营出租汽车业。市丸良一全力以赴,只用两年时间就正式办起了市丸交通公司。到1984年发展为九州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共拥有出租汽车369辆。
  在经营出租汽车事业的同时,市丸良一又发现不动产业有利可图,便设立市丸商事公司,办起了修建和出租公寓事业。他又利用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时著名人物,出生于鹿儿岛加治屋)逝世100周年,以及他在鹿儿岛人心目中崇高的威望大做广告,宣传他建筑的加治屋公寓,使其公寓的销路十分顺畅。■
  
  市丸良一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捕捉信息和分析形势,经营得法的企业管理者。现在,市丸商事公司已成为鹿儿岛最大的公寓开发商。毫无疑问,市丸良一之所以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他注意信息情报的收集是分不开的。
  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人如果注重收集社会信息情报,就能及时预测到新的社会需求,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挫败竞争对手。由此可见,信息也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准确把握信息,回避逆向选择
  
  ■美国南北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市场上的猪肉价格相当高。亚默尔从自己收集的各方面的信息来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了,因为一旦战争结束,猪肉的价格就会立即跌下来。于是,他更加关注战事的发展,因为他相信不久之后,市场上即将会发生一次大的转变,而他可以从中抓住商机做一笔大生意,从而猛捞一把。
  他像往常一样,天天阅读报纸。有一天,他发现报纸上写着这样一篇新闻,里面说一个神父在南方军队李将军的营区里遇到几个小孩子,小孩子们拿着许多钱问神父怎么样可以买到面包和其他吃的东西。据孩子们讲,他们的父亲是李将军手下的军官,几天以来都没有吃过面包了,而带回来的马肉又非常难吃,所以他们才会到处买面包。
  这本是一段普通的新闻,但是在亚默尔看来,这里面却充满了发财的商机,他对以前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后,作出了判断,连李将军的大本营里面都出现宰马匹来吃的现象,就说明战争立刻就要结束了。对亚默尔来说,战争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他发财的机会立刻就要来临了。他立刻与东部市场签订了一个大胆的销售合同,将自己的猪肉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对方,并约定迟几天交货。
  在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批猪肉的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于是当地的销售商们都对此感到兴奋,当然也就乐于进货了。没过几天。战争果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的猪肉价格一下子就跌了下来。而亚默尔那一批猪肉早就销售一空,他从这一次的行动中,共赚取了100多万美元的利润,从而实现了他之前的愿望。■
  
  就是报纸上不引人注目的一条小新闻,亚默尔却能从中发现商机,并利用自己的科学分析预见到生财的可能性,再加上他行动的果断性,想到了就立刻去做,从而使自己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大获全胜,大捞了一把。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拥有广泛的信息网络,是个人成功的关键。现代社会的发财商机几乎包括政治、社会风气、文化现象等多方面的内容,甚至对于有些经营者来说,人类出生率的高低和贫富比例这些专业的资料都是商业信息。或者再深入一些,其他同行公司的生产动向,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否受消费者的欢迎,等等,都是我们所讲到的信息。对于一般人来讲,如果市场发生大的变动或提供大的契机,是很容易发现的。因为这些机遇的征兆很明显,信息的暗示性很强烈。但是,这样的信息被大多数人捕获,真正属于你的机会有多大呢?所以,要想独辟蹊径地寻找生财机会,就必须留意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掉的“小”信息。
  在社会上,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整个局面,而如果信息闭塞,那么就会陷入逆向选择的困境。例如,你用很少的钱买了一箱银元,你觉得自己占了便宜,那么此箱银元是真是假的判断就至关重要。一旦是赝品,哪怕它被铸造得再逼真,你也彻底赔掉了,除非你把银元再卖给别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就是大家对银元都不知道真假,都没有判断银元真假的技术的情况下,这箱银元便会在市场上流通。如果你碰见一个技术高手或者碰见一个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那么你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投资里的逆向选择,是由信息隐匿造成的,因为对项目信息没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和了解。
  在生活中,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是对信息十分敏感,他们往往信奉信息决定一切,掌握了信息也就掌握了世界,所以在他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常是一片坦途,很少发生逆向选择的触礁事故。在信息经济时代,就得像亚默尔一样,及时捕捉信息,并及时利用,让信息为你所用,实现你的生财梦想!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119